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西安11月15日電(記者薛劍英、張榮鋒、鄭昕)火車專列行駛的轟隆聲,電鑽工作的嗡嗡聲,腳踩縫紉機的吱呀聲,學生排成隊列的呼號聲……生活中再熟悉不過的種種聲響,就著心跳的節拍,正共同譜寫陝西省籌備2021年全國運動會、全國殘運會暨特奧會的樂章。
8月2日,第十四屆全運會會徽「禮天玉璧」和吉祥物「秦嶺四寶」在西安明城牆南門廣場正式亮相。新華社記者李一博攝
作為雙料東道主,陝西在籌備過程中不只實現所有地市的賽事「全覆蓋」,更把「全民全運、同心同行」主題口號傳遞到了每位三秦兒女身上。在八百裡秦川的關中平原,從雄渾的黃土高原到秀美的秦巴山區,全陝西已經動了起來。
一屆運動會 一片新舞臺
三座現代化場館,正矗立在「八水繞長安」之一灞河東岸的西安港務區核心。7月1日,作為十四運會主場館的西安奧林匹克中心通過竣工驗收,如今外圍綠化與維護正在緊鑼密鼓。
在年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緊要關頭,主體育場的跑道鋪設遭遇挑戰。西安港,這座不沿江、不沿海、不沿邊的國際陸港,用自2013年起至今已開行超3000列的中歐班列「長安號」,把8個貨櫃將本應通過海運入關的預製橡膠跑道從歐洲運至西安,使整個運輸周期縮短約半個月。
7月1日,第十四屆全運會主場館西安奧體中心「一場兩館」全面竣工交付。新華社記者 邵瑞 攝
截至目前,陝西51個競賽場館建設任務全部完成,部分新建場館已承接全國賽事。有了現代化場館設施,草根健身舞臺更是遍及陝西。「全運有我!」67歲的徐福全站在西安閻良區石川河全民健身示範區,喊出的口號震天響。這片3000平方米傍水而建的場地,就是他堅守的陣地之一。
22年來,徐福全走遍全區各個運動場所,指導過上萬名學員。「看著健身設施越來越好,咱老百姓要利用起來,才會越來越健康快樂。」他說。
圖為群眾在全民健身場所鍛鍊。
在八百裡秦川渭河沿岸全民健身長廊上,自行車道、步道、球場、健身器材星羅棋布。這條貫通寶雞、鹹陽、西安、渭南等地的「綠色健身飄帶」,在全面建成後將為陝西省人均健身用地增加至少0.31平方米。
一屆運動會 一代「新鮮人」
望著西安奧體中心遊泳跳水館裡一汪池水,西安市遊泳隊總教練劉楠告訴記者,全隊已來過這裡訓練。「孩子們下水都特別興奮。這樣的現代化泳池,以前只有到東部省份訓練才能用到。」
全運惠民,不止於一句口號。在全運會籌辦過程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正在用各自的方式詮釋一屆運動會的激勵作用。
圖為安康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學生表演武術操。
在秦巴山區腹地安康平利縣的老縣鎮中心小學,30多名小學生正利用課後社團活動排演武術操,稚嫩的臉龐一招一式都英氣逼人。
「學校通過體育課、大課間和社團的不同層次,讓孩子們愛上武術,鍛鍊出強健體魄。」平利縣教育體育和科技局體育股股長唐國春說,該校武術隊將代表平利參加明年安康市運會的武術套路項目,也在為全運會做鋪墊。「我們爭取擴大武術操規模,把表演搬到2021年全運會表演上。」他說。
說到「野蠻其體魄」,在同樣被群山環抱的延安延川縣清華附中文安驛學校,已把英式橄欖球這般充滿對抗的運動引進3年有餘。
圖為延安延川縣清華附中文安驛學校學生在訓練橄欖球。新華社記者 鄭昕攝
文安驛學校紫燕橄欖球隊的胡帥生長在以足球聞名的陝西志丹縣,正上初三。他說:「練橄欖球三年,給了我更大的挑戰。」
「我明年上高中後也不會放棄橄欖球,它教會了我很多。」胡帥說,「我還要去看全運會橄欖球比賽。」
一屆運動會 一種新生活
在安康恆口示範區毛絨玩具文創產業五大中心,工作人員不住按動快門,同憨態可掬的吉祥物樣品自拍合影。
作為陝南移民搬遷中保障群眾穩定增收不返貧的舉措,陝西安康自2018年發展毛絨玩具產業至今,僅恆口就吸引落戶毛絨玩具及相關企業71家,已解決就業2500人、帶動脫貧344人。
近年來多項賽事的吉祥物,都是從這裡「走進」運動員懷中。如今全運會吉祥物即將加入行列。安康市毛絨玩具協會已同一家全運會特許產品經銷商達成獨家生產和供應協議,打樣確認基本完成,預計在12月投入生產。
圖為工作人員展示全運會吉祥物的毛絨玩具樣品。新華社記者 鄭昕攝
「毛絨玩具產業一方面通過社區工廠帶動搬遷群眾脫貧,一方面從設計銷售環節吸引年輕人才,成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引擎。」恆口示範區管委會主任吳大林說。
全運會吉祥物的生產成為一批人生活面貌發生轉變的縮影,會徽蘊含的理念,則是從不變中透視出巨大變化。
登上革命聖地延安寶塔山,十四運會會徽設計者、西安美術學院設計藝術學院院長張浩坦言,延安、寶塔山與延河水是貫穿設計始終的元素。
一旁的延安市體育局副局長申長良手指向山下,那段延河曾是1942年延安「九一」擴大運動會的遊泳跳水比賽場地,是延安時期規模最大運動會的見證。
「明年有3個項目在延安比,我們已經做好準備。」他說,以迎全運為契機,延安自2017年對全域體育設施提升完善,目前80%的縣區擁有大型場館,90%的村莊社區建成健身設施,老區人民邁出家門就能樂享運動生活。
2019年5月,延安實現了各區縣整體脫貧摘帽的歷史性勝利。申長良表示,在迎全運氛圍下,體育等基礎設施的改善,更將成為革命老區鞏固脫貧成果、實現鄉村振興、提升幸福感與獲得感的保障。
視頻:鄭昕
中文編輯:劉陽
新媒體編輯:實習生王心彤
籤發:梁金雄
版權歸新華社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