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nasa|楊利偉|月球|太空人|宇宙

2021-01-11 騰訊網

大名鼎鼎的宇宙人造設備「哈勃望遠鏡」,從1990年4月24日升空以來,30年來它記錄了無數張宇宙美麗的瞬間,NASA團隊為此開展了一項十分夢幻的紀念活動

「你生日那天,哈勃拍攝的宇宙照片」

(What Did Hubble See on Your Birthday?)

屬於4月12日的照片,哈勃拍下「太空怪人」。是否像那個嚮往星河的你。

圖片來源: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

宇宙對我們大多數人來說似乎遙不可及,但如今我們的航天科技,讓許多不可能變成可能,比如說讓普通的我們能窺視到隱藏在浩瀚宇宙中的浪漫剪影。

如今已經進入了人間四月天,武漢解封的消息似乎帶來了真正的春暖花開,空氣中仿佛瀰漫著櫻花的香氣。如果我們願意騰出時間觀察,會發現到處是浪漫與溫暖,不僅僅是生活,這種浪漫溫暖穿越了天空穿越了宇宙。

「地球是藍色的」這是加加林進入太空後說的第一句話,從此月球背面的一座環形山擁有了同樣的名字「加加林」。

在1961年的4月12日,太空人加加林完成了進入太空的壯舉,為了紀念這段歷史,從此每年的4月12都成為了世界航天日。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也不得不讓我們想到我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

楊利偉:「我們體會了這份快樂,擁有了這份真諦,我們的目標是讓中國航天邁入航天強國,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星辰大海這樣爛漫的詞語,從那個活在書本與屏幕上的民族英雄口中說出,竟帶著樸實無華的感動。

2020年1月8日,楊利偉在中國日報和共青團中央宣傳部主辦的《向上的力量·未來十年》發表了演講,他回顧了中國航天的歷史,讚揚了無數人為航天事業默默奉獻的精神。時至今日,中國的載人航天已經進入空間站時代。

圖片來源:新華網

2003年,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成功發射,在航空歷史上添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作為中國首位航天員,自從「神舟五號」成功返回地球之後,楊利偉就不再屬於他自己了。他變成了一個符號,象徵著所有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不過在這個時候我們大概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楊利偉也是一個普通的人,他不過是代表我們大家去完成了一次外太空的體驗,這次非凡的旅程一定有它非常個人化的一面。

2004年《楊瀾訪談錄》專訪楊利偉片段

我想更深入的探究這位民族英雄隱藏在光芒之下真實的一面,何其幸運,2004年我在《楊瀾訪談錄》中採訪了楊利偉。

圖片攝於2004年《楊瀾訪談錄》錄製現場

楊利偉在自述中提到:小時候飛上藍天的夢想就在心裡紮下了根。

楊利偉1987年畢業於空軍第八飛行學院,擁有超過1350小時的安全飛行經驗。1996年起參加航天員選拔,1998年1月正式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

楊瀾:你還記得什麼時候是你第一次單獨駕機飛上藍天呢?

楊利偉:那比較早了,那是在1985年的時候。在新疆,我們一個基地,那時候放單飛。我記得我是在我們這批同學裡也是第一批放單飛的。

楊瀾:那年你20歲。

楊利偉:是。單飛對於飛行員來說意義非常重大。你可以飛了,那麼就意味著你可能會畢業,以後會成為一個戰鬥員。

楊瀾:你能給我們描述一下飛行能帶來什麼樣的快樂嗎?

