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一棟建築,一條街道,一個人添加兩面相對而立的鏡子,會發生什麼?
《隱秘的角落》之後,迷霧劇場又放出了一枚重磅炸彈,輕科幻懸疑劇《在劫難逃》。
該劇講述了刑警隊長遭遇女兒意外死亡後,混沌度日,卻不料捲入了一起連環殺人案中。他反覆回到與兇手交戰的那天,踏入層層疊疊的時光陷阱,在時空的裂縫中尋找真相。
這種設定類似於月光寶盒中,至尊寶為救自刎的白晶晶,不斷讓時光倒流企圖阻止。
《在劫難逃》就是創造出了這樣一個多重鏡像世界,城市的街道,樓群,各類建築……都是鏡像成像。看片頭我們可以更直觀的理解:沒錯,人物在鏡面中呈現,好像跌落深不見底的深淵。
如同《盜夢空間》裡的德羅斯特效應,鏡像成像帶來的神秘感被設計師們反覆運用到建築領域,人深陷其中,難以區分虛假與現實。
▆▆
巧用德羅斯特效應
它是指遞歸的一種視覺形式,一張圖片的某個部分與整張圖片相同,如此產生無限循環。可以用一個很俗的老故事來解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廟,廟裡有個老和尚……」一層層往下嵌套。
我們在之前的文章暗黑童話|建築藝術中的降維打擊談到了彭羅斯臺階,實際上《盜夢空間》中造夢者特別將「德羅斯特效應」引入到夢境中。
夢境設計師佩姬造出了一個奇幻的空間,兩面鏡子平行相對時,進行拉動,鏡中便出現了很多相同的小空間,鏡子在鏡子中成像,便有了鏡中鏡鏡中鏡…然後佩姬一觸摸,鏡子破碎,打破循環。
數字建築時代,當建築探索的廣度足夠大,也要有足夠的深度與之相配。如何推陳出新,在一眾建築中出類拔萃,設計師們也是想破了腦袋。
實際上許多的建築師設計師,都會巧用鏡子,摺疊一部分現實,為建築賦予神秘感。
▆▆
在鏡面中玩轉時空
◆瑞典樹屋旅館Mirror Cube
北歐叢林,當代版的綠野仙蹤,沒有什麼比在如此原始的環境中建造一座鏡面旅館更加讓人心動的了。
數位化建築時代,旅館所有的牆壁都由特殊的鏡子材質做成,在反射四周自然景觀的同時,巧妙的將屋子隱藏在森林之中。
樹屋能夠「欺騙」旅行者的眼,卻騙不過林中的鳥兒。可愛的建造者們為防止林中的小鳥因為看不到樹屋而受傷,特別設置了鳥兒才能看到的紫外線夾層。
建築還使用了輕量級鋁結構,繩橋連接地面與樹屋,旅館好似懸空。內部則由膠合板製成,房內的6個窗戶更是「LED全屏幕」森林景房。
浪漫的人熱愛自由,自由的人渴望回歸自然。在這樣一座懸空的旅館中來一場與森林的親密對話,一時間竟也會忘記自己是前來做客的旅人,在這裡消解時光,另有醉意。
◆義大利南蒂羅爾鏡屋
私以為建築的最高境界是與四周自然融為一體,既不喧賓奪主,又不被美景搶去風採。
鏡面之屋不僅有諾大的黑色反光鏡面,面向西方還有一片片玻璃落地窗,既能完美映照農舍、樹林天空之境,又能將群山的美景盡收眼底。人置身其中,甚至有與大地相融的錯覺,數字建築的趣味性便在此處。
為了弱化立體四方建築帶來的冷峻僵硬之感,設計師在兩側的建構上採用了黑色的弧形曲線作為映襯,與方正的空間相輔相成,給了來訪的旅人更多的驚喜。
◆法國馬賽港鏡面景觀亭
馬賽港早在20多個世紀以前便已建成,數字建築時代,對於老建築的改造,更多飽含著設計師對公共空間處理的態度。設計師選擇用鏡面來展現老港區人們與建築的百態,是一個充滿創意且大膽的選擇。
可以想像一下,在遍布19世紀古建築的地景中,「倒掛」了一座巨大的如同鏡子般的涼亭,市民和行人得以用一種新的視角來看待老港區的魅力。千百張駐足凝視的臉龐,是否有種詭異的美感?你在鏡下看風景,看風景的你也成為了整個景觀的一部分。
這座涼亭由8根細柱撐起,為了減少視覺重量,鏡亭邊角做了打薄的處理。不鏽鋼的拋光鏡面頂棚將海上船塢、來往攤販、匆匆的行人全部容納其中。
◆沙漠鏡屋Invisible House
沙漠鏡屋坐落在美國加州約書亞樹的沙漠中,全身以鏡面玻璃覆蓋,鏡面可以反射出浩瀚無垠的沙漠景觀,內部則可以欣賞到90英畝的自然風景。
從側面看來,它像一棟聳立在沙漠的摩天大樓。其由地面上的圓柱形混凝土撐起,內部則以一個圍繞室內的遊泳池為主軸。
看來,鏡面建築的獨特性在沙漠中更有「英雄用舞之地」。
▆▆
鏡面建築,陽光下起舞
著名建築大師柯布西耶曾說,建築是純粹幾何形體在陽光下精確的表演。
鏡面建築的特殊材質,決定了建築整體的方正與立體感。鏡子的原理讓它可以隨天氣、環境的不同而反射出變幻多端的風景色彩。不僅如此,很多時候鏡面建築本身也會融入整個風景當中,令人豔羨。
數字建築時代,設計師在對建築材料的把握上各有偏愛,但是鏡面可折射周圍環境這一獨特性質,恐怕鮮有建築設計師能夠拒絕。
我們置身在建築當中,仿佛與鏡中人、鏡中景來了一場超越時空的對話。什麼是真實,什麼是幻境,我們沉溺其中,「在劫難逃」,卻又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