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同其它行星一樣,除了不停地繞太陽運轉以外,本身還有自轉

2020-12-02 百家號

地球同其它行星一樣,除了不停地繞太陽運轉以外,本身還有自轉。我們每天清晨看到旭日東升,中午烈日當空,傍晚夕陽西下,就說明地球在自轉。

地球自已轉一周是一天,它繞太陽轉一周就是一年。我們可以假想地球是繞著一一根軸自轉的。這根軸和地面(即球面)相交的兩個點,就是北極和南極。在地球表面垂直這根軸畫一個圓圈,這個圓圈上的每一點離開兩個極的距離都相等,這個圓就叫赤道。

赤道所在的平面叫赤道平面。如果我們設想在球面上畫出許多和赤道平行的小圓圈,這些小圓圈叫做緯圈。同樣,過北極和南極假設畫很多圓圈,這就是經圈。利用它們,我們就可以很方便地表示地面上各個地方的位置。在太陽系中除了這九個較大的行星外,還有許多小的行星也一樣在太陽周圍運動。它們的體 積比大行星小得多,最大的小行星直徑也不過八百公裡,小的則只有一、兩公裡,以至更小些。小行星數目很多,僅現在已發現並正式編號的就有一千六百多顆。

彗星也是圍繞太陽運轉的天體。它除了「頭部」是個亮點外,往往還拖著一條尾巴,有的尾巴很長,可以布滿半個天空。彗星和其它行星一樣,也是按一定的規律運動的。因為彗星繞太陽一周要幾年、幾十年,甚至要更長的時間,而且,只有當彗星運行到離太陽比較近的時候,我們才容易看到它,所以彗星不常出現,不像一般星星那樣為我們所常見。試用民蟲商小跡的能德彗星是我國勞動人民最早發現的。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他們就對彗星進行觀測,並作了記載。這是世界公認的關於彗星的最早記載。一九六五年我國紫金山天文臺又發現過兩顆新的彗星,並計算了它們的軌道。除了行星和彗星外,在太陽系裡還有無數小的它們有時會闖入大氣層,塵粒和物體布滿著星際空間,它們也繞太陽運轉。

它們有時會闖入大氣層,這時在夜空就會有一划而過的亮光,人們就叫它流星。一般的流星體積很小,在它們還沒有來得及落到地面之前就已經在大氣層 中因劇烈的摩擦而燃燒殆盡。少數較大的流星殘骸能落到地面,就成為隕石。

在太陽系中,還有一些校小的天體路著大行地運轉,我們稱它們為這些行星的衛星。月亮就是地球的衛星。也沒有空氣;溫度變化很大,在月亮上既沒有水,白天可達130°C以上,夜晚又可下降到零下150℃,甚至更低些。因此,月亮上沒有生物存在。體積只月亮離地球大約有三十八萬四千公裡,有地球的四十九分之一。我國古代的勞動人民,早就對月亮進行過細緻的觀測,並根據它繞地球一周的變化,確定為陰曆的一個月。因為月亮得依靠反射太陽光才被人們看到,所以,在陰曆初一,月亮暗的一面對著地球,我們就看不見它;陰曆十五,月亮整個亮的一面對著我們,於是我們就會看到「滿月當空」。在其它時間裡,月亮朝向我們的一面一部分被太陽照亮,一部分是暗的,於是我們就可以看見不同的月相。

月亮除了繞地球運轉外,本身還會自轉,不過它自轉一周的時間正好與它繞地球公轉一周的時間相同,所以有一半月亮永遠對著地球,另一半永遠背著地球,不讓人們看見。

太陽系中,除了地球有衛星外,還有好幾顆行星也有衛星,而且數目比地球多。如火星和海王星各有兩顆衛星,天王星有五顆衛星,土星有九顆衛星最多的是木星,有十二顆衛星圍繞著它運轉。

