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800名兩院院士參與!武漢這位男神教授喜提大獎,獲騰訊基金會300萬獎勵!

2020-10-06 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

9月25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此殊榮。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黃永安教授憑藉"變體飛行器的'隨機智變'超級皮膚"相關研究榮獲"先進位造領域"的獎項,成為本年度學校唯一一位獲獎者。這也是繼2019年高亮教授獲得首屆"科學探索獎"之後,機械學院第二次榮獲該獎項。

黃永安教授長期從事柔性電子設計、製造與應用研究,在國基金傑青項目/重點項目等資助下,提出了大變形分形設計和曲面共形方法,解決大面積複雜動態曲面共形難題;提出了亞微米電流體噴印新原理,突破了傳統噴印解析度極限;揭示了雷射剝離界面燒蝕機理,實現1μm厚柔性電子的高可靠剝離;研製了柔性曲面電子共形製造裝備,開發了飛行器智能蒙皮測量技術與系統。他在ScienceAdvances、AdvancedMaterials等期刊發表SCI論文90餘篇(封面/10篇),出版柔性電子著作3部,授權發明專利60餘項,相關工作獲得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日內瓦國際發明特別金獎等獎項。

變體飛行器能夠根據不同的飛行任務和飛行環境改變自身形狀,以獲得最佳的氣動性能,已經成為未來先進飛行器的重要特徵和發展方向。為保證飛行器能夠在飛行過程中可靠變形,必須對表面氣動特性進行測量,包括表面流場、風壓風阻、應變溫度等多物理場的精確測量,並進一步得到分離點、轉捩點等,奠定Fly-by-Feel飛行的技術基礎。

該項目基於柔性電子技術,獨闢蹊徑地提出變體飛行器的"隨機智變"超級皮膚,首先模仿皮膚的優異變形和穩定性,然後超越皮膚的感知精度和功能,為氣動特性測量提供理想方案,面向變體飛行器測量新原理的重大挑戰,開展多物理場原位測量、機械自適應結構設計、傳感網絡跨尺度共形製造等科學問題研究,最終實現超級皮膚以"力學隱形"方式集成到時變、多曲率飛行器表面,不改變飛行器自身結構和周圍流場工況下進行飛行器壁面多物理場測量,並且不受機翼動態變形影響,為變體飛行器"Fly-by-Feel"自律飛行奠定基礎,在國民經濟和國防安全領域具有重要應用前景。


延伸閱讀:

作為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科學探索獎"於2018年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支持在中國內地和港澳地區全職工作的、45周歲及以下青年科技工作者,每年評選產生50位獲獎人。50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數量和2019年相比有很大增幅。


關注"華中科技大學本科招生"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文章素材來源:華中科技大學官網、新華網

