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100米」,堵車更堵心——醫院「停車難」加劇「看病難」現象調查

2020-11-29 新華社客戶端

近年來,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停車難問題日漸突出,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區的醫院,停車更是難上加難。從醫院門口到門診、急診、住院病區,看似短短的「最後100米」,卻因停車這個小細節,給患者就醫帶來不小的困擾。

車輛扎堆行 醫院門難進

去年冬天,山西太原市民王先生帶父親到雙塔東街的一家三甲醫院就診,著實體驗了一把停車難。「父親70多歲,當時發高燒,吃了退燒藥體溫還在39攝氏度。因怕他著涼,我就開車帶他去了醫院。結果,車堵在醫院門口,光排隊進醫院就排了50分鐘。」王先生說,平時這段路步行也就10分鐘。

王先生的經歷並非個例。記者留意到,在一些城市中心城區的大醫院,停車難頻繁上演。在一些地方政府的留言板上,也有不少居民反映醫院停車難的問題。

連日來,記者趁上午時段,走訪了太原市老城區的4家醫院,發現每家醫院無一例外——門口都大排長龍。尤其是同處於五一路的山西省婦幼保健院和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兩家醫院呈垂角狀並立,直線距離不過50米,患者入院停車難的情況一直存在。

上午8點整,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門口的車輛已經排得看不到頭,一位執勤保安說,醫院有600個車位和99個立體車位,不到8點就已經「滿負荷」。車主劉俊載著孩子來到山西省婦幼保健院,但醫院內停不了車、落不了腳,路邊的停車位也已滿員,他只好開車圍著醫院繞,三圈半個多小時下來還是沒找到車位,「停車比看病都難!」

在太原市某三甲醫院做保安的李泰生告訴記者,他親眼見到過一位心梗患者被堵在車流中進不了醫院門,情況十分危急,「幸好當時有交警,幫助及時疏通才把患者送進醫院急救」。

「因地段所限,全國各地市中心的醫院大多面臨停車難題。」中國交通運輸協會靜態產業分會副會長康澤泉說,過去城市中心醫院停車配套指標是達標的,但汽車工業發展太快,現在這些中心城區醫院的停車位已遠遠不能滿足醫患需求。

醫院停車難催生系列問題

記者走訪發現,一些醫院的老院區往往地處市中心,地方小、車位少,客觀條件造成停車難,同時也催生不少新問題。

在太原市新民北街一家醫院附近,記者步行50米就遇到了3位「黃牛」,「能停車,一個車位30元。」記者跟隨其中一位來到附近一居民小區,發現本就不大的小區停車位也就只剩1個。由於車輛雜亂,不時進進出出,一些小區居民對此頗有怨言。一位住戶說:「一旦遇到火情或緊急情況,消防車或急救車輛根本進不來。」

在其他一些城市,醫院附近「黃牛」帶路高價停車的現象也時有發生。天津市某三甲醫院工作人員介紹,做這種生意的一般都是醫院附近、年齡大點的居民,對醫院周邊環境比較熟悉。

記者了解到,以太原市為例,老城區醫院佔地多在100畝、200畝,最小的僅30畝,因為地上車位有限、地下車位沒有,停車存在實際困難。

由於車位的緊缺,很多醫院職工停車都成了問題。太原市壩陵南街一家市級醫院停車位只有50多個,為了「讓位」於患者,醫院統一安排職工在附近一處寫字樓地下車庫停車。該院一位醫生告訴記者,停下車步行到醫院約需10分鐘,遇上時間緊張,就得一路小跑。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一位工作人員說,醫院也有「患者停車優先」的規定,不允許本院職工在醫院內停車。他還介紹,過去醫院後面有條巷子可以隨便停車,有的車一停一整天不動,現在改為咪錶計費,車輛停著不動的情況有所好轉,「但也只能緩解一部分停車壓力」。

近年來,太原市老城區的幾家大醫院紛紛建了分院,新院多充分考慮了停車位的問題,停車不再困難。但由於新院大多地處偏遠,又引發了新的就醫難題。比如,山西某三甲醫院新院區需從市內換乘兩至三趟公交,途經40多站,耗時約需兩個半小時。另外一家三甲醫院新院址則橫跨兩市,距離太原市區有30多公裡。因不清楚老院、新院科室劃分,一些外地患者入錯院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此外,山西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耿曄強認為,對於人流高度集中的醫院,停車場的容量僅佔進出醫院車輛總量的20%到30%,由於沒有足夠的停車位,大量就診車輛在醫院周圍道路聚集,造成了很大的交通隱患。並且,機動車在醫院的出入及無序停放會產生大量噪聲、粉塵汙染,打破了醫院內應有的寧靜和諧氣氛。