相關焦點

  • 月球繞地公轉方向是怎樣的?與地球自轉方向是不是相同?為什麼?
    沒有任何大自然法則規定衛星繞行星公轉非得和行星自轉方向相同,這由我們發射的人造衛星運轉軌道方向可證明:我們發射的衛星軌道傾角多少度的都有,且什麼運動方向的都有,有順地球自轉方向繞地球轉的,也有逆著的,也有沿著南北方向轉動的極軌衛星。它們都能長久運轉,只不過順地球自轉方向在發射時省燃料。
  • 除了自轉和公轉,地球還有別的運動嗎?
    地球還有進動和歲差(軸向進動),實際兩者的含義是一樣的,但是有本質的現象區別。它們的含義類似於陀螺儀,一種在自轉狀態下的物體,其自身的自轉軸又在圍繞另外一個軸做自轉運動。進動在地球公轉的橢圓軌道中最為明顯,而歲差在地球自轉中最為明顯(可稱自轉軸進動)。
  • 地球繞太陽一周就有四季的變化,那太陽系繞銀河系是否也有變化?
    春分時,同一經線地球自轉時,南半部太陽分先過正南,北半部分太陽後過正南。冬至和夏至,同一經線南北兩部分太陽同時過正南。用地球儀演示可以發現,只有春分秋分時地軸傾斜方向,與夏至冬至時地軸傾斜方向相反時,才能出現以上現象。事實證明,地軸不總是傾斜的指向同一方向,而是不斷旋轉改變的,地球在不停的搖擺運動,四季變化是地球搖擺運動形成的。肯定有影響。但銀河系的自轉是定型自轉還是正在生長的自轉?
  • 太陽不同緯度的自轉角速度不同,一切都在自轉,那麼宇宙本身呢?
    因為仔細想一想,宇宙中的一切似乎都處於自轉之中,以地球為代表的巖質行星在自轉,以木星為代表的氣態行星在自轉,太陽以及比它更大或更小的恆星也都在不停地自轉,除了這些單一天體之外,宇宙中更為龐大的系統也都在轉動,整個太陽系在轉動,擁有數千億顆恆星的銀河系同樣也在轉動,宇宙中的一切似乎都在不停地轉啊轉。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和公轉?
    比如地球繞著太陽轉,更確切的說,地球是繞著地球和太陽的公共質心旋轉。由於太陽比地球質量大很多,它們的公共質心位於太陽內部;木星的質量比太陽系其它七大行星的總質量還要大,而太陽和木星的公共質心則位於太陽表面以外。如圖所示,木星和太陽繞著公共質心旋轉。
  • 為什麼行星的自轉方向不一樣?
    現在我們都應該了解我們的太陽系的基礎知識,除了沿著軌道繞太陽公轉,還有八顆行星圍繞一個軸以特定角度自轉。但你知道嗎,在太陽系中,有一些偏遠的行星,他們與包括地球在內的大多數其他行星的旋轉方向是不同的。哪些行星以不同的方向旋轉?
  • 永動機無法實現,為什麼地球卻在不停的轉動?這不矛盾嗎?
    地球這個大傢伙已經在太陽系中運動了至少46億年,它每天會以非常高的速度自轉一圈,每年會繞著太陽公轉一圈,不出意外的話它能轉到太陽死亡,這個時間估計是70億年以後。太陽死亡以後會變為一顆和地球體積大小的白矮星,但是它的密度非常高,如果地球這時還存在的話,它會繼續繞著這顆恆星的殘骸繼續運轉。
  • 永動機無法實現,為什麼地球卻在不停的轉動?這不矛盾嗎?
    地球這個大傢伙已經在太陽系中運動了至少46億年,它每天會以非常高的速度自轉一圈,每年會繞著太陽公轉一圈,不出意外的話它能轉到太陽死亡,這個時間估計是70億年以後。 太陽死亡以後會變為一顆和地球體積大小的白矮星,但是它的密度非常高,如果地球這時還存在的話,它會繼續繞著這顆恆星的殘骸繼續運轉。
  • 地球為什麼自轉幾十億年都不停下來?
    行星的自轉是一種慣性運動,這種自轉通常是在行星形成之初就已經開始了,地球自然也不例外。要想知道地球為什麼能自轉幾十億年,我們需要把眼光放到45億年前,從太陽系的形成開始講起。行星為什麼會繞太陽轉?前一顆超新星把一切都炸成了碎片,星雲中間除了一顆叫做T Tauri的年輕星球之外,其它都是氫、氦和各種重元素碎屑。也許是附近另一顆超新星爆發產生的激波打破了太陽星雲的平衡,使它旋轉起來,隨著星雲開始加速,其角動量,重力和慣性將其平展成垂直於其旋轉軸的原行星盤。由於碰撞引起的小擾動和其他大型碎片的角動量產生了公裡大小的原行星開始形成的方式,繞著星雲中心運行。
  • 太陽也自轉?
    太陽為什麼也自轉?我們知道,地球繞著地軸自轉,朝向或背離太陽,形成了白天和黑夜。我們還知道,地球繞太陽公轉,周期是365天多一點,也就是一年。但是我們往往會錯誤地認為太陽是靜止不動的。實際上,太陽是不斷運動著的。為了跟得上橫穿太空的太陽,它的行星和行星的衛星也需要長途跋涉。首先,太陽和地球一樣,也會自轉。其次,天文學家認為太陽會脈動,它的體積有節奏地脹大、縮小。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會產生什麼變化
    >這幾大行星大小不一樣離太陽距離不一樣也知道了幾大行星如何排序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行星的科學小知識我們知道>地球是人類的搖籃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離太陽由近及遠的次序排第三顆也是太陽系中直徑、質量和密度最大的類地行星
  • 小精靈幼兒科學發現室—了解地球自轉和公轉會產生什麼變化
