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謹以此篇文章紀念先生

2021-01-09 中國科協

編者按:高由禧,1920.2.14-2001.3.3,中科院院士、氣象學家,長期從事氣象科學研究,在季風、青藏高原氣象和中國氣候方面有突出成果。今天是其逝世18周年紀念日,謹以此篇文章紀念先生。

高由禧院士

青藏高原科學考察研究是我國最具特色的重要研究領域之一,在世界自然科學考察歷史上有其獨特的地位。青藏高原科學研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科學事業,是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甘於前僕後繼、拋灑汗水和熱情的沃土。

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隨著第二次青藏高原綜合科考的順利進行,我們想起了第一次青藏科考。那是1973年,在山高缺氧、風雪嚴寒、交通不便等惡劣條件下,時任青藏高原氣象科學試驗領導小組組長的高由禧院士帶領老一輩科學家克服重重困難,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不僅填補了青藏高原氣候科學研究領域的部分空白,而且將高原氣象學研究推進到新的廣度與深度。

01

生於亂世,懷抱科學救國思想

1920年2月14日,高由禧出生於福建福清縣龍田鄉下河樣村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父親將喜歡讀書的他作為光宗耀祖的希望,全家節衣縮食供他一個人上學。這段時間正是日本入侵中國,軍閥混戰之時,眼見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勞苦大眾在戰爭和貧困中掙扎,他深受科學救國思潮的影響,認識到要使國強民富不受外強的欺辱必須提高科學文化水平,發展科學事業,始終沒有放棄繼續讀書的念頭。

1940年高由禧被重慶中央大學化學系錄取。由於經濟困難,一邊上學一邊打零工的他不久染上瘧疾,雖然在朋友和同學的幫助下治好了病,但身體已無法支持長時間大量的化學實驗。當時他有幸聽到了竺可楨、趙九章、涂長望等教授的演講,對氣象產生了濃厚興趣,於是轉入地理系專攻氣象專業,1944年畢業於重慶中央大學氣象專業,從此與氣象結下了不解之緣。

02

填補空白,投身國民經濟建設

1945年底,高由禧由涂長望和竺可楨介紹,到中央研究院氣象研究所當助理研究員,負責天氣圖工作。1948年高由禧發表了他的第一篇論文《東亞自由大氣之運行》,開創性的論述了東亞環流的季節變化,首次提出中國有冬季風的概念。1949年,為了打破國外對新中國實施的經濟封鎖,解決國內緊缺橡膠的局面,高由禧利用氣象資料對海南島的氣候特徵進行了詳細研究,提出了利用不同地區小氣候,揚長避短種植橡膠樹的建議。

關注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成長

1954年,為響應根治黃河,建設三門峽水庫,控制黃河流量的號召,高由禧等受中國科學院委派,研究了黃河流域降水的氣候特徵及其暴雨與旱澇的關係,創造性地應用了「相關性排表法」,對三門峽水庫的設計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在5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高由禧始終秉承國家的需要就是他的研究方向,身體力行,不斷開拓和指導了氣象學的許多綜合研究工作,提倡學科交叉和綜合研究,積極引入和應用新思想、新方法和新技術,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強調氣象學要為農業、水利工程、國防建設和其他國民經濟建設服務。

