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面 | 吳元新:我們的工作是在和時間賽跑

2020-12-08 澎湃新聞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首批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吳元新有一雙與眾不同的手。常年和藍印花布染缸打交道,靛藍色已經滲入了皮膚紋理,成為了多年工巧積澱的最好印記。

取一小幅藍印花布,便可掀開南通往事的一角。從出生、上學到結婚、生子,一個「標準」南通人的生活裡必定離不開這一抹沁藍。前不久,吳元新和女兒吳靈姝團隊應全國婦聯之邀,帶著藍印花布走進了「薇婭公益直播間」,剛剛上線一秒鐘,200份就被搶購一空。古老的藍印花布印染技藝如何擁有年輕的生命力?在南通藍印花布博物館,吳元新和記者說起了「終朝採藍」的故事。

Part 01

「經過一刀一刀刻出來的線條,會讓作品更有人的情感和溫度。」

藍印花布博物館緊挨著南通濠河,博物館門前最明顯的標誌,便是一排高高的晾曬架。天氣晴好的時候,吳元新會用長竹竿將染好的布挑上架子。被陽光曬裂的木架,隨風而變幻的布影,裹挾著藍草的芬芳,成為穿梭在布匹裡的人心間最純淨的一頁,也是很多南通人回憶家鄉時的溫暖所在。

這種頗為「接地氣」的傳統工藝,距今的歷史已經超過千年。藍印花布是一種傳統工藝印染品,由工匠從藍草中提取藍色作為染料,將鏤空的花版鋪在白布上,通過手工刮漿印染而成。刻花版、手工刮漿、手工染色、手工刮白、手工晾曬,印染的一切流程都離不開「手工」二字。吳元新說,這正是藍印花布印染技藝的精髓所在。雖然工業的發展,讓印染流程中的不少環節都可以用機器來代替,但在刻版時,經過一刀一刀刻出來的線條,會讓作品更有人的情感和溫度。

得知要出鏡拍攝,吳元新從架子上取了一條藍印花布圍巾圍在了脖子上。從小聽著織布聲長大,藍印花布的點滴已經融入了吳元新的骨子裡。和記者細數藍印花布紋樣,他的眼裡閃著光:你看,這是嬰兒襁褓中的五毒肚兜;這是寓意「高中」的「三子奪魁」;這是象徵吉祥的「麒麟送子」……

意蘊豐厚的故事需要有人聽,但願意講故事的匠人卻在老去。伴隨著現代生活方式的轉型,藍印花布印染技藝逐漸式微。「那時候我已經在一家研究所從事設計工作,但看著藍印花布的發展態勢,我著急。我做了個決定,辭去『鐵飯碗』,回家撿起『老手藝』。」1996年,吳元新放棄了收入穩定的設計工作,選擇了辭職,經過一年的準備,開設了自己的「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白天,他在館裡傳承技藝,向賓客傳授藍印花布文化,晚上則在染坊設計、研究藍印花布產品,每周還要坐船去上海送藍印花布產品。捱過了艱辛的三年後,藝術館才逐漸實現了自給自足。

「這可能是我一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日子,也不知道當時是怎麼度過的。」忙得顧不上女兒的吃飯,更別提照顧家庭生活,女兒忍不住「叫屈」:爸爸,到底我是你的女兒,還是藍印花布是你的女兒?吳元新又好氣又好笑:藍印花布比你的爺爺還要年長!

Part 02

「我自己無數次動過改行的念頭。但我總會想起母親和我說過的一句話,『條條蛇都是咬人的』。」

現在的藍印花布博物館館舍,是2002年南通市政府投資,在藍印花布藝術館的基礎上建立的。只要沒有上課或是活動安排,吳元新多半會在博物館裡,研究從各地收藏來的藍印花布珍品。他用五個大庫房存放了自己從全國各地收集來的布樣,一天工作20小時,沒有下班時間,也不知周六周日。

吳元新坦誠,自己也曾想過改行:「我自己無數次動過改行的念頭。但我總會想起母親和我說過的一句話,『條條蛇都是咬人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你無論做哪個項目,想要不吃苦就輕而易舉有收穫,這是不可能的。」

採訪的當天,吳元新的女兒吳靈姝、女婿倪沈鍵也在藍印花布博物館。為了讓女兒安心回到家鄉傳承藍印花布印染手藝,吳元新費了一番周折。「女兒學的雖然是設計,但大學畢業前她卻告訴我:要留在北京!」吳元新又一次著急了,「我帶的研究生,沒有一個願意真正從事我們這個職業。要是女兒再不回來,藍印花布的手藝傳承真的要斷了。」

