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奇趣天體,中子星直徑只有30公裡,彗星繞太陽轉千年等一回

2020-12-05 兔斯基聊科學

科幻小說《三體》中,三體人生活的星系擁有三顆無規則運行的恆星,導致三體文明在不斷地毀滅與重生中斷斷續續地發展,最終逼迫三體人逃離母星。

很多人都會好奇,抬頭看向天空中掛著三個太陽,是多麼神奇的體驗!

來自亞利桑那州大學的天文學家們利用直接成像法,竟然發現系外行星「HD 131399Ab」在同時圍繞三顆恆星旋轉,一如科幻小說《三體》裡的三體星系!

宇宙中的三體世界

該行星位於距離地球約340光年的人馬座內,年齡約1600萬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年輕的系外行星之一,也許三體人真的頑強地存在於宇宙中,噓,靜默警告!

而除了三體恆星系外,宇宙中還有哪些有趣的天體系統呢?

減肥冠軍:中子星

如果說每個胖子瘦下來都是潛力股的話,那麼可憐的中子星,上輩子作為超大質量恆星不思進取,非要學別人減肥,竟然因為犧牲時體重還不夠重沒辦法成為黑洞,不成功便不成仁,索性將減肥進行到底,成為了最大密度星體。

超新星爆炸

這幾天大家都在熱議的參宿四就是宇宙中的一個超級「大胖子」。它現在的體積是太陽的7億倍。你看它都「胖」啥樣了。科學家認為參宿四這顆宇宙中的超級大胖子會在未來數百萬年內變成超新星,開始它的「減肥」計劃。之後參宿四會變成一顆中子星,變成中子星的參宿四半徑只有大約10~30公裡。朋友可以想像一下,它「瘦」成什麼樣子了。

中子星是宇宙中除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星體。據科學家計算,中子星的密度為每立方釐米8^14~10^15克,相當於每立方釐米重1億噸。如果把地球壓縮成這樣,地球的直徑將只有22米!

中子星太陽的情人:哈雷彗星

太陽的情人:哈雷彗星

為了履行與太陽每76年一次的約會,哈雷彗星都會在茫茫宇宙的旅行中回到太陽系的核心區,而每次的赴約都會損失6公尺厚的冰、塵埃和巖石。哈雷彗星的彗尾就是由這些碎片所組成的,這些散布在彗星軌道上的碎片,產生了五月五日最大的寶瓶座π流星雨和十月二十一日最大的獵戶座流星雨,也不知道這麼盛大的流星雨,太陽看到了感不感動,不過總比只會拍照送花比心的地球人優秀太多了。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和太陽每76年一次的約會對於幸運的人來說,一生可遇到兩次。第一次遇到哈雷彗星的時候,我們還在襁褓之中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彗星。當我們生命中第二次看到哈雷彗星的時候,我們已經垂垂老矣。哪一年出生的人會這麼幸運的一生遇到兩次哈雷彗星呢?哈雷彗星的上一次回歸是在1986年。所以在這一年和之前幾年出生的人可以機會經歷兩次哈雷彗星的回歸。

哈雷彗星還太陽的約定幾乎耗盡人類的一生。但是還有些彗星和太陽的約會那可是「千年等一回」!像1997年出現的海爾波普彗星大約需要2389年才回歸一次。海爾波普彗星下次和太陽相會的時候,太陽還記得它麼?

但是,當你看多了形形色色的星球,不同顏色的,會發光的,會吸光的,大的小的都有,你也許會產生一種深深的孤獨感。

人類的家園地球

因為沒有一顆長得像人類的母星,美麗孤獨的藍色星球。也許地球就是宇宙爸爸唯一的掌上明珠,為了讓地球不再孤單,賜予了這顆星球各種各樣的生命,觀看著這些生命的軌跡,還來不及感嘆,晝夜就交替了。

