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詞彙那麼多,怎麼記才能記完呢?先不說能不能記完所要求的的必須掌握的詞彙,就算真的能夠記完,背熟了,那真的就能夠如魚得水,如履平地嗎?我們學習很多漢語,是不是在日常生活學習中都會用到呢,而平時能夠用的詞彙,細心數一下,其實沒多少;只是偶爾會遇到陌生專業的詞彙,但這些陌生專業的詞彙能夠影響我們閱讀嗎?高中英語學習,詞彙是敲門磚,就像你閱讀一本書,如果大部分字都不認識,或者認識但是組合方式不同,不明白裡面的意思。怎麼辦呢?好不容易認識並記憶了那麼多的英語單詞,用的時候只是簡單的去用表面漢語意思機械的拼湊,來用自己的漢語思維去理解,真的正確嗎?
我們在做閱讀理解的或者完形填空的時候,關鍵性的詞往往不是生詞,而生僻的單詞往往不是關鍵的;就像我們平常說話做事一樣,給人展示的,讓人明白的往往是便於讓人理解的,而不是用生澀的詞彙去為難聽的人,其實是為難自己;如果對方聽不懂,看不明白,也無法完成互動溝通。那基礎關鍵性的詞,真的正如我們所想的,只要背會了,記住了就行了,要真正理解單詞的含義,要在實踐中去理解,也就是英語的語境,怎麼去做呢,多閱讀,怎麼閱讀,先克服生詞彙,再在語境中體會詞彙的奧妙。如果說漢字是象形文字,就是通過形象的描繪出來,有的時候我們看到一個沒見過的詞,但是也能猜出出來這個詞的發音和大概含義,就是從自己認識的偏旁部首開始拆分,然後組合起來,大概意思就差不多了。英語單詞呢?也是這樣的,使用英語的人,也是通過形象的東西來記錄事件,比如一個東西用a表示,從a把運動b這個地方,怎麼運輸的,往往會通過幾個形象的代表符合組合起來,組成一個完整的單詞;只是英語機械的排序和組合,來表示一個完整的意思,組合而成的單詞代表了一個單元,然後通過多個單元,語法的連接來完整的表達一件事情,或者一句話。就像古代漢語使用的人,往往很多用語法,特別是古詩基本上靠的是詞彙的組合來表達意境,如果單純的把詞彙拆分出來,是零碎的。
在學習英語的時候,高中生都喜歡做題,讀英語短文,找關鍵性的出題頻率高的閱讀來尋找感覺,可謂是在英語提分技巧方面是做足了功課,只要有一點提分的空間都不會放過。一象天開,在英語詞彙方面,把英語單詞的含義和使用語境結合起來記憶,在記憶詞彙的時候,大腦通過生動的形象來幫助學生,去理解,也就是遇到生詞了,看的不再是生詞,而是看的這個詞的誕生的歷史,看的這個詞結構含義。我們在閱讀理解的時候,一般都喜歡把一個句子斷開來理解,為什麼不能把單詞也斷開來記憶呢?方法恰當,思維準確,但是書寫的過程中,特別是練習寫作的過程中,要多次練習,不能異想天開的去拼,去造單詞。能破解詞彙,語法,句型,在閱讀過程中的障礙,那麼寫作的過程就是去將破解的詞彙,語法,句型組合成自己經過思考表達的句子。
一種新的方法的掌握,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在實踐中去增加記憶;不是說給你一個訣竅,就放鬆了,如果因為掌握了訣竅就自鳴得意,那就失去了學習的目的。那以後不管工作,學習,生活,凡事都找訣竅,那怎麼能行呢?事在人為,學無止境,不拘泥但是也不完全依賴,很多時候當學會了一種記憶詞彙的方法,或者掌握了某個閱讀理解的竅門,就覺得很厲害了,就開始放鬆了;結果遇到了之前沒遇到過的,就開始迷茫了,為什麼呢,凡事訣竅和捷徑都在建立在過去已經有的基礎上,總結出來的;相當於你讀過十本書,得到的結論是基於這十本書的基礎上,得到的訣竅也是根據這十本書來得到的;如果超出這十本書的範圍,你就不適應了,就相當於學會了划船的本事,離開了河流就適應不了了。學英語是為了了解英語所表達的,聽懂單詞,看懂單詞,記憶是為了在不依賴於詞典,能夠遊刃有餘的去應用。古人創造了文字和詞彙,是為了記載事實,以傳承和記錄,希望更多的人去學習;所以學習英語的目的,是為了使用英語,閱讀和了解英語本身的知識,便於交流和溝通。
我們學漢語的時候,一個字,一個詞,老師都會儘可能的去把這個字,這個詞的意思說全,之後再去用造句形式在實踐中使用,目的只是為了記住字詞嗎?更重要的是教我們去認識詞彙如何使用,使用中所表達的句子的含義,以及字詞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表達的含義如何;不能死搬硬套;所以英語詞彙的學習和記憶,也不能死記硬背,不能為了學而學,英文詞彙每個詞只是給了表面的通用的含義,結合到語境中,如果你按照每個詞的表面意思去直接讀,估計很多人都聽不懂或者聽起來彆扭;為什麼呢?那是你用漢語的思維去理解英語,其實人家所表達的不是你所說的,或者你說的不準確;有的時候聽力遇到的情況也是這樣,聽到的可能是記憶比較清晰的某個單詞,而語法或者連讀的時候,大腦思維印象就模糊了,就像摸著石頭過河,只看到水裡的石頭。一象天開的單詞記憶方法,能夠在短時間內牢牢記住詞彙的含義和應用詞義的變化和延伸;為什麼能做到這點呢?就是用你已知的知識去推演未知的詞彙,如果你單獨去記憶未知的詞彙,就是空中樓閣,早晚會忘記;就像你遇到了幾個人,初次見面,只記錄了外貌;就匆匆離開了,過幾天再去看的時候,可能是似曾相識,就是想不起在什麼地方見過了;再過幾天去看的時候,感覺有點印象,但是不能確定是不是,所以需要重新去翻詞典加深印象,往往就是記住了又忘記了,忘記了又要去記憶,成為很多高中的煩惱和頭疼的事情。我們現在從來不擔心漢語不認識,而是要學會記憶;觸類旁通,知道一個點,能觸發一個面的知識點,心裡有底,面對考試才會更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