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藍色起源(Blue Origin)宣布,其領導的團隊National Team已經向NASA交付了一個全尺寸的月球著陸器模型,以供工程師和太空人進行測試。NASA計劃於2024年前「重返月球」,並將總價值9.67億美元的月球著陸器合同授予了三個競爭對手: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藍色起源和Dynetics,此項目是該計劃的重要部分。
源自網絡
自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結束之後,美國再沒有送太空人到月球上過。那麼,月球到底有什麼獨特之處,以至時隔「阿波羅」計劃50年後,美國人要再次重返月球?
源自NASA
「阿波羅」這個名字最初是由時任美國宇航局航天發展主任的亞伯·西爾弗斯坦在上世紀60年代的登月計劃中所提出。阿波羅作為月亮女神的胞弟,與希臘神話有關,具有「誘人的內涵」。
「我們決定在這十年間登上月球並實現更多夢想,並非它們輕而易舉,而正是因為它們困難重重」,甘迺迪總統在賴斯大學所發表的這篇演講,凝聚了人類天生的探索欲、期待未來的浪漫以及勇往直前的英雄主義,為「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奠基鏟下了第一抔土。
源自網絡
在1966—1976年的10年間,人類把19臺登錄器、5臺月球車、12名太空人送上了這個我們熟悉而又陌生的星球。作為對外太空的真人實地考察,人類親自在月球表面完成了地震實驗、熱流探測、月球巖石採樣和返回等一些列實地探測和數據採集。誠然,這一窮舉人類智慧和金錢的壯舉,是時代與政治的產物。儘管太空人只走了一小步,但卻是全人類邁入未來的一大步。
如今,NASA啟用「阿爾忒彌斯」(ARTEMIS)——阿波羅的孿生姐姐和月神,為此次重返月球計劃命名。同樣,ARTEMIS也是研究月球與太陽相互作用的首字母大寫,即「月球與太陽相互作用的加速度、重連、湍流和電動力學(Acceleration, Reconnection, Turbulence and Electrodynamics of the Moon's Interaction with the Sun)」。
在這次以女神名字命名的計劃中,NASA表示將派遣一名女太空人和一名男太空人共赴月球。和阿波羅工程最主要的區別在於,這次人類要在月球留下來,而不只是在月球留下痕跡、帶走樣品。
源自網絡
雄心勃勃的美國,甚至起草《阿爾忒彌斯協議》(Artemis Accords)作為探索月球的新標準,其中列出了如何從月球表面開採資源、如何保護阿波羅登月計劃遺址等月球行動條款。根據協議草案內容,成員國可在其月球基地周圍建立「安全區」,以防在附近運行的競爭對手幹擾破壞。
源自NASA
雖然月球表面一片荒蕪,但是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其資源的儲存量是極為豐富的,如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鋁、鈦、錳等元素,而且擁有儲量可觀的核聚變清潔能源——氦3,據統計,整個月球能被開採的氦3元素,高達70多萬噸,如果全部用於核聚變反應,可為人類提供數千年的能源供給。
根據報導,今年10月底,我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它將首次在月球完成採樣返回地球的工作,那將會是我國探月進程的一次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