破解醫院停車難各方都要「動」起來

受訪人士表示,解決醫院停車難問題不僅醫院要「動」起來,地方政府也要有所行動,引入大數據,通過交管、城管等部門的通力合作,實現對停車的精細化管理。

耿曄強呼籲,可進一步宣傳引導醫院周圍更多居民區停車位向社會開放。同時,拓展周邊空間,將醫院周邊一些附屬設施改建為停車場,比如可以協調醫院周邊的生活小區共建停車場,白天醫院使用,夜晚小區居民使用,通過錯時停車滿足各自需求。同時,對於新建的醫院,在公共運輸建設和宣傳引導方面要多下功夫,避免患者就醫跑「冤枉路」。

目前,在一些地方,有關部門已開始嘗試利用智能政務和大數據云服務來解決實際問題。比如上海打造了「市級公共停車信息平臺」,已有89萬個車位接入,三甲醫院周邊的街面道路和停車位信息是其中重點。康澤泉認為,這些辦法值得借鑑。「還有的地方通過信息手段,通過簡訊和二維碼等方式,讓市民能及時獲取停車指導,都是不錯的嘗試。」

山西白求恩醫院急診室主任閆新明則建議,「多措並舉」才能解決好醫院停車難問題。「比如引導輕症患者儘量乘坐公共運輸工具就診。同時醫院要把院內通道建設好,有的醫院採取單循環的方式對停放車輛進行管理,一個進口,一個出口,也能緩解進出擁堵加劇停車難的問題。醫院門口需要交警適當維持秩序,還可在醫院內部和附近投建地下、立體車庫。」

