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群體攜帶了遠古獵人基因。這個基因在漁獵狩集的時代,有著非常大的優勢。這個基因攜帶者來到對注意力和自控力要求很高的21世紀,便充滿了重重挑戰。」
這不,2018年哈特曼就出了一本書《多動症商業獵人》,哈特曼將ADHD和企業家人格特質相結合,提出了「ADHD獵人假說」,意思是ADHDer身上攜帶了遠古時代獵人的基因。
濤哥看過這本書,感覺還不錯。
不了解ADHD的人可能覺得哈特曼在譁眾取寵,對ADHD有深刻認識的同學便會對哈特曼的觀點產生很強的共鳴。今天,濤哥就結合這本書的精華內容和各位ADHD家長和ADHD做一些分享。
第三部分:ADHD特質與現代企業家精神有哪些聯繫?第四個部分:ADHDer應該如何發揮他們的優勢來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大家可能聽說過ADHD是一種神經發育障礙,主要症狀表現為:「注意力不集中」、「多動」、「衝動」,並常常伴有執行功能障礙等等。其實這些關於ADHD描述太過於表面並且往往會產生誤解。
今天,立志要做好中國ADHD科普的濤哥剛好借著哈特曼老哥的這本書給大家澄清幾個關於ADHD的誤區。ADHD注意力並非不能集中,而是呈現兩極的狀態。要麼對極少數很感興趣、有挑戰、引起警覺的事情表現出過度集中(over focus),要麼大多數對日常平常事情表現出過渡渙散,沒有「中間」狀態。用哈特曼的話說「ADHD注意力的鐘擺被鎖死在極端狀態,而不是像一般人一樣在中間狀態。」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ADHDer考試的時候,平時的「小」考,試卷總是寫不完,但是一到「性命攸關」的大考,例如「期末考試」、「高考、「考研」等等往往能集中注意力考完試。PS:在美國,對ADHDer十分友好,考試有特殊的加時政策。所以,說出「你能集中注意力就不是ADHD」這些話的人,很顯然,對ADHD一點都不了解。濤哥認為,這種注意力的「偏執」,和ADHD群體的「思想」和「行為」的偏執有密切的聯繫。這裡,我就不做延伸了。
有ADHD的人主要有三種表現,第一種是純注意力不集中表現,這類ADHD沒有多動、衝動;第二種是純多動、衝動表現的,這類ADHD沒有注意力不集中;第三種是混合表現,既有注意力不集中,又有多動衝動。以前把純注意力缺陷的稱之為ADD,現在把注意力缺陷(AD)和多動、衝動(HD)統稱為ADHD了。誤區三:成年後的ADHD應該繼續表現出行為「多動」。成年後的ADHD,伴隨前額葉特別是背外側前額葉的發育,自控能力提高。
所以他們不再像小時候一樣,動不動就來一套馬寶國的「松果彈抖閃電白鞭」,行為的多動會大幅度減少。濤哥之前帶ADHD團體心理訓練課就發現,成年ADHD經常會這樣描述自己:
「心神不寧,老是感覺又不好的事情要發生,感覺天要塌下來了!」「感覺大腦無休止的在做布朗運動,停不下來,好像被發動機驅使一樣。」說到這點,濤哥想起之前上大學的時候,因為過度思考,大腦耗能過高,導致神經衰弱,每天啥都沒幹,哈欠連天。濤哥認為,成年後的ADHD依然多動,只不過這種「外顯」的多動「內化」成「思想」的多動。好的,這三個誤區已經講完了,了解這些知識的同學可能會覺得不耐煩。
因為我知道,ADHDer的主要痛苦來源除了疾病本身,更多的是來自沒有辦法獲得外界的認可,持續自我貶低,不被接納和理解。所以,如果非ADHD群體看到這三個關於「ADHD」的誤區,希望能對我們對一份理解和鼓勵。
註:《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已經取消了「亞型(subtypes)」這種說法,用「表現(presentaion)」來代替
作者哈特曼認為,ADHD並不是一種病,很可能是獵人社會的祖先們傳承給我們的殘存的生存技能。我們想想遠古時代的獵人,就會發現這類患者的症狀和獵人的生活方式之間有著很大的相似性。你可以想像一下,在森林和草原上捕獵的時候,一個獵人必須時刻警惕周圍的環境,必須同時處 理多項任務才能捕到獵物。周圍一有動靜,他們就得去注意,不然自己就很有可能成為被捕食的對象,一旦發現獵物了,就得瞬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調動起身體的全部能量來出擊。ADHD也一樣,總是很關注周圍環境的異常情況,總是處於警覺狀態,一有動靜和異常的狀況,注意力立馬就不由自主地被吸引過去了,但是一旦遇到有挑戰又刺激的事情,他們往往很容易進入全神貫注的狀態。