相關焦點

  • 早安武漢|武漢一青年獲獎300萬元!超800名兩院院士推薦評審,含金量十足
    50名獲獎人中的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科學探索獎」的評審「英雄不問出處」,50名獲獎人中既有國家級獎項的獲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沒有獲得過其他知名獎項。
  • 每人300萬!粵港澳大灣區5人獲2020科學探索獎
    記者了解到,粵港澳大灣區共有五名科學家獲獎,分別是來自中山大學的張杰鵬(化學新材料領域獲獎者)、南方科技大學的張立源(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香港中文大學的何旭華(數學物理學領域獲獎者)、香港科技大學的顏河(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香港城市大學的王鑽開(先進位造領域獲獎者)。
  • 每人獎金300萬!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大獎
    近日,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超800名院士參與推薦評審「科學探索獎」是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
  • 山西大學教授張靖獲得300萬元獎勵
    張靖,山西籍,英國威爾斯班戈大學博士後,巴黎高等師範學院博士後,山西大學教授、光電研究所所長。國家傑出科學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主持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項目。研究方向為連續變量量子信息、超冷原子,以及雷射技術等方面。
  • 這50位青年科學家,騰訊每人給300萬
    他們每人將獲得由騰訊基金會頒發的300萬獎金。李學龍,西北工業大學光學影像分析與學習中心教授,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科學探索獎2018年騰訊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由馬化騰聯合北京大學教授饒毅騰訊基金會投入10億啟動基金,每年選拔50位優秀的科研工作者,將連續5年提供總計300萬元獎金。
  • 天津女神博導:牛津大學畢業,發表Science,如今再獲騰訊300萬獎金!
    其中,天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陳焱憑藉其在"先進位造"領域的突出貢獻獲此殊榮,成為本年度學校唯一一位獲獎者。作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今年"科學探索獎"在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數量和2019年相比有很大增幅。
  • 重獎300萬/人!多名湖南人獲科學大獎,最小的37歲
    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偕同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等14位知名科學家聯合發起的公益獎項。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參與其中,僅在提名推薦階段,就有13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得主,和100多位發達國家的院士參與,數量和2019年相比有很大增幅,體現了獎項專業性和權威性的提升。
  • 獎勵300萬元!龍巖這名青年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
    、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的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今年,在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超過800名「兩院院士
  • 斬獲科技大獎 這位桂林籍清華大學教授了不起
    (受訪者供圖)□本報記者 陳靜「各位老鄉好,我是來自廣西桂林的清華大學教授林波榮。」這兩天,一段錄製於2020年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的視頻在不少桂林人的朋友圈刷屏,這位獲獎的桂林籍教授一口純正的桂林話讓家鄉父老倍感親切。11月14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來自全國的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現場領獎,每人獲得騰訊基金會提供的300萬元人民幣獎金。
  • 賀州70後科學家獲中國諾貝爾獎,騰訊重獎300萬!
    除了謝濤,還有49位青年科學家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這到底是個什麼獎項呢?且看介紹→「科學探索獎」是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由馬化騰攜手饒毅、楊振寧、施一公、潘建偉等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
  • 北大黃芊芊:17歲進北大28歲博導,今獲300萬大獎不輸顏寧
    她從美國歸來,以她跟院士不相稱的年齡參選中科院院士落選,後來復又出走美國,引發的議論狂潮至今未息。在這些議論中,不乏貶低甚至謾罵她的,但她面對海嘯一般的吐槽,依然笑靨如花,科研成果井噴。2019年,是黃芊芊科研豐收的年份,她在超低功耗微納電子器件的研究上取得了突破,發表了多篇論文,獲得了美國電氣和電子工程協會「IEEE青年成就獎」,這個獎項含金量和難度如何呢?當年全球只有3個人獲此殊榮!
  • 每人獎金300萬!3位湖南籍學者獲科學探索獎,有兩位80後
    該獎項面向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獲獎者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獲獎的湖南籍科學家有3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 劉倩(能源環保領域獲獎者)北京大學 楊越(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彭承志(前沿交叉領域獲獎者)超800名院士參與推薦評審
  • 華中科技大學黃永安教授獲第二屆「科學探索獎」300萬元
    據科技日報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昨天揭曉50位獲獎的青年科學家中有1位來自武漢他們每人將在未來5年內獲得總計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50名獲獎人中的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科學探索獎」的評審「英雄不問出處」,50名獲獎人中既有國家級獎項的獲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沒有獲得過其他知名獎項。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在北京頒獎,青島籍女科學家李婧獲300萬元獎金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11月14日北京訊 今天,第二屆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全國9大領域的50位獲獎青年科學家現場領獎,每人將獲得騰訊基金會300萬元獎金,並可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該獎項「天文和地學領域」的獲獎者李婧為青島籍女科學家。
  • 1位遂平籍科學家獲「科學探索獎」,獎300萬元!是你同學嗎
    11月14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50位國內科學家攜家眷走過紅毯,聚集在2020年騰訊科學探索獎頒獎典禮上。他們是本屆「科學探索獎「獲獎者,每人將由騰訊公益基金會拿到300萬元獎金。本屆獲獎者的平均年齡約40歲,最年輕的獲獎者僅30歲。
  • 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 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
    300萬元人民幣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50名獲獎人中的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據了解,「科學探索獎」特別關注女性科學家和年輕科學家的發展,在同等條件下,女性和年紀輕者勝出。最終50位獲獎人的平均年齡不到40歲,其中女性5位,35歲及以下獲獎人6位,最年輕的獲獎者僅30歲。
  • 獲科學探索獎,300萬獎金自由支配!這個青島嫚厲害了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9月25日訊 今天,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公布,全國9大領域的50位青年科學家經層層選拔,脫穎而出,每人將獲得騰訊基金會總計300萬元獎金,並且可以自由支配獎金的使用。 值得驕傲的是,該獎項「天文和地學領域」的獲獎者李婧是土生土長的「青島嫚」。
  • 300萬獎金!莆田籍34歲青年科學家徐集賢教授榮獲「科學探索獎」
    今年9月25日,第二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揭曉,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50位青年科學家獲騰訊1.5億元獎金2020年「科學探索獎」獎項涵蓋數學物理學、生命科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等基礎科學和前沿核心技術方面的九大領域。
  • 每人300萬獎金可自由支配,最小者年僅30歲!
    西安交通大學常超教授獲此殊榮。20周年之際,由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執行長、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與北京大學教授饒毅,攜手楊振寧等十幾位知名科學家共同發起的公益性獎項,是國內首個由網際網路企業設立的科技公益項目,囊括"生命科學、數學物理學、天文和地學、化學新材料、信息電子、能源環保、先進位造、交通建築、前沿交叉"這九大最熱科學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