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購買和田玉的途徑,
有的人買玉喜歡去專業的和田玉工作室。
有的人買玉是讓懂行的人代買。
有的人買玉通在網絡途徑如:朋友圈。
有的人買玉則喜歡逛商城。
而還有的人買玉則偏偏喜歡在旅遊景點……
前幾天,小編在央視上看到一個調查新聞,看完之後感觸良久。和田玉本來是象徵著高品位,也是美的代名詞、是高價值的象徵物,如今卻淪為騙子的行騙的工具……
近期旅遊景點老生常談的購物騙局,今又重新被翻了出來。而其中玉商及導遊用以謀取暴利的媒介又是「玉石」!
這些騙局的套路,其實很簡單。
旅遊社用明顯低於市場價格的保價來吸引遊客報團,(其實消費者應該注意到過於便宜的商品,總會存在貓膩)
當遊客到達目的地後,旅行團將這些遊客,交給當地的旅行社。當地的旅行社則需要承擔遊客出行的大部分費用,並在設計遊客行程時,故意安排多個旅遊商品購物項目。
而在所有的購物項目中,玉石是最大的一項,當然人們耳熟能詳的和田玉也包含其中。
而地接旅行社賺錢的方式也很簡單粗暴,消費者花一萬買的和田玉,他們的返款竟然就達到八千到九千。
就像這則新聞報導中所說的那樣,遊客在購物店中消費的57萬多,其中有49萬多又回到旅行社腰包裡。
大部分人對和田玉行業的普遍印象就是利潤高,也可能就是這種情況讓人們產生了誤解,其實現在玉石行業不景氣,商家們大多是以薄利多銷的模式,爭取能在變幻莫測的市場環境中生存下來。
旅遊景點的這種和田玉銷售模式,也許並不算作買賣,更像是一種騙局了。
以前我們說商場和田玉獲得的都是暴利,但反觀旅遊景點有過之而無不及,很難想像即使打一折甚至是0.5折也能賺錢。
就算把售價的90%返還給旅行社,商家依然有錢賺,把標價一萬的和田玉,賣100商家都是賺的,我們不禁要問這賣的還是和田玉嗎?
那麼他們售賣的和田玉到底是什麼?
是青海料、俄料嗎?又或者是韓料?
曾經小編見過旅遊景點出售的和田玉,大部分是一些石英巖玉,再好點的有些韓料。而這些低端的所謂玉器也多是平安扣、金鑲玉等等這些。其實他們的進價只有幾十,但是標價上萬,讓人看了觸目驚心。
看到上面的例子,告誡廣大的消費者在旅遊景點,不要指望著能買到什麼好玉,也不要老是想著,錢花了也就花了,就當是留個紀念吧。其實那裡的絕大部分玉石都是最低端的廣義和田玉甚至只是一塊石頭而已。
另外今年的315曝光過商場買玉的手段。
用小票的模式誘導去消費者抽獎,之後憑藉高超的演技,讓消費者相信自己確是中了大獎,免費送給消費和田玉,只要收取一點鑑定費!
其實那些金鑲玉的批發價也就幾十塊,但在商場卻能賣到上千甚至上萬。這個套路雖說不是多麼高明,但是每天能賺到的錢,卻是很多人想像不到的。
看到上面的兩個例子騙局也罷套路也罷,仔細想想其實有很多的破綻,但是卻依舊有很多人上當受騙。這背後又有什麼原因呢?
其實究其原因,不難發現其實大多數消費者是對玉石並不了解,同時又有貪圖便宜買好貨的心理作祟。當然也有一些無可奈何的情況,一方面可能是導遊的逼迫,另一方面特定的周圍環境的影響。
無論如何,小編真心奉勸大家,少去這旅遊景點、商城金店購買和田玉。在那裡的買家不了解和田玉,賣家也真的不了解和田玉,還能指望買到什麼好玉嗎?
其實旅遊景點和商場是一直都談的的話題,但每年依然有很多人在這裡上當受騙。很多時候,這些騙子的無良行徑,讓大家並不是對某一個地方產生反感,更多的是對整個和田玉行業產生負面的影響。
希望廣大消費者擦亮雙眼,識破那些無良商家的騙局,不再上當受騙,共同努力讓和田玉市場更加清澈!也希望我們的國玉,和田玉能真正回歸到我們玉文化當中,懷瑾握瑜,做一個如玉般溫潤內斂、品德高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