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是否存在?恆星死亡後去哪了,地球來源於宇宙大爆炸?

2020-12-04 量子探索

地球是廣袤宇宙中很小也很不平凡的一顆行星,因為它上邊有著生命。雖然近現代人們在物理、天文等科學領域建立了很多理論基礎,但人對於宇宙的好奇熱度從沒有降低,宇宙中的事物都仿佛被一塊面紗遮擋住,無論你如何努力都看不到它的真正面目。

為什麼人的認知裡說當今宇宙格局形成來源於最初的一場宇宙大爆炸裡,因為當前已有的大爆炸理論完美解釋了現在宇宙的很多現象,也完美的解釋了空間、時間、以及現在宇宙存在的物質和能量。

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我們都知道科學都是在爭論中進步,完善。首先我們要明白一個定義,那就是當前接受的大爆炸理論並不是闡述大爆炸本身的理論,而只是闡述大爆炸後結果的理論。換句話說就是當前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爆炸後的宇宙格局基礎上,但並不一定適用於爆炸之前的宇宙。

我們為什麼不追朔到宇宙誕生的起點去分析?我們人類知道從自己出生的那天就計算年齡,也知道我們人類誕生來源於進化,並且我們也知道對地球上現有物種的起源做調查研究,即使人們後期保養但是科學也會準確無誤的判定你的年齡。可是為什麼科學家不能對宇宙七點進行追朔呢?

其實科學家從來沒有停止過揭開宇宙面紗的步伐,只不過當前科學水平連地球存在時間都計算不出,想要算出宇宙存在時間更是難上加難,不過默認的是宇宙不是安靜地誕生的,而是在一次劇烈的爆炸中誕生的!

這點就回到當今宇宙存在的主流理論裡:那就是宇宙本來什麼樣的不知道,但現今存在的格局和一切的一切都是在一次大爆炸的一瞬間後才產生存在的。當前人類掌握的理論依據是建議在宇宙奇點基礎上,而不是宇宙起點。宇宙奇點的意思是現在人們對空間、時間,以及一切的物質和能量的認知都來自於這次大爆炸,並且在大爆炸後再進行一系列物理化學變化,導致了幾十億年後分布在數百上千億光年內的原子、恆星、星系、星系團的誕生,這樣造就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可觀測宇宙的面貌。

既然一切來源於宇宙大爆炸,也在這一基礎上人們接受了恆星死亡後產生黑洞這一理論基礎。什麼是恆星?恆星死亡後又有多大能量,我們知道太陽就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恆星,而地球在整個太陽系中是非常小的,其中地球大小隻佔太陽的幾十萬分之一。不過有趣的是在地球的夜晚可以看見其他同處銀河系的恆星,那就是那些看似只是固定的發光點的星星。

一般來說恆星都是氣態星球,它從內到外充滿了H這一元素,然後進行燃燒釋放能量。但是恆星也存在一個滅亡周期,現在理論表示小質量的恆星(如太陽),起先會膨脹,在這個階段的恆星我們稱之紅巨星,然後會塌縮,變成白矮星,輻射、喪失能量,再成為黑矮星,最終消失。

對於那些大質量恆星來說,它們最終將通過星核的引力塌縮而變成中子星或黑洞,換句話解釋說,塌縮的內核質量如果是太陽1.44倍——到5倍的恆星,最終將會變成中子星,而塌縮的內核質量在太陽5倍以上的恆星,最終就會成為黑洞。

可是這一理論是否一定正確?按照當前已有的理論基礎是這麼認為的,但是有一位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大學教堂山分校的理論物理學家蘿拉·梅爾西尼·霍頓卻發表文章不贊同這一觀點,她個人表示稱已經用數學證明了「黑洞是不存在的」。

蘿拉的理論來源於將萬有引力理論和量子力學理論和諧地融合在一起運用數學方法去計算,然後得出的結論竟然是「黑洞並不存在」。不過此前霍金也認為當恆星死亡坍塌時,會釋放出霍金提出的輻射。然後就是釋放輻射的過程中,星球自身也將流失一大部分的質量,最終結局就是死亡的星球所剩的密度已經不足以形成黑洞。

