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臨近空間數據上線共享 服務全球用戶

2020-12-07 光明網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7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牽頭承擔的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臨近空間科學實驗系統」(又稱「鴻鵠專項」),其科學數據共享服務門戶網站——臨近空間數據共享服務系統近日已正式上線,為全球用戶提供多學科領域臨近空間科學數據的多模式檢索、信息在線瀏覽與下載服務。

中科院空天院介紹說,鴻鵠專項科學數據共享服務系統由中科院定量遙感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承擔建設,集成專項歷次科學實驗原始數據與科學分析數據,通過數據交換等渠道匯集的來自其他科學探測系統、支持臨近空間科學研究的外部系統數據,以及支持開展臨近空間科學研究的相關氣象、水文、地理信息等基礎數據,涉及生物、大氣、電磁、輻射等多學科領域,包括空間原位探測數據、地基觀測數據、遙感影像數據、基礎地理數據等多類型數據。

目前,臨近空間數據共享服務系統已上線對外共享的數據,為2018年和2019年開展的6次綜合性科學實驗的科學實驗原始數據,主要為空間原位探測數據與地基觀測數據,包括青藏高原多地聯合大氣觀測實驗、臨近空間生物/大氣綜合載荷驗證實驗、模擬隕石拋投實驗、地磁暴環境綜合探測實驗和臨近空間生物/大氣/紫外輻射綜合科學實驗。

鴻鵠專項於2018年3月啟動,由中科院空天院聯合中科院內外30餘家科研單位,聚焦臨近空間環境,開展國際上迄今為止覆蓋參量種類最全的臨近空間全域綜合探測,深度刻畫臨近空間大氣環境、電磁環境和輻射環境,同時開展臨近空間生物群落探查、行星空間環境遙感探測等探索研究,建立世界領先的臨近空間科學實驗系統。

該專項自啟動以來,面向青藏高原平流層-對流層大氣交換、臨近空間電離層散射效應、臨近空間極端環境生物適應性、臨近空間氣體與同位素探測、生命在臨近空間傳輸特性、臨近空間對太陽風暴響應特徵等臨近空間科學研究主題,利用浮空器平臺搭載的50多種空間探測載荷以及地基觀測儀器設備,在青藏高原及內蒙古地區已持續開展10項綜合性科學實驗,獲取大量多尺度、多層次、多類型、多專業領域的寶貴的臨近空間科學探測數據,為國家科學數據資源增加了一個新的數據成員。

中科院空天院表示,鴻鵠專項未來還將開拓更多的科學研究主題,進一步豐富臨近空間科學數據資源。臨近空間數據共享服務系統也將逐步優化,為中外從事臨近空間相關領域科學研究的專家、學者提供更豐富的數據與更優質的服務。(完)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 中國新聞網

