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相聚 共話學術│2020中國血液創新論壇-「侵襲性淋巴瘤專場...

2020-11-30 騰訊網

2020年7月19日-7月24日,「2020 CHIF 中國血液創新論壇」於雲端圓滿召開,本次會議聚焦中國血液學事業的創新與變革,眾多血液學領域的大咖「隔空薈聚」,共同分享了一場饕餮學術盛宴,各領域專家學者授課內容乾貨滿滿。本次大會共設置1個主題大會專場和6個專題分會場,其中「侵襲性淋巴瘤」分論壇於7月22日圓滿落幕,本分論壇特邀北京協和醫院周道斌教授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曹軍寧教授為大會主席並做開場致辭,全國16位血液腫瘤領域的專家就侵襲性淋巴瘤相關內容進行了精彩的專題分享,同時結合實踐進行學術探討。醫脈通在此將「2020 CHIF中國血液創新論壇——侵襲性淋巴瘤專場」的精彩內容總結如下,以饗讀者。

開場致詞

周道斌教授指出:侵襲性淋巴瘤是臨床上最常見的一類淋巴瘤。目前不同亞型淋巴瘤的治療藥物和手段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此次會議特別邀請國內血液腫瘤同道對於未被滿足的臨床治療需求進行了探討,也期待本次大會可以呈現更為精彩的內容。

曹軍寧教授介紹到本場大會分為「進展篇」和「探索篇」兩大部分,匯集了國內知名淋巴瘤專家,分別對侵襲性淋巴瘤治療過程中的熱點問題、最新研究進展和臨床實踐經驗進行了分享。至此,2020中國血液創新論壇——侵襲性淋巴瘤專場正式開始!

大會致辭

講者嘉賓

討論嘉賓

(按日程先後順序排序)

進展篇

錦上添花——一線移植治療的獲益人群

鄒德慧教授分享了《一線移植治療的獲益人群》。鄒教授指出,在淋巴瘤個體化和靶向治療時代,高劑量化療-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ASCT)仍在淋巴瘤的治療中扮演重要作用。

ASCT的主要適應症包括多發性骨髓瘤(MM)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不同疾病亞型採用ASCT治療的獲益有所差別,NHL是一類高度異質性疾病,故需進一步按疾病亞型和治療時機進行分析。新藥時代, ASCT和新藥聯合治療NHL將大大增加患者獲益。

鄒教授分別從套細胞淋巴瘤(MCL)、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瀰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HGBL)、原發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PCNSL)及淋巴母細胞淋巴瘤(LBL)等疾病角度詳細分析了ASCT一線鞏固治療的價值,很多國內外指南中也推薦ASCT一線鞏固治療。總體而言,靶向治療時代,仍然有人群能夠從ASCT中獲益。

既往開來——套細胞淋巴瘤的未來之路

蔡清清教授分享了《套細胞淋巴瘤的未來之路》。MCL是療效最差的B細胞NHL亞型,兼具侵襲性淋巴瘤的高度侵襲性和惰性淋巴瘤的不可治癒性,大部分MCL患者都會復發且預後極差,75%的患者診斷後5年內死亡。

MCL目前的一線治療策略是:無症狀患者(低腫瘤負荷、 Ki67年輕體能狀態良好的患者可選擇利妥昔單抗(R)聯合以大劑量阿糖胞苷為基礎的高強度化療為誘導治療,同時,以ASCT進行鞏固,並以利妥昔單抗(R)維持治療為標準的治療方案;年老體能狀態較差的患者可選擇常規化療(R-CHOP或BR等),R-CHOP誘導治療後R維持治療可延長老年患者總生存期(OS)。MCL的挽救治療目前尚無標準治療方案,可按患者狀態以及復發次數考慮靶向單藥或聯合治療以及新藥治療。

蔡教授表示,MCL治療未來需要關注的方向包括但不局限於以下四個方面:無化療治療、維持治療、MRD驅動治療和改善不良預後。WINDOW-1研究開啟了MCL無化療的新時代,BTK抑制劑和BCL-2抑制劑等單藥或聯合治療以及免疫細胞治療為MCL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式。在維持治療方面,循證醫學證據已經證實了利妥昔單抗在MCL維持治療中確有獲益,而來那度胺和BTK抑制劑也可能成為維持治療的選擇之一。在MRD驅動治療板塊,MRD可提示緩解時間和無進展生存期(PFS),但MRD如何驅動治療,仍需大型前瞻性研究驗證。在改善不良預後方面,TP53突變是MCL的關鍵預後因素,有研究顯示,利妥昔單抗聯合來那度胺、伊布替尼以及venetoclax聯合伊布替尼方案能逆轉或改善TP53突變患者的不良預後