吳元新 「出動」了好友馮驥才、韓美林等人當「說客」,他還打起了女婿的主意,「我打過一個比方,女兒這還是『一隻腳在裡面,一隻腳在外面』,花花世界吸引人的東西太多,她可能隨時就要走出去。只有讓女婿一起回來,兩個人一起做,才能把他們的心收住。」

倪沈鍵是金融專業的高材生,那時候已經在銀行謀得職位,為了學習藍印花布印染,一切都得從零開始。「世界上有一些事能名利雙收,很多人都會去做,但也有一些事,你不做我不做,可能就沒人去做了。我們一家,就是在做這樣的事。」倪沈鍵憨厚地笑笑。在全省鄉土人才技藝大賽上,吳靈姝和女婿倪沈鍵已是印染組爭金奪銀的好手,成為了省傳統技藝技能大師。

吳元新(右一)與女兒吳靈姝、女婿倪沈鍵

「做出讓女兒女婿回來傳承藍印花布的決定,我想是出於對傳統印染技藝的自信。我做好了,他們只要通過努力一定也會做好,會成為藍印花布的技藝傳承人。」吳元新告訴記者,在南通大學的支持下,女兒吳靈姝、女婿倪沈鍵都已被聘為南通大學藍印花布藝術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全家一起在高校這個平臺上培養年輕技藝傳承人,傳播藍印花布歷史文化。「我和女兒說,我們現在的工作是在和時間賽跑,發現一件,就去收集一件,儘量都把它收集到庫房裡面。今後,我們的後人有足夠的時間去研究。搶救保護文化遺產是我們這一代人的重任。」

Part 03

「進直播間的主意是年輕人想的,沒想到會這麼受歡迎。這種現代的消費方式我們應該要逐漸習慣。」

「吳元新每一分鐘都要說藍印花布,生怕一不說,藍印花布就沒了。」在作家馮驥才眼裡,吳元新是標準的「藍痴」,藍印花布在他的操持下,獲得了越來越高的知名度。女兒女婿作為新鮮血液的加入,讓藍印花布重新走進大眾,更加符合現代審美。前不久,吳元新團隊帶著200套藍印花布走進了薇婭公益直播間,看上去「土土的」藍印花布,意外收穫了「秒空」的盛況。

這一情景讓吳元新有些意外,他心甘情願地承認,自己「落後」了。「進直播間的主意是年輕人想的,沒想到會這麼受歡迎。這種現代的消費方式我們應該要逐漸習慣。其實啊,創新我們一直都在做,因為只有不斷創新,讓你的作品得到老百姓的喜歡和接受,才能繼續活下去。如果產品賣不出去,那博物館要垮掉的。」

刻板印象裡鮮有遊人的藍印花布博物館,其實門庭若市,吳元新的孫女都成為了藍印花布的「傳播大使」。「孫女上了南通市城中小學以後,在校長的支持下,馬上把整個學校的小朋友都吸引過來啦,2000多個小學生都來我們的博物館體驗藍印花布印染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熟悉藍印花布,但對於「吳元新」這個名字還是有些陌生感。對此,吳元新倒是並不介意,「我只是藍印花布千百年來傳承人中的一分子,就像一滴水那樣。大家都在保護它,我只不過是其中的一點小小的浪花。」

但畢竟,作品要留下自己的印記。在一位朋友的指點下,吳元新創立了「元新藍」品牌,並開設了同名抖音帳號,創新形式科普藍印花布。「朋友勸我,應該和藍印花布融為一體,這樣,每一塊布上才會有我的溫度。他說,你應該在這個時代留下你的藍印花布代表作,為後人留下一份記憶。」吳元新還有個大計劃,未來在繼續整理出版藍印花布專著的基礎上,還會建立文旅融合的中國藍印花布傳承基地。「我的精神已經和藍印花布融合在一起了,這一輩子是分不開了。」

快問快答

Y=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W= 吳元新

Y:外界的刻板印象裡,賣布不可能「賺大錢」,你們怎樣維持營生?

W:我和團隊在南通大學開設了課程。博物館也在做著系列文創產品。

Y:您的口才這麼好,將來會不會考慮自己出鏡做主播,在直播間賣藍印花布?

W:如果是為了藍印花布的傳播需要,我願意。

Y:研究了這麼多塊藍印花布,有沒有自己最中意的作品?

W:手心手背都是肉,每一塊我都很喜歡。

Y:人生最遺憾的一件事是什麼?

W:我父親走得早了一點,沒能見到我的藍印花布館開館。

Y:您有很多身份,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人、父親、工匠……您最喜歡哪一個身份?

