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上的力量|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2020-12-04 手機鳳凰網

2020年1月8日,在新的十年開啟之際,由主辦方中國日報、共青團中央宣傳部、聯合主辦方火星演講會,協辦方經觀傳媒與合作夥伴東風風神共同呈現「向上的力量——未來十年」大型主題演講盛典。

中國航天英雄楊利偉在「向上的力量·未來十年」演講盛典的舞臺這樣說道「我們的夢想和國家的需要緊密地聯繫在了一起,我們的目標是讓中國航天邁入航天強國,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

航天員的生活和訓練是怎樣的?

航天英雄楊利偉這樣形容他們團隊的生活「說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體會過就不知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擁有過就不知其中的真諦」。

航天員脫離地球的引力進入太空,就要承受火箭把自身推舉到這個軌道上的加速度。

航天員在地面進行航天員訓練的時候,是用離心機來實現,進行八個G的加速度訓練,相當於有八個自己壓到自己的身上。每次做這種訓練的時候,臉部都會拉變形,眼淚會不由自主地往下流,根本控制不住。

即便是這樣,在承受這種負荷的情況下,航天員還要進行操作。在操作的時候,他們的手裡會拿著一個報警器。報警器的作用就是當航天員一旦承受不了了,可以隨時按下這個報警器,實驗馬上就會終止。

但是自1998年航天員大隊成立以來,22年過去了,沒有一個航天員把這個報警器按下過。

像這樣的訓練還有很多...

是什麼在支撐著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如果有機會去到中國航天城,到了航天員大隊外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這樣一句話——祖國利益高於一切。這不單單是航天員的訓練生活,他們的家人也是一樣。

在神舟六號飛行前,神六航天員聶海勝回家去看望他的母親。那時候,他母親已經腦出血癱瘓在了床上,不會說話。

當海勝回家看望母親的時候,他弟弟說了這樣一句話:哥哥,你放心地去飛吧。我們兩個人一個盡忠,一個盡孝。這就是中國航天人的覺悟和航天員家屬的覺悟。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有一座烈士陵園。六百多位烈士,默默地躺著。幾十年來中國航天的發展,不僅承載了他們的汗水,還有生命。他們平均年齡只有二十四歲,最小的只有十七歲。

每一次發射,航天員們都會去祭拜英烈。如今那裡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不管是哪來的車輛,在路過烈士陵園的時候都會鳴笛。

正因為有了這些奉獻,有了這些犧牲,才讓更多的航天員有機會去經歷這份艱辛,收穫這份快樂。

進入太空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2003年10月15日,楊利偉搭乘神舟五號進入太空。當把手邊的工作完成後,楊利偉在束縛帶解開的第一時間衝到了舷窗旁。「這一刻我已經忘記了,訓練的時候是要怎樣去控制自己。我衝到舷窗旁去俯瞰外面,看人類賴以生存了一萬多年的美麗家園。

在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無比驕傲和自豪,體會到了此番經歷帶來的這份快樂」。

當楊利偉第一次能夠把手套摘下來用筆寫字的時候,他在工作日誌的背面寫上了這樣一句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