一個獵人的日常生活就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冒險,比如探索未知的區域,應對體型更大的獵物,運用新的方法,做出瞬間的決斷。
ADHDer也一樣,他們很享受捕獵過程中腎上腺素飆升的快感。書中舉了一個例子,一位有ADHD的女飛行員,平時生活得一塌糊塗,生活不規律、遲到、不守規矩,周圍的人總是覺得她 無藥可救。但是只要她一進飛機的駕駛艙,就能立馬進入最佳狀態,什麼問題都沒有了,不僅能高分通過測試,而且每次遇到危險事故時總能妥善地處理好。一個獵人在捕獵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周圍的資源來做出新的武器、陷阱和機關,要根據不同獵物的特點隨機應變,他們周圍的環境都是無序的,在遇到問題時必須得想出相應的解 決辦法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他們會充分調動自己的創造力解決問題。 蒂姆·哈福德在他的書《混亂》裡對多動症和創造力之間的關係給出了論證。
哈福德把創造力的來源歸結為「任意地 震動」,就是在解決一個難題時,沒有精心的布局,沒有特定的方向,就那麼隨機地給你震動一下,很可能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創造機會。這種混亂、天馬行空的自由聯想的特性,正好是ADHD群體日常狀態的寫照。小結一下,說ADHD具有獵人基因主要體現在三點點:不斷地切換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不斷要冒險、極具創造力。
我們把目光轉向企業家和政治家,會發現從社會的整體來看,那些優秀企業家和政治家似乎也有ADHD的屬性。
他們從來不安分,他們敢於承擔風險,他們做決策很快,他們活力四射,總是吵著要改變世界,總是能想出新的辦法解決老的問題,雖然一次一次地受打擊,但是就是堅持不改。作者在文中舉了很多例子,像亨利·福特、託馬斯·愛迪生、邱吉爾、甘迺迪等,作者猜測他們都有ADHD。就拿甘迺迪來說,從他的自傳中可以看出他好動,迴避細節,無法保持桌面整潔,習慣性地丟東西,這些都是多動症的典型特徵。
當然,這都是猜測,作者沒有辦法給出確鑿的證據證實,只是他根據大量ADHD患者的臨床表現,然後對比這些名人傳記中的描述得出的一種推論。
濤哥接觸了不少ADHD「樣本」,裡面確實有不少成功的企業家。
許多ADHD天然就想創建自己的事業,但是往往不怎麼成功。大多數時候這類患者會陷入各種各樣的困難當中,比如容易陷入沮喪,做事沒有辦法跟進,容易厭倦。 這些問題作者本人也有,但是他卻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
那他是改掉了這些缺點嗎?並沒有,他只不過不再去關注缺點,而是讓自己專注在自己擅長的方面。作者從ADHD獵人三個階段「創業」的三階段出發,給ADHD獵人提出相應的建議。希望能幫ADHD群體發揮出自己的優勢,從而獲得事業上的成功。ADHD群體比普通人更善於做創造性的事情,也就是說他們適合創業,並不善於守業,而創業和守業需要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能力。
創業階段,公司的一切都沒有什麼條理,規矩也不健全,這時候ADHD群體的獵人特質正好可以發揮出先天的優勢,他們凡事可以親力親為,不斷做出新的嘗試來擴展自己公司的規模,自如地應對混亂的環境。
ADHD群體在早期生活中,很容易遭受失敗,對自我的觀感對很「惡劣」。
我們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故事」——告訴自己是如何走到這一步以及我們對於世界如何運作的看法。
至此,我們應該意識到過去的「失敗」只是故事,是人生的一部分,應該把注意力放在人生最有「希望」的時刻,向前看。
對於飽受失敗之苦的ADHD群體,當我們情緒或狀態不佳的時候,只要我們衣著得體、身體站直、抬頭挺胸、仰起下巴,就像英國人說的「咬緊牙根」,我們情緒和感覺也能被改變!