W:傳承人。

文 |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甜子

攝像 | 陳鵬 王為民(南通天樞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剪輯 |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戎毅曄

圖片為受訪者提供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面對面 | 吳元新:我們的工作是在和時間賽跑》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和時間賽跑;爭分奪秒」,英語怎麼說?
    跑;跑步;跑步的時間(或距離)(名詞)Let's go for a run in the park.我們去公園跑步吧。我沒有完成考試,我沒時間了。It looks as though our luck's finally run out.看來我們的運氣終於耗光了。
  • 定州全員核酸檢測,我們與時間賽跑!
    定州全員核酸檢測,我們與時間賽跑!東馬頭村能夠如此快速順利的完成全員的核酸檢測工作,離不開號頭莊鄉的決策部署以及所有工作人員的相互配合。據了解,號頭莊鄉共17個村共有40499人。為順利完成此次全民核酸檢測工作,號頭莊鄉提前利用村喇叭廣播、微信群等方式通知村民檢測流程,隨身攜帶身份證和個人信息等。
  • 與時間賽跑,保護我們的原生兩爬
    然而,在抵達地圖上所標記的「鳥點」時,眼前出現的卻是路邊成堆的原木,和伐木工人臨時居住的棚子,這是怎樣一幅「千山鳥飛絕」的景象啊。在伊裡安查亞觀自然,便是在與時間賽跑,稍微晚一點來,可能就見不到了。我們能做的,除了讚賞當地保育工作、生態旅遊業的從業者,和自己不去購買、運輸這些外來物種,實在是微乎其微。
  • 九旬教師葉連平:做一隻和時間賽跑的「螢火蟲」
    新華社照片,和縣(安徽),2019年8月1日 九旬老人:做一隻和時間賽跑的 葉連平生活的卜陳村,位於和縣烏江鎮中東部,村裡的年輕人大多外出工作,留下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家長普遍沒有能力輔導孩子學習。2000年,原本是老師的葉連平決定創辦「留守未成年人之家」,為孩子們免費補習英語。 葉連平無兒無女,和老伴過著清貧的生活,至今還住在30多年前蓋的平房裡。儘管如此,在葉連平家吃住的孩子一直沒有間斷。
  • 與病毒「親密接觸」,實驗室勇士們3天通宵達旦忙「偵察」,與時間賽跑
    在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有一個地方雖不在治療一線,卻離危險很近,時時刻刻與病毒面對面「近身肉搏」,卻鮮為人知,它就是「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核酸檢測快速反應,吹響戰鬥「集結號」核酸檢測結果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黃金標準」之一。疫情突如其來,石家莊市婦產醫院產前診斷實驗室火速集結,全院到位,全副武裝投入「戰場」。
  • 與時間賽跑 中核集團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開始進入高頻鍛鍊階段
    高頻鍛鍊階段的工作難度大、技術不確定性也大,但其高質量完成,將為第四個階段——最後的束流調試,打下重要的基礎。2020年的春節,對於中核集團原子能院回旋加速器研究設計中心而言,是毫無喘息的繁忙時刻,而一場毫無預兆的疫情,更是給本就艱巨的項目增加了難度。一邊是分秒必爭的設備調試進度,另一邊是來勢兇猛的白色疫情,迴旋中心開啟了一場與時間的緊張賽跑。
  • 守護金融安全,與時間賽跑
    面對可能到來的致命風險,這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同樣與時間賽跑的還發生在當銀行系統宕機時,IT負責人首要做的也需快速定位問題源頭,從而及時排除故障,恢復業務運行,否則帶來的風險也可謂是「致命」的。提到銀行系統,我們對它的印象是「穩」,但和飛機一樣,並非沒有事故,而且一旦發生,帶來的損失是巨大的。
  • 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霍金頑強的一生觸動了我
    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霍金頑強的一生觸動了我這是我讀過非常有意義的一本書,這本書裡的主人公讓我懂得了生命竟如此的頑強,命運竟如此的多舛,他在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賽跑,在短暫的生命之旅中把自己最珍貴的知識留了下來,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做《霍金傳:用生命和時間賽跑》。
  • 地震觀測:一群與時間賽跑的人