相關焦點

  • 楊利偉: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nasa|楊利偉|月球|太空人|宇宙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節日,也不得不讓我們想到我國第一個登上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楊利偉:「我們體會了這份快樂,擁有了這份真諦,我們的目標是讓中國航天邁入航天強國,我們的目標是星辰大海!」星辰大海這樣爛漫的詞語,從那個活在書本與屏幕上的民族英雄口中說出,竟帶著樸實無華的感動。
  • 楊利偉:培養世界胸懷的中國太空人
    自從楊利偉在2003年乘坐中國自行研製的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後,中國成為繼蘇聯和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施載人航天項目的國家。中國航天員因此被賦予了一個獨特的稱謂——Taikonaut(太空人)——中國詞彙「太空」的漢語拼音與太空人的英文單詞「astronaut」的結合體。
  • 中國「太空第一人」,特級航天員,副軍級楊利偉,如今近況怎樣呢
    ——徐庭筠《詠竹》虛心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很多人儘管擁有名利,頭頂著聚光燈,但他們仍不改初心,虔誠以待。航天英雄楊利偉為我國宇航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被稱為中國太空第1人。如今,已經是特級太空人,並且軍銜為副軍級的楊利偉,卻依舊虛心對待周圍的一切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了,楊利偉的近況怎樣呢?
  • 「向上的力量——未來十年」大型主題演講盛典節目正式播出
    「向上的力量——未來十年」榮譽演說家宋璽、沈月、邊寧、唐季禮、薇婭、馬丁、鄧亞萍、夏伯渝、楊利偉、易烊千璽、惠若琪、王俊宏、儲殷演講以「未來十年」為主題,邀請了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楊利偉、桌球世界冠軍鄧亞萍、知名導演唐季禮、青年歌手和演員易烊千璽、火星演講會創始人馬丁、國際關係學院教授儲殷、青年演員沈月、淘寶主播薇婭、登山英雄夏伯渝
  • 還記得「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嗎?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的英雄,他...
    有很多人小時候的夢想就是想要飛上太空,成為一名航天員,不過航天員並不是人人都可以當的,它的選拔條件是非常嚴苛的,那麼大家還記得「中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嗎?是所有中國人心中的英雄,他現狀如何?
  • 我國「太空第一人」、特級航天員楊利偉,現狀如何?
    要說給人們印象最深的,還是「太空第一人」楊利偉。距離楊利偉第一次登上月空至今,其實已有17年的時間。17年過去了,這位特級太空人,現狀如何了?眾所周知,月球的環境與地球有很大差別,即使登月之前楊利偉已經做了多重防護,但是登月之旅還是讓他的身體受到很大損傷
  • 我國「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特級航天員,副軍級,現在什麼身份?
    說起楊利偉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就連小編幼時的夢想就是成為像楊利偉一樣的太空人。那麼作為中國的「太空第一人」,楊利偉現在究竟怎麼樣了呢?短短五年時間,楊利偉就成功晉升成為少將軍銜以及副軍級職務。不僅如此,他還是中國的特級太空人。人們常說技多不壓身,對於楊利偉來說這屬於榮譽在身。
  • 楊利偉在太空的奇異經歷
    看似美好的太空之旅,實際是艱辛與危機並存地球,假如我們能夠從浩瀚的宇宙星空看到它,想必肯定覺得自己是萬千人之中最幸運的那個了。而太空人就是我們這萬千人之中最為幸運的,因為他們不僅能夠看著地球的真實景象,還因為他們肩負著特殊的使命和任務來到了浩瀚無垠的宇宙之中。
  • 謝謝你們,中國航天人!
    4月24日是第四個中國航天日(製圖:王雲苗)2019年的三分之一即將過去中國航天人完成了哪些壯舉?此次發射是2019年度北鬥導航衛星首次發射也是長徵三號甲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00次飛行星辰大海我們的目標不止於此逐夢航天我們的腳步從未停止從首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
  • 中國第一名太空人楊利偉,現狀如何?看完讓人忍不住落淚