03

紮根西部,立足高原大氣研究

艱苦的第一線開展科研工作

《西藏氣候》一書

來源:中科院之聲

相關焦點

  • 今天是天津港爆炸事故五周年,謹以此舉告慰救火英雄
    今天是2020年8月12日,是8·12天津濱海新區爆炸事故五周年,這是一起發生在天津市濱海新區驚天動地的特別重大安全事故。2015年8月12日晚上,位於天津市濱海新區天津港的瑞海公司危險品倉庫發生火災並爆炸,本次事故中爆炸威力驚人,總能量約為450噸TNT當量。
  • 紀念陸谷孫先生 | 七旬老翁告白
    今天是陸谷孫先生逝世四周年,值此之際,我們借《中華漢英大詞典》責任編輯於文雍為陸先生所寫的歌《詞海編舟》來表達對陸先生深深的懷念 。此外,今天與大家分享陸先生的一篇小文和十首詩作,以緬懷陸先生的動人風骨。
  • 《Nature Astronomy》刊發兩篇文章紀念萬衛星院士
    《Nature Astronomy》刊發兩篇文章紀念萬衛星院士我國首次火星探測計劃「天問一號」首席科學家萬衛星院士逝世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及社會各界紛紛表達了悼念和關注近日,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Astronomy》刊發了兩篇文章表達紀念。一篇文章題為China's first mission to Mars,介紹了「天問一號」的科學研究計劃概況。
  • 趙忠賢院士:紀念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材料人平臺將推送兩篇紀念文章,以下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院士撰寫的《撰寫大百科全書「洪朝生」條目二三事--紀念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決定出版第一部「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卷由錢三強先生負責。1982或83年的一天,錢臨照先生派人送來一張親筆籤字的紙條,讓我去他家一趟。原來是讓我寫大百科全書「洪朝生」條目。
  • 黃昆先生之風——紀念中國半導體物理及固體物理奠基人黃昆先生
    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人生目標,翻譯成今天的語言是:做人要成為道德的楷模,做事要有益於國家和人民,做學問要有所發現有所創造,其中人格高尚是第一位的。我曾在多次演講中介紹過黃昆先生的科學研究和治學精神,今天先簡單回顧黃昆最主要的學術貢獻及治學之道,再簡述他為中國科技與教育發展立下的功勞,最後著重談談他的為人,以此紀念黃昆先生百年誕辰。
  • 南京古生物所舉行紀念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座談會
    2009年10月26日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教育家,新中國地質事業的主要奠基人——李四光先生誕辰120周年紀念日,為了繼承和發揚李四光的科學創新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26日上午,來自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江蘇省國土資源廳、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等單位的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
    為緬懷馮康先生為中國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所作出的巨大貢獻,追憶他生活中的片光零羽,發揚他克難創新的治學精神和甘於奉獻的育人理念,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計算數學與科學工程計算研究所、中國數學會計算數學分會聯合編輯出版《馮康先生紀念文集》。文集主要收錄了馮先生的至親家人、門下弟子、學界同行、馮康科學計算獎獲得者等撰寫的回憶和紀念文章。
  • 紀念張充和辭世兩周年|桃花魚——想起張充和先生
    值張充和先生辭世兩年之際,「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特刊發相關紀念文章。張充和先生2008年我在麻省研讀碩士,投白謙慎門下。白師赴美數十年,治學、謀職、建業均已遵循西方嚴謹邏輯的專業態度,凡事一絲不苟。入學首日,先生特別訓示,美國學院所有規則制度你必須嚴格遵循,來不得半點含糊或矇混。
  • 從幾篇論文看黃秉維先生的學術思想
    □孫惠南(中國科學院)   黃秉維先生逝世兩周年和誕辰90周年的紀念日都已臨近,紀念這日子的最好方式是認真地學習黃先生的著作,深入地理解黃先生的學術思想,完成他未竟之業,把地理科學推向一個新的高峰,使地理科學能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 中國「元旦」的含義和來龍去脈……謹以此文,祝您新年快樂!
    小時候寫作文,經常以此來形容時間飛快。然而,當時年少,縱然清楚文字的含義,但對時光的體驗,其實是一種似懂非懂,人云亦云。及至年歲漸長,物轉星移,時過境遷,歲月蹉跎,方知彈指一揮間的深刻內涵。一百多年前,梁啓超先生撰文《少年中國說》: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今天的中國,風華正茂,我輩更應砥礪前行!一顆赤子之心,勝過萬兩黃金,以年輕的心態擁抱一切,方能成就「更好」的未來!
  • 沉痛悼念我國蜜蜂科學家葛鳳晨先生
    今天,我們懷著極其沉痛的心情,深切緬懷我國著名養蜂學家、吉林省養蜂科學研究所主要的創建者、奠基人、首席科學家葛鳳晨先生。2018年8月3日19時30分,葛鳳晨先生因病醫治無效,與世長辭,享年80歲。葛老先生的逝世,是我國蜂業界的重大損失。在此,中國蜂產品協會謹代表全國蜂業同仁向葛老先生致以沉痛哀悼,並向其家屬表示親切慰問。
  • 中國大氣物理學界紀念一代宗師顧震潮先生誕辰百年
    孫自法 攝中科院大氣所副所長周天軍主持顧震潮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9月19日是中國現代氣象事業開拓者之一、大氣物理領域一代宗師顧震潮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當天舉行「雲降水物理與中小尺度氣象學學術研討會暨顧震潮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來自全國科研機構、高校等學界代表相聚一堂,研討傳承顧震潮先生卓越的學術成就與貢獻、崇高的人格品德和家國情懷。
  • 中國大氣物理學界紀念一代宗師顧震潮先生誕辰百年
    孫自法 攝中新網北京9月19日電 (記者 孫自法)2020年9月19日是中國現代氣象事業開拓者之一、大氣物理領域一代宗師顧震潮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大氣所)當天舉行「雲降水物理與中小尺度氣象學學術研討會暨顧震潮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來自全國科研機構、高校等學界代表相聚一堂,研討傳承顧震潮先生卓越的學術成就與貢獻、崇高的人格品德和家國情懷。
  • 紀念「天眼之父」逝世三周年!遼源舉行南仁東先生塑像揭幕儀式
    9月15日是南仁東逝世三周年紀念日,當天上午,「中國天眼」主要發起者和奠基人,「時代楷模」「改革先鋒」「人民科學家」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南仁東先生塑像揭幕儀式在市第五中學舉行,以此紀念和緬懷南仁東先生,促進遼源和紹興兩地在公益事業上深度合作。
  • 萬字長文紀念我國低溫領域開創者—洪朝生先生
    編者按:2020年10月10日是我國低溫物理與低溫技術奠基人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材料人平臺將推送兩篇紀念文章,以下為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李來風研究員撰寫的《錚錚風骨,謙謙君子——紀念洪朝生先生誕辰100周年》時光飛逝,至今先生已經離開我們兩年了。
  • ...化學化工學院召開紀念徐僖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暨高分子科學...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020年12月31日,紀念徐僖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暨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發展論壇在閔行校區霞光樓召開。出席活動的嘉賓有校務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吳旦、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賈金平和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主任路慶華、院工會主席王新靈以及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教師。
  • 紀念王樂同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書法展和研討會昨日舉行
    紀念王樂同先生逝世二十周年書法展和研討會昨日舉行 2020-12-07 11: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召開紀念徐僖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暨高...
    上海交大化學化工學院點擊藍字關注我們2020年12月31日,紀念徐僖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暨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發展論壇在閔行校區霞光樓召開。出席活動的嘉賓有校務委員會專職副主任吳旦、化學化工學院黨委書記賈金平和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主任路慶華、院工會主席王新靈以及高分子科學與工程系教師。
  • 南仁東先生逝世三周年紀念日,新書《仰望星空——中國天眼之父...
    南仁東先生是時代楷模、人民科學家、最美奮鬥者,是貴州平塘天眼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領軍人物。他從1994年開始主持該項目的中國推進工作,經過在貴州大山深處長達12年的跋涉選址、5年建設,2016年9月25日,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建成投入使用,「中國天眼」一躍成為國際天文學術交流中心,推動貴州乃至中國的天文學研究實現了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