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上漆好,還是打蠟更環保?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很多消費者,各執一詞,聽著都有道理。今天,老良就聊聊紅木家具上漆和上蠟工藝。
上漆,也稱「漆活」,是對加工好的紅木家具進行塗漆染色處理。
紅木家具上漆,一般使用生漆,又稱為「國漆」「山漆」「大漆」「土漆」,是從漆樹上採制而獲得的天然樹脂塗料。在我國,生漆的使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是真正環保健康的綠色材料。生漆漆膜光亮通透,能突現木材的紋理和孔眼;色澤耐久,保光性能優秀,使用期可達數百年;不易汙染,不怕蟲蛀,不受溫度影響。
上漆之後整個紅木家具看上去色澤飽滿,光亮溫潤,更加符合大眾的審美眼光。並且具有耐腐、耐磨、耐酸、耐溶劑、耐熱、隔水和絕緣性好等特性。
上漆的工藝較為複雜,傳統的漆活工藝分為打坯、批灰、打磨、上底色等十八道工序,完成整套工藝耗時超過數月,且生產過程要在陰暗潮溼的不良環境下進行,不能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求。目前,傳統的漆活工藝只有部分家具企業還在使用。而正在廣泛使用的是現代的上漆工藝。
現代工藝由傳統藝演化而來,採用的漆中添加了用來改良性能的化學成分。現代工藝有打坯、批灰、打磨、上底色、噴底漆、打磨、噴中塗漆、陰乾、揩漆等步驟。與傳統工藝相比,噴塗方式加工出的漆膜分布更加均勻,漆膜厚,強度高,適應現代家居環境,容易保養,不易損傷,且生產效率提高很多。
上蠟,又稱「蠟活」,包括擦蠟和燙蠟,北方使用較多,目的是延緩水分流失,延長使用壽命。
上蠟是製作紅木家具的最後一道工序,即用加熱法把石蠟融化在家具表面上,待其部分滲入木材表層後,及時用柔軟的白布用力擦磨多次,使家具表面顯示出美麗的木紋、顏色和光澤,並防止因溫度、溼度變化而造成家具的開裂變形。燙蠟需要順紋進行,使蠟滲入木材管孔並均勻分布在木材表面。
上蠟使用的蠟一般為蜂蠟。蜂蠟是蜜蜂在築建蜂巢時分泌的一種蠟質,呈淡黃色或暗棕色,提純後為白色,帶有獨特的蜂蜜香味,具有防潮、防腐、防氧化的特性。蜂蠟用於紅木家具的做法在北方出現較多,因北方氣候乾燥,木質中的水分極易流失,從而會導致家具開裂,而給家具上蠟則可有效的阻隔水分流失,延長家具的使用壽命。
總結起來,上漆和上蠟都是家具表面的最後一層工藝,各有利弊,各有所長,有的人喜歡上漆後的光澤與質感,也有人更愛打蠟後的自然古樸,並無高低好壞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