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語學習中,單詞的記憶在英語學習總時間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並且英語單詞的 單詞記憶效果還是不理想,因此英語單詞的記憶成了令很多人煩惱的事情。
關於英語單詞記憶的方法很多,這裡也不一一介紹,只介紹幾種對思維開發與訓練有幫助的,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引發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但是沒有想過用於學習上。
我們是不是對有獨特之處的人或物記憶更牢、更深刻呢?
我們是不是對自己很熟悉的人或物,記憶得更深刻呢?為什麼我們不見其人,只聞其聲或只聽其腳步聲就能判斷是某個人呢?
我們是更容應記孤立的東西還是更容易記住與它者關係密切的事物呢?
……
正是鑑於以上的親身體驗,我們對英語單詞的記憶便具有很多可行的方法。(不過都需要有想像力,否則效果不會很好,且它們本身就是想像的運用與提高。)
我們知道英語單詞是由26個字母中若干個字母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而成的,我們就從此下手。
一,漢語拼音以及相應的漢字
比如refuse拒絕。我們可以把refuse劃分為如下三個部分:re、fu和se,refuse我們記不住,但是re、fu和se作為漢語拼音,我相信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感到陌生,那我們是否可以以我們所熟悉的漢語拼音來記呢?為什麼不可以呢?
re在漢語裡可以用漢字代替,比如熱、惹等,fu也可以用副、幅、扶、浮、負等代替,se可以用色、澀等來代替,具體用什麼字代替就要看我們用哪些能記憶的更牢或更能發揮想像力了。這樣它們確定之後在與refuse的漢語意思「拒絕」聯繫在一起來記,這樣就把寫法和意思全都能記住了,並且還很輕鬆,因為是用自己熟悉的漢語記,並不吃力。
Refuse:拒絕 re熱 fu富 se嗇
假如是做如上選擇,我們只要把其漢語拼音中的相應漢字與其意思拒絕聯成一句話,並是一奇特又熟悉的場景的話,則就很容易記著了。
比如,我們可以這樣想,在炎熱的夏季,一個大腹便便的富翁吝嗇得捨不得花一元錢買涼水喝,也拒絕讓他人幫自己脫掉自己身上的自己無法脫掉的皮大衣。(我可以想像這樣的情景,讓它在腦海中浮現,比如富翁是如何大腹便便,他是如何拒絕的,把他的神情想像的滑稽可笑,這樣會非常有趣,記得也會更牢,並且印象也會更深刻。)
你是不是有更好的創意呢?還等什麼?趕緊寫下來呀!!!
身為中國人,漢語拼音應該很熟悉,把一些英語單詞拆分成漢語拼音去對待,然後按照單詞構成的順序與其意思放在一起串成一句話,這樣就容易記了。
二,英漢互記式
即一單詞中分為漢語拼音(用其相應漢字表示)和已學過的英語單詞兩部分來記。
Peach 桃子
Each我們已經學過「每一個」「任一個」的意思,而「p」是漢語中的一個聲母,因此peach可以用以p為聲母的漢字與each的漢字意思組合成句,表述一個場景來記。
如果我們已經知道pea是「豌豆」的意思並且已經掌握了,那麼我們可以把peach分為不同於上面的這兩個部分:pea(豌豆)和ch(漢語拼音聲母)。
這樣我們就可以來組合記憶了。因為漢語中以ch為聲母的字太多了,所以非常好找。比如說「我很喜歡吃桃子,於是在家種了一棵桃樹,誰知道最後卻發現樹上結的全是豌豆,不過長得像桃子那麼大,哎,我吃不到桃子了,只有拿豌豆將就了。」這裡是把ch用吃(chi)來代替的。
Stone 石頭 石料
如果我們已經學過並掌握了tone是聲音和語氣的意思,那我們就可以把stone分為S(漢語拼音中的聲母或是化學中的硫的化學元素符號)和tone(語氣、聲音),這樣我只要把stone的漢語意思「石頭或石料」與他們連成一句話不就好記了麼?
