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幾個?臨近空間與大氣層

2021-01-15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大氣科學類

大氣層

地球表面被大氣層包圍,就像蓋了一層厚厚的棉被,有差不多1000km的厚度,還是個多層的棉被。科學家將地球的「棉被」分為三層,從近地面以上別是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棉被以外就是外太空。其中臨小空就居住在大氣層中20km-100km的高空區域,跨越了對流層、平流層和中間層。

對流層

緊貼地面,它的熱量來源也主要是地面。白天,陽光穿過幾乎透明的大氣層讓地面先升溫,地面再把熱量傳給大氣。這個傳遞熱量的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所以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候並不是太陽光最強烈的正午,而一般在午後兩點左右,甚至更晚。因為地面是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量來源,所以在對流層中,離地面越遠的地方,氣溫就越低。對流層的空氣以垂直運動為主,受熱多的地方氣流上升,相對冷的地方氣流下沉。因為對流運動旺盛,氣流在上升過程中氣溫降低,水汽容易冷凝成雨雪,天氣也複雜多變,人類熟悉的陰晴雨雪等天氣變化基本都發生在對流層。

對流層的厚度是隨季節和緯度而變化的。比如赤道等低緯度地區受熱多,對流旺盛,對流層大氣可高達18千米,兩極地區氣溫低,氣流以下沉運動為主,對流層只有8~9千米厚。同樣的道理,一個地方的對流層厚度一般夏季大於冬季。

平流層

在對流層上面,一直延伸到距離地面約55千米的高度。它的氣溫變化特點與對流層相反,越往上氣溫越高。這是因為在平流層上部有一層臭氧層,臭氧能有選擇地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部分,在保護地球生物免受過量紫外線傷害的同時,使平流層大氣頂部大幅升溫。這層臭氧就像地球的遮陽傘,既過濾掉有害的光線,又留住了熱量。因為下冷上熱,平流層的氣流很穩定,以水平運動為主,天氣晴朗,能見度好。民航飛機都在平流層中飛行,我們才得以看到平流層下面對流層頂的壯觀雲海。

高層大氣

在大氣圈的最外層,它與星際空間是逐漸過渡的,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它的氣溫變化和氣流運動也更加複雜。在接近星際空間的邊界附近,空氣變得特別稀薄,氣體質點因為受到的地球引力很小而處於高速運動狀態,甚至不斷逃逸到宇宙空間。高層大氣雖然距地面遙遠,但對人類的生活也有重要的影響,比如高層大氣中的電離層對無線電波通訊起到重要作用,人類發射的衛星就是在高層大氣中運轉的,絢麗多彩的極光,也是太陽拋灑的帶電粒子流轟擊兩極地區的高層大氣而產生的發光現象。還有浪漫的流星,地球外部的小星體在地球引力的作用下飛奔而來,高速運行的沙粒和小石塊與大氣層發生摩擦,幾乎一瞬間小沙粒便被燃燒掉,產生一條明亮的星跡。沙粒雖小,但高速運動狀態下也有致命的殺傷力,若沒有大氣的保護,也許地球表面早已千瘡百孔了。

大氣的功效

太陽光主要可分為紫外線、紅外線和可見光三部分。白天,陽光在到達地面之前,要先穿過厚厚的大氣層,雲層會把一部分陽光反射回宇宙空間,臭氧層有選擇地吸收紫外線、水汽等,大部分可見光可以直接到達地面。這就是大氣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當夜幕降臨,地面把熱量向外輻射(叫作地面輻射),地面溫度開始下降。如果沒有大氣層,這些熱量就會迅速散失到宇宙空間,但是大氣層像棉被一樣截留了大部分熱量,再把熱量返給地面(這一過程叫作大氣逆輻射),使地面溫度不至於降得太低,這就是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月球就沒地球這麼幸運,因為缺少大氣層的遮擋、緩衝與保溫作用,月球表面的晝夜溫差非常大,白天陽光直接照射的地方可達120℃,夜晚可能降到-180℃,完全不適合地球生物的生存。

大氣中的水汽越多,雲量越豐富,白天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越強,夜晚對地面的保溫作用也越強,所以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季節,陰天比晴天晝夜溫差小。

中國北方地區晚秋和早春的霜凍現象主要出現在晴朗的夜晚,就是因為晴天時雲量少,夜晚大氣層對地面的保溫作用很弱,地面溫度大幅度降低,使接近地表的水汽凝結在冰冷的地面變成霜雪。

有了大氣的保護,地球上的生命才擁有更加安全的生存環境。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 臨小空/臨近空間的奧秘/nearspace_hh