楊利偉:作為每一次執行任務或者是每一次比較大的一些科目去飛行的時候,那麼你把它做得很完美,用我們自己的話說,你每一次可能落個五分位置,拉個輕量點,很舒服地去接地,那麼就像自己一個作品一樣,你感覺它很完美,自己感覺也非常的好。

摘自2004《楊瀾訪談錄》專訪楊利偉

世界上的第一批航天員,大多是經驗豐富的戰鬥機飛行員。這也是一個和風險相伴的工作,巨大的壓力,空中可能隨時出現的種種意外,是對意志力的考驗。

2003是航天史上多災多難的一年。

2003年2月1日,美國「哥倫比亞」號太空梭返回時爆炸解體,7名航天員遇難;

2003年5月4日,俄羅斯「聯盟TMA1」飛船返回時落點偏差達400多公裡,險些釀成惡果;

2003年8月22日,巴西運載火箭在發射場爆炸,星箭無存,21人喪生。

……

在這樣不平凡的一年,2003年神舟五號發射在即。在成為中國首批航天員之後,迎接楊利偉的是長達5年的魔鬼式訓練,為了確保順利完成中國的第一次載人航天發射,他要從各個方面做好準備,這更加堅定了楊利偉的信念,一切都為了這一天。從發射到升天再到返回時,楊利偉心率始終保持70下左右,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他就是天生的航天員。

楊瀾:你能夠很快地控制自己的情緒啊。而且我覺得像從事這個職業可能你在非常年輕的時候就不斷地經歷生和死的思考,比其他人經歷的那個要頻繁,而且要早,你怎麼樣看待生和死呢?

楊利偉:我想這個,應該說是一個值得不值得。或者是說,對你自己從事的這個工作也好或者一個職業也好,對它的一個熱愛程度。那麼用我們教育的方式來說,你要有這個事業心。你怎麼去看待它?你對你自己從事的職業或者是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如果是非常的熱愛非常的執著,你會把一些危險看得很淡。

摘自2004《楊瀾訪談錄》專訪楊利偉

楊利偉能夠克服常人無法想像的緊張,但並不意味著他就完全沒有掛礙了。當他得知自己非常有可能被選擇要成為第一名太空人的時候,他回到家去教妻子怎麼樣調她一直不會調的那個電子鐘。但是妻子張玉梅把那個鐘奪回來,說:「我不要學會怎麼來調。」

楊利偉:家庭對我的影響或者是說對無論是誰去從事什麼職業都會有很大的影響力。那麼如果家庭或者愛人和孩子這一方面,如果是這種關係處理不好或者是說,對事業看法不一樣,那麼會直接影響工作的。

楊瀾:那在臨行前的晚上你和你妻子談了很長的時間,那天晚上你們主要談什麼內容呢?

楊利偉:主要還是這個對執行任務的一些看法,那麼包括我愛人也會提醒我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楊瀾:她怎麼提醒你要注意的地方?當時你已經練了幾千遍了。

楊利偉:許多細節,她不是從技術類的角度去提醒的,她可能會告訴你遇到事情會怎麼樣,特別是遇到危險啊,或者是一些該想到的事你要去想到。實際上過多的東西包括我的孩子,我去執行任務我是沒有告訴他的。特別像我們從事這些,好多的屬於保密的一些東西比較多,對他們也不會過多地說。那麼像執行任務,我愛人她肯定是知道這也是一個很危險一件事情。

楊瀾:你跟她交代什麼事了嗎?

楊利偉:沒有交代什麼事情。

摘自2004《楊瀾訪談錄》專訪楊利偉

回歸楊利偉本身,他也許是一個不會用語言對伴侶表達愛的軍人,但他用身體力行證明穿越銀河我愛的仍是你。

楊利偉是我們眼中的硬漢,但他也會為宇宙中那無與倫比的美麗駐眼停留,自然界的驚鴻一瞥也許讓人願意為它貢獻自己一生的光芒。

楊利偉:真正的確實非常激動。當我把自己的束縛解開以後,然後爬到舷窗去看地球的時候確實很震撼。當時自己感覺很現實的地球確實就在下面,這種壯觀,和這種自豪感非常強烈。我當時記得我在那個舷窗口換著各種角度,因為舷窗不是很大。我身體飄浮著,然後換著各種角度在儘可能地去往遠一點看。非常自豪,確實非常自豪。作為中國人,幾千年的這種願望能在咱們這一代人去實現它,能夠非常榮幸地去親歷它一下,我非常激動。

