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創新助力湖南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0-11-23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長沙3月7日電(記者 張春保 蘇謝)內陸傳統農業大省湖南確立「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新戰略。創新搶一步、發展勝一籌,高新技術產業躍升為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的「主引擎」。

嶽麓山下的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每秒運算1372萬億次的「天河一號」,擔負先進飛機和船舶動力工業仿真、高解析度衛星地理信息應用以及水稻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等尖端科研項目。中心負責人胡慶豐教授、李肯立教授說,運用超算的湖南在生命科學、流體空氣力學、仿真、氣象、氣候領域科研條件得天獨厚,未來還將迸發更強動能。

「永不止步」的袁隆平院士,帶領超級稻團隊繼續前進。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鄧啟雲說,產量更高、質量更好的超級稻新品從東北到華南種植面積已達每年1億畝。藉助形態改良、雜交優勢利用和分子育種等技術,超級稻還有很大潛力。

「超級列車之城」株洲,軌道交通已成千億產業。「中車株所」有2000多個發明專利,主持或參與制定69項國際標準;「中車株機」是世界級先進軌道交通系統研製機構;「中車電機」永磁同步牽引電機推動世界高鐵向新境界邁進。

「三超」成為三湘大地亮麗名片,新興科技同樣凸顯湖南創新實力:天儀研究院製造的「瀟湘一號」等衛星,不斷搭乘運載火箭上太空;航天環宇精密製造,為大量在軌衛星和「嫦娥登月」製造關鍵部件;中南大學張堯學院士領銜「透明計算」,推動共享智能大平臺;資產數百億、職工數萬人的藍思科技,為「蘋果」提供高技術觸控防護材料;「重研發、輕資產」的湖南海翼憑20億元年營收,成為亞馬遜USB充電器件「銷售冠軍」……

為促進科技創新,湖南打出了「政策組合拳」:政策集成方面,湖南有利於創新的設想大膽實踐,不利於創新的障礙堅決破除。政策推陳出新,單個政策變集成政策,「複合效應」正在顯現。要素激活方面,湖南不斷優化和創新機制,財政資金更多用於培育優勢產業鏈、攻克重大技術難關、集中解決瓶頸問題。平臺拓展方面,依託國家級戰略平臺,長沙積極打造「眾星捧月」的技術平臺、服務平臺,共性技術研究、公共服務支持不斷強化。

湖南省科技廳副廳長楊治平介紹,2016年湖南高新技術實現增加值6859.2億元,同比增長16%,高於GDP增速8.1個百分點。長沙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達65%,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科技競爭力分居全國省會城市第四和第六。

依託科技創新,湖南GDP跑進了「3萬億俱樂部」;依託科技創新,長沙10年GDP增長460%,居全國33個重點城市之首;依託科技創新,湖南扶貧脫貧精準發力,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公共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可持續發展力顯著提升。

