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盤
第一 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
先天六十四卦方園圖,即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圖,出自邵雍,所謂先天之學也。此圖圓布者,乾盡午中,坤盡子中,離盡卯中,坎盡酉中。陽生於子中,極於午中;陰生於午中,極於子中。其陽在南,其陰在北。方布者,乾始於西北,坤盡於東南;其陽在北,其陰在南。此二者,陰陽對待之數;圓於外者為陽,方於中者為陰;圓者動而為天,方者靜而為地者也。三元風水、大玄空卦、玄空易卦等即從先天易卦發展而來。
第二 太易盤式
以上易盤,從內向外的主要層次內容是:
第一層:天池。
第二層:先天卦位。
第三層:洛書數。
第四層:天星盤。
第五層:劫煞盤。
第六層:二十四山。
第七層:挨星盤。
內盤卦氣二層:即先天方圖化圓圖後的卦氣數。
第八層:內盤卦氣數。
第九層:內盤方圖化圓圖。
外盤卦氣三層:即先天圓圖的卦氣數。
第十層:外盤卦氣數。
第十一層:外卦三爻。
第十二層:先天圓圖六十四卦。
星運盤三層:
第十三層:星運盤之九星。
第十四層:星運盤之星運數(外卦歸藏先天數)。
第十五層:星運盤之父母天地人元分野。
第十六層:玄空大卦爻位。
第十七層:太陽到山。
3、易盤廿四山陰陽 4、天星盤
第三 易盤二十四山陰陽盤
易盤二十四山的陰陽與三合盤不同,易盤將二十四山分為三元龍:地元龍、天元龍、人元龍。
1、每卦宮位順旋第一位為地元龍。四正卦者為陽,甲庚壬丙是也;四隅卦者為陰,辰戌醜未是也。
2、每卦宮位順旋第二位為天元龍。四正卦者屬陰,子午卯酉是也;四隅卦者屬陽,乾坤艮巽是也。
3、每卦宮位順旋第三位為人元龍。四正卦者屬陰,乙辛丁癸是也;四隅卦者屬陽,寅申巳亥是也。
易盤二十四山陰陽
三元二十四山陰陽的簡要規律是:
寅申巳亥左右三山屬陽;乙辛丁癸左右三山屬陰。
另可看出,陽幹是四正宮位順旋的第一卦山,陰乾是四正宮位逆旋的第一卦山;辰戌醜未是四隅宮順旋的第一卦山,寅申巳亥是四隅宮逆旋的第一卦山。這便是陰陽順逆不同途,不同途便不能兼了。所謂兼,一般是從本卦山中點向左或向右偏4°—6°以內者為兼向,玄空則用替卦起星也。凡左偏或右偏6°—7、5°者,為卦線空亡,不能用。
第四 天星盤
張衡曰:「眾星布列,體生於地,精成於天,列居錯峙,各有所屬」。古代堪嶼家在天象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中選定二十四個星官,與二十四山相配合,這便是後世流傳的天星盤。天星盤有二種:
1、天星固定不變:
如市面所見「徽盤」即是天星固定不變的盤式(圖19-1 徽盤天星盤)。
2、天星隨運而變的:
這一些派別風水羅盤,天星是隨元運而變的,以「龍樓」為主運的天星,所以在七運時,「龍樓」星排在兌宮酉山;八運「龍樓」排艮山即是,餘可類推(圖19-2 下元七運天星盤)。
下元七運天星盤
3、天星異名:
天星盤的天星用名太雜亂,有一星二三名,至六七名者,略見下表:
壬山—八武、天輔、陰權,吉。
子山—陽光、太陰、帝座、天壘,吉。
癸山—北道、陰光、瑤光、天漢、鑾架、天道,吉兇不顯。
醜山—天吊、天廚、牽牛、金牛,兇。
艮山—金閣、陽市、鳳閣、陽嫗、天樞,大吉。
寅山—金箔、天棒、功曹,吉。
甲山—陰璣、天苑、鬼劫、天統,兇。
卯山—廉貞、陽衡、將軍、天理、天命、阿香,平平。
乙山—天官、驛馬、騎官,和平。
辰山—天罡、亢金,兇。
巽山—寶殿、太乙、太微、陽璇,吉。
巳山—天屏、金枝、赤蛇、青砂、天堂、明堂,吉。
丙山—太微、陰樞、天貴、炎烈、帝釋,吉。
午山—陽權、炎精、日星、太陽、遊魂、天馬,平和。
丁山—龍墀、天柱、天極、南極、壽星、陰闓,吉。
未山—鬼金、元陰、天殺、太常、天常、天垣,兇。
坤山—寶蓋、天鉞、陰玄、老陰、玄峰、玄戈,平和。
申山—陰機、天關、傳送、玉印,和平。
庚山—劫煞、天橫、陰衡,兇。
酉山—華蓋、少微、金雞、陽闓,大吉。
辛山—陰璇、天乙、直符、英才,吉。
戌山—天魁、地殺、鼓盆、婁金,兇。
乾山—龍樓、天廄、陽璣、節鉞、北極、亢陽、肅殺,吉。
亥山—天皇、天門、玉葉、紫微,大吉。
4、天星的用法:
二十四天星,其中有四貴、三吉、六秀、帝都明堂屬于吉利的貴星。
四貴星垣:亥為紫微星垣 艮為天市星垣
巽為太微星垣 兌為少微星垣
帝都明堂:亥為天皇星 巳為天屏星
三吉:艮為天市星垣 巽為太微星垣 兌為少微星垣
六秀:艮為天市星垣 巽為太微星垣 兌為少微星垣
丙為天貴星 辛為天乙星 丁為南極星
以上所列吉星加起來,只有八貴星,故名「天星八貴」,而三吉六秀是較被重視的吉星。
關注我告訴您知道的隔日發布
喜歡點擊「在看」鼓勵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