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航空、航天、臨近空間 如何區分, 你用對了嗎?
    【卡門線】  如何區分「航空」「航天」「臨近空間」這幾個概念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大氣層」。地球表面有相對稀薄的一層混合氣體,由78%氮氣,21%氧氣,少量二氧化碳和水汽構成。受重力影響,這些氣體均勻分布在地球表面,我們稱之為大氣層。簡單來講,所謂「航空」,就是人類在地球大氣層中的活動,所使用的飛機、直升機、飛艇和氣球等飛行器統稱為「航空器」。
  • 地球上被忽略的大氣層,其實隱藏太多的秘密,你知道幾個?
    地球上被忽略的大氣層,其實隱藏太多的秘密,你知道幾個?地球上被忽略的大氣層,其實隱藏太多的秘密,你知道幾個?氧氣對每個生物的重要性不過氧氣含量也不能太高了,一旦處於富氧環境也會有生命危險,我們新鮮的空氣是因為大氣層不斷進化形成,但我們對大氣層的了解只停於表面,大氣層比我們想像中的重要多了。
  • 高超音速飛行器——臨近空間飛行領域的霸主
    這種飛行器在臨近空間(距離地面20~100km的空域)執行飛行任務,既有航空技術的優勢,又有太空飛行器不可比擬的優點,既能在大氣層內以高超音速進行巡航飛行,又能穿越大氣層做再入軌道運行。它所採用的超音速衝壓發動機被認為是繼螺旋槳和噴氣推進之後的第三次動力革命。
  • 臨近空間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從地球氣候的角度來看,可側重從能量、通量、動量、物質交換等方面來認知臨近空間與空間天氣、臨近空間與低層大氣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臨近空間環境變化規律來看,可側重從臨近空間環境的探測、建模和預報等方面來認知臨近空間環境的多時空尺度變化特性;從利用臨近空間的角度來說,可側重從飛行器/探測器工程實施來認知臨近空間氣體動力學規律、工程材料的使用性能以及材料與環境的相互作用(圖1)。
  • 國產平流層浮空器首次實現安全往返"臨近空間"
    原標題:首次完美往返「臨近空間」處女地,浮空器平流層試驗成功據上海觀察3月30日報導,在新疆馬蘭成功進行代號「4Q00I-1」的飛行試驗,圓滿完成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某型新概念浮空器臨近空間往返飛行,並且全程處於受控狀態,在國內首次實現安全回收且設備完好
  • 我國高空科學探測領域重大消息: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正式開建
    關於臨近空間浮空器,咱們應該首先解釋,什麼是臨近空間?"地球表面,有著1000千米厚度的大氣層,從近地面往上,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而1000千米以外就是外太空了。而臨近空間(Near space)是指距地面20~100公裡的空域,其跨越了對流層、平流層和中間層的高空區域,這裡提到,這片區域是個"空域",為什麼呢?
  • 科工力量:既是飛機又像衛星,我國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打破美英壟斷
    這是我國首次成功研製的大型長航時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尺度和重量僅居美國之後,填補了我國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核心關鍵技術和設備全部實現國產化,是支撐我國臨近空間開發利用的重要基礎手段,標誌著我國已成為繼美、英之後第三個掌握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技術的國家,是中國製造的又一經典之作。
  • 大氣層外的風雲——空間天氣漫談
    而我們知道,天空是廣袤無垠的。因此,我們平日裡能夠直接感受到的天氣現象只是所有天氣現象中的一部分,對流層以上,尤其是大氣層之外,存在著另外的一種風雲變幻:空間天氣。對流層內天氣的載體是空氣分子,尤其以水蒸氣為重要作用因子。而眾所周知,大氣層外是幾乎不存在空氣分子的,更不要說連平流層都難以進入的水蒸氣了,因此,空間天氣的載體一定和對流層天氣不一樣。
  • 50個簡單的天文常識,你知道幾個?
    與地球在同一時期形成3.太陽可以裝下130萬個地球3.太陽可以裝下130萬個地球39.太陽大氣層實際上比太陽表面要熱得多。高層大氣可達到數百萬度。40.冥王星比地球的月亮小。41.仙女座星系是你用肉眼可以發現的最遠的物體。42.火星上有太陽系中最大的沙塵暴。這些風暴可以持續數月,覆蓋整個星球。
  • 你知道地球表面為什麼有大氣層嗎?2分鐘帶你揭秘!
    地球的大氣層是巨大的,約有350km厚,它甚至能夠影響到太空中國際空間站的運行。但是這個巨大的氣體包層是如何形成的?小哈2分鐘帶你揭秘!大氣層的形成原因簡而言之,我們的大氣層因重力而存在。當地球形成時,大約45億年前,高溫下的行星是幾乎沒有大氣層的。但根據史密森尼環境研究中心(SERC)的說法,隨著宇宙的降溫,地球表面開始出現大氣,其主要來自火山噴出的氣體。這種古老的氣氛與今天的大氣截然不同;根據電監會的說法,那時候的大氣層含有硫化氫,甲烷等,但是二氧化碳含量是目前地球大氣層的10到200倍。
  • 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在應急通信中的應用
    基於太陽能無人機的臨近空間通信系統是指利用太陽能無人機等可在臨近空間實現長時間飛行的平臺提供通信服務的系統,是介於目前已有地面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之間的一個新型通信系統,可用於開發地面與太空之間的高度空間的潛在利益,提高通信容量和頻譜利用率,降低系統設備成本和複雜性。
