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白尼的設想:如果地球繞太陽運轉,那麼宇宙的中心是太陽

2021-01-14 歷史大講課

哥白尼的革命性的設想是地球本身在運動。如果地球繞太陽運轉,那麼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如果是太陽而不是地球被想像為中心,那麼關於天體的整個體系不就一下子變得更簡單了嗎?哥白尼的目標不是創造一個新的物理體系,更不是發明一種新的科學方法。

他唯一的修正——一個不再在中心運動的地球——使託勒密體系的主要特點完全不受影響。他堅持球體學說,對託勒密體系來說,這是最主要的,並且避免了那個有爭議的問題,即天體是幻想的還是真實的。他不談行星以及他認為地球也在其中運轉的「球體」是否只是一個描述它們如何運動的方便的幾何圖案,他也不談是否每個「球體」的確是用一種以太透明物製成的厚外殼。

對哥白尼來說,「球體」就是個球,他在他自己的體系中清楚地保留了傳統的球體概念。他最終用以總結其理論的那本登峰造極的書,題為《天體運行論》,其中沒有提及行星,而是意為「關於天體的運轉」。在另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上,即宇宙是有限的還是無限的那個問題,哥白尼又一次斷然拒絕表態。他把這一問題留給「自然科學家們去討論」。

如同哥倫布信賴託勒密以及他認為還沒有充分研究過的其他傳統文獻那樣,哥白尼也在古代作者中尋找線索。他的線索首先來自畢達哥拉斯主義,即公元前六世紀希臘的哲學家和數學家薩摩斯島人畢達哥拉斯的門徒們所提出的有影響的學說。畢達哥拉斯沒有留下自己的著作,但是他的門徒們歸功於他的一些思想在現代歷史上是最有力的。

畢達哥拉斯派學者爭辯說,純知識是靈魂的淨化。這就是指高於人類感覺的數據。他們說,純淨的基本現實只能在數字領域內找到。數字的簡單而奇怪的比例能夠解釋音樂的和諧,亦即聽覺美。因此,他們引進了八度音程、五度音程、四度音程等音樂術語,表達為二比一、三比一和四比三。

對於天文學,推崇數字的畢達哥拉斯派傳播出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他們說事物本身就是數目」,這是亞里斯多德在他的《形上學》一書中的簡明總結,「不要把數學的對象放在形式和感知的事物之間。」「又因為,他們發現音階的變化和比率可用數字表達——那麼既然所有其他事物的整個性質可用數字來模擬,看來數字是整個自然的首要事物,他們認為數字的要素就是一切事物的要素,整個天體是一個音階或一個數字……他們把天體的整個安排收集並納入其體系之中,如果那兒有缺陷,他們就立即加以補充,以便使他們的整個理論合乎邏輯。」在哥白尼時期,畢達哥拉斯學派仍然相信數學是通往真理的唯一道路。

哥白尼思想和作為現代科學實用基礎的另一個豐富源泉同樣令人驚奇,那就是柏拉圖及其神秘主義的追隨者,亦即新柏拉圖學派。雖然哥白尼無意中預示關於支配感覺的科學信念,但他的教父卻是柏拉圖,而柏拉圖則認為感覺的一切數據只是虛無的陰影。柏拉圖的「真實」世界是一個理想形式的世界,從他的觀點來看,幾何學比物理學更真實。據說在柏拉圖學園的門口寫著這樣的警告:「不要讓不懂幾何的人進入我的大門。」

柏拉圖的新柏拉圖學派追隨者也把他們的整個世界觀建立在理想數學的基礎上。數字提供了人類對上帝和世界靈魂最好的想像。最後一位,也是最偉大的希臘新柏拉圖主義闡述者普羅克洛斯(約410—485)說:「各種數學……在靈魂中都有一個基本的存在,因此,在有理數之前,在其最內部還可發現自我移動的數字……早於協調的聲音的有理想的和聲比例;早於循環運轉物體的有無形的環……我們必須遵循提麥奧斯的學說,他從數學的形式找出起源,完善了靈魂的結構,他把一切存在之物的起因蘊藏在數學的本質之中。」

