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市場,行業現狀。在經濟學裡,屬於典型的「囚徒困境」現象,說的是,假設警察抓到兩個同謀犯,但警察又沒有掌握足夠的證據,為了防止串供,於是將兩人分別關押。兩嫌犯知道如果招供了肯定是重罪,如果不招供可能就都沒事。可是兩嫌犯也非常清楚,如果不招供也可能要付出重大代價。一個嫌犯想,招供可能無罪釋放,萬一自己不招供他招供了自己就會被重判,還是招供算了,他遲早會招供另一個嫌犯也是這樣想的,結果兩個人都招供了,這就是囚徒困境現象。
換而言之,我相信紅木行業每個老闆都想把產品做好,都想賣個好價錢。可有不少老闆會糾結,畢竟把產品做好是要付出成本代價的,怕賣不動,對自身發展不利,別人不把產品做好還好賣利潤還高,於是大家都想法偷工減料,以次充好,以假亂真,結果紅木家具市場就很難買到「真貨」。同樣,每個老闆都想把產品賣個好價錢,但是同樣糾結的問題是,自己一萬塊不賣,可能別的商家9000就賣了,豈不是到了嘴裡的肉都給拱手讓人。別的商家心理也糾結,9000不賣,可能別人8500賣了,自己不但籤不了單,還損失一個客戶。於是紅木行業就出現「比」誰價格低的怪圈。
如同十幾年前的彩色電視行業一樣,個別企業為了自己利益,降價出售,於是價格戰硝煙四起,結果是所有彩色電視企業一損俱損。
反觀現在的紅木行業和當年的彩電業如出一轍,實際上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當然,傳統家具行業也有一部分是重質量,重信譽的企業。但在偌大的紅木家具市場中,這些企業猶如滄海一粟,跟本無法挽回市場頹勢。
如果說彩色電視行業的價格戰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讓消費者得到實惠的話。而紅木家具行業的價格戰,恐怕鷸蚌相爭漁翁得「屎」消費者別想從企業的價格戰中漁利。
因為彩色電視機和紅木家具有著千差萬別的本質不同。
彩色電視機的價格戰,企業為了追求利益,同樣會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企業可以換上質量差點的元器件來降低成本,只是降低了電視產品的使用壽命而已。電視電視機本身價格不高,是家居消費品,更新換代快,電視壞了大不了換個新的元器件,消費者不會太在意低價的電視機質量,畢竟一分錢一分貨啊,何況消費者確實在價格戰中得到實惠。
而紅木家具行業的價格戰,同樣是要犧牲產品質量為代價。
紅木家具雖都屬於家居必須品,紅木家具價格昂貴,可不是電視機能同日而語的。電視機用假元器件,電視機就用不了,電視也就不叫電視。而紅木家具用假材料,照樣不影響家具的使用,只是不叫紅木家具,而是家具了。同屬紅木家具的紅木材料價格都是天壤之別,假紅木家具就更不用說。
因此,在紅木家具行業的價格戰中,是企業相互傷害,兩敗俱傷還殃及正規企業,而消費者永遠都是輸家。
在紅木家具市場是「李鬼」打敗「李逵」,紅木家具行業「山寨軍」打敗「正規軍」企業的怪象中,筆者想說的是,呼籲傳統家具企業要多研究市場需求和消費心理,重信譽,講誠信,重質量,重創新,重管理,不要再幹放光水捉魚,殺雞取卵的傻事,蠢事;呼籲消費者不要把紅木家具市場當成古董市場,天天想著「撿漏」,別「漏」沒撿著反被「漏」給「撿」了。套用一句紅木圈裡流行的「廣告語」,「想要品質就請尊重它的價格,想要價格就請接受它的品質」,這話不假,其實也是市場經濟的自然規律。
作者:劉利紅 居舍紅木市場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