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一女童被風箏帶上天!隨著風箏瞬間飛向半空,距地面幾十米

2020-12-08 騰訊網

意外對於人們來說是個未知數,根本不知道它何時會到來,也許就是下一秒。近日,臺灣一名女童在看參觀放風箏的時,突然被風箏纏住甩向高空,經歷驚魂一幕。

2020年8月30日,臺灣新竹漁港舉辦的國際風箏節上,發生驚險一幕,一名女童被巨大的風箏纏住,隨著風箏一起飛向天空,畫面驚心動魄。

據現場視頻顯示,當時工作人員正準備放飛個巨大的風箏,結果一名女童被風箏尾部給纏住,瞬間隨著風箏飛向幾十米的高空中。由於當時風力較大,女童跟風箏一起隨氣流擺動。現場尖叫不斷,群眾直呼「太可怕」。

風力小的時候,風箏飄落到低處,周圍的好心群眾趁著這機會急忙上前將女童給救下來。女童隨著風箏在天上飄動,整個過程大概有半分多鐘。

女童被安全救下後,除了受到驚嚇之外,頭部和頸部有一些擦傷紅腫,沒有大礙。

對於此事,女童也是不幸中的萬幸。在空中飄蕩的半分多鐘時間裡,女孩離地面最高處有幾十米。好在女童被風箏尾部緊緊的纏住,要不然從空中掉落,那後果不堪設想。

相關焦點

  • 臺灣3歲女童被風箏線纏住 帶上30米高空 慶典現場險釀禍
    據英國《太陽報》8月30日消息,中國臺灣一名3歲女童在玩耍時發生了驚險一幕,被風箏帶上30米高空。事故於8月30日星期日發生,當天下午,中國臺灣一海邊小城正在舉行一項慶典,現場將放飛一個巨大的橙色長尾風箏。
  • 杭州有人放巨龍風箏,差點被拽上天?記者核實:現場有人受傷
    視頻:杭州放飛260米巨龍風箏,多人被拽飛離地,掙斷指母粗尼龍繩,時長約1分38秒網友「布衣評論」在微博上爆料說,「迄今為止世界最大的一巨龍在杭州良渚遺址公園放飛風箏總長260米,有100斤鱗片,總重60公斤,龍身直徑1米3,龍頭高達4米9。可惜,由於實在太重,風箏吃風太大,操作上又有些失誤,致使大龍風箏掙脫50*50的地樁束博和十幾個人的牽拉,(期間好幾個成年男子被風箏帶離地面,大家都急急放手跳落地面)掙斷指母粗的尼龍繩,扶搖直上,飛向天空,在空中龍風箏搖頭擺尾,張牙舞爪地飛出將近2公裡,掛在遺址公園外的高壓線上。
  • 男子被260米風箏帶上天摔成骨折 索賠卻找不到人
    視頻:260米風箏導致人骨折 關於賠償所有部門都認為自己沒責任,時長約4分9秒在11月13日,一條巨龍風箏在杭州良渚遺址公園放飛,風箏總長260米,有100斤鱗片。最後由於吃風太大,風箏掙脫地樁和十幾個人的牽拉,掙斷繩子飛向天空,有幾名男子被帶離地面,有人受傷。在旁邊觀賞的吳先生跑上去幫忙,可就在吳先生用力拉風箏線的時候,好些人卻鬆手了。此時還拉著風箏線的人都被帶離了地面,吳先生也是其中一位。他見大事不妙,趕緊鬆手,隨後摔落在地上。當天吳先生被確診為左鎖骨粉碎性骨折。
  • 【中國夢我的夢】風箏的女兒:讓濰坊的風箏飛向世界
    齊魯網濰坊訊(記者 李淼 於鵬 焦島)一走進楊紅衛的家裡,就看到兩個很大的案板,上面擺滿了風箏的各個部件,幾個工人正在忙碌的給風箏上色。    屋內的牆上,也掛滿了各式各樣的風箏,有龍頭蜈蚣、燕子等樣式的,大小不一,顏色各異,掛在屋裡,甚是好看。
  • 火車站廣場現飛龍在天、霸氣老虎,龍形風箏30米,老虎風箏6米