在文藝復興時期恢復活力的新柏拉圖主義——文藝復興時期也就是哥白尼誕生的時期——開始和煩瑣哲學派那種呆板平淡的精神作鬥爭。亞里斯多德講求實際的常識探討法由於在十二世紀發現了新的亞里斯多德著作而得到加強。對此,新柏拉圖主義者用詩歌與自由的想像來加以反對。當哥白尼在博洛尼亞學習時,他的老師多梅尼科·瑪麗亞·德諾瓦拉是一個攻擊託勒密體系的熱情的新柏拉圖主義者。當然天體星象圖非常簡單,無須使用諸如周轉圓、輸送軌、均勻等分等等一切迂腐的工具。天文學家想必已經對天體數字的魅力有所忽視。

哥白尼在他的《天體運行論》一書所作自序中用他老師的口吻發表意見,並堅定地把自己列入新柏拉圖主義者的行列中。他說道,為了解釋行星的運行,託勒密體系需要「承認許多看來是違背運動一致性的第一原理的地方。它們也不能辨別或推斷主要事物——即宇宙的形狀和它的各部分的無法改變的對稱性」。哥白尼相信他的體系比早先的地心說更能符合宇宙應有的實際狀況。他認為他是在描述一個基本上是數學的宇宙的真理。

天體的運動必然是完善的圓周運動。在哥白尼時代,所有這一切都提醒我們,天文學仍不過是數學的一個分支——用E·A·伯特的話來說,即「天體幾何學」。遵循畢達哥拉斯和新柏拉圖主義的學說,也涉及數學本身,因為它不是對抽象構造的推斷性研究,而是對真實世界的描述。要改變這個概念,還需要一段時間。同時,事實證明它又是一個富有成效的混亂觀點,吸引著天文學家和其他人穿過大門進入現代科學。

哥白尼有一些根據,也有一些能夠吸引人的設想,但他還沒有證據能支持他的預感。在這一點上,他也和哥倫布一樣,因為哥倫布曾認為向西航行前往印度群島值得嘗試,雖然還沒有直接的證據,而且伽馬向東航行已很成功。同樣,幾個世紀以來,託勒密體系提供了一種有用的曆法。哥白尼現在提出的體系,儘管在美學上有吸引力,但並不能更符合觀察到的事實。他也沒有像舊的體系那樣,用顯而易見的準確性預測行星的位置。