ADHDer時刻懷有一種末日感,他們終其一生都在恐懼最壞的結果(內心不安,高度焦慮)。
但是,假如接受最壞的結果,然後繼續生活,釋放內心的恐懼,那又將如何呢?最壞的結果就是確信自己能振作起來,撣掉身上的塵土,繼續走下去。
這會讓你充滿信心。
我們都以某種特別的形式跟生活中普遍的直覺知識相互聯繫。
這種直覺很微妙,根植於我們的感覺,比思維的水平更底層。
當ADHD獵人感到自己對一種商業觀念產生了情緒反應,需要審視這種情緒,判斷它是否基於某種直覺真理。這對於獵人來說尤其重要,因為我們自童年起就開始承受情感負擔——有時可能模糊了我們的真實感受——並且始終懷有追求高刺激的需求。
這種自我認知帶領我們披荊斬棘,認清自己的思想和內心,通往直覺智慧的真正道路。
ADHD特徵之一就是「聽覺處理困難」(言語工會工作記憶差),由於ADHD通常是視覺思考者,文字記憶困難構成了商業上的真實障礙。
如果是基於文字的記憶內容,他們可能從一間房走到另一間房就忘記了。有時,僅僅是在商務會議中做到「不偏題」就是一種挑戰。ADHD獵人其實是出色的視覺處理者,你可以使用這樣的簡單技巧:在腦海中想像畫面,代表想要記憶的相應概念或事物。不過,普通的畫面很容易被遺忘,荒謬的畫面記憶效果最佳。想要記住一個列表,你需要將列表中的事物分別轉換成一幅荒謬的畫面。
健康的商人是更具創造力的商人。ADHD獵人需要低糖飲食加合理的運動。
緊緊圍繞你的商業目標,進行自我提升。
例如:學會速讀、發表一段精彩的演講、發表一篇有影響力的文章等等。
確保你的商業目標與你現在所做的事情相關。
如果有了孩子,嘗試為自己制定跟他們有關的目標。
不要嘗試為他們制定目標(這是父母的常見錯誤)。
分享你的商業目標是一種向孩子展示如何制定自我目標的好方式,而制定以家庭為基礎的目標的過程使你在工作中更加專注和高效。
相反,你應該為自己制定目標,關於你打算如何教導他們,準備為他們閱讀幾本書,或是你對他們了解多深。
有一個不得不說,有一個就是沒有辦法跟進自己的計劃,工作計劃一團糟,腦子裡能冒出無數個點子,能起無數個頭,但大多數都沒有結尾。
作者採訪了很多公司有ADHD的高層管理者,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會依賴自己的秘書。
秘書的主要工作不是幫他們處理日常瑣事,而是充當他們的大腦外在的「緩存」,確保他們能夠把他們自己的想法貫徹落實,負責日程安排,應該打電話給誰,做什麼,怎麼做,都會及時地提醒。
秘書幫助他們管理好商業生活,就和配偶幫他們打理好家庭生活一樣,分工才能發揮出他們的優勢。
因此,ADHDer如果能學會和他人合作,那就可以解決很多難題。讓我深信不疑的是:所有人類的力量都來自某種精神源泉。跟我談論過這個話題的所有成功商人幾乎都有著相同的經歷。他們發現,他們都會以某種形式尋求自己的力量和重生的精神源泉。無論是清晨醒來看向窗外說:「感謝上帝,我迎來了新的一天」,或在樹林中跟大自然交流,或是定期前往教堂、清真寺、猶太會堂,這些成功ADHD獵人都找到了觸摸生命之源的獨特方式。然而,最後一步是跟其他人分享——關於你是什麼樣的人,以及你知道什麼。
當你習慣了這些分享的內容,你會發現,你正朝向你的目標在邁進。
很多商人告訴我,他們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點——ADHD獵人依賴刺激而獲得成長。讀完那些教導他們必須成為B型人格或是停止過度工作的自助書籍後,他們發現工作才是他們活著的理由、保持活力的源泉。ADHD獵人很多時候一時熱血啟動過過很多公司、企業、項目,結果無一成功。相反,當我們全身心投入一個項目或一家企業,當我們設定了清晰且周詳的計劃,當我們勇往直前,之前緊閉的大門將以一種意料之外的方式漸次打開。歌德洞悉了這個真理,他寫道:「一旦一個人對自己做出了承諾,連上蒼也會受感動。對自己承諾,它有一種無法解釋的魔力,它總是能夠奏效。只要將能量集中在目標上,原本隱匿的道路突然出現在我們的眼前——只要發揮出內心的熱情——它將帶領我們實現隨著人們對於ADHD和獵人特性的認識不斷加深和發展,更多的人獲得了寬慰和遠見,他們不再像過去那樣憤憤不平於生活的艱辛。
他們甚至有希望探尋到一種新的權力、解決生活困境的新方法、作為獵人而成為真正成功商人的新途徑。
憑藉這些搜尋商業機遇的「工具」,患有ADHD的獵人們能夠建立和維繫成功企業,或是在現存的公司和組織中成功的提升自己的地位。
以上就是濤哥的關於哈特曼《多動症商業獵人》這本書的四個分享。
濤哥最後有話說:文章寫到這裡差不多就結束了,哈特曼的「多動症商業獵人假說」,從學術角度來說,是很不嚴謹的,頗具爭議。
無論是ADHD家長還是ADHD自身,都可以嘗試以一種新的、積極的視角看待ADHD。ADHD群體身上確實有著活力高、創造力高、直覺強等優點,我們不應該只看到ADHD帶給我們「障礙」的地方。
要學會接納ADHD,這樣才有利於我們與ADHD和諧共生。另外,對於我們自身弱勢的地方,我們不要「盯」著不放,還可以「避短」,儘量發揮自己的優勢,同樣可以獲得成功。ADHD究竟是不是獵人基因,哈塔曼的理論是對的嗎?
精神病學可以定義「ADHD」為「精神障礙」,我們同樣也可以重新定義「ADHD」為一種「天賦」。「是什麼」很多時候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是什麼」有沒有啟發到我們應該「怎麼做。」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濤哥很認同哈特曼老哥的ADHD商業獵人假說。
全文完!
註:文中部分資料引用自書籍《多動症商業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