  • 有趣的科學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2.鑽石並不如你想像中的那般稀少。(可還是買不起啊)6.中子星的密度很高,一茶勺的中子星的東西就比珠穆朗瑪峰還要重。10.其實你每天新長出來的頭髮加起來足有36米長。(這個得剃光頭試試才知道啊)17.當你害怕時,你的視力會變得更好。(視力一直不好,可一直在怕鬼)
  • 中科院臨近空間數據上線共享 服務全球用戶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7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牽頭承擔的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臨近空間科學實驗系統」(又稱「鴻鵠專項」),其科學數據共享服務門戶網站——臨近空間數據共享服務系統近日已正式上線,為全球用戶提供多學科領域臨近空間科學數據的多模式檢索、信息在線瀏覽與下載服務。
  • 只要你抬頭就能看到,20個關於天空的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發現冷知識,給你冷芝士,增漲你姿勢,窗外的天空,是久違的蔚藍,我是喜歡望著天空發呆的狐狸弟弟,你有多久沒有仰望天空了?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於天空的冷知識。1、藍藍的天空,就是地球的大氣層,厚度約1000km上,越向上越稀薄,並沒有明顯的界限,所以你課本裡的2000-3000km的說法也都對。
  • 讓你意想不到的太空,太陽系這7個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讓你意想不到的太空,太陽系這7個冷知識,你知道幾個?你知道太陽系有八大行星,知道我們地球是第三顆繞日行星,你也知道除了地球其他行星都不可能有類地生命存在。本期為你帶來的是你意想不到的太陽系冷知識。它的直徑大約是地球的109倍,它的內部可以容納大約100萬個地球。可見部分的溫度約為5500攝氏度,而太陽的核心由核反應驅動,溫度超過1500萬攝氏度。美國宇航局的數據顯示,每秒需要1000億噸炸藥來匹配太陽產生的能量。5、如果太空行走中發生事故,太空人只能堅持15秒鐘就失去知覺。如今,太空人需要乘坐俄羅斯聯盟號運載火箭進入太空,並在國際空間站呆上幾個月。
  • 中國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開工建設
    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5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承建的國家科教基礎設施——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1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正式開工建設,將推動中國臨近空間浮空器技術的快速發展。
  • 首發 | 臨近空間飛行器—改變未來戰場規則的新型武器
    「臨近空間」是指距離地面20~100千米的空域,其下面的空域我們通常稱為「天空」,是民航客機等航空器的主要活動空間;其上面的空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太空」,是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運行空間。臨近空間擁有大氣平流層、中間層和小部分的增溫層,跨越非電離層和電離層,大部分的氣體成分是均質大氣,是具有非常重要價值的空域。
  • 【中新社】中國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開工建設
    中科院空天院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開工建設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5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承建的國家科教基礎設施——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1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正式開工建設,將推動中國臨近空間浮空器技術的快速發展。
  • 你以為大氣層只有5層,其實還有一層是你不知道的
    或許有些難以置信,但對於大氣層的某一部分,科學研究至今無從開展。而那裡也是氣候形成的地方。潛藏其中的種種秘密究竟能否大白於天下?2017年5月,國際空間站放出了35個微型衛星。你所熟知的5層大氣層「未知層」這個有趣的生造詞,簡明扼要地道出了人們對大氣層中連邊界都未正式確定的一個滿是謎團的分層的無知:有人認為它位於海拔40千米到300千米之間,還有一些人則大刀闊斧地將這一範圍精簡至海拔
  • 月球仍在地球大氣層內?五個大氣層不為人知的事實,你聽過幾個
    再比如說火星,先不說它大氣層中是否有人類能夠直接呼吸的氣體,它那薄薄的大氣層甚至連水蒸氣都無法束縛。與它們相比,地球簡直是「天堂」。事實上,雖然跟其他星球大氣層相比,地球的大氣層宛若天堂,但是這「天堂」中其實還隱藏了諸多不為人知的秘密,下面就一起來看看五個關於大氣層不為人知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