    火車站廣場現飛龍在天、霸氣老虎,龍形風箏30米,老虎風箏6米。(王建安 攝影)六年前的那個春天,到河南省鄭州市參加一項攝影活動,在火車站廣場上偶遇6位大叔、大媽放超大型風箏。帶頭的大叔介紹,龍形風箏30米長,不但需要環境較為開闊的大型廣場,更需要至少4個年輕人或6個老年人共同操作,才能夠將龍形風箏放飛升空。這隻龍形風箏造型威猛逼真,龍頭碩大,雙眼活動,龍身修長,全身附以紅、黃、藍色相間的圓形鱗片,風箏內部以細繩相連,結構細密,色彩明快自然。帶頭的大叔介紹,會放風箏不用跑,只要人等風來,它就能飛。
  • 引絲馭風 與風箏一起「飛」
    在我們身邊,就有這樣一群競技風箏發燒友,他們「駕」著這種「戰鬥」風箏馳騁天空……  驚奇!  風箏帶人「飛」上天  在暖陽高照的鄭東新區CBD廣場,擠滿了出來踏青放風箏的市民,天空中密密麻麻出現了蜈蚣、蜻蜓、蜜蜂、老虎、章魚等造型各異的風箏,在風中「搔首弄姿」,爭相「鬥豔」。
  • 風箏與氣象的淵源
    清代詩人吳友如的題畫詩形象地描繪了放風箏的情形。風箏也稱「紙鳶」,放風箏是人們喜愛的一項體育活動。它是室外運動項目,受天氣影響大,有利的氣象條件是放好風箏的重要保證。風太大了不好放,風太小了也不好放。國家體委審定的風箏競賽規則規定:「低於2級風力,高於6級風力,風箏不能比賽。」普通人休閒式的放飛,也需要選擇合適的風力。   風箏雖然一年四季都可以放,但是也有它的最佳季節。
  • 12歲男孩被一「巨型蜈蚣」帶上天,情況十分驚險!
    2020-12-11 16:21:17 來源: 楠林溪江 舉報   導讀:妖風襲來,男孩被風箏帶上天
  • 風箏衝浪初學篇——loop
    在初學階段的時候大家接觸到的風箏移動一般都是簡單的向左或者向右,而loop是通過極限的操控風箏邊線,讓風箏從原來的行進方向轉了一圈從而向另一個方向飛行。學習路徑一、訓練風箏loop    用2平米的風箏去感受loop結束後風箏的飛行方向和狀態。
  • 不負春光︱追著風努力奔跑 把風箏放上最高的天空
    人還沒到,就已經看到各式各樣的風箏已如花朵一般綻放在空中,正映了那句歌詞:「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空中的風箏,各種樣子、各種顏色,爭相鬥豔在這空中花園裡。沉靜了一冬的天空,瞬間變得熱鬧擁擠起來。好像也企盼了多時似的,等著風箏送來的春的訊息。
  • 《追風箏的人》: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驚蟄有三候,一候「桃花始」,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乃鬧春之始;二候「倉庚鳴」,倉庚為黃鸝,它早早感受到春風和煦而開始鳴叫;三候「鷹化為鳩」, 古稱布穀鳥為鳩,春時因喙尚柔,不能捕鳥,瞪目忍飢,如痴而化,到秋天,鳩再化為鷹。這個春天與往常不同,早早蒙上了一層陰霾,但是知行君相信「春雷滾滾喚春天,春日灼灼花似錦,」所有的蟄伏都是在為更好地飛翔蓄力。
  • 丟失的自我與二十年的救贖《追風箏的人》讀後感一
    我又高聲呼喊,但希望隨著腳印消逝。這當頭,有人悶聲回應。我把手架在眼睛上,掙扎著坐起來。透過風雪飛舞的簾幕,我看見人影搖擺,顏色晃動。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了。一隻手伸在我面前,我望見手掌上有深深的、平行的傷痕,鮮血淋漓,染紅了雪地。我抓住那隻手,瞬間雪停了。我們站在一片原野上,綠草如茵,天空中和風吹著白雲。