柳暗花明——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的前世今生

徐兵教授分享了《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的前世今生》,分別介紹了高級別B細胞淋巴瘤(HGBL)的預後、治療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徐教授指出,影響預後的因素主要包括臨床因素(國際預後指數[IPI]評分、雙打擊淋巴瘤[DHL]預後評分)和病理遺傳學因素(不同病理亞型、合併TP53突變、易位夥伴基因IG、雙重打擊的特徵[DHITsig])。其中,IPI≥3、TP53突變、伴有易位夥伴基因IG及 DHITsig均為影響HGBL的不良預後因素。

以劑量調整的依託泊苷、阿黴素、環磷醯胺、長春新鹼、強的松和利妥昔單抗(DA-EPOCH-R)、環磷醯胺、長春新鹼、多柔比星、潑尼松、甲氨蝶呤、異環磷醯胺、依託泊苷、阿糖胞苷、利妥昔單抗(R-CODOX-M/IVAC)等方案為代表的強化治療方案仍然是目前HGBL治療的主流選擇,強化療方案可以提高患者療效,但仍無法克服TP53突變帶來的不良預後作用 。由於HGBL中樞復發風險高,目前研究推薦給予中樞預防。此外,目前研究顯示,HGBL第一次實現CR後進行ASCT並未改善生存。

HGBL治療的未來方向主要是分子靶向藥物聯合強化化療方案。DA-EPOCH聯合來那度胺、venetoclax、納武利尤單抗等新藥的臨床試驗正在進一步開展,大量CAR-T治療HGBL的研究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總體而言,小分子新藥的聯合治療、異基因移植和包括CAR-T在內的免疫治療可能是未來HGBL療效實現突破的重要方向。

探索篇

浪裡淘沙——縱觀DLBCL的一線治療新選擇

劉鵬教授分享了《縱觀DLBCL的一線治療新選擇》。DLBCL在NHL中佔比最大,目前R-CHOP仍然是DLBCL的標準一線治療方案,但仍有30 ~40%患者一線標準治療失敗。臨床研究探尋了強化版R-CHOP,包括R-CHOP-14、DA-EPOCH-R、奧妥珠單抗聯合CHOP(G-CHOP)等方案,均未取得成功。近幾年,研究者也嘗試了R-CHOP+X模式,但均未能達到主要研究終點。因此,如何篩選出高危/適合特定靶點治療的患者是DLBCL個體化治療的關鍵。

關於DLBCL分型,目前各大指南中指導治療的還是國際預後指數(IPI)與年齡調整的IPI(aaIPI)。改良國際預後指數(R-IPI)較IPI能更好預測利妥昔單抗時代的患者預後,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絡IPI(NCCN-IPI)也更適合評估利妥昔單抗時代患者的預後。以腫瘤細胞起源(COO)為基礎的分型中,Hans分型臨床應用最為廣泛,近年來又湧現四分型、五分型、七分型等分型方法,但仍然不能滿足臨床需求,需要新的分組亞型來指導靶向藥物選擇。此外,雖然R-CHOP+X結果均為陰性,但是亞組分析發現,仍然有一些人群能夠從R-CHOP+X方案獲益,如:IPI>3的患者可以從R-CHOP+來那度胺方案中獲益,年輕BCL2/MYC雙表達患者可以從R-CHOP+伊布替尼方案中獲益

見識知己——通過療效評估指引治療方案選擇

範磊教授分享了《通過療效評估指引治療方案選擇》。範教授指出,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PET/CT)在淋巴瘤的診斷、分期和療效評價中的地位日益得到認可,2014 Lugano修訂標準是臨床上最常用的療效評價標準。

