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南山院士獲得此項殊榮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2021-01-07 生活論事

我想來想去,只不過還是個醫生」——鍾南山

為了隆重表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勳模範人物,弘揚他們忠誠、擔當、奉獻的崇高品質,授予下列人士國家勳章、國家榮譽稱號: 一、授予鍾南山「共和國勳章」。 二、授予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女)「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他們,值得我們最高的敬意!國士無雙,感恩有你!也致敬每一位戰「疫」者,中國加油!

2002年爆發的非典,鍾南山對疫情防控做出突出貢獻,2020年的新冠病毒防疫戰中更是不畏危險,前往武漢參加防疫戰。

現在看來,中國防疫取得這樣的成就,鍾南山院士獲得此項殊榮是實至名歸,當之無愧!

鍾南山接受採訪時表示,經過這次疫情,大家應該會更理解醫,很多人認為,這份工作是不好做的。我們國家的醫護人員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比較好的醫生是不夠的。希望年輕人能選擇學醫這條路,為更多老百姓造福。

被表彰的應當是他們困難時期的英雄壯舉,表彰他們是為了給英雄找榜樣,未被表揚的英雄大有人在。每一個在抗疫期間無私的人,都是英雄,未受表彰與是否是英雄無任何關係。 因此,無需爭論誰受表彰,誰沒受表彰。

