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憑藉「加油充值低至9.2折」火起來的加油寶p2p平臺以高姿態進入公眾視野,其自視創新性強的「消費折扣+資金增值的跨界創新產品」在吸引較多用戶的背後,隨著2019年3月以來曝光的平安銀行終結其資金存管業務,而加油寶仍面向用戶稱與銀行合作資金受存管監督事件,加油寶通過欺騙用戶和文字遊戲開展的各項業務也逐步被曝光出來。在宣傳產品和風險介紹時通過模糊用語別有心機地欺騙消費者,加油寶,真的無愧於「模糊寶」了。
業務介紹模糊化存在巨大風險
加油寶消費理財的核心產品之一是通過充值加油卡實現理財的石化理財產品。用戶一次性大額充值給加油寶,加油寶則分月將資金等額充值到用戶加油卡,用戶可以享受遠低於官方價格的優惠,最低可以達到88折。按照加油寶說法,加油寶的「三桶油」項目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有所合作,「左手加油,右手投資」,尤其是和三大石化公司的合作,穩健性從字面傾向理解是非常有保障的。果真為石化國企擔保,那麼這種理財基本上不會有賠本的情況。同時其官網宣傳的所謂「加油寶聚集大能源和大健康兩大安全的產業」更是非常容易讓消費者對產品風險情況消除戒心。公司還赫然強調「致力於成為最安全、最高效的金融服務集成平臺」。石化重工、國企天然地與穩健、安全相聯繫,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拿來和國債比一比了。
然而,問題就出在這些看似令人放心的宣傳中。我們不妨再回看一遍這個宣傳語:「加油寶聚集大能源和大健康兩大安全的產業」,能源和健康產業安全穩健不假,但這和加油寶產品的安全性是否有必然關係?加油寶不是石化國企,如果石化國企的力量不對加油寶產品風險負責,那麼到時候豈不是大能源該安全安全,加油寶該跑路跑路?「聚集」是不是就是合作,合作是不是就是分攤風險?
消費者不經過仔細研究很難聯想到這些,但問題恰恰就出在這裡。加油寶的文字遊戲中,聚集並不是合作,充其量是「業務相關」:加油寶沒有和「三桶油」有任何加油項目合作;事實上,可以明確的是,加油寶推出後不久就受到了中石油等石化企業的警惕而不是合作。2015年初中石油就通過緊急公告明確了公司加油卡充值渠道,直接表示未與江泰金融推出的加油寶網際網路金融消費產品展開任何形式的合作,其加油充值活動屬於「企業個體所為」。
這就意味著,石化能源產業安全性和加油寶產品安全性完全沒有關係,在加油充值金融產品方面雙方根本沒有合作。石化企業不會為加油寶用戶承擔任何風險責任。加油寶的「三桶油」項目看似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有所合作,但責任指向完全模糊,沒有可查的合作合同。
那麼,加油寶能承擔責任嗎?
加油寶理財服務條款風險提示是這樣表述的:加油寶僅為「債權轉讓平臺,僅為甲方乙方提供中介服務」;「應收帳款轉讓發生後,甲方即取得應收帳款對應的所有權益;甲方須自行評估及承擔實現或回收應收帳款的相關風險」;「除另有書面說明外,丙方及其股東、職員均不以任何明示或默示的方式對甲方參與本計劃而產生的可能風險承擔不屬於其應承擔的法律責任,潛在風險由甲方判斷和承擔」。
當前,加油寶手機app客戶端顯示協議名稱為「油品委託採購協議」,且「乙方」並未顯示具體信息。名詞釋義表示,乙方行為是採購油品而非作為油品供應商的「三桶油」。
最後,在「特別提示」中,加油寶(丙方)和未知的乙方對消費者承擔任何保本等責任。此外,所謂乙方曾多次被曝光與加油寶存在關聯,平臺涉嫌自融。這樣一來,加油寶自導自演,概不負責的嫌疑也陡然上升。消費者對乙方完全不清楚,對投資本金則完全自負虧損,這就是盲目的賭博。
業務資質堪憂涉嫌違規經營
作為剛需的加油業務市場空間巨大,加油卡的確存在成為金融產品的可能性。但加油寶將加油項目等與金融產品結合的做法本身存在幾乎確鑿的違規經營、越界經營的嫌疑。如果說模糊的文字遊戲讓加油寶在未來可能的官司面前留了條後路,那麼涉嫌違規違法則是加油寶無法抵賴的線索。
通過查看加油寶官網可以了解到,加油寶取得的相關營業資質有且只有營業執照,信息系統安(全,其官網在關鍵執照說明方面尚存在漏字現象)備案,高新技術企業證書以及計算機軟體著作登記證書,且證書圖像模糊,放大後無法辨識全部字樣。其中不包含任何金融活動資質執照證明。援引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數字經濟研究中心主任陳文向的說明,「如果一個線上APP在開展網際網路資管,同時又沒有任何牌照支持的話,其實就涉及到違規。」
2019年3月,平安銀行終結了加油寶的存管業務,加油寶的資金正式失去銀行存管,其金融業務再度違規。加油寶官網上目前列出的合作方為百度,騰訊汽車,360,vivo,愛奇藝,嘀嗒出行,貨拉拉,京東,電信,聯通和蘇寧易購,既沒有石化企業,也沒有銀行或金融機構。然而在客戶端歡迎界面上「銀行存管」字樣卻赫然在目(截圖時間為2020年6月30日)。加油寶資金無銀行存管「裸奔」卻利用模糊概念(未具體指出銀行名稱)欺騙消費者的違法行為在證據上已經坐實。
至此,加油寶相關產品涉嫌違規的事實已基本明確。
加油寶產品所謂創新不可謂不新,但多重涉嫌乃至明確違規違法的行為確實極大降低了企業的社會信譽。本應就事論事,明確給出回應或直接承認錯誤的加油寶,卻依然試圖通過信息差來減少、屏蔽企業不良行跡,並試圖通過與宣傳能力強的網際網路企業合作繼續推出多種不負責任的項目產品,還明目張胆繼續用虛假信息欺騙消費者,這一系列做法很難不讓人懷疑公司高管有最後撈一筆然後跑路的可能。
留給加油寶的時間不多了,留給加油寶用戶的時間,也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