不過她這一觀點當前並沒有被科學證實,如果一旦她的理論被證實對的話,大爆炸理論可能會因此而被推翻,甚至於現代物理學對於宇宙的起源學說都有可能將被全部推翻 。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後,最初期形成的黑洞還是恆星?
    大爆炸後3億年,宇宙在「黑暗時代」裡形成了第一代恆星、星系、黑洞。計算機模擬可以向我們展示宇宙在這一時期中充滿疑問和遐想的波瀾壯闊的過程。我們的宇宙始於130多億年前的「大爆炸」。大爆炸之後的數億年裡,恆星、星系等發光的天體尚不存在,這個時期被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
  • 宇宙大爆炸之前是一個黑洞嗎?
    科學家們通過宇宙不斷膨脹的事實,通過時間的反推認為存在一個時間和空間的起點,現有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來源於這個點,這個點被稱為「奇點」。而黑洞的中心也有一個類似奇點的存在,與宇宙起源「奇點」相比較,它們看上去都具有體積無限小、密度無限大、引力無限強、溫度異常高的特點,那麼能否從此推斷出宇宙大爆炸前也是一個黑洞?或者說現在的黑洞也可能會像宇宙起源那樣發生爆炸呢?我們先來看一下宇宙起源的那場大爆炸。
  • 如果宇宙來源於奇點大爆炸,奇點哪來的?科學家猜測或許在黑洞裡
    大家好,我是科學菌,很高興跟大家一起探索宇宙奧秘。今天小編要帶大家了解的是:如果宇宙來源於奇點大爆炸,奇點哪來的?科學家猜測或許在黑洞裡對於宇宙的起源,普遍讓大家所接受的一個理論就是奇點大爆炸。也就是說,宇宙在那一個瞬間就誕生了,而且速度非常快的向外膨脹。只是如今宇宙也依然在向外膨脹過程中,在未來到底宇宙能擴張到什麼地步,是一個未知數。那麼有些人就非常的奇怪,既然說奇點能夠大爆炸成我們的宇宙,那這一個奇點到底有多大?
  • 地球上的黃金最初是從哪來的?宇宙大爆炸?揭幕真正來源
    那地球上的黃金到底是從哪來的?真的不能被人工製造嗎?地球上的黃金都來源於宇宙,因為身為行星的地球,並沒有自發進行核聚變成新原子的能力,而且在這些恆星的自然演化過程中,也不能產生比鐵原子更重的原子,直至恆星生命終結時,聚變到鐵元素的恆星。因為內核不能產生更多能量支持恆星的重量,從而恆星坍縮產生劇烈的爆炸,這就是超新星爆發。
  • 探秘神秘宇宙——什麼是黑洞,黑洞是否存在
    在其發回的X射線宇宙照片中,天文學家發現了最驚人的一幕:那些人們認為已經湮滅了的星體依然放射出比太陽這樣的恆星體更為強烈的宇宙射線。這證明了長久以來人們的一個大膽設想:宇宙中確實存在著看不見的「黑洞」。什麼是黑洞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從萬有引力談起。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認為,地球和宇宙間的一切天體,都具有強大的相互吸引力,它們能牢牢地吸引住附近的一切物體。
  • 宇宙大爆炸後第一個超大型黑洞是如何迅速形成的?
    想像一下宇宙處於嬰兒期。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時空起源於宇宙大爆炸。宇宙從那個又熱又密的開始膨脹和冷卻,但過了一段時間恆星和星系才開始點綴天空。直到大爆炸後38萬年,原子才聚集在一起,並以氫氣為主充滿宇宙。當宇宙只有幾億歲的時候,這些氣體聚合成最早的恆星,形成星系團聚集成星系,其中最古老的出現在宇宙誕生後4億年。
  • 宇宙中是否存在大量微型黑洞?它們和暗物質有啥關係?
