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高空科學探測領域重大消息: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正式開建

2020-11-17 小漁科技派


據悉,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以下簡稱中科院空天院)在11月15日公開宣布,該院承建的國家科教基礎設施——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1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正式開工建設,其建成後將作為高空科學探測和科學實踐活動的重要平臺,會為中國臨近空間浮空器技術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貢獻。


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


關於臨近空間浮空器,咱們應該首先解釋,什麼是臨近空間?


"地球表面,有著1000千米厚度的大氣層,從近地面往上,依次是對流層、平流層和高層大氣,而1000千米以外就是外太空了。

而臨近空間(Near space)是指距地面20~100公裡的空域,其跨越了對流層、平流層和中間層的高空區域,這裡提到,這片區域是個"空域",為什麼呢?原來,這片區域具有著高電磁輻射、低溫、乾燥等惡劣的生存特點,這就導致,迄今為止,除了發射太空飛行器的火箭會偶爾穿越之外,這片寂靜的空域仍然是人類飛行的一個禁區。


"臨近空間"這個稱呼,目前也只是一個學術概念,還沒有全球公認的"官方定義",而她的稱呼也有很多種,例如"近空間"、"亞軌道"、"空天過渡區"、"橫斷區"、"亞太空"、"超高空"、"高高空"等等稱呼。


又從航空領域角度看,臨近空間的位置的確很特殊,在其下面的空域是我們通常稱為"天空",是傳統航空器的主要活動空間;其上面的空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太空",是太空飛行器的運行空間。而目前大多數的對空武器例如戰鬥機、偵察飛機和地空飛彈都沒有辦法到達這一高度。臨近空間以上,現階段的外太空武器也還沒有強戰鬥能力。如此一來,臨近空間便成了目前和今後較長一段時間內相對獨立的"真空"層。再加上臨近空間雷暴閃電較少,也沒有雲、雨和大氣湍流現象,在這裡運行的飛行器就顯得自由且安全。因此,一種新型作戰武器——臨近空間飛行器便誕生了。



什麼叫臨近空間飛行器?


顧名思義,也就是能在臨近空間長期、持續飛行的飛行器或亞軌道飛行器,因其飛行空間的特殊性,所以其具有航空、航天飛行器所不具有的優勢,特別是在通信保障、情報收集、電子壓制、預警、民用等方面極具發展潛力。


而文章開頭所說的"臨近空間浮空器"便是臨近空間飛行器的一種。


浮空器指內充輕於空氣的氣體,依靠大氣浮力升空並駐留和飛行的飛行器。臨近空間浮空器具有效費比高、機動性好、有效載荷技術難度小、易於更新和維護等優點,廣泛用於宇宙射線、空間硬X和γ射線天文、紅外天文、太陽物理、空間物理和空間化學,以及平流層和中層大氣物理、遙感和地球科學、微重力科學試驗、空間生物學和遺傳學、技術試驗等領域的研究,是高空科學探測和科學實踐活動的重要平臺。


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在2017年批覆立項,是"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之一。項目瞄準臨近空間浮空器對驗證試驗場地的需求,規劃建設10.3萬平方米的發放場地,並與已建成的第一期場地,形成內切圓直徑為360米的正八邊形發放場地,滿足臨近空間浮空器的發放驗證試驗需求,推動我國臨近空間浮空器技術的快速發展。


隨著臨近空間的潛在價值一步步地被發掘出來,臨近空間飛行器也會因此逐漸發展壯大,勢必會給人類戰爭的形勢與格局帶來巨大的影響,當然,我也希望它,能為人類帶來更加和平而又美好的明天。


感謝您能看到這裡,希望您能點讚,評論,轉發,您的鼓勵是我創作的最大動力!

