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義大利美麗的那不勒斯灣海濱,有一座名叫推蘇威的火山,海拔1280米,這是歐洲一座著名的活火山,山就平原土地肥沃,遍市果園和農田,早在公元前8世紀,這裡就是地中海地區最富庶繁榮的地區,那不勒斯、龐貝、赫庫蘭尼姆、斯塔比奧等小城散布在山麓四周當地居民與維蘇威火山和平相處,誰也沒有想到,這座寧靜美麗的山脈竟是一顆威力無比的定時炸彈。
公元79年8月24日,龐貝城的市民像往常一樣忙著各自的事情,突然一大片烏雲出現在地平線上,緊接著維蘇威火山發出驚天動地的怒吼一火山爆發了,利那間,火山口巖漿噴湧而出,捲起濃黑的煙霧,順著山坡四處漫溢,龐貝城的居民被這突如其來的災難驚呆了四處逃家,但已找不到任何安全的藏身之處,整座城市被籠罩在硫黃煙霧的室息之中,接著又下起了暴雨,山洪裹著石塊洶湧而下,衝向山麓平原,這些火山渣、火山石冷卻後堅如巖石,覆蓋在已經被火山灰埋沒的城市之上,和龐貝同遭厄運的還有赫庫蘭尼姆城和斯塔比奧鎮,那不勒斯因距離較遠而倖免於難。
三天以後,大陽依然從地中海邊升起來,照耀著已經寂無人煙的荒涼大地,一個世紀過去了,又一個世紀過去了,人們逐漸遺忘了這座繁華的美麗城市,新的移民又在這肥沃的火山土上種上了綠油油的莊稼,建起了新的城鎮,直到16世紀末,有位建築師偶然在田間挖據一條地下通道時,無意中發現了廢城劇場的圓頂。不過,他並未想到腳下埋葬的是一座完整的古城。所以沒有引起重視。到了1748年,當地農民在修渠時,掘到了許多碑喝、石像,從而引起了轟動。大批的「掘寶者」蜂擁而至,隨地亂挖,造成了很大的破壞。1860年義大利政府組織了較大規模的發據工作,歷經一個世紀,到1960年接近完成,一座被埋在地下5-6米深處,沉睡了近2000年的古城「復活」了。
從出土現場看,龐貝城建築在一個糖圓形的臺地上,四周圍有石頭砌成的城牆,長3公裡,內城面積1.8平方公裡,城區呈「井」字形,有8座城門,縱橫各有兩條大街。街巷的路面用巨石鑲砌,十字路口有公共水槽,庭院裡有噴泉和水池,說明當時的龐貝人已懂得用磚石砌成引水渡槽,從城外引山泉入城,構成完整的城市供水系統,城中心有一個長方形廣場,可容納2萬人,是全城的宗教、政治和商業中心,廣場的四周集中了全城主要的建築,從那些被烈火燃燒後殘留下來的牆基、石柱可以觀見典型的羅馬建築風格之宏偉精美,城東南有一座可容納5000觀眾的形露天競技場,建於公元前70年,比世界聞名的古羅馬科洛西姆大鬥獸場還要早幾十年。
在廣場附近的一片廢墟上,3處公共浴室被奇蹟般地保存下來了。從浴室的結構中,可見1900年前的龐貝人已經懂得用鍋爐燒水,浴宣分為男女兩處,刻有雕像和裝飾圖案,而且已安裝了暖氣系統,以保持浴室溫度。此外,還發據出許多手工作坊、酒店和客棧,並出土了大量的勞動工具、武器、錢幣、農服、珠寶,甚至還有商人的帳本和政府的布告等,充分顯示了1900年前的龐貝手工業和商業都已達到相當的規模和水平在遺址上先後發據出2000多具人體遺骸及大量牲畜的骨架,經考古學家灌注石膏,重現了死者的當時狀態:有的坐著,曲著兩膝,右手蒙住臉部,左手託著右手的胳膊,一看就知道是一利那之間死去的;有的趴在地上,兩腿彎曲,顯然是被巖漿衝倒在地而死;有一位母親常地而坐,看著膝上的嬌女,悲痛欲絕,小女兒抱著母親的膝蓋,驚恐萬分。
在一座富豪宅即房子正在修繕,主人全家和工匠都躲進一條過道裡,結果全部死在一起;在一幢別墅裡,主人手拿一串銀鑰匙,正要打開一個房門搶救財寶,身邊倒著一個家奴,手中還抱著大把的錢幣和珠寶。動物的遺骸也是如此,一條狗三肢朝上,一肢向外伸出,頭部亞著在努力掙扎,企圖避開兇猛而下的巖漿;另一條看家狗給鏈條拴住,無法掙脫,竟前腿躍起,直立而斃;一個麵包作坊中,烤爐裡整齊地排放著81個麵包卷……一切都似乎發生在昨天,從遺骸的形態中反映出當時入們在這場從天而降的自然災難面前,所表現出的惶急無策的狀態維蘇威火山自這次爆發後,成了一座不眠的活火山,從公元79-1630年,噴發周期平均約每百年一次。
1631年12月16日又一次大噴發,5座城鎮被毀,約4000人死亡,以後,平均幾十年就噴發一次,但規模都比79年那次小多了,1660-1944年間共經歷20次大噴發1944年的那次噴發,先是連續幾天小地震不斷,而後溶巖通過新的火山裂口噴發而出,維蘇威火山即使在休眠的時候,也從不安寧,火山口常常煙蒸霧嫋,熱氣騰騰維蘇威火山殘酷地埋葬了龐貝城,使無數生靈葬身於一瞬間,但是,它卻把一座1900年前的古城完好無缺地保存了下來,讓今天的人們重新認識和了解古代社會的生活,成為一座立體的古城博物館,現在在龐貝遺址的外圍,已形成了一座幾萬人的遊覽城市,每年有200多萬人前來探尋昔日之文明,大發思古之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