相關焦點

  • 光速每秒繞地球7.5圈,中子星一秒可轉700圈,它超光速了?
    中子星每秒鐘可轉700圈,它會超光速嗎?愛因斯坦曾經在他的相對論中對光速進行了闡述,並且認為它是宇宙中最快的一種速度。後來經過科學家的測量,我們得知它的大概數值在每秒鐘30萬公裡左右。如果是以地球赤道為地球的周長,那麼以這樣的速度圍繞地球轉每秒鐘可以繞7.5圈,由此可見光在地球上的傳播速度極快,在不同地方幾乎是同時接收到陽光的。
  • 直徑只有24公裡,質量卻是地球的33萬倍,最大質量中子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中子星,從理論上講,它幾乎大到無法存在。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通常直徑約9公裡。它們是超新星的殘餘。但密度卻大得令人難以置信。此次探測到的中子星,距離地球4600光年,被稱為J0740 + 6620,它的質量是地球質量的333,000倍,是太陽質量的2.17倍。但這顆恆星直徑只有大約24公裡。
  • 直徑只有24公裡,質量卻是地球的33萬倍,迄今為止最大質量中子星
    天文學家發現了迄今為止最大質量的中子星,從理論上講,它幾乎大到無法存在。中子星是宇宙中最小的恆星,通常直徑約9公裡。
  • 中子星有多小?直徑22公裡的球體重達兩倍太陽質量
    來源:新浪科技大多數中子星相當於將兩倍太陽質量塞入一個直徑22公裡的球體,這樣的體積意味著黑洞通常可以直接吞噬整個中子星。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3月24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依據最新一項研究表明,大多數中子星相當於將兩倍太陽質量塞入一個直徑22公裡的球體,這樣的體積意味著黑洞通常可以直接吞噬整個中子星。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變成超新星後殘留的恆星屍體,其密度非常大,一湯匙體積中子星質量放在地球表面,相當於珠穆朗瑪峰的重量,相比之下一湯匙太陽質量僅5磅。
  • 它直徑只有10-30公裡,質量卻是太陽的兩倍
    它就是殭屍恆星殭屍恆星的正式名稱是Ia型超新星,它們的直徑約為10-30公裡之間,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二倍,它們是大量死亡的坍塌恆星(即中子星)的一部分。據美國太空網報導,科學家表示,暗淡發光的殭屍恆星揭示此恆星屍體仍在快速活動,並以驚人的速度在旋轉,轉一周僅2.6秒,並產生強烈磁場。
  • 宇宙中質量最大的中子星:半徑僅20公裡,質量為太陽質量的2.14倍
    但是偶爾也有例外,比如,中子星就是一個迄今為止,仍然令科學家感到迷茫和困惑的奇特天體。中子星被認為是宇宙中除黑洞之外,密度最大的天體,其密度之大,超乎想像。形象地比喻一下:地球的直徑約為12756公裡,如果把地球壓縮出為一個中子星,那麼,這個中子星的直徑只有44米!
  • 只有25公裡直徑卻有太陽質量的2倍接近形成黑洞的臨界值的中子星
    J0740+6620是一種不斷旋轉的中子星——脈衝星,具體而言,是一種毫秒脈衝星,因為它每秒能快速旋轉數百圈。該中子星是美國天文學家通過「引力時間延遲效應」(Shapiro Delay)的現象測量了這顆脈衝星的質量的結果。且是目前為止,有天文觀測以來發現的最重的中子星。
  • 直徑僅22公裡的緻密中子星會解體嗎?
    因為太陽質量不夠大,所以不會變成中子星,最終的結局只能是一顆白矮星。每顆恆星都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然而它們內部的資源是有限的,所以總有一天會走向生命的終點。恆星死後不再發光發熱,根據質量的大小,最終會變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三者之一。
  • 宇宙最強磁場天體磁星,變種的中子星,宇宙間恐怖存在
    磁星宇宙間具有最強磁場天體,它的危險程度不亞於黑洞,它的強大磁場使得你還沒接近時就已化為無有,知道萬磁王吧,他的操控磁場已是神般存在,而磁星可說是宇宙中的萬磁王,它的恐怖地球也曾感受過。,距地球約5萬光年,由於星震發出伽碼射線高能量電磁波,就在這麼遠的距離5萬光年(光每秒走30萬公裡,光走了5萬年的距離,腦補下多長吧)瞪了眼地球,使的地球大氣層發生電離,形成極光,地球軌道外千餘顆衛星受到影響,這也是有史以來遭遇最強咖碼射線暴,也多虧地球大氣層以及自身磁場削弱了這種高能電磁波,使的我們不受影響,若磁星位置距地球稍進的話足以致命,可見其恐怖。
  • 最年輕中子星被發現,才240歲,直徑20公裡,質量卻如66萬個地球