相關焦點

  • 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服務
    據介紹,「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地質雲」新產品上線服務 共享一批資源環境信息產品
    據介紹,「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代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中科院上線中國科訊2.0版,攜手百度學術打造精準科研知識服務
    中科院文獻情報中心秉承開放、主動、服務的理念,發布了中國科訊產品,集成中科院和全球科技進展及其他情報信息,期望幫助科研人員隨時隨地發現利用處理信息,把握全球科學研究進展和態勢,實現科學信息的自組織,提高科研工作效率。
  • 中科院最新科研進展、科技動態 2020.12.08 星期二
    10、心理所發現IL-10和COMT基因多態性在精神分裂症患者認知功能上的交互影響 科技動態1、中科院臨近空間數據上線共享服務全球用戶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大數據全球共享 新上線門戶網站發布5套特色...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數據中心新版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運行,面向國內外用戶開放共享數據資源,提供數據共享、匯交、應用及計算服務。中心通過門戶網站首次發布特色數據產品5套,包括:全球海洋溫度格點數據集、全球海洋鹽度數據集、全球海洋層結數據集、全球海洋熱含量數據集、基於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的全球海洋表層二氧化碳分壓數據集。除此之外,還發布了高質量的全球海洋現場觀測數據集,涵蓋1985年至今的上千萬條海洋溫度、鹽度觀測數據。
  • 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上線
    13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已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高解析度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標誌著我國在國際太陽輻射反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全球溫室氣體監測數據合作專題服務網站發布
    會上,發布了全球溫室氣體監測數據合作專題服務網站(www.chinageoss.cn/tansat)。  該網站由空天院負責運維的國家綜合地球觀測數據共享平臺和國家對地觀測科學數據中心聯合建設,以中國碳衛星數據為基礎,為全球用戶提供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混合比(XCO2)和日光誘導葉綠素螢光(SIF)等二級產品;同時作為歐洲空間局授權在中國建立的首個國家級分發站點,為國內用戶提供哨兵5號先導衛星(Sentinel-5P)、氣候變化倡議項目(CCI)和未來螢光探測衛星(FLEX)等
  •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大數據全球共享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數據中心新版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運行,面向國內外用戶開放共享數據資源,提供數據共享、匯交、應用及計算服務。
  • 民航氣象大數據共享與服務雲平臺上線運行
    中國氣象報記者王敬濤 通訊員張豐蘩報導 近日,面向航空安全和效率的氣象大數據共享與服務雲平臺上線運行。該平臺能為航空公司、空管、機場等運輸航空和通用航空主體提供基於網際網路的氣象大數據支持,進一步滿足航空安全和飛行效率對氣象數據的需求,提升氣象服務的及時性、便捷性和有效性。
  • 共享交融惠及全球用戶 中歐氣象衛星合作20年-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
    20年來,雙方發揮各自優勢,深化衛星資料共享和應用務實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並惠及全球用戶和國際社會。  自1998年以來,中國氣象局和EUMETSAT先後籤署了5個關於氣象衛星和衛星氣象領域的合作協議。
  • 「地質雲2.0」上線服務
    「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通過數據資源整合和信息系統集成,全面提升地質調查數據採集、匯聚、處理、分析、共享與服務能力,為新時期地質調查工作轉型升級提供核心動力,及時、有效地滿足政府部門、行業用戶、社會公眾等各類用戶對地質信息的多元需求,以信息化帶動地質調查現代化。
  • 首發 | 臨近空間飛行器—改變未來戰場規則的新型武器
    「臨近空間」是指距離地面20~100千米的空域,其下面的空域我們通常稱為「天空」,是民航客機等航空器的主要活動空間;其上面的空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太空」,是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運行空間。臨近空間擁有大氣平流層、中間層和小部分的增溫層,跨越非電離層和電離層,大部分的氣體成分是均質大氣,是具有非常重要價值的空域。
  • 中國氣象數據網英文版上線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張志強報導 12月5日,中國氣象數據網英文版上線(網址www.data.cma.cn/en)。英文版網站秉承中文版網址的功能特點,同時兼顧國外用戶的需求,向用戶提供便捷的數據發現服務、多維度目錄導航服務、靈活的數據檢索服務、可視化數據顯示服務。英文版網站的上線,為後續中國氣象數據產品在國外推廣使用打下基礎,並將立足於全球化氣象數據共享需求,打造「全球首屈一指的氣象數據中心」。
  • 全球首個好友行程共享衛星服務上線
    近日,國星宇航聯合電子科技大學衛星產業技術研究院,依託直播地球APP,自主研發了全球首個好友行程共享衛星服務系統「朋友一起走」,並面向全國公眾免費開放。通過這個系統,好友之間可以分享行程、共同出行,既能大大減少乘坐公共運輸接觸密集人流的機會,又能與熟悉的好友共享行程資源。
  • 中科院:與美國同步共享5株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
    (NGDC)首批自主收錄的5株20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實現與美國NCBI核酸資料庫GenBank數據同步與共享。中科院官網截圖全文如下:國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NGDC)首批自主收錄的5株20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實現與美國NCBI核酸資料庫GenBank數據同步與共享。
  • 中科院:與美國同步共享5株20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
    【環球網綜合報導】中國科學院7日在官網上發文披露,國家生物信息中心(CNCB)/國家基因組科學數據中心(NGDC)首批自主收錄的5株2019新型冠狀病毒基因組序列實現與美國NCBI核酸資料庫GenBank數據同步與共享。
  • 【中國科學報】海洋所海洋大數據中心向全球開放共享資源
    近日,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數據中心新版門戶網站正式上線運行,面向國內外用戶開放共享數據資源,提供數據共享、匯交、應用及計算服務。  據介紹,中心通過門戶網站首次發布特色數據產品5套,包括全球海洋溫度格點數據集、全球海洋鹽度數據集、全球海洋層結數據集、全球海洋熱含量數據集、基於廣義回歸神經網絡的全球海洋表層二氧化碳分壓數據集。
  • 國家地質大數據服務平臺「地質雲2.0」上線
    央廣網天津10月19日消息(記者賈立梁)2018中國國際礦業大會期間,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地質雲」2.0正式上線服務。「地質雲」是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持研發的國家地質大數據共享服務平臺,旨在推動地質大數據共享,增強地質信息化社會化服務能力,提升地質調查水平和決策支持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資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撐。
  • 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正式上線
    中新網北京8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8月4日發布消息說,「2020年夏季中國洪澇災害數據專題服務」網站(www.chinageoss.cn/cddr)近日已正式上線,旨在為地方政府、減災機構和科研院所提供科學數據支撐和信息保障。
  • 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在應急通信中的應用
    基於太陽能無人機的臨近空間通信系統是指利用太陽能無人機等可在臨近空間實現長時間飛行的平臺提供通信服務的系統,是介於目前已有地面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之間的一個新型通信系統,可用於開發地面與太空之間的高度空間的潛在利益,提高通信容量和頻譜利用率,降低系統設備成本和複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