以上所述僅代表個人觀點,與發布平臺無關,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中新社】中國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開工建設
    中科院空天院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開工建設中科院空天院 供圖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5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承建的國家科教基礎設施——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1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正式開工建設,將推動中國臨近空間浮空器技術的快速發展。
  • 中國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開工建設
    中新網北京11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15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承建的國家科教基礎設施——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項目,14日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正式開工建設,將推動中國臨近空間浮空器技術的快速發展。
  • 臨近空間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我國目前面臨著對臨近空間環境認知不足,不能有效支撐對臨近空間的開發與利用、臨近空間飛行器技術發展不成熟,高速飛行與區域長期駐留困難、應用系統技術發展不成熟,面向重大需求的應用潛力挖掘不足等問題。應通過著手加強頂層規劃,明確發展路線圖,以及突出核心關鍵,科學布局,加強基礎研究等方式,提高臨近空間開發和應用水平。
  • 國產平流層浮空器首次實現安全往返"臨近空間"
    原標題:首次完美往返「臨近空間」處女地,浮空器平流層試驗成功據上海觀察3月30日報導,在新疆馬蘭成功進行代號「4Q00I-1」的飛行試驗,圓滿完成上海交通大學研發的某型新概念浮空器臨近空間往返飛行,並且全程處於受控狀態,在國內首次實現安全回收且設備完好
  • 中科院臨近空間數據上線共享 服務全球用戶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7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牽頭承擔的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臨近空間科學實驗系統」(又稱「鴻鵠專項」),其科學數據共享服務門戶網站——臨近空間數據共享服務系統近日已正式上線,為全球用戶提供多學科領域臨近空間科學數據的多模式檢索、信息在線瀏覽與下載服務。
  • 高超音速飛行器——臨近空間飛行領域的霸主
    高超音速飛行器——臨近空間飛行領域的霸主 「高超音速飛行器」在未來國家安全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各國競相發展的一項頂尖技術。那麼高超音速飛行器是什麼樣的國之重器,它在軍事和民用領域都有哪些魅力,它的技術難點有哪些,讓各國不僅爭相發展還相互合作?
  • 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正式開建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一處天文觀測基地正式開建!這標誌著青海省天文大科學裝置建設工作又邁向了新的實質性高地,這是青海省打造的一處世界級天文觀測基地。記者從省科技廳了解到,日前冷湖天文觀測基地建設項目籤約儀式順利在西寧市舉行。
  • 首發 | 臨近空間飛行器—改變未來戰場規則的新型武器
    「臨近空間」是指距離地面20~100千米的空域,其下面的空域我們通常稱為「天空」,是民航客機等航空器的主要活動空間;其上面的空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太空」,是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運行空間。臨近空間擁有大氣平流層、中間層和小部分的增溫層,跨越非電離層和電離層,大部分的氣體成分是均質大氣,是具有非常重要價值的空域。
  • 全國最大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基地在滇開建
    &nbsp&nbsp&nbsp&nbsp人民網昆明8月26日電 (記者楊文明 實習生劉丹妮)8月25日,全國最大的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生產基地在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生物學研究所昆明所正式開建。
  • 火星探測 空間站開建 2021中國航天有看頭
    (記者胡喆)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獲悉,航天科技集團2021年計劃安排40餘次宇航發射任務,載人航天空間站工程進入關鍵實施階段,是全年宇航任務重中之重;「天問一號」實施我國首次火星「繞、落、巡」探測;將重點開展空間站實驗艙、載人月球探測關深階段的研製工作,重點加快推動北鬥導航國家戰略在民用航空等領域應用落地。
  • 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完成測試
    我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完成測試 2019-12-26 07:20:00來源:央視網
  • 我國制定空間探測時間表 2030年實現火星採樣返回
    我國制定空間探測時間表 2030年實現火星採樣返回 科技頻道來源:央視網 2016年10月12日 12:14 A-A+ >:在中國航天事業創立60周年之際,國防科技工業局會同有關部門,對深空探測等重大領域開展了深化論證,制定了我國未來20年空間探測發展戰略。
  • 我國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關鍵技術獲得重大進展
    三顆星,形似太空裡架起的一把豎琴,可聆聽宇宙深處引力波的「聲音」,這是我國科學家提出的空間引力波探測「天琴計劃」。27日,在廣州召開的香山科學會議第S45次學術討論會傳來了關於「天琴計劃」的最新消息。該計劃牽頭人、中科院院士羅俊向新華社記者透露,當前「天琴計劃」多項關鍵技術已獲得重大進展,其中包括慣性傳感、雷射幹涉測量、無拖曳控制、衛星平臺等多項重大技術,接下來這些技術將陸續進入在軌驗證階段。
  • 訪王貽芳:打造國際領先的高能物理研究基地—新聞—科學網
    由其主持的「阿里計劃」與中山大學領銜的「天琴計劃」和剛剛公布的中國科學院「太極計劃」一起構成中國引力波探測多點並進新局面。憑藉「阿里計劃」,高能所的科學家期待,由自主「阿里CMB探測計劃」,能夠成功破譯「宇宙誕生」密碼,領導建設北半球首臺CMB望遠鏡。 其實,引力波探測只是高能所從事的眾多重大項目之一。
  •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在雅礱江錦屏水電站開工建設
    ,開展暗物質直接探測實驗、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以及核天體物理領域關鍵核素合成過程和恆星演化等基礎科學前沿研究,探究極深地下近零宇宙射線本底條件下各類基礎前沿領域的新機理、新方法、新技術,發展極低輻射本底屏蔽新方法與新技術,為我國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領域的重大基礎前沿物理問題研究提供平臺支撐。
  • 烏爾禾區開建新疆首個A1級通用機場
    位置位於烏爾禾區中心城區以南,臨近217國道,距離烏爾禾區中心城區直線距離約8公裡,公路距離約10公裡規模為A1級通用機場,本期規劃建設3000平方米機庫,預留5000平方米機庫建設空間,新建21個站坪停機位和一座2267平方米的航站綜合樓(含塔臺)規劃
  • ...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啟動
    「極深地下極低輻射本底前沿物理實驗設施」項目面向超越當前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新粒子和新物理的重大基礎前沿研究,開展暗物質直接探測實驗、無中微子雙貝塔衰變實驗,以及核天體物理領域關鍵核素合成過程和恆星演化等基礎科學前沿研究,探究極深地下近零宇宙射線本底條件下各類基礎前沿領域探測新機理、新方法、新技術,發展極低輻射本底屏蔽新方法與新技術,為我國粒子物理和核物理領域的重大基礎前沿物理問題研究提供平臺支撐
  • 「天琴一號」首輪實驗結果在國際引力物理領域知名期刊上發表
    央廣網廣州8月22日消息(記者鄭澍)北京時間8月21日凌晨,國際學術期刊《經典和量子引力》(Classical Quantum Gravity)刊發「天琴一號」試驗衛星第一輪實驗結果。文章稱,實驗結果顯示「天琴一號」在軌驗證的所有技術指標不僅超過任務預期目標,也超過中國國內同類技術的最高水平,部分技術指標比國內現有指標提高兩個量級及以上。
  • 未來十年,中國航天有哪些重大看點?-虎嗅網
    自2016年起,4月24日正式被確認為「中國航天日」。天宮空間站將實現長期連續多人駐留,成為我國太空技術研究的重要實驗基地。看點二:嫦娥探月工程開始大豐收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國的一個重大航天工程,主要包括三步:「繞」、「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