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安,1946年8月參軍,曾在新四軍山東野戰軍二縱四師供給部、華東野戰軍二縱四師供給部、第三野戰軍二一軍六一師休養所等單位,任勤務員、衛生員等職。1949年9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數次立三等功、四等功。
1953年7月27日,朝、中、美三國在板門店正式籤訂《朝鮮停戰協定》,歷時3年的韓戰結束,中國人民志願軍取得了抗美援朝的偉大勝利。《朝鮮停戰協定》籤訂後,張正安依然留在了朝鮮,積極參與傷員救治和家園重建工作,直到1957年9月才回國。
近日,記者來到張正安位於近湖街道近東1巷的家中,聽老人講朝鮮戰場上那些難忘的、感人的故事。記者一進門,便看見老人坐在躺椅上,正聚精會神讀報。「活到老學到老。堅持讀報幾十年了,每天看著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發自內心的欣喜和自豪,當年的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張正安笑著說。
朝鮮戰場上,張正安被安排在二一軍六一師。回憶起在朝鮮戰場上的經歷,今年已經93歲高齡的張老依然鬥志昂揚、豪情滿懷。他說:「我是在後方醫院當衛生員的。後方醫院看似安全,但恰恰相反。美軍的飛機總是時不時來轟炸,有時後方傷亡比前線還大。後方戰士的生命也會隨時受到威脅。」據了解,由於表現突出,張正安在朝鮮戰場上立過一次三等功。
「停戰以後,有一次兩名戰士看見有兩枚美軍丟的炸彈沒有爆炸,他們就用石頭砸。這一砸,炸彈就突然爆炸了,當場炸倒8名戰士。」炸彈是在當年的大年三十爆炸的。為了儘快幫受傷戰士渡過危險,張正安主動提出為傷員獻血。同時,他還自願放棄休息時間,全身心投入到救治傷員的戰鬥中,不放棄每一個生命。
時光荏苒,轉眼70載。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我們不曾忘記,誰是最可愛的人我們也永遠銘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正如張正安老人所期望的:紅色的火種必將代代相傳,永不熄滅。
來源:建湖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