如果我們知道ton是「噸」的意思,可以分為S、ton和e三個部分,也用上述方法。
Seed種子
我們知道see是「看」的意思,所以seed可以分為see(看)和d(漢語拼音聲母)兩部分。用上面的方法,可以這樣記「我閒著沒有事情,看地上的種子成長,只見……」這裡有「看」(see),有「地」或「的」(d)有「種子」(seed的意思),所以就等於全記著了。
Feast 宴席
我們已經知道east是「東、東方或東方的」的意思,所以我們可以把feast分為f(漢語拼音聲母)和east(東)兩部分,然後把它們與「宴席」聯結在一起就可以了。
我是這麼記得。「阿飛在東方大擺宴席,慶祝他從監獄裡出來」,這裡有「飛」(f),有「東方」(east),有「宴席」(feast的漢語意思)。由於聯繫在一起了,所以只要看到feast我就想起這句話,而一想起這句話我就知道是「宴席」的意思。同樣如果我聽到「宴席」這個詞我也會想起這句話,而一想起這句話我就知道它的英語寫法了。當然這句話對我在腦海中是有圖景的而不僅僅只是話了。
三,英語記式
某一單詞如果分為自己都已經學過且已掌握的英語單詞部分的話,可以用學過並掌握的英語單詞來記它。
Bedclothes 鋪蓋
Bed和clothes都是自己已經掌握和熟悉的英語單詞了,分別是「床」和「衣服」的意思,因此可以把「床」、「衣服」和「鋪蓋」放在一起用一句話來記,並在腦海中想像其情景(用自己生活中最熟悉的記會效果更好一些,因其與自己生活的關係密切),這樣三者就可相互提示了。
這一種記憶還有一種情況是合成就已經知道是什麼意思了。比如handtruck是「手推運貨車車」的意思,而hand是手的意思,truck是卡車的意思,所以handtruck就是用手推的車了,這不需要花大力氣去記得。還有necklace是「項鍊」的意思,而neck是「頸、脖子」的意思,也就是「項」,lace是「鞋帶」也就是「帶子」的意思,所以necklace就是戴在脖子上的像帶子一樣的東西,也就是「項鍊」了。
assassinate 暗殺 謀殺 行刺
這個英語單詞有11個字母,按照「英語記式」就立即變得很輕鬆了。這個單詞我也沒有學習過,但現在還記得牢就是由於用了此法。
第一步:拆分 ass ass in ate 暗殺
第二步:英意 驢 驢 在裡面 吃(eat的過去式)
第三步:串聯 兩頭驢(assass)在裡面(in)吃(ate)草的時候被暗殺了。
或者 ass 看作 a(阿) sir(ss) 這樣可以串為:兩個a sir在裡面吃東西的時候被暗殺了。
強調:關鍵點在方法上,不是記內容,切記!因為每個人的經歷等的不同,別人的不一定適合自己,所以按照該法自己進行串聯就是最適合自己的。這個過程就是自己發揮想像力,對思維進行發散和收斂訓練後的創造。記憶一個單詞如同自己在編一個故事,不是很有成就感嗎?
四,數字和事物記
26個字母中,有不少字母均可以用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事物來代替,因其相像,這樣以物象代替字母去記效果更好,且記憶更牢,同樣有些字母與數字很像,也可以用數字代替。
h可以用椅子來代替,H可以用梯子代替。
O可以是雞蛋、月亮、眼睛、零等等。
e用倒6 M用耙齒, C用門把手。
如此等等,自己可以發揮想像力,把相似的全列出來,這樣以後用來記憶就方便多了。
也可以數字為起點發散,比如 1。可以想像為一根筷子,一棵樹,也可以為是A。因為1是數之始,A是26個字母之始,1可以是第一,A也有此意,1因此也可以是甲等等。
2可以是鵝,因鵝在水面上時形似2;2可以是上,因古上字為二;2可以是兒、耳等等,因它們諧音;2是鉤子,如此等等。
還可結合其它學科的特殊標記記。
如CO,可用一氧化碳來代替;H可用氫來代替;N可用氮來記等等。
這樣就等於把各科知識(相關的)以及生活中的事物全聯繫在一起,相互為用,範圍廣了,思維也開闊了,知識聯繫也緊了等等。這對我們而言本身就是思維的巨大進步,所以不應由於一開始不習慣感到困難而放棄,而應堅持下去,它帶給我們的將遠比所記的東西還要多。
(提示:如U從形上可以認為是陷阱,是碗等等。從英語語音上是 you,可以為是你、是油、是有等等。從漢語拼音上看是wu,可以為是五、是無、是物等等。從數學上看,是併集的符號,可以為是併集。如此等等。它們都可用來記憶,只要有利於記憶)
思考一:為什麼自己感到記英語單詞難呢?
