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下午,世界著名科學家和教育家施春風教授應邀做客第61期「南科大講堂」。本次講座由陳十一校長主持,南科大師生、深圳多家創新企業的代表以及深圳大學城兄弟院校的師生等慕名而來,聆聽了此次主題為「如何提振創新創業核心動力」的全英語報告。
陳十一校長主持報告會
施春風院士作報告
施春風教授曾任NUS(新加坡國立大學)校長,並在2008—2013年間任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創校校長,在專業領域以其在非線性斷裂力學的計算方法,及斷裂分析領域裡所做出的貢獻蜚聲國際,是美國藝術與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伊莉莎白女王工程評審委員會委員。
講座現場
施教授以莊子的一句名言作為講座的開始:「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 他認為這句諺語強調的是一個開放的生態系統,與今天所講的「開放的創新生態系統」相似。不僅僅是在實體上實現門戶的開放,更重要的這是一個有著無限潛力的系統,可以跟世界的各個角落連通。
接下來,施教授分四個部分展開了此次演講。
【關於全球創新大潮】
施春風院士談到,第三次工業革命是由無所不在的網際網路連接性帶動的,在這樣一個高新技術的環境下,創業大潮在全球範圍內浩浩蕩蕩的傳播。一批極具創新精神的青年領軍者,抓住了由數位化的溝通以及網際網路帶來的機遇,實現了這些跨國微型初創企業的崛起。
施教授以Airbnb的「互動式的信息系統」為例向大家進一步說明了網際網路和信息化在創新創業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說它的發展具有很大的潛力,而它實現這樣服務的核心就是可以及時並隨時隨地的提供互動和信息的技術。」
【美國的「雙城記」】
施教授對比了底特律和矽谷的過去和現在,向我們展示了美國舊的經濟沒有跟上社會進步的步伐深陷泥潭,而由創業者推動促成的新興經濟欣欣向榮的現狀。
底特律曾經是創業者的樂土,如今負債數幾十億,到處一片破敗景象;而矽谷在20世紀60年代時還是鄉村,現在卻蒸蒸日上。「我們能從矽谷的經驗當中學到什麼?」施教授談到:「按照我們傳統的理解,科研可以促進新興的技術,新興的技術可以建立初創性企業。但矽谷的經驗是,他們先去了解市場的需求,以奇思妙想的創意作為技術發展的驅動力,從而產生初創性企業。因為他們緊扣時代的步伐,所以孵化出來的企業極具生命力,最終才能成功。」
【世界的未來是中國的】
在講座的第三部分,施教授提到:中國正在經歷社會轉型以及一個快速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看看中國的現狀,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尤其是年輕人的思維模式正在迅速地發生轉變,中國成為創新創業的一片熱土。今天,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家,經濟的增長的驅動力是私營企業,是創新創業帶動的增長。通過這一輪的發展而創造的財富,將實現更加廣泛的財富分配,從而形成新的中產階級。中國對於創新創業的投入正在快速地增加,並且很快將超越美國。」
施教授同時認為,中國只做科學與技術的研究還遠遠不夠,一定還要有一個核心的創新創業戰略,以實現將科研行為最終轉化為創新創業。「創新不僅僅囊括科研,創新是新產品、新興服務的創造,並且通過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最終實現交付傳遞到市場當中。所以說,我認為衡量它的成功核心是新的技術和服務,是被市場、消費者所接受。」
「先有市場需求,進而拉動創新創業產業,進而滿足科研和市場的要求。我們稱它為創新創業的『雙螺旋企業』,他們是高度相關,互相支持的一個雙螺旋結構:一個螺旋就是科研行為發明創造以及技術成果,申請專利;第二部分就是創新創業的市場化——我覺得這方面中國還有待加強。」
【深圳如何創建一個生態的系統】
在講座的最後一個部分,施教授為我們分析了深圳和中國在這一輪創新大潮當中的地位,並針對深圳以及南科大如何提高創新創業動力提出了他的看法及建議。
「深圳坐落於珠三角的核心,很多世界最具有經濟實力的地區都坐落在沿海。」施教授特別稱讚了位於深圳的華為、騰訊等高新技術企業,並對深圳乃至中國未來的創新創業發展充滿信心。「按照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躍居世界第一,中國正在崛起。在21世紀,歐洲不再是美國的競爭對手,而中國已經成為可以跟美國相提並論的競爭對手。」
施教授還對南科大學生提出了他的期望:「學校的使命不僅僅是做科學技術研究,更重要的是做創新創業。如果你想抓住這一輪中國創新創業的大潮,不僅僅要學習知識,要學會將你們的知識轉化成創新創業的企業,並最終實現創造財富。我非常真誠的希望你們能夠在全球競爭的舞臺上,雙管齊下用兩條腿走路,一方面在科研領域追求卓越,一方面也致力於創新成果的轉化。中國的創新型經濟要靠年輕人驅動。」
最後,施教授用一張東西半球互相遙望的圖片作為講座的結尾,並告誡我們:「作為年輕人,未來的發展既要向東看也要向西看,要學會在世界中找到未來的機遇所在,並要有敏銳的洞察力。」
陳十一校長向施春風教授贈南科大講堂紀念證書
提問環節,很多學生紛紛抓住機會積極向施教授請教,現場氣氛活躍。所提的問題涉及「大學生如何創業」、「如何看待創業失敗」、「新的創意如何避免被模仿和剽竊」 、「學生創客團體在校園內該如何發展」等等,施教授以生動的語言一一給予仔細回答。
同學們踴躍發問
本文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 劉靜_NQ4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