    中子星是宇宙中可見星球類天體中密度最大的一種,每立方釐米的體質量在8000萬到20億噸之間,也就是說一顆花生米那樣大的中子星物質,重量通常都在1億噸以上,不知道的朋友看到這個數據一定會非常驚訝!但實際上中子星物質密度就是原子核的物質密度,質量當然會很高了,中子星上面物質元素的分類已不明顯,因為它本身就像一個巨型原子核。
  • 最年輕中子星被發現,才240歲,直徑20公裡,質量卻如66萬個地球
    中子星是宇宙中可見星球類天體中密度最大的一種,每立方釐米的體質量在8000萬到20億噸之間,也就是說一顆花生米那樣大的中子星物質,重量通常都在1億噸以上,不知道的朋友看到這個數據一定會非常驚訝!但實際上中子星物質密度就是原子核的物質密度,質量當然會很高了,中子星上面物質元素的分類已不明顯,因為它本身就像一個巨型原子核。
  • 目前人類已知的,宇宙中最大的「天體」是哪一個?
    我們所處的宇宙是由各類天體來組成的,包括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小行星、矮行星、黑洞、中子星、白矮星、星雲等等,這些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從而形成了不同等級的天體系統。我們的地球是一顆行星,直徑約為1.2萬千米,在宇宙中當然是屬於個頭很小的天體了。
  • 目前人類已知的,宇宙中最大的「天體」是哪一個?
    我們所處的宇宙是由各類天體來組成的,包括恆星、行星、衛星、彗星、流星體、小行星、矮行星、黑洞、中子星、白矮星、星雲等等,這些天體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從而形成了不同等級的天體系統。我們的地球是一顆行星,直徑約為1.2萬千米,在宇宙中當然是屬於個頭很小的天體了。
  • 最年輕中子星誕生:直徑只有20公裡,質量卻等於66萬個地球
    在茫茫宇宙中,各種各樣的星球隨處可見。在這其中有像地球一樣的行星,也有像太陽一樣的恆星。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則是一種密度宇宙第一的星體,它就是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相當於原子核,一粒花生米那麼大的中子星物質,質量都能達到1億噸,每立方釐米的質量最高可以達到20億噸。
  • 最年輕中子星誕生:直徑只有20公裡,質量卻等於66萬個地球
    在茫茫宇宙中,各種各樣的星球隨處可見。在這其中有像地球一樣的行星,也有像太陽一樣的恆星。今天我們要跟大家介紹的,則是一種密度宇宙第一的星體,它就是中子星。中子星的密度相當於原子核,一粒花生米那麼大的中子星物質,質量都能達到1億噸,每立方釐米的質量最高可以達到20億噸。
  • 宇宙中最大的天體被發現,直徑達到23億公裡,可以裝下50億個太陽
    木星與地球大小比較首先我們來宇宙中最大的恆星,宇宙中最大的恆星是一顆名字叫做盾牌座uy的恆星,盾牌座uy是一顆紅矮巨星,它的直徑達到23億公裡,是太陽直徑(140萬公裡)的1600倍,周長高達72億公裡,以光速繞盾牌座uy飛行一周需要整整9個小時,而同樣的速度繞太陽飛行一周使用的時間不到15秒,由此可見這顆恆星有多大,如果這樣還不形象
  • 發現已知宇宙,最年輕的中子星,只有240歲,密度僅次於黑洞!
    這就是新發現名為Swift J1818.0-1607的中子星引人注目的部分原因,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研究估計,它只有240年歲的歷史,按照宇宙尺度的標準,這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新生兒,美國宇航局尼爾·蓋瑞斯·斯威夫特天文臺發現了這個年輕的天體。
  • 太陽系存在過的最大天體是太陽嗎?不,這顆彗星可在當時獨佔鰲頭
    我們都知道在太陽系中體積最大的天體就是太陽,它是整個太陽系的中心天體,其質量佔太陽系總質量的99.86%,直徑為139萬公裡,是地球的109倍,其顆粒能波及影響太陽系所有行星,確實稱得上是龐然大物了,可神秘的宇宙就是會出現任何讓人類科學意想不到的事情。
  • 月球繞地球轉,地球繞太陽轉,太陽繞銀河系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我們提到了銀河系龐大的規模和體型,囊括四千多億顆恆星,數千個星團和一大批星雲物質組成的系統,它的直徑約為10多萬光年,中心的厚度約為6000多光年
  • 罕見的宇宙事件:紅巨星復活了死亡的中子星!
    在最近一項新研究中,天文學家發現,這種閃光很可能是由中子星所釋放出來的,而這顆中子星剛剛開始從它的伴星——紅巨星那裡吸收物質。對於質量為太陽的8至20倍的大質量恆星,它們在耗盡核心的核聚變燃料之後,將會猛烈爆炸為超新星,而殘餘的核心則會坍縮為中子星。這種天體具有極高的密度,能把一個太陽質量的物質壓縮成直徑僅20公裡的球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