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定是一個去了都少次都不會膩的城市,每一次都會有著不同的驚喜。
作為一座具有不少韻味和歷史風情的民國舊都,它也充滿著不少文藝氣息。如果說要來一次文藝主題的旅遊,南京所帶給你的一定不會感到失望。
四方當代藝術湖區,關於這裡的標籤很多,有人把這裡稱為第二個「長城下的公社」。有20位建築大師的作品:由斯蒂文·霍爾、王澍、張永和、妹島和世、磯崎新、艾未未,隨便一個都是響噹噹的大名。
也有人把這裡稱為「建築的墳墓」,為了達到最好的效果,不計時間、不計成本的建設已然超過十年,現在仍未能完整的對外開放。
四方當代藝術湖區坐落於南京浦口的珍珠泉度假區,毗鄰美麗的佛手湖和老山森林公園,這裡沒有太多的遊客,安靜,神秘,風騷,高級,這裡是一處出世之地,是烏託邦,亦是是生活家的世外桃源。
如同日本的瀨戶內海,這個藝術湖區是在一片自然美景當中,需要沉浸式體驗欣賞建築和藝術品。
四方當代美術館位於整個四方當代藝術湖區的入口處,也是整個湖區最富盛名的建築。建築由美國著名建築師史蒂芬·霍爾設計。
建築的內部遵循了中國傳統繪畫散點透視的觀看/體驗方式,依照地形走向自然流動,空中展廊的空間如同捲軸緩緩展開般依次呈現,最後以陽臺盡頭南京城市遠景的當代山水長卷結束
這座修長、極簡的樓梯,建築師史蒂芬·霍爾根據已有的空間狀況重新設計添加,它從建築中的天井直接延伸到空中展廊,中間沒有任何支撐,延續著美術館主體輕盈、懸浮的特質,似乎要將觀者送上雲端。
會議中心的建築設計師為磯崎新,從高處往下看,會議中心是下沉式的。鑲嵌在山谷裡的建築,不僅減少了施工的工程量,還十分貼近自然。
從裡面看, 才會發現原來這個是天窗。明明外表是西式現代建築,可是內裡卻是日本美學的簡約。不愧是耄耋之年的大師,舉重若輕,遊刃有餘,一點也不擰巴。
休閒中心的建築設計師為埃塔·索特薩斯,看上去像玩具一樣,很有趣。社交場地是這座建築的出入口,外觀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
在建築內部,房間內的室內陳設也調用了索特薩斯的經典設計語言,博古架、小鳥檯燈等家具錯置期間如同一座關於孟菲斯學派的宮殿,迴廊建築理念,是根據人體尺寸而設計出來的合理空間。
《運動場》位於四方當代美術館所在的四方當代藝術湖區的入口處。這件如交叉花園曲徑一般的所在是徐震於2013年開始創作的系列作品,作為對抗議和流行表達的持續探索。
三合宅的建築設計師為王澍,與傳統的四合院相呼應,不同於四合院,三合宅由三面組成,另一面無限延伸出去。庭院並不繁複,內外的兩棵本應移除的大樹作為建築的一部分被保留了下來,處處以自然為本。
在設計這棟建築的時候,王澍還未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但依舊可以看出他強烈的設計風格。一個融入了中國傳統元素的房子,方正而又古典。這個建築原本就屬於「這裡」,一點都不突兀。
「雪豹花園」是日本當代藝術家曾根裕受四方當代美術館的特別委託製作的裝置作品。它位於四方當代美術館西側草坪上,其核心部分由一件長達30米的大理石雪豹雕塑構成,介乎平面與立體之間,自然地融入草叢之中,與周遭的植被掩映。
六間建築設計師為艾未未,六間建在山坡的頂部,一字排開,正好面對著優美的山谷和湖泊。基本的幾何形體明晰,富有變化的灰色加上周邊的綠色環境,讓人心生平靜。
六間裡面所有的家具,包括沙發,桌球,廚房,床鋪和椅子,都是可以摺疊的。所有的家具最終都可以還原成一個立方體,與六間最初的模型由內而外的呼應。
竹影、歸隱、稊地……等徵集了來自15個國家和地區24位國內外頂尖建大師的設計作品,一座山,兩片水,通靈的啟迪與感悟,共築了這個絢麗的夢!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於原作者,僅做學習交流使用,不做商業用途,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