    新中國成立初期,剛參加工作的周錦屏被分配到中國科學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磁組,從事著不是對口專業的工作,「我學的是測繪,但工作就得踏踏實實」。可沒想到,一幹就是一輩子。上世紀50年代初的拉薩還是一個十分神秘的「禁區」,年輕的周錦屏被派到拉薩籌建世界上第一座高原地球物理觀象臺,最終於1957年如期建成。
  • 與時間賽跑!他說科研工作像跑五公裡一樣
    為了弄懂近代電磁場的相關專業知識,他跑到授課老師的辦公室虛心請教;為了掌握一塊晶片的應用技巧,他甘願做師弟的「學生」;為了追趕學科研究前沿,他積累了近2萬字的文獻閱讀筆記;為了提高學習效率,他堅持天天有計劃、周周有小結、月月有總結,成為了和時間賽跑的人。
  • 路面裂縫修復,瀝青貼縫帶修補處理與時間裂縫賽跑
    路面裂縫、物理裂縫、空間裂縫、時間裂縫……世間萬物,裂縫萬象。路面裂縫,二維空間的自然現象,現實中的裂縫並非電影《後天》中的大面積網狀塌陷,而是四季變遷造成的自然裂縫,為了人們的出行安全,防水抗裂必不可少,其中路面裂縫的快速修復,就需要專業的路面修補材料,嘉格瀝青貼縫帶,修補處理速度可以與時間裂縫賽跑。那麼為什麼,嘉格瀝青貼縫帶,可以與時間裂縫賽跑呢?
  • 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身後有一群「與時間賽跑的人」
    同時間賽跑! 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的快速交付、投入使用,離不開各方人員的齊心協力。 說完這話,李雄和幾個邁瑞醫療公司工作人員於1月21日來到武漢市金銀潭醫院。在採取相應防護措施後,他們進入「新冠肺炎」患者病區,為兩個樓層的病房安裝「監護中央站」系統。 下午2點左右開始工作,凌晨2點左右收工,用了兩天,李雄和高申坤等人把兩個樓層的「監護中央站」系統安裝好。工作是加班加點的,但安全防護不容一絲鬆懈。
  • 阿基裡斯和烏龜賽跑,阿基裡斯一心要追上烏龜
    阿基裡斯和烏龜賽跑,阿基裡斯一心要追上烏龜龜兔賽跑,大家都知道,毫無懸念,何況被稱為捷足者的阿基裡斯,他是特洛伊戰爭中的英雄和烏龜比賽跑。可是古希臘就有那麼個哲學家,芝諾,提出三個邏輯上成立的悖論。其中有一個就是龜兔賽跑的悖論。
  • 職場的社交恐懼症,不僅僅懼怕面對面溝通,還有微信和電話
    你在工作中是否有這樣的場景,讓你有百般的焦慮:1、場景一:領導安排了一項工作,並要求今天必須發給他。你馬上投入,為了不加班,在上班期間就已經完成了大概的內容框架。但是為了讓領導知道你付出了時間和加班的辛苦,也避免上溝通帶過多的反饋修改意見,你選擇了晚上12點後發給他,這樣可以避免領導看到後回復,可以直接關機睡覺。
  • 「我們要做的就是與病毒賽跑!」——探訪邢臺核酸檢測實驗室
    「我們要做的就是與病毒賽跑!」——河北日報記者零距離探訪邢臺核酸檢測實驗室1月7日,河北省邢臺市全員核酸檢測奮力衝刺,部分小區已採集完畢。這樣的高效率自然離不開市民積極配合,亦離不開背後專業檢測人員不分晝夜的辛苦付出。「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衝鋒在前,與病毒賽跑!」
  • 在海拔5300米的位置,他們用19小時和時間賽跑,與生命博弈!
    海拔5300米的風雪救援他們用19小時和時間賽跑,與生命博弈 2019年11月3日16時許,當雄縣公安局接到拉薩市公安局指揮中心通報稱:一名周姓遊客,在前往納木措途中迷路,請派警救助。
  • 環尾狐猴和小朋友面對面
    原標題:環尾狐猴和小朋友面對面小環尾狐猴正好奇地打量著眾多新朋友。 範曉林 攝「媽媽、媽媽,它在聞我的小手。」孩子們和環尾狐猴親密接觸你看著我,我看著你,揚子晚報記者趕到現場時,只見攀附在飼養員胳膊上的環尾狐猴,與被媽媽抱在懷裡的孩子們正在「大眼瞪小眼」。小環尾狐猴不時發出的兩聲尖叫透露了它的緊張,而緊緊抓著媽媽胳膊的孩子們,看起來同樣不是太放鬆。
  • 與十億分之一秒的時間賽跑,終於實現看到單個分子結構的技術!
    美國能源部(DOE)阿貢國家實驗室(DOE)的研究人員,正在通過實驗和計算機模擬相結合的方式推進這項研究工作現在由Argonne原子分子光學物理小組在化學科學和工程部領導的一個小組精確地指出了一個重要、經常被忽視的參數,它可能會影響實驗結果:即時間。其研究瞬態共振在單個蔗糖納米簇超快成像中的作用,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
  • 理論熱點面對面:對當下重大問題的解答和回應
    當前,我國正處在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正經歷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各種社會矛盾和熱點難點的出現難以避免,關鍵在於如何認識、如何破解。編寫通俗理論讀物,就是要通過入情入理地分析熱點難點問題產生的原因、深入淺出地闡釋和解讀黨和政府的政策措施,滿足群眾的理論需求,做好解疑釋惑、析事明理的工作,讓理論走進群眾、讓政策走進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