    形成的時間被認為是在大爆炸時期或者大報紙之前的宇宙暴漲時期!而一個典型的黑洞一般被認為是大質量恆星死亡後核心坍縮後的結果!形成的時期肯定是在中性原子形成、氣體雲坍縮形成第一代恆星以後,宇宙才有機會誕生一個典型的黑洞!所以現在來看經典的恆星黑洞和暗物質是沒有關係的!我們下面來看看宇宙是否創造了微型黑洞,如果微型黑洞真的大量存在,那麼它們就有可能是暗物質的組成部分!
  • 挑戰大爆炸理論:宇宙源自四維恆星坍縮
    宇宙學家們最新提出的觀點向大爆炸理論發起了挑戰,他們認為,所謂宇宙大爆炸只不過是四維恆星塌縮所產生的「海市蜃樓」。英國《自然》雜誌網站近日在報導中指出,黑洞的視界是一個球面,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進入該視界內,都是有去無回。在一個更大的四維「體宇宙」中,黑洞可能擁有一個三維視界,或許當這一視界形成時,孕育出了一個全新的三維宇宙。
  • 科普宇宙:淺談宇宙大爆炸
    即使是宇宙,都有坍塌的一天,只是周而復始。談談宇宙,宇宙主流觀點形成於宇宙大爆炸。根據宇宙正在超光速膨脹,星系與星系,恆星與恆星之間正在相互遠離,反推宇宙是由一個密度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爆炸而形成。那麼宇宙未形成之前是什麼?解釋是,「之前「」是一個時間概念。宇宙大爆炸之後才產生了空間和時間。是大爆炸之後才有的概念,所以宇宙大爆炸沒有時間,也就沒有「之前」。宇宙是有限還是無限的?
  • 宇宙大爆炸——宇宙大爆炸是否產生了宇宙的所有物質
    可是有一個問題一直存在:宇宙大爆炸產生的物質是宇宙的全部還是部分?可以發現當年宇宙學家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但現有的證據無法證明:宇宙大爆炸一定產生了宇宙的全部物質,這僅僅只是個假設。對宇宙模型,使用不完全歸納推理如下:(1)託勒密時代,人類將地球看成是宇宙的中心,是獨一無二的,結果發現地球只不過是一顆繞太陽運行的普通行星;(2)哥白尼時代,人類相信太陽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是獨一無二的,結果發現太陽只不過是銀河系中無數恆星中的普通一員;(3)二十世紀初人類又認為銀河系是宇宙的全部,是獨一無二的,結果發現銀河系只不過是總星系中一顆普通的星系。
  • 什麼是「原生黑洞」?「原生黑洞」裡是否真的存在外星生物嗎?
    什麼是「原生黑洞」?「原生黑洞」裡是否真的存在外星生物嗎?其實關於「原生黑洞」的想法是在早期的時候有一些科學家提出的一種黑洞假說。在以前科學家們發現「原生黑洞」是在大爆炸期間誕生形成的。而且「原生黑洞」比一般的普通黑洞要小很多。
  • 從三個太陽到死亡星系,宇宙大爆炸到黑洞,揭秘那些離奇的天體!
    從三個太陽到死亡星系,宇宙大爆炸到黑洞,揭秘那些離奇的天體!你猜我們的星球上有幾個太陽?很多人都會說只有一個。也有天真無邪的兒童會說,曾經有十個,后羿哥哥射掉了九個。今天小編告訴大家,其實會有三個"太陽"哦,存在著某個星球當中。宇宙中除了那些繁星和不知名的小行星之外,還有一些具有特別性質的天地,存在於宇宙之家。有一個星球叫做熱木星,它存在著三個太陽。熱木星的由來是因為它的溫度高於木星。它的周圍存在著兩顆恆星,互相環繞著星系系統。所以當你在用心抬頭仰望天空的時候,好像就會有三個太陽。
  • 宇宙中不僅有黑洞,還有白洞?兩者相撞後會產生大爆炸嗎?
    到目前為止,我們都知道黑洞意味著無休止的瘋狂吞噬,只要接近它的物質,無論是什麼,都會被其無情的吞噬。然而,科學家們在研究黑洞的同時,也開始逆向思維進行思考,是否黑洞走向死亡時,會完全轉變為另一種狀態,形成與自身特性完全相反的物質或天體,我們稱之為白洞。