相關焦點

  • 哥白尼:地球是圍繞太陽轉的
    在公元二世紀,在羅馬帝國埃及行省的亞歷山大港有一位名為託勒密(Ptolemy)的天文學家,他總結了古希臘的自然科學思想,寫了一部共十三卷的《天文學大成》,提出了宇宙是以地球為中心的宏大宇宙論,這就是歷史上甚為著名的「地心說」(Geocentric model)。「地心說」與基督教《聖經》所描繪的宇宙論頗有相通之處。
  • 地球繞太陽轉,太陽繞銀河系轉,那麼整個宇宙會繞某根軸旋轉嗎
    在科學技術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只能用眼睛來觀測宇宙萬物。在地球上,我們看到的是太陽、月亮和其它星辰東升西落,於是當時的人們就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所有天體都圍繞著地球旋轉。文藝復興時期,哥白尼通過對觀測數據的分析,提出了「日心說」。但是當時他害怕遭到迫害,而不敢發表他的成果。
  • 世界歷史必知100事「TOP23 哥白尼:太陽在宇宙的中心?」
    在他的天文學說著作《天體運行論》中,他批判了託勒密的地心說理論,提出了太陽位於宇宙的中心,地球和其它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行的日心說理論。他的這一學說不僅改變了天文學的發展進程,也給整個歐洲帶來了一場思想革命,美國科學史家託馬斯·庫恩稱其為哥白尼革命。哥白尼的日心說對世界影響深遠。它是近代科學誕生的一個標誌。
  • 哥白尼的日心說是否錯誤?太陽並非宇宙中心?
    於是,哥白尼發現,如果把太陽看成是在中心,那就可以減少很多計算。但客觀地說,哥白尼的體系也沒有比託勒密的好到哪裡去。在哥白尼的「日心說」體系中,這樣的圈圈還有40多個,而且太陽也是偏心的。更重要的是,日心說的精度並沒有比地心說好的哪去。所以,哥白尼的日心說沒有一下子火起來,很大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大幅度地改變理論對於實現的預測的精準度。
  • 原來地球不是圍著太陽轉,哥白尼的「日心說」是錯的
    儘管後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日心說」錯誤不少(像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非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引力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不是做圓周運動而是橢圓運動等),但500多年來關於地球是圍著太陽公轉的這一觀點已經深入人心。
  •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太陽圍繞星系中心運轉,銀河系圍繞的是什麼?
    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宇宙中沒有絕對靜止的參照系,所謂相對靜止,運動才是絕對靜止。在粒子大小和天體大小之間都存在某種運動,它們不會保持絕對靜止。地球自轉以外,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以一年為周期繞太陽公轉,導致太陽東升西落。然而,在更大的宇宙尺度上,地球繞太陽一周的軌道並非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封閉。
  • 原來地球不是圍繞太陽轉,哥白尼的「日心說」是錯的!
    儘管後來隨著天文學的發展,人們發現「日心說」錯誤不少(像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而非宇宙的中心、地球不是引力的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不是做圓周運動而是橢圓運動等),但500多年來關於地球是圍著太陽公轉的這一觀點已經深入人心。
  • 月球繞地球一圈是一月,地球繞太陽是一年,那太陽繞銀河系呢?
    文/瑤堇雲詩月球繞地球一圈是一月,地球繞太陽是一年,那太陽繞銀河系呢?人類的科技最近的發展起來,從還不知道人類生存的地方叫地球,現在是已經能夠進入到太空進行的研究,而且對周圍的一些星球都進行了探測,就像人類看到的那些照片一樣,如果不是通過那些探測器的拍攝,恐怕是除了天文學家之外,很少有人能夠見識到地球外面的世界啊。
  • 地球繞太陽轉,太陽繞銀河系中心轉,銀河系繞著什麼轉?
    太陽的東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除了自轉之外,地球還會繞著太陽公轉,繞行一圈的時間為一年。不過,從更大的宇宙尺度來看,地球繞太陽的公轉軌道並不像我們通常認為的那樣是閉合的。太陽離銀河系中心約為2.6萬光年,繞行速度為每秒230公裡,每2.3億年繞行銀心一圈,這意味著太陽誕生至今轉了大約20圈。
  • 太陽為什麼不是宇宙的中心?
    hello,大家好我是愛分享的小廝今天給大家說說宇宙名詞解釋:地心說:即認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學說日心說:即太陽是宇宙中心的學說,由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在古代,人們曾一度把地球當作宇宙的中心。16世紀,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的宇宙模型,即太陽是不懂得,位於宇宙中心;地球是運動著的球體;行星圍繞著太陽運動。「日心說」的提出,動搖了天主教的宗教權威,遭到了教會的猛烈打擊。隨著天文學的發展進步,我們發現:不但地球、太陽不是宇宙的中心,及時浩瀚的銀河系都可能只是宇宙一個偏遠的地方。那麼,宇宙的中心到底在哪兒呢?