    及它們的組成都有哪些這幾大行星大小不一樣離太陽距離不一樣也知道了幾大行星如何排序冥王星為什麼被降為「矮行星」冥王星是由美國天文學家克萊德*湯博發現的,因為它距離太陽太遙遠,所以歸入了大行星行列,但隨著觀測技術的不斷提升,人們發現冥王星的質量很小,根本沒辦法吸引它的衛星,只能圍繞著一個公共點運轉,還有冥王星的運行軌道和海王星的運行軌道交叉
  • 太陽從西方出來在這裡是正常的金星一顆詭異的行星,詭異的自轉
    公轉周期是224.71地球日。金星是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之一(不過有時候火星也會更近)!愛好天文學的朋友都知道,金星是一顆類地行星,由於它的質量與地球極為的相近所以也有人將其叫做「地球的姊妹」。金星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唯一沒有磁場的一顆行星,而金星最為特別和詭異的就是它的自轉方向跟天王星一樣與其它行星是相反的,大家都知道大多數天體的自轉方向都是自西向東而它們的自轉方向都是自東向西。那麼我們中國有句古話所說的「太陽打西邊出來了」的這句話在金星上描述的卻是真實情況!會不會我們中國人的祖先就是來自於金星上?所以才有「太陽打西邊出來了」這句話!
  • 為什麼地球繞太陽轉軌跡是橢圓的,而不是圓?
    題目說地球繞太陽轉,那就是地球的公轉,但地球公轉的速度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地球的公轉周期不變。 眾所周知,地球的公轉軌跡是一個橢圓的,而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而地球能夠繞太陽公轉,,自然就是受到了萬有引力,但不能說橢圓軌跡是因為受到萬有引力的結果!
  •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太陽圍繞星系中心運轉,銀河系圍繞的是什麼?
    地球自轉以外,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以一年為周期繞太陽公轉,導致太陽東升西落。然而,在更大的宇宙尺度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軌道並非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封閉。太陽外有上千億顆恆星和大量的星雲,它們在引力的作用下組成了一個巨大的星系,星系盤的直徑估計在17萬到20萬光年之間,平均厚度在2000光年左右。
  • 地球為什麼會自轉?有一天會停下來嗎?
    自46億年前形成以來,地球每天都會繞著地軸自轉一圈,因此地球上萬物才能感受到周而復始的日升日落。如果沒有外力的改變,地球將永遠地自轉下去,直到世界毀滅,直到太陽膨脹成一顆紅巨星吞沒地球。但是,為什麼地球會不停地轉動呢?
  • 地球自轉的動力來自哪裡?為什麼可以一直轉?值得人們探索!
    人類老是在苦苦地尋找宇宙運動之體能源的基地。多少個世紀了?直至今天。仍然還畫著問號。其實你我之愚見。不妨先做個磁動機吧?也許對宇宙之能源有點啟迪。如果說地球是因為繞太陽轉動產生離心力,所以地球沒被引到太陽上。為什麼月亮並不繞太陽轉,而是繞地球轉,當月亮繞地球轉到離太陽最近時為什麼沒有被引到太陽上。按原理是越近引力越大。
  • 地球繞太陽轉,太陽繞銀河系轉,那麼整個宇宙會繞某根軸旋轉嗎
    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是太陽、月亮和其它星辰東升西落,於是當時的人們就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地球旋轉。文藝復興時期,哥白尼通過對觀測數據的分析,提出了「日心說」。但是當時他害怕遭到迫害,而不敢發表他的成果。日心說把太陽放在了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圍繞著太陽運行,就只有月亮圍繞著地球運行。
  • 哥白尼的設想:如果地球繞太陽運轉,那麼宇宙的中心是太陽
    哥白尼的革命性的設想是地球本身在運動。如果地球繞太陽運轉,那麼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如果是太陽而不是地球被想像為中心,那麼關於天體的整個體系不就一下子變得更簡單了嗎?哥白尼的目標不是創造一個新的物理體系,更不是發明一種新的科學方法。
  • 除了地球以外,太陽系還能出現其它生命嗎?科學家給出了猜想
    除了地球以外,太陽系還能出現其它生命嗎?科學家給出了猜想地球對於宇宙來說,連一顆沙子都算不上,所以對宇宙中的事物的認知可以說是一無所知,但是隨著人類科技的不斷發展,我們知道了地球是太陽系中唯一的生命星球,太陽系能夠有地球這樣的行星也是非常了不起了,地球雖然不起眼,但是在太陽系中絕對是核心位置,隨著人類對太空的探索,我們已經登上了月球,還有不少的探測器在太陽系的其它星球上面進行探索,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