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第二次物理學大奇蹟年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基礎科學基本上沒有什麼特別的發展,但是技術已經達到了某個臨界點,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我們越來越清楚地意識到,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對於人類社會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而在當前,某些科學技術,一旦取得突破,將會引起全世界轟動。
目前,急需取得突破的技術有可控核聚變、光速飛行技術、常溫超導技術,無論哪一項取得重大突破,或者說是取得成功,都將會引起全世界範圍內的巨大轟動,而這些技術,對於人類社會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段時間來看,此上任何一項技術,都是極其難以突破的。
首當其衝應該發展的是量子力學。因為它的發展意味著基礎科學的進步。
為什麼量子力學、量子計算機如此重要,那是因為人工智慧的基礎就是算法、算力和數據,無論是大量數據的處理,算法的應用以及算力的提升,都需要當前的計算機性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更快更強,可惜由於摩爾定律遭遇了電路板過熱這個大問題,不得不靠提升體積(超級計算機)和連接能力來提升,但終究只是物理層面的提升,而達不到指數級的質變。
量子力學還有一個方向也很重要,那就是高維空間理論,其指向通過時空彎曲所造成的蟲洞實現遠距離航行
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目前比較模糊的分為強人工智慧和弱人工智慧,讓我們嘆為觀止的阿爾法狗就屬於典型的第二代弱人工智慧,這意味著2019年節點我們處於弱人工智慧中等偏下的水平,離真正能推理(Reasoning)、解決問題(Problem_solving)有知覺的,有自我意識的。
生命科學
無論是通過3D生物列印進行壞死器官移植,還是通過腦機接口實現記憶移植克隆體,亦或是半矽基半碳基生命結合來實現永生,在量子力學和人工智慧的加持下,都不難實現。
最後原子能技術的運用,是未來人類能否走出地球的關鍵,雖然說可控核裂變也是原子能技術,但可控核裂變的成本和缺點都太多了。
而可控核聚變就不同了,可控核聚變的材料很多,且達不到反應條件就會自動停止,所以無論是成本效益還是安全性,可控核聚變都是最佳的選擇。
所以這個技術一旦被人類成功掌握,人類必然會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屆時人類的腳步將遍及整個太陽系,甚至是太陽系以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