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方程模型基本上是一種驗證性的分析方法,因此通常需要有理論或者經驗法則的支持,根據理論才能構建假設的模型圖。在構建模型圖之後,檢驗模型的擬合度,觀察模型是否可用,同時還需要檢驗各個路徑是否達到顯著,以確定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是否顯著。
目前,結構方程模型的分析軟體較多,如Lisrel、EQS、Amos、Mplus、 Smartpls等等,其中AMOS的使用率甚高,因此我們重點了解一下使用AMOS軟體進行結構方程模型分析的過程。
在構建模型假設圖,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些有關的基本概念
1、顯變量
顯變量有多種稱呼,如「觀察變量」、「測量變量」、「顯性變量」、「觀測變量」等等。從這些稱呼中可以看到,顯變量的主要含義就是:變量是實際測量的內容,也就是我們問卷上面的題目。在Amos中,顯變量使用長方形表示。
2、潛變量
潛變量也叫潛在變量,是無法直接測量,但是可以通過多個題目進行表示的變量。在Amos中,潛變量使用橢圓表示。
在使用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區分顯變量和潛變量:在數據文件中有具體值的變量就是顯變量,沒有具體值但可通過多個題目表示的則是潛變量。
3、誤差變量
誤差變量是不具有實際測量的變量,但必不可少。在調查中,顯變量不可能百分之百的解釋潛變量,總會存在誤差,這反映在結構方程模型中就是誤差變量,每一個顯變量都會有誤差變量。在Amos中,誤差變量使用圓形進行表示(與潛變量類似)。
4、擬合度
擬合度,也叫適合度、配合度,是結構方程模型中最重要的指標。擬合度指標是假設的理論模型與實際數據的一致性程度,模型擬合度越高,代表理論模型與實際數據的吻合程度越高。Amos使用卡方作為擬合度檢驗的結果,一般以卡方值P>0.05作為標準,然而卡方容易受到樣本大小的影響,因此除了卡方統計量之外,還需要參考其他擬合度指標。下表是常用的擬合度指標的判斷標準(這些指標在Amos的「Output」中均能找到)。
5、路徑係數
模型擬合度說明了理論模型與實際數據的一致性程度,而路徑係數即路徑係數檢驗則說明變量之間的關係是否顯著。路徑係數包好標準路徑係數和非標準路徑係數,其含義與回歸分析的路徑係數相同。
在路徑係數檢驗的過程中,當係數的P值>0.05時,表明該路徑的兩個變量之間的影響不顯著。此時,為了提高模型的擬合度,可將不顯著的路徑刪除。
在多變量的分析中中,經常會涉及到一個概念「效應值」。簡單地說,效應值就是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這裡的自變量和因變量都是潛變量),這種影響可以分為直接影響,還包含間接影響。在計算效應值的時候,我們需要知道各個路徑的標準路徑係數。
一個完整的結構方程模型需要包含兩個方面: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測量模型是指潛變量與顯變量之間的額關係,結構模型是指潛變量之間的關係。下面以一個結構方程模型為例進行說明。
研究者為了研究F1、F2和F3的關係,而設計了一份問卷,調查F1的題目有3個:X1、X2、X3;調查F2的題目有三道:Y1、Y2、Y3;調查F3的題目有三個:Z1、Z2、Z3。
假設:
假設1:F1能夠直接影響F3;
假設2:F2能夠影響F3;
假設3:F1可以通過F2影響F3。
根據上述理論構想,可以構建如下的結構方程模型:
在上圖中,F1、F2、F3為潛變量,X1~X3、Y1~Y3、Z1~Z3為顯變量,e1~e9為誤差變量。由e1~e3、X1~X3和F1構成的模型則是測量模型,由F1、F2、F3構成的則是結構模型。在進行假設檢驗之前,我們首先要通過Amos的「OutPut」了解模型的擬合度是否符合要求,當擬合度符合要求時,則可進行下一步的路徑檢驗,如果模型的擬合度不符合要求,則需要對模型進行修正。在模型的擬合度符合要求之後,我們可以對F1、F2、F3之間的各條路徑係數進行檢驗,如果係數具有顯著意義,則認為該路徑對應的假設處理。
假如上述模型的擬合度不符合要求,並且F1→F3的路徑不顯著,那麼可以採用刪除F1→F3路徑的方法對模型進行修正。對修正後的模型進行分析,發現模型的擬合度較好,並且保留的路徑係數均顯著,此時我們就可以得到結果,並對假設進行驗證。根據上述分析,我們組中得到的結果為:F1對F3的直接影響不顯著,F2對F3的影響顯著,F2在F1和F3之間具有完全中介作用。也就是說,假設1不成立,假設2和假設3成立,並且F2在F1和F3之間具有完全中介效應。
如果上述模型的擬合度較好,並且各條路徑係數均顯著,那麼就不需要對模型進行修正後,可以直接得到結果:F1對F3具有顯著影響,F2對F3具有顯著影響,F2在F1和F3之間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也就是:假設1、2、3均成立。此時,我們還需要使用標準路徑係數計算自變量對因變量的效應值,假設F1→F2的標準路徑係數為a,F2→的標準路徑係數為b,F1→F3的標準路徑係數為c,那麼各個效應值的計算如下:
1、需要對研究的內容有一個完整並且清晰的觀念性架構;
2、收集數據,並建立有效的原始數據文件(不能有缺失值)
3、根據理論構想構建模型,也就是構建類似上圖的模型結構;
4、模型擬合度檢驗,如果模型擬合度良好,則可進行後續分析分析,如果模型擬合度不好,則需要對模型進行修正,直到擬合度符合表1的要求;
5、路徑係數檢驗,並計算各個潛變量之間的效應值。
6、根據結構方程模型模型分析的結果得出結論,也就是驗證假設。
結構方程模型最主要的應用就是分析多變量(≥3個)之間的關係,進行變量的中介效應檢驗。除此之外,還可以用來進行多群組的關係分析(可用來進行調節效應分析)。另外,研究者也常用測量模型進行問卷的效度分析(主要是驗證性因素分析)。
主要參考文獻:1)《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作者:侯傑泰
2)《結構方程模型:AMOS的操作與應用》,作者:吳明隆
3)《AMOS與研究方法》,作者:榮泰生
如果您覺得本文不錯,歡迎分享轉發到朋友圈,謝絕任何形式的轉載哦~也歡迎您邀請朋友關注微信號「統計211網(ID:tj211_com)」。
各位如對本文有疑問,可以在文後留言哦~千山老師和編輯zz謝謝各位的支持~!
還可以掃一掃二維碼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