  • 地球繞太陽一年四季,太陽繞銀河系有影響嗎?
    首先,地球四季的形成,是因為地球在繞太陽公轉時始終保持了一個66.34度的偏角,也就是說它是傾斜的繞太陽公轉,這就使太陽直射光在地球表面發生變化,地球上不同地方接受太陽熱量隨著發生變化,從而產生季節差異。
  • 地球同其它行星一樣,除了不停地繞太陽運轉以外,本身還有自轉
    地球同其它行星一樣,除了不停地繞太陽運轉以外,本身還有自轉。我們每天清晨看到旭日東升,中午烈日當空,傍晚夕陽西下,就說明地球在自轉。地球自已轉一周是一天,它繞太陽轉一周就是一年。我們可以假想地球是繞著一一根軸自轉的。
  • 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365天,太陽系繞銀河系一圈要多少時間?
    從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開始,我們就知道其實我們的地球時一直圍繞著太陽轉的。正因為有了公轉,地球才有了四季和晝夜。然而整個宇宙中並非只有地球和太陽,就跟地球只是太陽系的一顆小行星一樣,太陽系也不過是銀河系中的一個普通星系。
  • 地球繞太陽一周就有四季的變化,那太陽系繞銀河系是否也有變化?
    何夕的《天年》了解下,我覺得裡面的觀點比較有意思,地球繞太陽一圈,就是地球一年,會有不同四季,年代表結束也是開始。而太陽系繞銀河系一圈2.5億年,同樣也是代表太陽系一年,這年也是結束也是開始,三疊紀物種滅絕就年的結束,因為銀河系中有大量宇宙塵埃,太陽系繞的過程中會經過這片塵埃帶,到時地球會接收不到陽光,全球嚴寒,全劇終。
  • 哥白尼,一個為太陽正名的天文學家!
    哥白尼想一想,那個時候歐洲中世紀的所有人都認為他們生活的地球是全宇宙的中心點,突然有一天,有一個人站出來說:不,不是那樣的,我們的地球是圍繞著太陽轉的!然而,在哥白尼沒發表《天體運行論》之前,歐洲的人們都相信託勒密的學說《天文學大全》,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龐大的「地心說」體系。其中論點就是認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太陽和其他一切天體都是圍繞著地球轉的,而地球是巋然不動的。就是這個東西,統治了歐洲何止1000年!這是一個最黑暗、最狂熱的時代,權力集中在極少數的幾個人手中。
  • 哥白尼的天文革命
    1495年,哥白尼來到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義大利,先後在幾所著名的義大利學習。1499年26歲的哥白尼手受聘羅馬大學教授天文學在歐洲的大學裡,天文學都是按照託勒密的地球中心說也叫地形說來講授的。最早提出地球中心說的的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公元二世紀,託勒密使它系統化了。託勒密認為,地球是一個球體與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環繞地球運轉。
  • 為什麼地球繞太陽轉軌跡是橢圓的,而不是圓?
    題目說地球繞太陽轉,那就是地球的公轉,但地球公轉的速度並非固定不變,而是地球的公轉周期不變。 眾所周知,地球的公轉軌跡是一個橢圓的,而太陽處在橢圓的一個焦點。而地球能夠繞太陽公轉,,自然就是受到了萬有引力,但不能說橢圓軌跡是因為受到萬有引力的結果!
  • 地球繞太陽一圈需要一年,那太陽繞銀河系一圈需要多長時間?
    比如我們人類生活得地球,就有一顆衛星月球,月球繞地球需要一個月,地球繞太陽需要一年,後來人們又發現太陽系不是宇宙的全部,而是繞著一個叫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而且還計算出太陽系繞這個中心所需要的時間,有多久呢?
  • 地球繞太陽公轉會產生春夏秋冬,太陽繞銀河系中心轉會產生什麼?
    地球在自轉的同時也會繞著太陽公轉。地球的自轉將地球上的一天分成了白天和黑夜,繞太陽的公轉形成了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太陽在銀河系中也是繞著銀河系的中心轉動,轉一圈需要2億多年。那麼太陽繞銀河系中心轉動過程中會不會也像地球繞太陽公轉那樣,產生類似春夏秋冬那樣的「季節」?
  • 地球圍繞著太陽轉,那麼太陽繞著什麼轉?真實情況是這樣的!
    地球圍繞著太陽轉,那麼太陽繞著什麼轉?太陽系內八大行星都繞太陽公轉,這是不爭的事實。那麼太陽繞著什麼轉?每個人都知道每個天體都有質量,有質量它就會有一定的引力。而宇宙被分成不同的層次,從銀河繫到太陽系,我們都知道太陽系中的恆星是太陽,它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天體。太陽的質量佔太陽系的99.86%。因此,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圍繞太陽旋轉。因為太陽的質量足夠大,引力也是太陽系中最強的。太陽系中的八顆行星質量不同,所以離太陽的距離不一樣,圍繞太陽的軌道也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