相關焦點

  • 助力「雙循環」,中歐班列跑出「湖南加速度」
    在極不平凡的2020年,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的背景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沿邊、不沿海的內陸省份湖南,中歐班列何以跑出全國領先速度?請聽觀潮君為你細細解說。化危為機,跑出「湖南加速度」▲長沙發往白俄羅斯明斯克的中歐班列。
  • 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中聯智慧產業城首臺中大型挖掘機成功下線,鯤鵬計算硬體產線從籌建到交付跑出120天的新區速度,獲《新聞聯播》頭條報導,全年項目完成投資1450億元,超出年度計劃12%。湖南(長沙)車聯網先導區、湘江科創基地開啟全新篇章,嶽麓峰會、湘江金融發展峰會共襄思想盛宴。
  • 創新帶動,跑出「加速度」
    近年來,六師五家渠市以深化團場綜合配套改革為動力,積極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農業科技進步與創新,農業現代化建設邁出新的堅實步伐。  示範區引領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那麼,對於六師五家渠市的職工群眾來說,如何在土裡淘金?事實證明,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科技。
  • 2019甘肅創新驅動答卷:科技創新 跑出「加速度」
    原標題:【我們這一年·2019答卷創新驅動答卷】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資料圖)  新甘肅·甘肅日報通訊員 周斌全  國內首臺自主智慧財產權碳離子治療系統獲批註冊上市、510所新型離子電推進系統搭載實踐二十號成功在軌驗證;趙紅衛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王記增、石峰獲得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剛剛過去的一年,對甘肅科技來說是豐收的一年,一系列具有顯示度的科技成果落地開花,一批科技人才在各自領域取得重要成果,引領甘肅科技創新跑出「加速度」。
  • 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江潮訊(記者 張紅 通訊員 申雯)一個個生產車間內機器轉動,一個個建設工地上塔吊高聳……從疫情發生以來的緊抓復工復產、搶抓建設時效,到年末項目建設攻堅、百日加油衝刺,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
  • 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 激活發展新動能
    一個個生產車間內機器轉動,一個個建設工地上塔吊高聳……從疫情發生以來的緊抓復工復產、搶抓建設時效,到年末項目建設攻堅、百日加油衝刺,江陽區重點項目跑出「加速度」,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今年,江陽區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28個,年度計劃投資288.3億元,1—10月完成投資260.3億元,佔年度計劃的90.3%,全區產業經濟加速崛起,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項目攻堅搶抓序時進度重點項目是推動經濟發展的金鑰匙,是擴大有效投資、增強城市發展後勁的根本支撐。
  • 創新賦能產業升級 「專精特新」企業發展跑出廣東「加速度」
    作為製造業大省,廣東一直致力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今年,廣東出臺《關於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當中提出要積極培育一批技術創新能力強、發展質量和效益好,走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道路的中小企業。在政策加持和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浪潮下,廣東催生出了一批「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在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上嶄露頭角。
  • 河鋼集團:科技創新賦能,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河鋼集團扛起鋼鐵報國的使命擔當,在推動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不斷貢獻河鋼力量。挺起大國重器和超級工程的鋼鐵脊梁、打造中國鋼鐵硬核競爭力、再造產業新未來……,河鋼人以蓬勃昂揚的奮進姿態,點燃科技創新強勁引擎,在極不平凡的年份,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奮力奔向新未來。
  • 人民論壇漫評 | 中國經濟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肺炎疫情和外部環境帶來的嚴峻風險挑戰仍然存在,「轉正」之後,中國經濟還需繼續走好「轉型」「轉強」之路,不斷增強韌性和活力,以自身經濟發展的穩定性抵禦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 「十三五」榮程跑出綠色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本報訊(記者劉加軍)「『十三五』期間,榮程集團走出了跨界融合、創新發展的新路徑、新模式、新格局,用『創新融合,疊變共贏』統攬企業發展全局,跑出了綠色高質量發展『加速度』。」2020年12月26日,榮程集團董事會主席張榮華在2020第五屆時代記憶年度論壇上致辭時這樣總結道。
  • 插上發展「雲翅膀」 跑出貴安「加速度」