PET/CT的評估節點主要包括基線評估、中期評估和治療完成後評估。在分子生物學特徵基礎上,基線評估PET 定量腫瘤總代謝體積(TMTV) ,可以提高預後價值,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學特徵低風險人群中, TMTV 可以進一步識別出高風險、預後差的患者。2015年ESMO指南中指出DLBCL治療3-4 個周期後可行中期影像學評估以判斷疾病進展,但是不鼓勵單純依據中期PET/CT 評估結果而改變治療策略。中期PET/CT評估除了定性分析,還有定量分析的作用,包括標準攝取最大值的變化(ΔSUVmax)。與PET CT+/-定性相比,在治療中期使用ΔSUVmax進行的半定量分析可以更好地預測PFS和OS。另一方面,腫瘤循環DNA 可能提供更精確的療效評價來指導治療,但尚需長時間實踐驗證。

大會總結

最後,大會主席周道斌教授總結道,侵襲性淋巴瘤是臨床最常見的一類淋巴瘤,目前不同亞型淋巴瘤的治療藥物和手段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仍有很多問題尚未解決。今天各位演講嘉賓不僅將目前侵襲性淋巴瘤的規範化診療進行了細緻地梳理,而且大膽地提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可以為血液、腫瘤和淋巴瘤科醫生的工作帶來一定幫助。同時,周教授表示,非常感謝各位講者的精心準備,也希望侵襲性淋巴瘤的這些挑戰可以在各位專家今後的臨床探索中得到解決。