  • 宇宙大爆炸是一個黑洞?看看科學家們給出的答案!
    為什麼宇宙在一開始沒有坍縮並變成一個黑洞?有時人們難以理解為什麼宇宙大爆炸不是黑洞。無論如何,在大爆炸初的一瞬間,物質的密度遠大於現有的任何一顆恆星,高密度的物質將會強烈地扭曲時空。在一定的密度下,在希瓦茲凱爾德半徑內將有足夠質量的物質形成黑洞。然而,大爆炸卻沒有陷入自身形成的黑洞中,而且矛盾的是,在奇點附近的空間是平坦的,並沒有被強烈扭曲。這是為何?
  • 宇宙第一顆黑洞的起源,也許並非來自恆星的死亡,或與引力子有關
    假設的粒子團「引力子」與黑洞起源關於宇宙中超大黑洞的起源,一直令一些天文學家們感到疑惑, 一項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起源故事,那就是第一個黑洞不是來自恆星,而是來自被稱為「引力子」的超奇異、假設的粒子團,它們是在大爆炸最初的混沌年代倖存下來的。
  • 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否與周圍的星際氣體和恆星有關?
    所以,科學家們疑惑這些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是否還與周圍的星際氣體和恆星有關?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原始氣體雲坍塌,為什麼不足以解釋所有現狀?超大質量黑洞的起源之謎黑洞跟宇宙中的其他事物一樣,除了有質量、密度和引力這些與施瓦西半徑值有關的屬性之外,同時也因為形成時間不同而有了年齡一說:比如,誕生於宇宙大爆炸後大約6.9億年的ULAS J1342 + 0928,它的質量相當於10億個太陽加起來的總和。
  • 宇宙大爆炸後8.5億年的原始氣體雲,如何揭示恆星的形成時間?
    具有很大密度的塵埃雲,不僅是恆星形成的重要條件,也是科學家們為什麼難以通過望遠鏡觀測到其內部轉變過程的根本原因。一直以來,恆星的形成問題都是天文學中的一大難題,但這個問題的答案卻隨著古老氣體雲的發現而更進一步。那麼,這些來自於宇宙大爆炸後8.5億年的原始氣體雲,如何揭示恆星的形成時間?
  • 黑洞是何時走進人類的視野的,宇宙中又是否真的存在黑洞呢?
    自2019年第一張黑洞圖片亮相後,「黑洞」這個詞好像一下子點燃了起來似的,而此後,天文學也好像將有關於黑洞的事集中了起來,甚至於近期,曾有不少文章報導在哪又發現了黑洞,哪裡又探測到了最小的黑洞等等。除此之外,法國物理學家拉普拉斯曾在1796年預言:「如果一顆天體質量約為太陽的250倍,直徑和地球相當,那麼這個天體表面的引力將變得非常大,連光也不能逃脫。」之後科學家們普遍認為宇宙中存在這麼一種「可怕」的天體,任何物質包括宇宙中最快的光也逃脫不了黑洞的引力,只要靠近它就會瞬間化為烏有。
  • 宇宙的終點——黑洞
    黑洞是什麼,至今仍然還沒有人能弄明白它的實質。從一些理論中和一些天體的觀測中就會發現黑洞是很可怕的一個神秘區域,任何物質經過黑洞都會被它吸引捕獲,甚至連光也無法逃脫。因此這種神秘,讓人們對它產生各種的猜疑,有一些人認為黑洞裡面存在著另一個宇宙,有人認為黑洞是另一個宇宙的入口等等。下面我們來探索宇宙中神秘的黑洞!
  • 宇宙大爆炸後最大爆炸被發現,光年級別黑洞現身,距離地球3.9億光年...
    在宇宙中有一種非常明亮的天體,雖然距離地球非常遙遠,但是發出的光芒可以穿越幾十億光年的宇宙空間,被地球上的望遠鏡所捕捉到,這就是所謂的類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