  • 一個風箏,夫妻倆進了ICU,四肢被截!
    看個新聞 近日,國網宿遷供電公司輸電運檢班巡線員王禮龍在巡視時,發現一隻風箏掛在110千伏西皂7821高壓線上,便立即通知班長李軍和兩名同事帶上「神秘裝備」趕往現場。 為什麼他們會如此重視一隻普通的風箏?
  • 風箏飛翔原理:飛翔的永恆智慧
    風箏是如何獲取這兩個「力」的呢?讓我們先從「風箏」一詞中的「風」談起吧。一、常見而又陌生的「地面風」不論風的大小,從宏觀看其流動基本是平行於地面的。但從微觀看其流動卻始終處於上下起伏,左右迂迴的流動狀態中,而不是絕對平穩地平行於地面的(如圖1所示)。那麼風又為風箏提供了什麼呢?
  • 趣味物理:一個瘋狂的「風箏實驗」
    但是由於缺乏足夠的證據,他的這一結論並不被人認可。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他決定「瘋狂」一次。1752年6月的一天,陰雲密布,電閃雷鳴,一場暴風雨就要來臨了。富蘭克林和他的兒子威廉一道,帶著上面裝有一個金屬杆的風箏來到一個空曠地帶。富蘭克林高舉起風箏,他的兒子則拉著風箏線飛跑。由於風大,風箏很快就被放上高空。剎那,雷電交加,大雨傾盆。
  • 天問一號似紅花深空測控惟綠葉,九天攬月倚神光收放風箏氣神閒
    當今世界上,雖然已多國衛星上天,但能同時自主研製並發射的國家只有:俄、美、法、日、中、英、印度和以色列8國;而具備全球深空探測能力與獨立組建深空測控網則廖若星辰,只剩下中、俄、美三家,在深空測控網面前其他國家全只能打醬油。
  • 為什麼諜戰劇《風箏》,風箏的結局如此悲慘?
    在過去的幾年裡,由諜戰劇《風箏》曾經主演的柳雲龍風靡一時,而風箏幽靈六鄭耀先在劇中的主角終於得到了一些自由並最終實現了他的願望。這樣的結局很可惜。風箏是一個策略特工。他是中共中央派往軍事系統的蘇區時代。那個時期,我們黨的主要負責人是誰?
  • 威海環保風箏文化藝術節舉行 手繪創意風箏放飛綠色夢
    孩子們將白色底面的風箏鋪在地上,用彩色畫筆畫出各種圖案,既有色彩亮麗的卡通形象,又有綠樹繁花等城市風景,家長們則陪在一旁調色、填色,與孩子們共同完成作品。看到親手完成的風箏,孩子們特別有成就感。鯨園小學一年級的畢明澤在自己的風箏上畫了綠色的地球,他希望更多人保護環境,愛護大自然,大家都生活在綠色無汙染的地球家園裡。
  • 男子遭風箏線割喉 家中潛藏致命危險物品
    對此青島大學的物理學老師曾粗略計算過,風力超過4級,風箏線就會繃緊,拉力會達到甚至超過100斤,風力再大,拉力都可能超過200斤。  而計算緊繃的風箏線對人體的瞬間衝擊力和壓強有多大,需要用物理公式來計算。
  • 章魚、蜈蚣、玩具熊……特色風箏亮相風箏音樂節
    圖為風箏音樂節現場。 勇坪 攝圖為風箏音樂節現場。 勇坪 攝圖為樣式獨特的風箏。 勇坪 攝圖為造型新穎的風箏。 勇坪 攝圖為造型獨特的風箏。 勇坪 攝圖為具有特色的風箏。 勇坪 攝圖為造型新穎的風箏。 勇坪 攝五一小長假期間,陝西榆林市榆陽區芹河鎮舉辦「春染榆陽 風舞紙鳶」第二屆風箏音樂節,風箏音樂節活動為期3天。此次活動將放風箏這一傳統民俗與音樂、舞蹈、踏春等元素有機結合,通過風箏比賽、音樂表演、文創產品展銷等形式,打造以風箏為主題、全民參與的文化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