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新時代運動所信仰的定義,靛藍小孩是敏感且具有清晰自我價值觀的人群,他們對世界有著深遠的協助和改變的渴望。
他們具有敏銳的洞察人心的能力並且能夠明白他人的感受,在性格特點上傾向於對未解之謎,超自然力以及神秘學有濃厚的興趣,且對權威和傳統抱持有反叛心態,無法恐嚇或強迫靛藍小孩做事。
他們在同類人中相處自然,但對外界來說,則有不擅交際、不適應社會的傾向。
事實上,靛藍人群在地球歷史的各個時期都曾出現過,在歷史中上一次大量出現靛藍的時期是中世紀,那時候他們不是任何正規教派的信徒,對於教廷來說反而是被冠以異教徒、魔法師等名號。
在這個時代,靛藍計劃開始被納入行星發展的藍圖,意在提升星球的進化周期所必需的頻率,靛藍靈魂再次被以逐漸遞進的方式的播種於地球,70、80年代還只有少量的靛藍,但進入90年代之後便開始大量降生。
靛藍小孩的整體生命目的在於帶來更多的愛給予這關鍵時代行星轉變所需的能量,改變人類過往的分離文化,顛覆對錯觀,二元論並帶來憐憫平等與萬物一體的觀念。
他們天性中擁有著大師屬性,其中的一部分靛藍人群將進化入更高的周期成為更和諧的生命形態。
但在此階段存在於地球上的靛藍小孩,與舊有的社會文化有著相當巨大的衝突,對於這些高頻的古老靈魂而言,人群中的混亂低頻的磁場能量引發了他們的退縮傾向,在學校、社會與家庭中的不適應也導致了強烈的矛盾。
當靛藍小孩無法從外界得到支持時,往往會改變他們的極向選擇,變得狂暴,憤怒具攻擊性、或自卑,抑鬱及分裂等精神不穩定現象,而無法順利完成他們的生命目的——協助這顆星球。(如果你覺得自己一面特有愛心特無私,一面卻特易怒狂暴時,可以想想自己是否是個靛藍人類?)
➡ 學校對於靛藍人類來說經常是非常困難的,因為班上的同學對他們來說沒什麼意思,而且因為他們很容易知道的跟他們老師一樣多或者更多。
➡ 他們自我價值的意識是相當高的。他們以皇族的感覺進入這個世界。
➡ 他們通常比較聰明。
➡ 他們不會做一些事,譬如說排隊。
➡ 他們是制度的破壞者,當制度對他們來說沒有意義時。
不管在家中或在學校,他們通常能看到較佳的做事方法,這使他們被認為是「系統破壞者」(對任何系統均不墨守成規)
但這並不代表他們就是叛徒。他們只是天生的進步論者並且想要改善他們所居住的環境而已。
➡ 您無法藉由威脅他們來讓靛藍人類感覺有罪。他們對於「罪惡感」的約束(例如:等你爸回家看見你做的甚麼事!)不起反應;他們普遍「靈覺」能力很強,能將大人的把戲一眼看穿。
➡ 令他改變行為的唯一希望就是用磋商得出解答的方式,要求他幫忙。
➡ 他們以為來到這兒是他們的權利,並傾向告訴父母什麼是他們需要的。他們不會羞於讓你知道他們的需要。
➡ 他們易於擁有高度的感應與直覺力,還有許多右腦特徵,譬如像藝術家、音樂家和作家。
➡ 他們傾向表現出由接受傳統訓練的醫師以他們的方法診斷出來的第一型或其他型的注意力集中障礙。
➡ 他們若沒跟同類的人在一起就會看起來像是反社會的。如果他們周遭的人們都沒有類似的意識,他們通常就轉為內向,感覺世上沒有人能了解自己。當不被了解與接受時容易沉迷與毒癮等不良嗜好。
➡ 他們對於那些形式僵化、不需創意的系統感到挫折。
➡ 他們面對絕對的權威(沒有附帶解釋或選擇的權威)會有困難。
靛藍人類展現了一個新的而且不尋常的心理學屬性,同時顯示了以前不曾被證明過的一般的行為模式。
心理學家們提出這種現象, 認為這些人已經帶著一個「使命導向」的心智出生, 而且他們已進展成為舊式人類存有所不及的精神大師。
他們同時擁有右腦和左腦特徵,以便進入左腦文化,因為他們想要平衡這個左腦文化。
首先說說密度的概念。
第一密度是行星的元素和能量,像空氣、水、火和土壤。
第二密度是植物和動物。
第三密度是像我們這樣的人類存有。
第四密度,下一個密度,是從我們的環境提升上來的,是能夠學習愛與理解課程的人類。
第五密度是能夠學習智慧的人類。
第六密度是能夠學習愛與智慧的平衡和進入完美平衡與合一的人類。
已經有三波人類為了從事一件工作從第四、第五和第六密度以肉身狀態進入地球。
那件工作就是來到這裡愛每一件事和每一個人:這行星上的植物和動物、我們自己和其它人類還有所有較高密度的美好德行。
我們在地球第三密度的人類尚未學習到這個密度的課程,亦即彼此相愛。
這幾波的流浪者已經反應出此刻地球人為了期終考試,而拼命努力學習的需要。
第三密度已經結束。
新的課在2012年開始, 地球成為正面的第四密度行星。
第一波流浪者,在1940 年左右開始來到地球。相較於靛藍者的一般特徵,自我價值感的能力被妥協掉(減弱)了。但是會有熱情地陷入從事服務的想法,並感覺在地球上有個使命,就像許多靛藍人一樣。那是第一波流浪者的特性。
第二波流浪者在1970 年左右開始降生,他們並非特別地服務導向,而是為了自己個人的進化而來到地球,在他們自己的本質中工作——愛與智慧的平衡,幫助行星和上頭的人群是次要的任務。
我們的環境提供豐富的學習經驗,那將給第二代流浪者機會去從事平衡的工作——如果他們太聰明了,就要學習去擁有一顆開放的心;如果他們有太多的愛,就要學習打開智慧的能力。
他們若想要服務他人也可以,但是必須致力於自己才能憶起那件事。
關於第三波流浪者(1985年左右),他們是從第三密度的地球畢業的。
他們是第四密度的先驅。
他們從這裡的第三密度畢業後在1985年左右開始流入我們的地球世界。
這是相當大的犧牲。他們選擇從他們的新密度回來幫助那些在他們的故鄉行星中尚未畢業的人們作為他們的首要任務。
他們也想要作為服務員,大大地修復地球自身的平衡。
他們強烈地感覺到了這個雙重的使命。
他們是天生的第四密度人種,小心地觀察他們的情況。
他們身處我們所享受著的巨大的類人猿、笨重的化學槽身體,但他們還記得活在較輕、較少情緒反應的身體裡相當美好的感覺。
當他們用第四密度內在的能量身體進入第三密度的肉身當中時,也能運作的同樣好。
他們有潛力成為大師,比起那些罩紗Veil)較厚的人們,他們可以用較少的努力就可以憶起他們在第四密度期間如何思索以及做決定,要如何使用第四密度的價值觀像悲憫、和平、美好和進步的想法。(把它們用在第三密度裡)
靛藍人類具有高度創意,直覺性強,因其獨特性且不符合常規的行為模式,常被貼上過動症或注意力缺乏症的標籤。
請用開放的觀點接納這些具靈性天賦的人,他們代表的正是人類的新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