楊瀾:有沒有這樣短短的片刻,你可以放下這些所有的操作啊,放下你所有的工作,能夠鬆弛下來,就只是欣賞一下那種感覺。欣賞一下那個風景。

楊利偉:這也有,但是我要觀察的時候,會拿攝像機去拍攝,我記得第一次黑天和白天交界的時候,看到地球邊緣非常黑,但是向白天過渡的時候,在地球邊上鑲了一截特別亮的一個亮邊,上邊非常漂亮。我想盡一切辦法,想把它攝下來,確實也感到很有意思。

楊瀾:你怎麼看待人類的不斷地探索外太空啊?甚至冒生命的危險?

楊利偉:我想這也是人類發展到現階段的一個必然現象,因為作為外太空,有無限的資源可以利用。人類去開發它,也是為了造福人類,是為了人類自己在做服務。和平的去利用這種太空資源是人類發展的一個必然,也是大家的一個願望。雖然國外的一些機器人也去,到火星啊到外太空去探索,我想這個是不能完全代替人上天的。因為人有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人是有思維的,許多事情還是需要人去創造。特別是人能夠走出地球,或者是走出我們地球的這個範圍或者走出太陽系,這個可能對人類社會的以後會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摘自2004《楊瀾訪談錄》專訪楊利偉

楊利偉眼中的地球,漂浮在太空艙內,轉身俯瞰我們的藍色星球,心靈經歷的是一種難以用語言來形容的震撼。那一刻,會真正理解人類為什麼要如此鍥而不捨地探索外太空。

圖片來源於網絡

2004年的楊利偉正著手回憶和記錄21個小時太空之旅的全過程,那時的我充滿期待。沒有想到時間過得如此之快,在幾年前這位時代英雄的自傳《天地九重》已然問世,讓人們更進一步的體會到中國第一個太空人真實的個人情感。

59年彈指一揮間,人類用自己的想像力與探索精神詮釋了如今一期一會的世界航天日。世界航天在不斷地發展,中國航天也緊隨腳步,正如楊利偉所說「中國航天走過了二十七年,我們將來的十年在路上,將來的二十年也依然在路上」。

END

嗨,你還在看嗎?

