審核-小文
2020年7月8日,根據參考消息報導,阿根廷巴塔哥尼亞地區出土了一個巨型化石,經過初步研究,阿根廷考古學家給出的回應:這是一條身長超過6米的掠食性魚類遺骸,死亡時間距今約有7000萬年。值得注意的是,這種魚類生物是生活在恐龍所在區域。
該巨型魚化石到底是何方神聖?
根據所公布的資料可知,這魚化石體型偏瘦,但是頭部巨大,下頜較大,而且牙齒非常鋒利,平均長度約為5釐米,這些特徵正好說明這是一種咬合力驚人的兇殘生物。看到這裡的時候,也有人會認為是巨齒鯊,其實不然,這是一種與巨齒鯊一樣兇猛的海洋生物,名為劍射魚,專家評價稱:是「地球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大型掠食性魚類之一」。
劍射魚,拉丁文學名 Xiphactinus,體長約為5米,體重在500KG以上,活躍於8700萬年與6500萬年之間,屬於硬骨魚綱。劍射魚最明顯的特徵是暗藍色的背部和銀亮的腹部,形狀酷似一枚飛彈,遊泳速度極快,據說是當時海洋中遊泳速度最快的生物。
劍射魚是一個出色的「獵人」,是掠食性魚類。曾有一位名為喬治·史登柏格(George F. Sternberg)的生物學家發現了一條劍射魚標本,將之解剖後,在其胃裡找到至少12種生物,其中便包括一條長1.8米的鰓腺魚。另外,獵食時一般會有兩條劍射魚一起行動,上面已經提及,劍射魚的背部是暗藍色的,兩條劍射魚可以上下疊加偽裝,與湛藍海洋融為一體,如同隱形。當獵物發現劍射魚蹤跡時,一切都已經晚了。
劍射魚滅絕的原因
從科學期刊《黃金時代:澳大利亞古生物學雜誌》的一篇文章可知,劍射魚主要生活在白堊紀末期的巴塔哥尼亞海域,那裡也是恐龍化石和史前生物化石儲量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在6500萬年前,巴塔哥尼亞海域的水溫比現在的要溫和,適合劍射魚生存。然而,6500萬年前地球發生了一場大變故,不僅直接導致恐龍物種滅絕,就連海洋深處的劍射魚也難逃一劫。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分析稱,有部分劍射魚有可能是被食物活活噎住。雖然劍射魚是獵食生物的能手,但是喜歡將獵物囫圇吞下,在此過程中,獵物會瘋狂掙扎,從而破壞了其內在器官,不幸死亡。
現代科技能復活劍射魚嗎?
根據外媒報導,去年俄羅斯某研究團隊在北極圈永凍土地帶發現了猛獁象的活性細胞,打算利用克隆技術復活這種史前生物,然後將之投放至北極圈,藉此恢復當地的生態平衡。假如猛獁象這一案例獲得成功,是否可以將之複製在劍射魚身上?首先,能否尋找到劍射魚的活性細胞仍然是一個未知數;第二,復活劍射魚,對現代海洋環境會產生何種影響,會不會造成生態破壞,得不償失?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什麼看法,是否支持復活劍射魚呢?
參考資料
參考消息 《外媒:研究人員發現7000萬年前的魚類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