相關焦點

  • 線上相聚,雲端綻放 | 中國血液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高博...
    線上相聚,雲端綻放 | 中國血液腫瘤精準醫療高峰論壇暨第二屆高博醫學論壇圓滿落幕
  • 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2020雲端學術論壇——合成生物學專題海外...
    中國化工學會生物化工2020雲端學術論壇——合成生物學專題海外專場即將召開 2020-07-29 15: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科大第四屆「墨子·雲論壇」北美專場活動順利舉辦
    中國科大第四屆「墨子·雲論壇」北美專場活動順利舉辦 為進一步匯聚優秀人才,促進學術交流
  • 「疫時尋理」| 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專場亮點與回顧(第一期)
    「疫時尋理」病理網絡教育系列課程第一期侵襲性B細胞淋巴瘤專場已於3月14日在醫脈通網絡會議直播平臺順利舉行。作為首發陣容,四位中華醫學會病理學分會淋巴造血疾病學組大咖空軍軍醫大學西京醫院王哲教授,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劉衛平教授,福建省腫瘤醫院陳剛教授,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李昱教授在線直播,吸引了近2千餘名觀眾在線觀看,直播時長達2個半小時,為廣大病理科醫生帶來了一場淋巴瘤病理學習與交流的學術盛宴
  • 2020 CSCO 學術年會 | 李小秋教授解析淋巴瘤分型的發展
    2020 CSCO 學術年會 | 李小秋教授解析淋巴瘤分型的發展
  • 「Cell Press物質科學周」「雲端」舉辦學術論壇
    這場論壇邀請到了國內外化學、材料、能源、環境等物質科學領域的知名學者,包括中國科技大學化學與材料學專家俞書宏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材料學專家施劍林院士等,他們利用線上平臺與物質科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進行了交流,兩天的論壇參加人數超過萬人。這場「雲端」學術論壇不但設有專家演講環節,主辦方Cell Press細胞出版社的編輯們還與觀眾面對面,實時解答直播間中觀眾提出的問題。
  •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閉幕 眾科學家雲端相聚
    2020未來科學大獎周於日前閉幕,受疫情影響,2020大獎周活動採取線上方式進行。在為期4天的科學盛會裡,舉辦了包括獲獎者學術報告會、青少年對話獲獎者、「病毒與人類健康」主題論壇、關注女性科學家主題論壇等多場雲端活動。
  • 小B細胞淋巴瘤專場亮點與回顧
    再續「尋理」淋巴瘤病理網絡教育系列課程第二期-小B細胞淋巴瘤專場已於2020年8月7日順利進行。五位大咖: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李向紅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孫璐教授、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郭凌川教授、南京鼓樓醫院樊祥山教授、江蘇省人民醫院王震教授在線直播,吸引了3千餘名觀眾在線觀看,直播時長近4小時,為廣大病理科醫生帶來了一場淋巴瘤病理學習與交流的學術盛宴。
  • 「交大會計合作論壇」暨第二屆學術年會(2020)徵文啟事
    經全體發起單位討論決定,「交大會計合作論壇」暨第二屆學術年會(2020)擬於2020年12月25日由北京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會計系承辦。為了保證論壇質量,提高學術交流水平,現面向海內外公開徵文,徵文範圍不限於五所交大,鼓勵運用新的會計研究方法。
  • 2020首屆北京腦科學國際學術大會落幕
    首屆北京腦科學國際學術大會在線上舉辦。三位諾獎得主領銜80餘位專家學者相聚「雲端」,吸引了累計超過100萬人次線上參與。 開幕式上,北京腦中心聯合主任、首都醫科大學校長饒毅表示,神經科學研究正在進入一個令人興奮的新時刻,我們希望和全球的同仁共同努力,為世界腦科學與類腦相關的科學家搭建自由交流的平臺。
  • 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啟幕 人才齊聚共話創新發展
    人才齊聚 共話創新發展   深圳迎第四個「人才日」,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同日啟幕  「只要有想法、沉得住氣,來深圳的每個人都有成才機會。」當天,由深圳市委、市政府主辦的深圳全球創新人才論壇啟幕,本屆論壇以「開放、包容、先行——打造國際人才高地」為主題,向全球傳遞深圳以一流環境吸引一流人才、以更加開放包容胸懷接納全球英才的決心。
  • 2020中國血液病大會,陸佩華院長暢談血液病熱點話題
    志飛   2020年8月14-15日,中國血液病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年會,通過線上加線下的方式召開。 摘要:   2020年8月14-15日,中國血液病大會暨第十四屆中國醫師協會血液科醫師年會,通過線上加線下的方式召開。
  • 雲端盛開 雲下綻放·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
    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是國內首個商業航天領域的專業化論壇,創立於2015年,至今已連續舉辦五屆。伴隨著我國商業航天產業的快速發展,論壇已經形成了系列化、產業化、權威化的品牌效應,打造了聚合政府、企業、學術、資本等多領域的高端研討與交流平臺,有效匯聚了國內外商業航天產業的優勢企業與協同資源,對全球商業航天產業發展及生態構建提供了重要支撐。
  • 聚焦中俄科技創新合作 深圳論壇「雲端」論道
    聚焦中俄科技創新合作 深圳論壇「雲端」論道 2020-09-07 20: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近海頻發的海洋生態災害2013年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預告
    邀 請 函「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教育部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主辦,是我國研究生教育創新計劃的重要項目,旨在為全國博士生提供的一個高起點、大範圍、多領域的學術交流平臺。全國博士生學術論壇是全面提升我國博士生整體培養質量的一項重要舉措,同時也是向社會展示中國博士生群體創新精神和學術研究成果的一個窗口。
  • 生物靶向藥物可抑制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生物靶向藥物可抑制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來源:新華網 2007-06-14 09:06     法國一個研究小組日前報告說,生物靶向藥物美羅華抑制侵襲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效果明顯
  • 專家齊聚共話第三代人工智慧演進路徑丨CNCC大會論壇
    今年CNCC大會將於10月22-24日在北京(主會場)開幕,疫情之下的CNCC做出了諸多創新和嘗試,使得今年CNCC亮點紛呈。除全國多地設立分會場和專場外,還全程進行同步線上直播,讓參會者能更方便快捷的參與CNCC。
  • 侵襲性淋巴瘤走向復發難治別無他選?這樣做或可以避免!
    「病」方面,對於惰性、目前較為穩定的淋巴瘤,可帶瘤生存、觀察等待,可能不需要馬上治療;對於侵襲性淋巴瘤,可能預後較差、進展較快,可選擇比較積極的治療方案。 明確診斷淋巴瘤後還需要確定分型,需要行骨髓穿刺、影像學檢查。骨髓穿刺包括形態學、流式、染色體、FISH,以及二代測序等。影像學方面,侵襲性淋巴瘤初期可行 CT 或磁共振,進行了解整體情況和累及範圍,作為之後評估療效的參考。
  • 腫瘤蛋白標誌物論壇搶先看 | CCTB 2020中國腫瘤標誌物學術大會
    2020年中國腫瘤標誌物學術大會暨第十四屆腫瘤標誌物青年科學家論壇,將於12月11日-13日在廣州南豐朗豪酒店(主會場)隆重召開。本屆大會創新「一會多城」辦會方式,廣州主會場與瀋陽、上海、重慶、深圳4個分會場實現多城聯動。
  • 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舉行
    2020年12月14日至16日,上海交通大學醫療機器人研究院國際學術論壇(Academic Forum of Institute of Medical Robotics)在交大閔行校區轉化醫學大樓和線上ZOOM平臺同步舉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