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記者鄒浩 肖楊 張裕 高領亞 整理
編者按:7日,全省近40萬考生在高考考場奮筆疾書。湖北高考作文題中午揭曉後,本報邀請武漢三所知名高中的高二學霸進行同題作文。看看他們在齊桓公、管仲、鮑叔三人中如何選擇、以何種角度切入?
君子之風 美美與共
湖北省武昌實驗中學高二(12)班 黃殊雅
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讀完管仲、鮑叔牙共同輔佐齊桓公成就一代霸業的故事,深有感悟,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深深地欽佩、敬仰鮑叔牙的君子風範。他對齊桓公忠心耿耿,對管仲青睞有加,「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他甘居其下,淡泊退隱,盡顯君子氣概。太史公曰:「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美哉!善哉!
《論語·子路》有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相處融洽而和諧,各執一詞卻求同存異,相互尊重欣賞;小人總是附和他人觀點,內心深處缺乏友善和真誠。鮑叔牙和管仲素有「管鮑之交」的美稱,他們可以因輔佐之君不同而成為敵人,公平公正地展開競爭,也可以不計前嫌重歸於好,最終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成功登上國君之位,卻並沒有低看管仲的才華,而是從諸多方面列舉管仲的長處,向齊桓公力薦管仲,從而成就了一位名相,也成就了齊桓公一代霸業。
放眼世界,德法素有百年之仇,卻在二戰後冰釋前嫌,攜手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帶領歐洲各國,走向復興之路。中日之間,曾發生過甲午戰爭、抗日戰爭等,可如今疫情來襲,兩國人民同氣連枝,共盼春來。中美雖屢有摩擦,但中國在美國疫情蔓延之時,主動幫助,共同對抗,盡顯大國風範。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曾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這正與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不謀而合。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步伐越來越快,沒有一個國家能夠阻擋歷史的潮流。後疫情時代,儘管世界各國各有利益,但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奉行保護主義政策只會引發更嚴重的危機。當務之急是各國以合作共贏的姿態面對世界,加快建立公平公正的國際社會新秩序,這樣才能讓全球和而不同,美美與共。
同學們,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鮑叔牙的「君子之交」都是一門必修課。今天的我們,站在步入成年的起點上,更應當擁有開闊的視野、寬廣的胸襟、睿智的眼光和接納的勇氣,去面對未來的每一個難題。當我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論得失,不計回報,我們就站在了人生的最高境界;當我們以寬容之心向後看,以希望之心向前看,以感激之心向上看,以慈悲之心向下看,我們就站在了靈魂的最高境界。
讓我們一起努力,學習君子風範,涵養君子氣概,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
以上就是我在今天讀書會上的一點思考,希望能夠聆聽學習更多同學的真知灼見。謝謝大家!
傳公心 興今世
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二(16)班 裴志成
親愛的各位同學:
大家好。齊桓公與管鮑之間的故事,向來為人稱道。而其中最能觸動我的,是齊桓公為人的不凡之處。無他,唯「公心」二字。
以公心治國,方興一朝盛世。齊桓公還是公子時,與管仲所輔佐的公子糾是對立關係。為幫助公子糾登上王位,管仲甚至想要殺掉桓公。在登上王位後,齊桓公並沒有為報一箭之仇處死管仲,而是立心為公,納鮑叔牙之言,識管仲之能而用。正是這一抉擇,使齊國政通人和,國富兵強,而能霸於春秋。公心二字,如管仲之於齊桓公,亦如魏徵之於李世民。唐太宗不計前嫌,以公心任魏徵治國,方有萬國來朝的盛唐氣象。
傳公心於今,故顯大國之風。孟子有「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範仲淹亦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公心」從來是融於中華文脈中的民族精神。先秦之公心傳至今日,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得到了體現和升華。起初,疫情在中國肆虐,部分國家群起而攻之。而在我國疫情稍緩時,諸國卻紛紛陷入困境。中國無私出力幫扶,共渡難關。在這次的疫情中,中國立公心於世界,為全人類的利益擔責。在世界傳播了謙謙君子風,樹立了泱泱大國魂。
立公心於身,而聚民族之魂。生在這樣一個時代,我們的前方有無數的楷模。袁隆平立公心於科研,在獨立創造中奉獻社會,在個人追求中服務大眾,用行動實踐著「禾下乘涼夢」。鍾南山立公心於抗疫,兩度奉命於危難之中,扶大廈之將傾,在84歲高齡毅然逆行。退休校長陳立群,立公心於育人,幫助村民認識教育的意義,形成「耕讀傳家」的好風尚。還有太多太多,他們秉公心,舍私利而為廣益,繪出了最美的中國面孔。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公心更是我們需要貫徹於身,融於血脈的品格。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我們每個人肩上都承擔著無法推脫的責任。早在百年前,周總理就有「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宏願。而如今,我們更應該以公心,煉初心,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我的發言完畢,謝謝大家。
不與日月爭輝 心中自有皎潔
華中師大一附中高二(8)班 王昶灃
親愛的同學們:
公子糾兵敗,管仲被俘,小白即位,欲以鮑叔為相。但是鮑叔甘居人後,力薦管仲,後管仲果助齊成一代霸業,為世人所贊。然而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何也?
