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電視臺:董雅娟:潛心研究克隆牛技術的「牛媽媽」

2020-11-25 青島農業大學新聞網

青島電視臺:董雅娟:潛心研究克隆牛技術的「牛媽媽」

[導語]
  萊陽農學院教授董雅娟女士多年來潛心研究「克隆牛技術」,成功培育出了我國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的體細胞克隆牛,被學術界親切地稱為「牛媽媽」。[正文]
  再過一個多月,董雅娟和丈夫一起研究的體細胞克隆牛就要有第二代子孫了,而且這一次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會同時降生十幾頭優質黑色肉牛。這幾天董雅娟天天呆在牛舍裡,即辛苦又興奮。
  [同期聲]
  董雅娟 萊陽農學院教授
  (看著小牛出生好興奮,多年的辛苦終於得到回報,那種心情別提有多興奮了)
  [正文]
  在董雅娟的日常生活中,已經把所有的精力和時間投到了體細胞克隆牛的研究上來。在萊陽農學院研究體細胞克隆牛的五年時間裡,董雅娟和丈夫柏學進在實驗室呆到深夜兩三點鐘是家常便飯,在氣味難聞、蚊蠅成群的牛舍裡一遍遍重複著千篇一律的實驗。在經歷了上萬次失敗之後,2001年11月3日和6日,國內首例和第二例體細胞克隆牛平安降生。
  [同期聲]
  董雅娟 萊陽農學院教授
  (我想是執著的追求,當時國內沒有成功先例,我想外國人可以完成的東西,我們一樣可以)
  柏學進 董雅娟丈夫 萊陽農學院教授
  (她就是有一股執著勁,她做事相當投入.....)
  [正文]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目前在董雅娟和丈夫柏學進的執著努力下,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已經獲得了優量品種牛的胚胎,再將這種胚胎移植到普通牛子宮裡,達到了進行大批量繁殖的科技水平。這種優量品種肉牛,在日本市場上每500克銷售價格換算成人民幣達到1680元, 董雅娟目前最大的心願是通過體細胞克隆技術大量繁殖,送到普通農民家中進行飼養,大幅度的增加農民收入。
  (2005年3月9日青島電視臺青島新聞節目播出)