    2003年10月15日,中國第一位飛天太空人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踏入了飛天之旅,實現了我國的太空夢。這次太空之旅是一次承載了整個中國人民希望的旅行。楊利偉成為登上月球的第一個中國人,意義重大,他的順利返回地球,更是向世界宣告了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功。楊利偉在自傳《天地九重》中介紹說當時由於飛船運動非常劇烈,以至於他受到了強烈的震動,並因此受傷,所以當艙蓋打開時,大家發現他的嘴角是掛著血跡的。
  • 楊利偉在太空中聽到敲窗戶聲?讓人細思極恐
    想像一下,當你獨自一個人坐在狹小的太空艙內,置身於無垠的太空中。忽然,艙外響起了「敲門聲」。就算沒有經歷過,試想一下都知道有多恐怖。有時候我們在家聽到敲門聲都會恐懼,更何況是在太空。而我國首位航天員楊利偉在2003年第一次進入太空時就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 楊利偉返回地球,為何再也沒去外太空執行任務?原因讓人心疼
    宇宙一直是深邃與神秘的代表,吸引著人們的眼光與幻想,近些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航天事業的發展,各國都在一定程度上開展了外太空的探索任務,這其中就包括了中國。中國曾在2003年10月15日發射「神舟五號」載人航天飛船,中國航天員楊利偉開始了首次太空執行任務。
  • 從太空返回地球後,為何再看不到楊利偉身影?背後原因讓人動容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航天事業要發展的話,必須有人充當先行者,這對於飛行員來說,真的是一個非常的事情。因為他們要付出的艱辛,常人想都不敢想,作為中國第一位成功進入太空的太空人,楊利偉一直是中國人民的驕傲,提起這個名字,大家也都不陌生了。從太空返回地球後,為何再看不到楊利偉身影?
  • 太空歸來17年,楊利偉給孩子的公益航天課來啦
    它來自「中國飛天第一人」楊利偉的講述。從太空順利返回17年後,講起正式進入太空的那個瞬間,他依然激動得難以自抑,太空的美景在他嘴裡,天然是一段詩篇。【美]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幸換一個視角來看自己賴以生存的家園,但藉助楊利偉的體驗,我們不僅能感受到從太空俯視地球的壯美,更能感受源自一個擁有航天夢的孩子,最終得以圓夢的那一刻內心的激動。
  • 楊利偉出艙嘴角流血,還要坐輪椅,主要是因為在太空時間太久了
    2003年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年代,因為呢,我們中國人開始了對月球的探索,而對月球探索的第一人,那就是楊利偉,他可以說是中國人的楷模,就是因為他勇敢的第一步,才讓我們現在對月球有了更多的了解。楊利偉呢,是我們國家進入太空的第一個人,而且也是我們國家的第一代航天人。
  • 當年的太空英雄楊利偉,現在怎麼樣了?
    追星,追星,追到太空中最亮的星。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那浩瀚星空充滿無限遐想,太空人楊利偉帶著無數人的期待飛向太空。2003年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徵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
  • 人物:「中國太空第一人」不是贈予的,而是爭取的
    楊利偉是中國踏入太空的第一人,因此獲得了無數的歷史殊榮,關於楊利偉的名氣都不用過多介紹,每個中國人甚至世界上很多人都知道他是踏入太空的第一個中國人,你只要看看全世界人民對於他的評價,就知道他創造了歷史,他的名字也將永久地寫入歷史。
  • 楊利偉和中國航天員首飛第一梯隊
    對楊利偉返回地面後的內科、外科等一系列檢查結果也證實都在正常範圍內。對於楊利偉在太空的21小時23分鐘及隨後的表現,航天醫學工程研究所航天員選訓研究室主任黃偉芬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我一點都不吃驚,這就是真實的楊利偉。」
  • 楊利偉回到地球後,為何沒有再上太空?太空比想像中還要兇險
    二戰結束後,蘇聯和美國一直關係緊張,雖然沒有爆發戰爭,但是兩個國家還是在其他領域一直在競爭,比如軍事力量,經濟發展,而就在二戰結束後不久,1957年蘇聯成功將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升入太空,這在當時無疑是一個壯舉!人類的飛天夢因為這顆衛星有了實際性的發展。而一直與蘇聯不對付的美國也不甘示弱,不久之後也完成了飛天。
  • 中國首位飛天航天員楊利偉返航後,為何再沒有上天?原因讓人心疼
    早期中國在航空事業上的發展一直都不是那麼容易,眾多航空人們嘔心瀝血式的努力,都是為了能夠讓國家的航空事業得到質的進步。今天要講述的這個人也與航空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他也為航空航天事業貢獻出了自己不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