相關焦點

  • 向上的力量|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在「向上的力量·未來十年」演講盛典的舞臺這樣說道「我們的夢想和國家的需要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我們的目標是讓中國航天邁入航天強國,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航天員的生活和訓練是怎樣的?航天英雄楊利偉這樣形容他們團隊的生活「說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體會過就不知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擁有過就不知其中的真諦」。航天員脫離地球的引力進入太空,就要承受火箭把自身推舉到這個軌道上的加速度。
  • 楊利偉在太空的奇異經歷
    看似美好的太空之旅,實際是艱辛與危機並存地球,假如我們能夠從浩瀚的宇宙星空看到它,想必肯定覺得自己是萬千人之中最幸運的那個了。而太空人就是我們這萬千人之中最為幸運的,因為他們不僅能夠看著地球的真實景象,還因為他們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和任務來到了浩瀚無垠的宇宙之中。
  • 中國第一名太空人楊利偉,現狀如何?看完讓人忍不住落淚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飛天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踏入了飛天之旅,實現了我國的太空夢。這次太空之旅是一次承載了整個中國人民希望的旅行。楊利偉成為登上月球的第一個中國人,意義重大,他的順利返回地球,更是向世界宣告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楊利偉在自傳《天地九重》中介紹說當時由於飛船運動非常劇烈,以至於他受到了強烈的震動,並因此受傷,所以當艙蓋打開時,大家發現他的嘴角是掛著血跡的。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的敲門聲,到底是怎麼回事?幸虧他當初夠冷靜
    我們至今都記得我國的第一位太空人當初去往外太空,我國人民那激動萬分以及緊張的樣子,大家通過電視報導關注著楊利偉太空之行的進展。楊利偉作為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中國太空人,他在人們心中一定有著特殊的意義和重要的地位,而他在外太空的經歷是充滿了驚險的。楊利偉之後回憶稱自己在太空聽到的敲門聲,到底是怎麼回事?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十七年後謎底揭開,多虧他當時機智
    其實我們人類的發展之路還很遙遠,在自然面前我們依舊是個孩子,更別提在未知的宇宙面前了。對此,那些上過太空的太空人應該更有感觸。在上個世紀開始,我們就發射了很多的宇宙飛船,去探索那未知的世界,在1969年7月份,美國太空人甚至在月球上留下了屬於人類的第
  • 美國太空人直言見過,楊利偉是如何解釋的
    阿波羅12號登月太空人阿蘭比恩,曾如此描述他在月球上所看到的一切:「我唯一能看到的就是一個漂亮的球體,其中大部分是白色的雲彩,還有藍色和黃色的部分,當過一段時間後,仍然可以看到星星點點的綠色。」除了這些以外,阿蘭站在月球上,很難看到其他的東西,對他來說,辨認出陸地和海洋的輪廓是很困難的。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十七年後謎底揭曉,多虧他當時機智
    目前世界的宇宙探索發展水平連太陽系都沒有走出去,又何談遙遠的銀河系已經其它更遙遠的星系。雖然人類探索的進度很慢,但探索總歸是要一步一步來。所以對宇宙的探索,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是從月球開始的。我國的航天員楊利偉就是第一個登上月球的人,他甚至在太空聽到「敲門聲」,十七年後才揭開謎底,還好他當時機智。
  • 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窗"聲?10年後真相解開:慶幸運氣真好
    對於楊利偉,相信大家都非常熟悉,作為我國第一位登上月球的飛行員在2003年時,楊利偉乘坐我國神舟五號飛,首次進入太空,而他也成為了許多人心中的英雄,雖然說在表面上看起來,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的發展是非常順利的,但如果對楊利偉當年登上月球的經歷有過一定了解之後就會發現,其實在太空當中,楊利偉也是面臨了許多困難的。
  • 17年前楊利偉在太空聽到「敲門聲」,他直接「溜了」,專家:機智
    隨著科技的發展,世界各國對太空的探索力度越來越大,在不斷發現許多未知事物後,我們也能感覺到人類的渺小。「三體」小說封面在浩瀚的宇宙中,我們引以為傲的技術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人類所居住的地球也是塵埃一般的宇宙存在,但用尤瓦爾.郝拉利《未來簡史》中的一句話來說就是:「人類已經驕傲自滿到了自誇上帝的地步」。
  • 楊利偉在飛船聽到「敲門聲」,17年後真相揭露,多虧他當時反應快
