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也會逐漸衰老,出現這樣那樣的健康問題,有時候是很難避免的,特別是一些50歲以上的中老年朋友,有人說是進入了生命的「危險期」,身體出現健康問題的風險更大,特別是心腦血管健康方面,更是要多加注意,有很多50歲以上的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會出現腦供血不足的問題,而腦供血不足是如何產生的,在日常生活中又該注意哪些方面,儘量減少腦供血不足的風險呢?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下這方面的話題。
50歲以上,要注意腦供血不足的風險
對於到了50歲上的朋友,確實應該從多個方面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問題了。而心腦血管血管的健康,是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的主要方面。不管是正在經歷更年期或已經進入絕經期的女性朋友,還是到了50歲以上的男性朋友,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血壓、血脂,血糖水平出現異常的機率也會大大增加,而這些三高問題,再加上血管自身的老化變性,就是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的基礎,動脈粥樣硬化及動脈血管壁斑塊的形成,就是導致腦供血不足的主要原因。
腦供血不足可以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急性腦供血不足主要是梗塞性腦卒中的問題,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腦梗」,腦梗的發生原因也並不單一,可能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凝血物質聚集,最終堵塞腦血管;還有可能是心臟出現心律失常,房顫等問題,導致心臟內形成栓子,栓子脫落後隨血液循環到達腦血管形成堵塞引起的「心源性」腦梗。但不論何種情況,腦梗一旦發生,都是大問題,需要緊急救治,而且有些情況預後往往較差,及時得到有效的治療改善,二次發作的風險也仍然存在。
慢性腦供血不足則往往是逐漸發生的,其症狀可能會逐漸有輕微逐漸加重,可能會伴有頭暈,頭痛,食物模糊,失眠等等多種症狀,其主要原因,是腦部供血循環出現障礙,其可能導致的原因與動脈粥樣硬化,頸椎相關疾病影響等方面息息相關。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問題,如果不積極的進行調理改善,會逐漸加重,或出現突發性的急性腦梗,因此,更值得我們多加注意,儘早地進行幹預控制。
50歲後,預防腦供血不足,生活上要注意哪些?
身體的衰老不可避免,但對於相關疾病風險做好預防,儘量用健康正確的方式去生活,減少相關疾病的發病風險,我們還是可以通過嚴格自律、科學調理來做到的。50歲以上的中老年朋友,想要減少腦供血不足的風險,生活上的這些壞習慣,一定要注意改掉——
高脂高糖高鹽的飲食習慣,這些不良飲食習慣,是導致三高問題的重要影響因素,也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風險因素,因此,保持良好健康的飲食習慣,注意低鹽低脂低糖攝入,是非常重要的。
長期大量飲酒的習慣,長期大量飲酒,不但會傷肝傷胃,同樣也會損害血管內皮健康,影響身體代謝功能,加速動脈粥樣硬化發展,加大心血管疾病風險。
吸菸,吸菸的危害我們整天說,在這裡就不多說了,吸菸有害健康,特別是心腦血管健康,能戒掉最好。
久坐不運動的習慣,運動鍛鍊是提高身體素質,增強身體代謝能力的重要健康生活方式,對於延緩動脈粥樣硬化,減少腦供血不足風險,是值得長期堅持的健康生活方式之一。
長期低頭看手機的習慣。現在智慧型手機已經全面普及,通過手機獲取信息,購物,娛樂,處理工作等,現在手機能做到的事情簡直太多了,而我們長期低頭用在手機等電子產品上的時間也越來越多,長期低頭的習慣會增加頸椎壓力,導致頸椎出現問題的風險增加,而頸椎的增生如果壓迫到腦部供血動脈,就會引起腦動脈供血不足。
長期熬夜的習慣,長期熬夜也是導致身體衰老加速,代謝異常發生風險增加,動脈粥樣硬化加速的重要風險因素,如果不是必須,建議一定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和充足的睡眠。
情緒不穩的習慣。有的朋友情緒不穩定,特別容易出現劇烈的波動,而這種情緒上的劇烈波動,同樣可能會危害我們的血管健康,甚至成為突發心梗、腦梗的重要誘因,因此,學會保持平和心態,不要讓情緒劇烈波動,也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50歲以上的朋友,除了上述生活上的壞習慣要注意改掉以外,想要避免腦供血不足風險,還有一點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注意相關風險因素的及時識別和儘早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這樣的三高基礎慢病就不說了,定期檢查,一旦發現,一定要儘快的進行調理控制,儘量把血壓血脂血糖水平控制在達標範圍內;除了三高,頸動脈斑塊,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快速性心律失常,特別是房顫,頸椎疾病的影響等等,這些方面,也都是直接導致腦供血不足發生的重要疾病因素,定期排查,發現疾病及時調理控制,同樣也非常重要,只有在疾病尚不嚴重的時候,就積極地採取措施進行改善,才能夠防患於未然,儘可能地降低腦供血不足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