    這些最新的大數據科技成果,全都來自在貴安新區成長壯大的大數據企業。  在貴安新區集聚優勢資源的精心培育下,這些大數據企業正在使「智慧樹」枝繁葉茂、「鑽石礦」熠熠閃光。  正由於貴安新區的強勁發力,蘋果、華為、騰訊、移動、聯通、電信六大運營中心以及富士康若干數據中心的「6+N」數據中心集群正在這片沃土形成,在吸收新區提供的營養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助推新區建設插上「雲翅膀」,跑出「加速度」。  大數據融合助力新起航  回看大數據發展徵程,貴安並沒就此止步。
  • 城鄉融合發展跑出「加速度」
    南海區委、區政府把實驗區建設作為改革發展的「一號工程」,而區政協也將之作為履職的「一號議題」,並以「一題到底」的協商形式,凝聚合力,跑出城鄉融合發展「加速度」。同時,借南海區建設廣東省城鄉融合發展改革創新實驗區的契機,積極與省、市兩級有關部門溝通,重點在土地管理、規劃審批、項目驗收等方面,爭取相關職權下放,提高村改工作效能。2020年12月1日上午,南海區政協視察團來到了大瀝鎮全球創客小鎮項目和裏水鎮大衝科技生態工業園改造項目。
  • 川渝同下「一盤棋」 跑出發展「加速度」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即「兩中心兩地」的戰略定位。一年來,川渝兩地召開黨政聯席會,疏通行政壁壘,籤訂框架協議,構建一體交通,協同公共服務,共辦專項活動……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落地見效,全力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 打好新發展階段主動仗 跑出後發趕超加速度
    瞿海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省委十一屆十二次全會和市委六屆十次全會精神,嚴肅認真開好民主生活會,打好新發展階段主動仗,跑出後發趕超加速度,為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益陽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市領導李永軍、孫達良、楊愛雲出席座談會。
  • 四川德陽旌陽新興產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改革開放40年來,旌陽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加快工業產業轉型升級,「新動能」從無到有,加速集聚,以重點突破帶動全局,使之成為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近年來,旌陽區與近30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起「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促進了新興產業從「單打獨鬥」走向「抱團發展」。
  • 激蕩新動能 中國企業改革創新跑出加速度
    企業是經濟的細胞,也是創新主體和動力源泉。企業活則經濟活,企業強則經濟強。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邁進的關鍵階段,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在向世界一流企業進發,在改革創新中跑出「加速度」,激蕩出中國經濟發展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 加速集聚科創資源 山東濟南跑出發展「加速度」
    讓我們通過一項項舉措、一串串數字、一個個故事,一起來追尋各區縣以錯位競爭謀求突破這條生動軌跡,聆聽在增速換擋期跑出發展「加速度」的鏗鏘足音。  山東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吸引國際科技成果轉化平臺iTOT總部、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JST)中國常設展廳等優質項目落戶;濟南國際創新設計產業園打造「江北最大、省內最優」的創新設計產業園區,擁有國家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兩大「國字號」基地,走出了一條以工業設計為切入點,服務科技成果轉化,以創新驅動託起產業高地的發展路徑;山東出版智能產業大廈打造高品質數字經濟
  • 「三駕馬車」齊發力 跑出發展加速度
    「三駕馬車」齊發力 跑出發展加速度 ——專訪市政府副秘書長、市商務局局長黃家傑「這次巡迴看變化看了這麼多園區,有這麼多好產業、好項目和好企業,令我們非常振奮。」黃家傑告訴記者,2020年,我市商務系統全面落實「六穩」「六保」決策部署,認真貫徹「鏈長制」工作要求,深入推進「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積極開展「5020」項目攻堅行動,全市商務經濟呈現持續回穩、不斷向好發展態勢。
  • 石嘴山公安助力企業跑出復工復產「加速度」
    「聽說他住院了,我們本來不好意思麻煩他,沒想到他一出院就主動找上門來了……」寧夏濱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海濤說。據張海濤講,他們公司有一名湖南籍教授,年後復工時要對其進行勸返,如不能按期到崗對企業的影響很大,張軍得知後,多方向市防疫指揮部和相關部門進行匯報,通過技術手段分析其活動軌跡後,證實這名教授疫情發生前已到銀川,最終這名教授經過集中隔離後正常上班。
  • 【兩會熱詞】創新「加速度」
    【兩會熱詞】創新「加速度」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徐愛龍創新,無疑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集眾智匯眾力,一定能跑出中國創新「加速度」。面對這一新的動員令,我們底氣十足。我國擁有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資源,這是創新發展的最大「富礦」。這幾年,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鼓舞下,一股創新創業的熱潮席捲全國,「雙創」已成為創新發展的新鑰匙、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