思考二:自己有沒有很好的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用來記單詞呢?
五,構詞法記單詞
也叫思維記憶法,它是通過思維來記得單詞,是思維的運用與結果。
構詞法是英語單詞構成的主要形式,只要掌握了構詞法就能掌握90%以上的單詞,達到以簡馭繁,以少勝多的效果。並且從構詞法入手,不必死記硬背,任一由構詞法構成的單詞只要自己能分析出其構成的部分,不論自己是否學過,均可推測出其意思。因此可以大大節約記憶的時間,而提高記憶的效率。
構詞法記單詞需要記的不是單詞本身,而是用以分析的構成單詞的基本組成部分的詞首、詞幹和詞尾。而它們的記憶可以用以上介紹的方法,也花費不了多少時間,所以這是一記英語單詞的便捷之法,但因其對記者的思維要求較高,因此也並非容易掌握。
有一部分人只是背記住了例子,然後用以介紹構詞法,這本身就是機械記憶的結果,因其思維未達到運用構詞法所需要的思維層次。
下面不作詳解,僅以例子來介紹。
Accident n.意外事件;偶發事件
Ac-=ad-=to cid=to fall(落下) -ent名詞詞尾
Accid是向下落,強調的是動作,accident就是向下落的東西,而它會落到一個地方。一般情況下人是很少會抬頭向上看著走路的,所以從上落下的東西很少有人注意到,只有已經落下來了才會注意,就像我們不注意樹葉的落一樣,因此看到落的東西會讓人吃驚,因為在意料之外。
故accident才是「意外事件」和「偶發事件」的意思。當然從此我們還可以看出西方文化思維中的一些深層次問題。
Coincide v.一致;符合;巧合
Co-=com-=together(共同、一起) in-=on(在……上面) cid=to fall(落下)
Incide是「落到……上面」,而co是「共同、一起」的意思,所以coincide就具有兩層意思,其一是「一起落到……上面」,另一是「落到同一個地方,也就是落在同一個地方」。由此我們是否可以找出coincide有「一致、符合、巧合」意思的原因呢?(請自行思考,這裡略了)
由此可見,從構詞法看,思維很重要,否則也不知是什麼意思,更不知為什麼會有此意思。
refuse、exclude、except三者的意思有什麼區別呢?下面從構詞法簡要分析下
Refuse v.拒絕;謝絕
Exclude v.拒絕;除外;排除;趕出
Except v.把……除外 prep&conj 除……之外
三者做動詞時意思相近,但各具有不同特點,從其不同構成可知。
Except中,ex是前綴,out之意,即「在……外面」或是「向外」。Cept是詞幹,take(取)的意思。因此except即是「取出來」的意思。從一個物體內部來看就是把自身內部的東西拿出去,被拿出去的東西在自身之內不再有了;一個物體的外部來看是把該物體內的東西(可能是其中的一部分,也可能是全部,不確定)取出來使其不再在該物體內了。所以except是「把……除外」,是把本是「自己」包含的東西拿出來不再含有,把它放在一邊,剩下的就是不包含取出之物的其他東西了。因此except表明除去之物本是包含在其中的,把它拿出去不算的情況下剩下的如何。比如「除了他之外,你還有我」這句話中的「除了」是不是應用except呢?