人民英雄紀念碑沒寫任何人的名字,但英雄的功績卻彪炳史冊、永垂不朽。英雄的精神永遠令後世敬仰。

相關焦點

  • 鍾南山院士獲得最高勳章,實至名歸。福奇博士卻哭暈在廁所
    首先,向獲得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表達敬意!四個字形容:實至名歸!實至名歸!但今天,我想要說的卻不是鍾院士,我們來看看美帝那邊和鍾院士同樣權威的專家。這位專家,大家應該也聽到過,就是美帝的福奇博士。(一)福奇,全名:安東尼·福奇。1940年生。順便提下,我國的鐘南山院士1936年出生,比福奇還年長4歲,算是前輩了。
  • 致敬鍾南山們:「共和國勳章」,您們當之無愧、實至名歸
    他們分別是: 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鍾南山院士 17年前,鍾南山院士就是當年抗疫的先鋒,正是因為他高超的醫術和敢說敢言的個性,才將那次事件呈現在公眾面前。他醫術之高超、人格之高尚、性格之耿直也得到了無數網友的讚譽,此次獲得「共和國勳章」的提名,可謂是當仁不讓、實至名歸。
  • 中國鍾南山院士獲得最高勳章,美帝福奇博士卻哭暈在廁所
    首先,向獲得共和國勳章的鐘南山院士表達敬意!四個字形容:實至名歸!2003年&34;,在鍾院士的帶領下,我們獲得了最終的勝利;2020年,面對更加瘋狂的COVID-19,鍾院士又是領頭人,在目前的勝利中,鍾院士功不可沒,而最近的消息讓人更激動的是,目前鍾院士已經入選世衛組織的專家組,也就是將代表國家分享抗疫經驗!
  • 鍾南山榮獲「共和國勳章」,實至名歸
    在這次新冠疫情中,鍾南山院士成了公眾人物特別是在疫情最嚴重的二三月份,各封閉街道小區的門口,都貼有鍾南山院士的畫像,要求人們尊重科學,自我進行隔離。正是鍾院士的科學論斷和感召力,才使人們認識到了 這次疫情的嚴重性和複雜性,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很快控制住了疫情。因此,鍾南山院士入選「共和國勳章」是應該的,是實至名歸。其原因有三:一、鍾院士具有十分強烈的愛國精神。對於中華人共和國,鍾南山院士是十分熱愛的。
  • 兩位大工人獲此殊榮
    我校校友彭士祿院士榮獲第十三屆光華工程科技獎成就獎,環境學院全燮教授榮獲光華工程科技獎。光華工程科技獎是由中國工程院設立的中國工程界最高獎項,旨在獎勵工程科技及工程管理領域取得突出成績和重要貢獻的中國優秀工程師、科學家。
  • 鍾南山院士榮獲共和國勳章!妻子曾是籃協副主席與姚明媽同宿舍
    84歲鍾南山院士榮獲共和國勳章,實至名歸鍾南山院士榮獲共和國勳章就在9月8號,鍾南山院士榮獲共和國勳章談及去領獎的細節,84歲的鐘南山頑皮地說:「大家都知道,我年紀也很大了。所以走上紅地毯去領獎的時候,我就走得快一點,故意想要展現自己還沒老,還能幹點事。」有網友說鍾南山院士84了,看上去像48歲一樣。
  • 帶你走進共和國勳章:每次建議人選人都是實至名歸!
    「要叫鍾南山院士,或者鍾老;」 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榮譽和他們所崇拜的人民鬥士,他們對人民無愧,對祖國有心,他們是真正的國之脊梁,是真正的中華英雄!
  • 朱婷獲得五四青年獎章,成為「第五個」獲此殊榮的運動員
    4月28日,第24屆五四青年獎章揭曉,由於今年的特殊情況,所以本屆獲得該項殊榮的人也是歷屆最多。從1997年舉辦首屆開始,已經有近千人入選,其中在體育界的運動員只有4位,分別是2000年入選的桌球運動員王楠、2005年入選的國乒教練劉國梁、2013年入選的網球運動員李娜、2018年入選的短道速滑運動員武大靖。
  • 鍾南山院士簡介 及傳奇事跡
    鍾南山院士,福建省廈門市人,1936年10月出生,中共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呼吸內科專家。1960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1979至1981年公派英國進修。1984年被授予首批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 這所曾拒絕鍾南山院士的英國大學,究竟有多「nb」?
    他就是鍾南山院士,一位在兩次抗疫期間發揮了極大作用的領頭人物,世界權威呼吸病學專家。蒙圈兒當時心想,確實,不論什麼樣的榮譽,鍾南山都當之無愧後來蒙圈兒翻閱了不少關於鍾南山的採訪和紀錄片,發現當年鍾院士的愛大求學道路也是充滿著挑戰,十分艱辛。1979年至1981年,鍾南山赴愛丁堡大學醫學院及倫敦大學呼吸系進修,是改革開放後教育部第一批送到英國的留學生。
  • 鍾南山院士都養貓,你爸媽還是不允許嗎?
    提到鍾南山院士大家第一反應就是,他是中國實至名歸的抗疫第一人。央視曾播放一段採訪視頻,在2004年的時候,鍾南山院士因透支得太厲害得過心肌梗死,做了一個支架現在為了能夠做工作,鍾老在堅持健身,他的父母都是醫生,父親曾留給他一句話:「一個人要是能夠給這個世界留點什麼東西那他算沒白活。」真的是國士無雙啊!但是作為鏟屎官的我們,關注點總是和別人不同,看看我們在視頻中發現了什麼!
  • 鍾南山院士年薪是多少人民幣?
    直到1971年,鍾南山調任廣州醫學院,他才開始在醫學上發力。由於他天資聰穎,鍾南山的醫術突飛猛進。1981年,鍾南山前往英國愛丁堡大學,攻讀呼吸科。回國以後,鍾南山成為呼吸科的權威,並於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那麼,成為工程院院士以後,鍾南山一年的收入,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得了解一下鍾南山一年的收入來源。
  • 懸壺甲子 醫教雙馨——記廣州醫科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
    ——題記2003年,抗擊「非典」戰役,「請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裡來」這句話,讓鍾南山院士走進每一個中國人心裡。17年後,他以「院士的專業、戰士的勇猛、國士的擔當」再次衝鋒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線。當網絡一片讚譽聲響起,鍾院士榮辱不驚,不改初心,依然堅持在他所摯愛的臨床救治、科研攻關和教書育人事業中。
  • 鍾南山院士去烏魯木齊了?謠言
    近日,全國人民關注烏魯木齊市疫情形勢發展,不少謠言也「冒頭」了,有人竟然把「謠」造在了鍾南山院士身上!鍾南山院士去烏魯木齊了?筆者昨天刷抖音,刷到一個名為「國士無雙」的作者抖音號,上面更新了幾條鍾南山院士前往某地的視頻,可能由於發布時間近,誤以為是來烏魯木齊了,評論區炸鍋了,很多人都在評論歡迎來烏魯木齊,但是也有人看出了貓膩,指出了這並不是在烏魯木齊。
  • 鍾南山院士最新研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先後在不同場合通過不同形式發聲,表達他關於疫情的最新研判。中國會暴發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嗎?目前,全球疫情形勢不容樂觀,歐洲、美國疫情出現反彈。10月30日,鍾南山院士表示,從全球視角來看,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實際上已經開始,一些國家已再度強制「封城」。隨著天氣變冷,大部分北半球國家的疫情情況都會加重。但是我國有一套完整的群防群控機制,按照目前的防疫制度和措施強度,中國暴發第二次疫情的可能性很低。
  • 官方發布,肖戰再傳好消息,實至名歸
    這個好消息是肖戰斬獲了一個新的殊榮,而這是全球評選出來的結果,國內粉絲是不知道的。因為這次只在海外網站投票,而這也充分說明了總是有人在偷偷地愛著肖戰。肖戰最近關於肖戰新獲得的殊榮引起了大家的討論,這一個消息對大家來說也算是一份驚喜。事先大家都不知道,結果出來之後被海外媒體廣泛報導之後,大家才反應過來。所以說,這份意外之喜讓大家激動不已。
  • 南山無意,世人鍾情:鍾南山院士獲得愛丁堡大學首個傑出校友獎(學校官方英文新聞稿)
    Chinese respiratory expert named first Being Edinburgh Award winner南山無意,世人鍾情:鍾南山院士獲得愛丁堡大學首個傑出校友獎中國首屈一指的新冠病毒研究專家之一、流行病學家鍾南山,獲得超過90%的學生、教職員工和校友投票,被評為該校首個「愛丁堡傑出校友獎」的獲得者。
  • 川大馮小明院士獲得2020年度陳嘉庚科學獎
    四川在線記者 範芮菱8月29日,川報觀察記者從四川大學獲悉,該校化學學院馮小明院士獲得本年度陳嘉庚科學獎中的化學科學獎,獲獎項目名稱為「新型優勢雙氮氧配體和高效不對稱催化」。川報觀察記者了解到,馮小明教授是中國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國家創新研究群體學術帶頭人。
  • 鍾南山院士最新提示
    昨日(10月30日)鍾南山院士作出最新研判今天(10月31日)他說了些什麼吧10月31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在鍾南山稱。「目前中國的環境是非常安全,來之不易。」不過,鍾南山同時提醒,中國大概有8次散發病例,不過時間越來越短,這個情況以後還是會有,所以我們的防疫措施和做法不能松。
  • 訪談|鍾南山、李蘭娟兩位院士亮相《可凡傾聽》
    1979年10月20日,輾轉前往英國留學的鐘南山,在貝爾加湖畔繞行的火車上度過了自己43歲的生日。車窗外是大森林,大雪已經紛紛揚揚落下,鍾南山看得著迷,他想:「未來會有什麼東西等著我呢?」他那時候不太會想到,41年後的生日時,等著他的,除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的頭銜、「共和國勳章」的榮譽,更有一場場事關全人類健康福祉的硬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