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萬年前,發生在現代智人與尼安德特人之間的雜交,在很多方面改變了當今的人類。
在距今大約20萬~3萬年前,在亞歐大陸上生活著今天已滅絕的尼安德特人。比起現代的人類來,尼安德特人個子相對矮小,四肢粗壯。鼻子、眼睛都很大。不過,跟我們一樣,他們的膚色已經比較淺淡。這是長期適應高緯度地區生活的結果。此外,他們還有一頭直的、紅色或金色的長髮。
我們的直系祖先現代智人,是在距今大約6.5萬年前來到亞歐大陸上的,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跟尼安德特人比鄰而居。兩種人類有充分的時間接觸、交往。2010年,基因學家測序了一個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發現裡面的一些基因也同樣出現於今天的亞歐人種身上。這說明,現代智人必定與尼安德特人發生過雜交。
現在,我們終於明白這些雜交事件的影響了。在一項對1000個人的基因組的調查中,美國哈佛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尼安德特人的基因通常出現在現代人DNA上變異最快的區域。這意味著,這些基因一直以來都在經受著自然選擇。儘管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只佔我們基因組的1.6~1.8%,但對我們的影響不可小覷。
這些基因中,有一個與角蛋白合成有關。角蛋白是一種纖維狀的蛋白,構成我們的毛髮、皮膚角質層和指甲。我們知道,純種黑人的頭髮都是捲曲的。現代智人剛走出非洲時,也該是這個模樣。今天的亞歐人種能擁有一頭直直的秀髮,大概是這個尼安德特人基因的特殊貢獻。
此外,還有一個叫BNC2基因,涉及皮膚色素的合成。這意味著,亞歐人種較淺的膚色,也要部分地歸功於尼安德特人。較淺的膚色在高緯度地區是一大生存優勢。因為在陽光不太充足的條件下,較淺的膚色合成維生素D的效率更高,而缺乏維生素D,人易得佝僂病和軟骨病。當然,假如沒有發生過雜交,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祖先也能進化出較淺的膚色,但時間肯定要更長一些。
雜交只是個別行為,並沒有大規模地發生,有人估計,在整個數萬年的歷史上,僅發生過4例,所以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在現代人身上才只佔那麼一點比例。但因擁有這些基因的個體,有著明顯的生存優勢,所以能夠生存下來,並繁衍擴散開來,以至於今天生活在歐亞大陸上的人,除黑人外,都擁有了尼安德特人的基因。
不過,也並非來自尼安德特人的東西都是有益的。調查表明,我們從尼安德特人那裡獲得的幾個基因,會讓我們更容易患某些疾病,其中包括Ⅱ型糖尿病、狼瘡和克羅恩病(一種慢性腸炎)。
此外,一些基因看來還會導致生育障礙。所以,在現代人的X性染色體上,幾乎沒有來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