Exclude中ex仍是out的意思,而clud是shut(關閉)的意思,因此exclude是「把……關在外面」的意思。被關在外面的東西自然無法進來了,所以它就被拒絕進入了。由此看exclude的「排除」與「拒絕」側重在不讓他人進入,把人拒之門外。「除外」也就是本不是自己的東西,也不讓它進來成為其中的一部分。這樣它與except就有本質的區別了。想一想,如果是一個男人向一個女人表達愛意,而女人拒絕了男人,應該用哪個呢?如果用錯了的話,意思會差別很大的,心情也不一樣的。
Refuse中re是back(返回)的意思,而fuse是pour(傾、倒)的意思,所以refuse的組合意思為「讓倒過來的東西(比如說水)再倒回去」或是「讓流過來的水再流回去」,也就是讓東西「從哪裡來回哪裡去」。因此refuse的「拒絕」「謝絕」側重的是讓從哪來的東西再回到哪兒去,refuse就是這個讓其回去的過程。這樣「拒絕」就是「不接受」已經送來或送上門的東西,又把它退回去了。比如有人送給我一本書,我沒有接受,又把書退還給送我書的那個人了,這樣書就等於又返回到它的原主人那兒了,可以用refuse。
由此可見拒絕與拒絕不同,排除也與排除不同。而這些差別我們從字義上看不出來,因為從漢語來看,都是一樣的字,但我們從構詞法來看就不是這樣了,它想掩蓋也掩蓋不了,不是麼?
下面在讓我們看一下西方對教育的認識吧。
Educate是動詞教育,而education是名詞的教育。E是ex是out的意思,即「向外」。而duc是lead(引導、領導)的意思,-ate是動詞詞尾。
Educ從構成上看是「把……引到外面」也即是不讓其仍在裡面,讓其在外也就有使其顯露、表現出來的意思了。這樣未educ前還沒有顯現,不為人知,處於隱蔽的未顯狀態,不被人發現和認可。
因此educate就具有讓對象自身內在的未顯露的東西讓其經過自己的引導而顯露表現出來讓他人看到或成為現實的過程或途徑,這就是教育。
所以educate告訴我們教育是立足於教育對象自身的性情特點的,是根據教育對象自身的身心特點進行引導,以讓其表現其自身具有但僅靠自己卻無法表現或沒有顯現的東西的過程。它不是把自己的觀點和要求強加給對方,相反是自己為對方服務,是為了讓對方更好的展現他自身的東西。
當然在現實社會生活中哪些可以表現還要受到當時的社會道德要求的限制。但這還告訴我們教育是以尊重受教育對象為前提進行的,它不是壓制和強迫。當然從此也可以看出教育一詞也蘊涵了西方文化哲學的特點,同時也是其反映。
學會這種思維模式,不僅可用語詞還可用於詞組。
我們很多人對英語當中眾多的英語短語頭疼不已,不但數量多,並且還容易弄混。但是用這種思維模式就可以化繁為簡,可以大大減少記憶的數量和內容。
比如let out大家可能不知道是什麼意思,但我們知道let是「讓」、「使」的意思,如let’s go我們走。Out為「向外」或「在……外」的意思。那我們是否可以根據我們所掌握的通過思維的訓練而掌握let out的意思呢?答案是一定的,我們可以!
根據let和out各自的意思組合我們可以直接得出let out的組合義為「讓/使……在外」也就是說使什麼東西從裡面跑到外面。由此我們可知這個東西(即賓語)本來並不是在外是let使它從不在外變成在外的,所以也就有使某物從……裡面出來的意思了。然後我們想一想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與此相似呢?比如說車帶「洩氣」或「漏氣」是否可用這個詞組呢?「洩密」是否可用呢?另外根據文化和認識心理 來看,out可以認為是「出來」即「不在裡面/其中」,想想「擺脫」是否與此有相似之處呢?一個人內心憋悶,他把心理的悶氣全發洩出來,是否可用這個詞組呢?還有out由於是「在外」也即是顯現出來了,因此就是明白的了,或者說讓你知道的了,但是未顯現之前是不為人知的,所以let out是否有通過某種方法讓本來不知道的東西能讓人知道這一意思呢?從這看它是否可以有「放大」的意思呢?
讀者可以繼續思考下去,這對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提高自己思維水平很有益處,並且還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打開思路,很值得我們堅持下去的。
(註:把自己思考得出的可能的詞組意思記下來,然後在去查看一下英語詞典,對照一下,看看有沒有出入,看看自己是否寫出的比詞典上的意思還要多。這個方法可以應用於任何一科的學習中去,以後會專門論述、介紹。)
(註:失去想像,世界將會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