   閱讀:0

相關焦點

  • 青農大博士培育出克隆黑牛 媲美"日本和牛"(圖)
       2001年在青島農業大學,「牛博士」董雅娟和丈夫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對健康成活的體細胞克隆牛「康康」和「雙雙」。2004年帶著這對「姐妹」,青農大教授董雅娟遠赴淄博高青縣,踏出克隆技術產業化道路第一步。
  • 青島電視臺:農家院裡降生克隆牛寶寶
    青島電視臺:農家院裡降生克隆牛寶寶 【查看視頻】[導語]      一提起克隆,大家都有種神秘感,以為那是實驗室裡的高科技。最近,在平度一個普通農民家裡,就降生了一隻克隆牛產下的牛寶寶。
  • 背景材料:我國首例和第二例健康成活體細胞克隆牛誕生
    該成果由萊陽農學院動物胚胎工程中心博士董雅娟教授和動物胚胎工程中心主任柏學進教授共同完成。  克隆牛的研究成功,標誌著我國克隆牛研究技術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未來實施克隆牛良種產業化生產技術,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001年12月22日,由專家組成鑑定委員會對該項課題進行了鑑定。
  • 克隆牛「康康」有了妹妹(圖)
    我國皮膚克隆牛基地66小時後又傳喜訊    「雙雙」誕生後健康狀況良好  本報濟南專電(李宗品)據從山東省萊陽農學院(我國皮膚克隆牛基地)獲得的最新消息:2001年11月6日中午12時08分,繼我國首例皮膚細胞克隆牛
  • 中國克隆牛"委委"夭折 幾天後還將有克隆牛誕生
    新華網濟南1月19日電 今天上午,胚胎移植專家馬世援教授證實,昨天晚上9時25分在山東曹縣五裡墩出生的克隆牛「委委」,經搶救無效,不幸夭折。  現在克隆牛的夭折原因尚無權威認定,據這項研究的合作單位山東中大動物胚胎工程中心的於忠波總經理介紹,這頭克隆牛的受體牛預產期原本在1月27日,但昨晚它的臨產症狀已經非常明顯,且順產有困難,不得不進行剖腹產;這頭受體牛在產前一直因生病輸液,小牛的死因有可能與此有關;以目前國內外的克隆技術水平,誰都不能保證100%成功。
  • 聚焦克隆牛:中國自主克隆牛誕生記
    這裡誕生了中國自主完成的首批成年體細胞克隆牛。  18日晚,第一頭克隆牛「委委」在眾人的期盼中出世。可沒過幾個小時,「委委」就不幸夭折。19日下午,另一頭克隆牛「科科」又來到人間。小傢伙剛落地不久,就試圖站起來。這個動作令現場的專家和技術人員不約而同地鼓起掌來。到今天下午記者發稿時,「科科」已經能站起來活蹦亂跳了。
  • 中國首批體細胞克隆牛首例自體繁育後代誕生(圖)
    「健健」的誕生,說明我國的體細胞克隆牛具有正常的妊娠產犢能力,繁育機能正常,並證明了我國的體細胞克隆技術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剛出生的「健健」體長72釐米,身高76釐米,體重38公斤,是個健康漂亮的小母牛犢。
  • 我國首批體細胞克隆牛第三代胚胎移植後代降生
    我國首批體細胞克隆牛第三代胚胎移植後代降生 由我校董雅娟、柏學進教授主持的「山東省良種工程」項目日前取得新的進展,體細胞克隆牛的第三代胚胎移植後代開始批量降生。
  • 我國首批體細胞克隆牛喜當「奶奶」
    新華網濟南4月15日電(記者張曉晶)記者從山東萊陽農學院了解到,我國首批體細胞克隆牛「雙雙」的第三代日前降生,也就是說「雙雙」當上了「奶奶」。這兩頭剛剛降生的小牛犢是採用胚胎移植的手段成功繁殖的。  4月7日凌晨,淄博市高青縣黑裡寨鎮仁裡村一位村民飼養的本地黃牛,順利產下兩頭胚胎移植的純種高檔優質良種肉牛,這是由萊陽農學院專家董雅娟、柏學進主持的「山東省良種工程」項目。  由萊陽農學院專家組成的項目組去年在高青縣完成了首批高檔優質肉牛純種胚胎的移植。此次共移植了50個胚胎,其中部分牛犢將在近期陸續降生。
  • 陳大元細說克隆牛
    家畜體細胞無性繁殖研究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點資助項目,其中有關克隆羊的兩個研究已於1999年和2000年先後完成。有關克隆牛的工作於近日完成並通過鑑定。從體細胞培養、重構胚的構建,到重構胚的體外培養和胚胎移植,相關技術均是在國內自主完成的。
  • 喜獲克隆牛的成功
    2002年1-2月,喜獲克隆牛的成功,12頭受體牛共產下14頭克隆牛犢,實現了我國成年體細胞克隆牛成活群體零的突破。2003年成活的克隆牛已配種受孕,證明它們的生理狀態是正常的。2003年在新疆又成功克隆出成活牛犢12頭,在北京克隆成功1頭,證明克隆牛技術的重複性很強。 克隆研究的意義不在於動物克隆本身,它涉及一系列的重大科學問題,如體細胞的全能性、核質關係等問題。
  • 我國首批克隆牛再克隆成功
    科技日報山東梁山12月28日電(記者束洪福 通訊員李繼保 陳昌航)由中國農業大學李寧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一年多的技術攻關,有3頭再克隆轉基因體細胞克隆牛先後在山東梁山基地降生。它們分別被取名為「福歡娃」、「福迎娃」和「福聖娃」。
  • 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 青島農業大學成果轉化
    青島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周學寶認為,轉化率低的咎因在於科研定位、課題立項與生產、市場實際嚴重脫節和錯位。該校校長李寶篤告訴科技日報記者,青島農業大學始終堅持以應用研究和解決三農問題為主的科研定位,時刻瞄準經濟建設難點確定科研選題。青島農業大學董雅娟、柏學進「夫婦教授」成功培育出我國首例和第二例體細胞克隆牛。
  • 我國首批本土克隆牛「準媽媽」即將產下後代
    我國首批本土克隆牛「準媽媽」即將產下後代頁面功能  【我來說兩句】【我要「揪」錯】【推薦】【字體:大 中 小】【列印】 【關閉】     中國克隆牛首批有性繁殖後代即將問世
  •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壽終正寢」
    新華社東京5月14日電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能都」14日在日本石川縣死去。這頭牛年齡已經超過19歲,屬於自然死亡。據日本《讀賣新聞》網站等媒體報導,石川縣農林綜合研究中心當天宣布了這一消息。該中心飼養的這頭克隆牛死亡時年齡為19歲零10個月,而牛的正常壽命為20歲左右。1998年7月5日,克隆牛雙胞胎「能都」和「加賀」在日本石川縣誕生,當天剛好也是世界第一隻體細胞克隆動物小羊「多莉」的兩歲生日。這兩頭牛都是利用成年雌牛的輸卵管細胞克隆而生的。儘管它們早產近40天,但發育正常,也都擁有正常的繁殖能力。目前「加賀」依然健在。
  •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在日本「壽終正寢」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在日本「壽終正寢」 世界第一頭體細胞克隆牛「能都」5月14日在日本石川縣死去。這頭牛年齡已經超過19歲,屬於自然死亡。
  • 我國首頭以冷凍技術培育出的體細胞克隆牛誕生
    我國首頭以冷凍技術培育出的體細胞克隆牛誕生  2002年10月17日21:42  新華網   新華網濟南10月17日電(記者 呂福明)中國第一頭利用玻璃化冷凍技術培育出的體細胞克隆牛
  • 揭秘世界最大克隆牛工廠真相
    此前,更確鑿的消息是「克隆工廠」將落地山東省威海市————此舉完全是為了項目另一個重要合作方前首爾大學教授黃禹錫的研究團隊、韓國秀巖研究院更方便交流。雖然2005年因轟動世界的「學術造假」事件被首爾大學開除,黃禹錫並未失去在克隆與幹細胞移植方面的技術優勢。他依託私人基金,成功克隆出世界上第一隻「克隆狗」斯納皮。
  • 中國首隻克隆牛19日夭折 第二隻隨後出世
    東方網1月19日消息:今天下午3時30分,又一隻克隆牛「科科」在山東曹縣五裡墩中大動物胚胎工程中心健康出世,目前生長狀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