    作為最近備受爭議的科幻小說,《三體》雖然是虛構的,但它仍然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之處。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我們才發現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而在宇宙中,我們仍然只是一粒落在碎石下的微塵而已。但不可否認的是,人類科技的進步是不可否認的,從嫦娥奔月,到我們登上月球,歷時數千年,未來我們對宇宙的探索也將越來越快。
  • 楊利偉進入太空時,聽見傳來「敲門聲」,真的是外星人到訪嗎?
    太空人是地球幾十億人當中為數不多的幸運兒,他們代替千千萬萬的人類進入了太空,一睹宇宙的真容,在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最受關注的一個就是楊利偉了,2003年的一次航天任務的完成,讓他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尊重和敬仰。
  • 楊利偉在太空曾聽到神秘「敲門聲」,13年後,專家終於找到答案
    但是並不是只有楊利偉一個人在太空聽到了奇怪的聲音,1969年阿波羅10號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帶著一套完整的阿波羅太空飛行器(阿波羅8號未攜帶登月艙)環繞月球,這也是美國宇航局為實施登月計劃而環繞月球的一次試飛行動。當飛船處於切斷同地球聯繫的月球背面位置時,太空人尤金·安德魯·塞爾南聽到了無法解釋的奇怪聲音。太空人把這個哨鳴聲稱為「宇宙音樂」。
  • 楊利偉只回答五個字,撒貝寧聽了忍不住乾咳
    地球存在於浩瀚的宇宙,宇宙中也存在很多未知,在科學的領域上為了探索宇宙的奧秘,從一開始的火箭登上月球後又出現了人可以在裡面操控順利到達月球的偉大事件。很多的科學家為了保護太空人的安全為太空人定製了太空服,在時空上如果失去了太空服可能就會活不下來,那一件特殊定製的太空衣需要多少錢呢?
  • 楊利偉在太空時,外星人曾敲過艙門?謎底揭開後,多虧他當時機智
    我們在浩瀚的宇宙面前是微不足道的,社會發展的道路依舊是山高水長。如今,人類對於宇宙的探索是一直在進行的偉大事業,很多太空人更是能直接與宇宙近距離接觸。就像我國的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先生,當年楊利偉在太空時,有傳聞稱外星人曾敲過艙門?但謎底揭開後,多虧他當時機智!
  • 中國第一位太空人楊利偉,成功著陸後很少露面,現在如何了?
    載人航天技術的進步意味著人類探索宇宙奧秘的進程得到了進一步的拓展,對於人類科技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而中國作為第三個登上太空的國家,在人類航天工程上的貢獻有著重大的意義。作為中國首例登上外太空的航天載人飛船,神舟五號是該系列的第五代作品,是繼前蘇聯和美國後首次登上太空的載人飛船,為祖國的載人航天裡程碑添下了濃重的一筆,而其成員楊利偉更是中國首位登上太空的太空人。
  • 我國第一個太空人楊利偉,登上太空卻擁有配槍,為什麼需要配槍?
    在2003年10月15日,我們的首個載人航天飛船起飛,並且成功回到了地表,這標誌著中國也是可以飛上天的國家了。神舟五號的成功抵達地面,是每個中國人最為自豪的一件事,當飛行員楊利偉成功走出機艙那一刻,全國人民為他歡呼,中國人的登月夢,幾千年後,終於實現了。
  • 楊利偉出艙嘴角流血,還要坐輪椅,主要是因為在太空時間太久了
    2003年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年代,因為呢,我們中國人開始了對月球的探索,而對月球探索的第一人,那就是楊利偉,他可以說是中國人的楷模,就是因為他勇敢的第一步,才讓我們現在對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楊利偉呢,是我們國家進入太空的第一個人,而且也是我們國家的第一代航天人。
  • 我國太空人楊利偉,成功登上太空之後,卻淡出了民眾的視野!
    在中國發展歷程中出現了眾多的優秀人物、民族英雄,他們在每個行業發光發熱,同時還不慕名利,眾所周知,目前我國行業發展居於世界地位的有航天航空產業、製造業、軍工產業等,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航天航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神舟五號發射升空到如今神舟十一號發射成功,短短幾年時間,中國載人航天屢破紀錄,此外還實現了「一箭九星」發射目標
  • 我們的航天英雄楊利偉,讓國民驕傲的背後,又有誰知他喪女之痛?
    前言:這個男孩出生在天空中,站在地上.七英尺高的男孩有自己理想的抱負和理想.但是在每個男人的身後,還有一個支持和鼓勵他的妻子,以及活潑可愛的孩子.就像我們一樣著名的航天英雄楊利偉他的成功取決於對妻子的支持.
  • 我國「太空第一人」、特級航天員楊利偉,現狀如何?
    要說給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太空第一人」楊利偉。距離楊利偉第一次登上月空至今,其實已有17年的時間。17年過去了,這位特級太空人,現狀如何了?眾所周知,月球的環境與地球有很大差別,即使登月之前楊利偉已經做了多重防護,但是登月之旅還是讓他的身體受到很大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