記者:魏飈、劉翔霄

新媒體編輯:李小虎

相關焦點

  • 直播微視評:醫院停車難,不能「全賴」醫院
    最近,醫院停車難又成人們關注的熱點,其實醫院停車難幾乎是所有大城市的通病,武漢的同濟、協和、兒童醫院,不用說大家都能想到堵車的壯觀。患者停車難,只能遷怒於醫院,為什麼不能多些車位呢?其實幾乎所有醫院都在想辦法,有的建大型停車庫,有的在停車位分配上動起腦筋,有的在疏導車輛快速通行上下功夫,但無奈的是,在停車這件事上,困難總是比辦法多。事實上,解決醫院停車難,並不能完全寄托在醫院身上,因為有些關節不是醫院能打通的,有些束縛也不是醫院能化解的。
  • 海口城區醫院停車難怎麼破?相關部門回應了!
    海口城區各大醫院普遍存在就醫停車難現象》以後,海口市衛健委高度重視,積極回應該報導,並組織委相關科室及各大醫院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問題所在,制定相關整改措施。針對海口城區各大醫院就醫停車難現象,海口市衛健委表示,一是提倡市民看病綠色出行,醫院的交通設施也將做出調整,目前以挖掘醫院本身的停車資源為主。二是加強預約診療管理,採取分時段就診,錯峰停車。
  • 大數據時代如何破局停車難
    伴隨著機動車保有量的一路飆漲,車位缺口不斷加大、公共停車場建設滯後、亂停車現象屢禁不止等問題日益凸顯,「停車難」成為城市「成長的煩惱」。在此情況下,長沙提出利用大數據緩解城市停車難問題,提升城市交通治理水平。   停車難,到底難在哪?該如何破局?利用大數據、網際網路等現代信息技術,能否解決這一「老大難」問題?長沙晚報記者連日來對此進行了調查。
  • 紹興市中心醫院禁止職工在院內停車
    停車難是城區很多公共場所普遍現象,尤其是人流量極大的醫院,甚至影響到醫患關係。紹興市中心醫院有1500餘名職工,約有一半住在離醫院較遠的城區外圍及市區,需要開車上下班。為了解決停車難問題,紹興市中心醫院出臺了一個方案,給醫院職工每人每月發放600元的停車補貼,鼓勵職工步行、單車綠色出行或把車子停放到外面。把困難留給自己,把方便讓給患者。昨日,紹興市中心醫院正式全面執行這一決定,醫院停車場一下子空曠了不少。
  • 公立醫院熱衷高價進口醫療器械 加劇「看病貴」
    業內人士指出,目前,我國部分地區醫療器械領域存在「洋品牌」壟斷、價格虛高等問題,客觀上加劇了群眾「看病貴」。針對這種情況,對全國醫藥市場有重要影響力的京津冀三省市,將聯手啟動公立醫院醫用耗材聯合採購,作為示範,這一舉措或將改變公立醫院熱衷高購價買「洋槍洋炮」的做法。
  • ...停車產業平臺破解停車難,貴陽智慧停車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8月16日,經過近3個月的籌備,貴陽智慧停車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貴陽市高新區聯合廣場舉行了公司成立暨揭牌儀式,標誌著按照貴陽市政府「六個一」模式,推進全市靜態交通停車產業資源有效聚集和作用效發揮,促進全市停車產業高質量發展,提升靜態交通管理水平,綜合施策破解全市「停車難、停車亂」
  • 破解停車難停車亂!貴陽智慧停車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成立
    8 月 16 日,經過近三個月的籌備,貴陽智慧停車產業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在貴陽市高新區正式揭牌。未來,該公司將推進全市靜態交通停車產業資源有效聚集和作用效發揮,綜合施策破解全市 " 停車難、停車亂 " 現狀。
  • 三甲醫院醫學博士寫的看病神文
    當您選擇了三級甲等醫院看病,也就意味著選擇掛號難、看病難。5.掛號沒什麼好說的,太難了,甚至對於醫生自己看病也很困難。如果是外地病人到另一個城市看病,而且要看某個特定的專家,試試提前在網上預約之類的方法,免得到了以後掛不上號。
  • 高端醫療設備依賴進口加劇看病貴
    當前,檢查費用高是看病貴的一個重要原因,這與進口設備價格高昂有很大關係。《藍皮書》指出,進口醫療設備在我國的價格,普遍比歐美日等原產國價格高50%~100%,如TOMO放射治療系統等設備,在歐美日等國家多為250萬美元,在我國則為500萬美元以上。前瞻網分析師李佩娟在研究報告中指出,經營者集中壟斷行為的存在,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價格的壟斷。
  • 江蘇投14億建醫院,佔地140000平方米,增800張床位,緩解看病難
    在居民整體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特別是在各種高新技術不斷發展的今天,許多科學研究人員都積極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為緩解看病難的問題,積極開展衛生保健工作。從2019年的數據統計來看,江蘇省有醫療機構34797家,雖然總數不少,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醫療需求不相適應,為了更好地營造地方醫療環境,江蘇投入14億元興建三甲醫院,佔地140000平方米,新增床位800張,緩解看病難問題!
  • 城市大腦、智慧賦能,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周邊交通這樣治理
    浙江在線1月13日訊(通訊員 高燕)去醫院看病,如何讓服務更有質量,百姓診前體驗更好,這關乎著老百姓的民生問題。邵逸夫醫院下沙院區是下沙街道轄區內唯一的三甲醫院,然而去過邵逸夫醫院的市民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堵、堵、堵,醫院內部停車位不夠,醫院周圍停車也不方便,有的車主為了找停車位繞著醫院開了一圈又一圈。
  • 科技賦能破解停車難(微觀)
    遼寧瀋陽700多家路內、路外停車場接入智慧停車平臺,涉及8萬多個停車泊位;北京實施道路停車改革,將道路停車位分為白實線停車位和白虛線停車位,實行電子收費……近年來,針對停車難這一城市社區中的老大難問題,各地紛紛推出破解辦法。
  • 醫生、護士不懂手語 榕8萬聾啞人看病難(圖)
    在福州市,約有8萬聾啞人面臨著同樣的問題:上醫院看病要麼靠紙筆,要麼由懂手語的親人陪伴當「翻譯」。據介紹,目前福州還沒有一家醫療機構為聾啞人提供手語導診,醫患交流難的問題日漸突出。  省聾啞人協會負責人林群說,聽力殘障的病患者看病時還常常會遇到醫生的冷淡。林群本人也是一位聽力殘障人士,但她戴著助聽器還能與人進行交流。即便如此,她每次去看病,都要帶上紙筆,也常常受到醫生的冷遇。
  • 妻子停車難 老公發明遙控停車裝置並獲國家專利
    萌芽 為解妻子停車難  周斌以前在株洲市某武警汽車隊工作了一段時間。長期跟汽車打交道的經歷,使他常常留意起別人倒車入庫、側方位停車細節。在多年的觀察中,周斌發現,幾乎沒有人能夠一氣呵成將車停好,尤其是狹小的空間內,人們需要前後反覆挪移,還有不少人刮到車子。「能不能一次性將車移到位?」從那時起,周斌腦子裡便閃過這樣一個念頭。
  • 停車難「有救了」,共享電單車規範停車黑科技將攻克行業運營難題
    (原標題:停車難「有救了」,共享電單車規範停車黑科技將攻克行業運營難題)
  • 看病不花錢 鄭州協和醫院涉嫌騙保
    本報記者 劉啟平報導近年來,看病難、看病貴飽受社會詬病。
  • 上海多個小區實行階梯停車費「停車難」仍舊難解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採訪了解到,上海多個小區均實行階梯停車費,有小區地面停車費首輛車120元/月,第二輛600,第三輛收費1500,對此,大多數業主表示支持,也有業主質疑合理性,部分小區實行階梯停車費後,停車難題仍舊存在。對此,上海市12345市民熱線工作人員表示,上海各小區停車費不同,小區停車費政策只要業主大會同意即可施行。階梯停車費能緩解停車難嗎?
  • 網際網路+醫養 益陽新平臺網上衝浪緩解看病、養老難問題
    紅網時刻益陽11月26日訊(記者 鄧雨薇 通訊員 羅仕博)11月26日,「擁抱5G,健康未來」康雅e健康網際網路智慧醫養平臺發布會在湖南益陽康雅醫院隆重召開。益陽市健康協會成員、益陽市(區、縣)大健康行業精英領袖200餘人參加此次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