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為隆重表彰在抗疫情鬥爭中作出傑出貢獻的功勳模範人物,國家決定開展「共和國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評選頒授。在反覆研究對比和充分討論後,產生了1名「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和3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他們分別是:
共和國勳章建議人選:鍾南山院士
17年前,鍾南山院士就是當年抗疫的先鋒,正是因為他高超的醫術和敢說敢言的個性,才將那次事件呈現在公眾面前。今年年初,他又一馬當先趕赴武漢,明確了事態的嚴重性,並果斷提出了「封城」的建議,這才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擴大化,也才有了我們今天老百姓的平安與健康。他醫術之高超、人格之高尚、性格之耿直也得到了無數網友的讚譽,此次獲得「共和國勳章」的提名,可謂是當仁不讓、實至名歸。
國家榮譽稱號候選人:張伯禮院士
作為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的張伯禮,在此次抗疫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從大年初三就趕赴武漢,在那裡一待就是幾個月,親自在一線設計診療方案,充分將中國的中醫文化發揚到了極致,利用傳統的中醫藥來解決西醫治療導致的種種問題。過度勞累導致他膽囊炎發作,他自己籤字做手術,還笑稱:我把膽留在了武漢,從此和武漢是「肝膽相照」了。手術後他兩腿出現了血栓,醫生要求他必須臥床休息兩周,他卻表示:頂多之後能休息一周,我必須馬上回到「前線」指揮,不能因為我的缺席導致軍心動搖。醫術高明、盡職盡責的張院士,當得起這個國家榮譽稱號。
國家榮譽稱號候選人:張定宇
作為一名漸凍症患者,金銀潭醫院的院長張定宇在此次戰鬥中從未退縮。從首批患者轉入醫院開始,他當機立斷組建隔離病區,然後吃住在醫院長達接個月,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不僅自己身體不好,同樣是醫生的妻子也因為近距離接觸病患,導致感染。然而就在這樣艱苦的生活和身體狀況下,他依然堅守在一線,出色地完成了工作,這樣的態度、這樣的精神不得不讓人肅然起敬。
國家榮譽稱號候選人:陳薇
作為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的所長,26年來她始終與病毒為伍,旨在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確保百姓的安康。此次疫情之後,她又帶領團隊第一時間投入了疫苗的研發工作。今年3月16日,重組新冠疫苗Ad5-nCoV在武漢進入臨床試驗,完成第一針接種。這是全球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冠疫苗。在隨後的時間裡更是捷報頻傳,二期臨床也隨之開展。如今我們的疫苗研發工作已經走在了世界的前列,這或許才是確保每個國人得以健康平安的神器。
每個國家在艱難時刻,總有英雄挺身而出;每個時代的危難之時,總有勇士為我們負重前行。
鍾南山院士敢醫敢言、張伯禮院士老馬識途、張定宇院長忍痛前行、陳薇所長夙興夜寐。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保百姓康健,佑華夏平安。再高的榮耀、再大的獎勵您們都當得起,為國家的英明決策點讚,為四位英雄和勇士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