依我之見,鮑叔之名,貴在不爭。老子云:「水利萬物而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鮑叔助小白即位,一時間位極人臣,風光無限。然而他既能控登龍之術,亦深諳謙退之道,面對實力更強的管仲,主動讓賢,毫無二話,不與日月爭輝,人們不驚嘆管仲之能,卻記住了鮑叔的忠義,他的無私,與他心中的一片皎潔。
古往今來,歷史大抵如此,好鬥者亡,不爭者存。北宋神宗時期,王安石、蘇軾、司馬光等一些大儒名臣圍繞變法展開激烈鬥爭,結果新法立而後廢,百姓無可適從;明末萬曆年間,東林黨與齊楚浙三黨的鬥爭讓朝中大亂,閹黨趁機得勢,在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下,王朝在無限的內部鬥爭中一步步走向衰落。諷刺的是,歷史不是短視的功名簿,公道自在人心,「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何也?此所謂「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在這次疫情期間,我們呼喚的不會是在記者面前大放厥詞、耀武揚威的某國總統先生,不會是那些偏激片面、奪人眼球的無良媒體;我們需要的是坦言「我只是一名普通醫生」的逆行長者,是即使耄耋仍與年輕科研人員共守前線的巾幗英雄,是來自四海支援的數不清的志願者們,是千千萬隱藏在防護服後疲倦而溫暖的眼神……
魯迅有言「只要能培養一朵花,就不妨做會朽的腐草。」誠然,這樣的奉獻精神讓我們感動,可是當下我們更應該銘記所謂「腐草」的光輝。歷史是由人民創造的。唯有人民,甘願默默無聞的人民,甘願隱姓埋名的人民,甘願回鄉致力發展脫貧攻堅的人民,是他們研發了兩彈,搭建了天眼,送上了衛星,潛下了「蛟龍」,讓百姓有了安全感、舒適感、歸屬感、幸福感。「記得感恩這火焰,但莫忘了那執燈的人,他們仍立於黑暗中呢。」我們期待著鮑叔這樣的精神的出現,就更需要呵護培養他們的土壤。
於我們青年人而言,有朝氣、樂於競爭是常事。但日後走向社會,為人處世,更應修養謙卑、禮讓之心,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只有尊重他人,承認不足,和而不同,取長補短,培養「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的先進精神,出「功成」之力,而不求「功成」之譽,個人才能更好地融入集體,才能更大效益地實現自我價值。
做人當如鮑叔牙
武漢市第十一中學高二(10)班 柯莉亞
同學們,老師們,大家好!
在齊桓公、管仲、鮑叔牙這三人中,我對鮑叔牙的感觸最深。齊桓公固然是一個偉大而開明的君主,但若沒有鮑叔牙的忠諫之言,齊桓公未必願意重用曾阻擊過自己的管仲。管仲固然是能人志士,但若無鮑叔牙力薦,管仲的才能無法得到齊桓公的重用。一代霸業,功成於齊桓公與管仲,但最大功臣當是鮑叔牙。
讓我感觸最深的,不僅僅是鮑叔牙的知人之能,還有鮑叔牙的無私奉獻的忠貞報國精神。輔佐小白即位為君的人是他,讓賢居於管仲之下的也是他。這一切是為了效忠他的君主齊桓公,更是為了整個國家的長遠利益。鮑叔牙雖才幹不及管仲,卻可知彼解己。雖無法一手輔佐小白成就霸業,卻自願委曲求全退居下位——這樣的奉獻精神是多麼可貴啊!
我們或許不是名門貴族,我們或許不是曠世奇才,但是我們可以生得平凡而活得偉大,我們可以像鮑叔牙一樣將自己的價值發揮到極致。做人當如鮑叔牙,不求功名利祿,但求發光發熱,在自己的崗位上堅守自己的使命,做到「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種人生境界。鮑叔牙身上所體現的,不只是知彼解己的知人能力,而且是一種大局觀,是一種大格局,彰顯的是甘願退居下位的胸懷與無私奉獻志在報國的境界。當今時代,有楊善洲綠了荒山、白了頭髮,造福了百姓;有張富清默默捐款、無私奉獻,深藏功與名;有王繼才夫婦堅守孤島、青春消逝,家未立而國先安。
「功成必定有我」是一種個人擔當。春秋時期,鮑叔牙甘居下位以成全齊桓公的霸業,這是他對使命的承擔,這是他對國家的奉獻。「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們應該在新時代裡尋找實現自我價值的方式,承擔青年的使命。
在新時代的浪潮下,作為新生代,我們應該做一個像鮑叔牙一樣的人,在成全大我中實現小我,奮力譜寫新時代美麗中國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