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 | 臨近空間飛行器—改變未來戰場規則的新型武器

2020-09-24 明日情報


「臨近空間」是指距離地面20~100千米的空域,其下面的空域我們通常稱為「天空」,是民航客機等航空器的主要活動空間;其上面的空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太空」,是衛星等太空飛行器的運行空間。

臨近空間擁有大氣平流層、中間層和小部分的增溫層,跨越非電離層和電離層,大部分的氣體成分是均質大氣,是具有非常重要價值的空域。臨近空間中沒有雨、雲和大氣湍流現象,閃電、雷暴也比較少,溫度變化不大,在此空間運行的飛行器會更平穩和安全,還可以藉助太陽能、大氣浮力和風力等自然資源,在執行長時間偵察任務時可降低能耗。

改變未來戰場規則的新型武器

臨近空間飛行器分類

無論是軍事應用還是科學探索,臨近空間飛行器都是重要的載體和平臺,因此它成為各國競相研究關注的熱點。臨近空間飛行器將是探索開發利用臨近空間的主角,按照飛行速度馬赫數1為界,大於馬赫數1的為高速飛行器,小於馬赫數1的為低速飛行器。在高速飛行器中,當前研究熱點為再入式滑翔飛行器和高超聲速巡航飛行器。低速飛行器中,按照其飛行特點可分為超長航時無人機、平流層飛艇和高空氣球等。

臨近空間飛行器分類及其特點

臨近空間飛行器發展現狀

高空氣球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法國空間研究中心(CNES)、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歐洲航天局(ESA)等知名航空航天研究機構都大量使用高空科學氣球平臺在臨近空間進行科學探測活動,依靠國家基礎科研經費的持續穩定支持,每年的飛行活動在20次以上,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美國谷歌公司平流層氣球無線網絡服務項目嘗試通過高空氦氣球網絡給邊遠地區30多億人帶來聯網服務。美國世景公司致力於用平流層氦氣球吊載的載人艙提供近太空邊緣的觀光旅遊服務,目標是每名乘客付費7.5萬美元可以在空中漂流5~6小時。

平流層飛艇 近年來主要項目有美國軍用多用途高空飛艇(High Altitude Airship,HAA)、探測器與結構一體化(ISIS)飛艇、高空哨兵(HiSentinel)飛艇、Elefante集團的平流層5G通信項目、法意泰雷茲·阿萊尼亞宇航公司StratoBus、日本JAXA平流層飛艇以及韓國和中國的項目。高空飛艇縮比驗證艇HALE-D在2011年7月進行了首次試飛,在飛抵約9.75千米高度後出現爬升速率變慢等異常現象,鑑於繼續滯空將飄出空域許可範圍,在放飛2小時40分鐘後通過遙控指令釋放氦氣迫降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叢林地帶。探測器與結構一體化飛艇設計為巨大口徑的雷達與艇體結構結合,能夠在20千米高空駐留,持續執行預警偵察任務。該項目因為結構超重問題,首次飛行遲遲未能進行,已經遠遠落後於計劃進度(原計劃2013年試飛)。高空哨兵飛艇2010年11月放飛,因動力出現故障,未能實現最終目標。此外,其他平流層飛艇項目也都因為技術或其他原因而未能形成大規模應用。

超長航時無人機

超長航時無人機 美國太陽神(Helios)號無人機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與航空環境公司聯合研製,翼展達71米。2001年,太陽神創下了無燃料飛行器飛行海拔高度的紀錄,飛行高度為29524米。該機2003年6月26日在夏威夷考艾島上的美國海軍太平洋飛彈靶場發射,試驗燃料電池系統時遭遇湍流而解體,墜入太平洋。歐洲空客公司的西風(Zephyr)是一種太陽能平流層無人機,利用太陽能獲得能源驅動飛行,填補與衛星、無人機和有人駕駛飛機互補的能力差距,以提供持久的本地衛星服務。目前,最新型號的西風-S無人機的翼展25米,可以實現至少30天的續航飛行,總質量62千克,其中大約一半為電池質量,有效載荷為5千克。尺寸更大的西風-T無人機(其中的T指雙T形尾翼構型),該機的翼展為33米,最大質量高達140千克,可以攜帶20千克任務載荷。

高空氣球

高超聲速飛行器 美國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了一系列高超聲速飛行器發展計劃,先後建造了一系列用於高超聲速飛行試驗的飛行器。20世紀90年代制訂並實施了「即時全球打擊」計劃,以實現在1小時內對全球任何目標實施打擊的能力。美軍在2020財年為高超聲速科研項目申請了26億美元經費,其中大部分將用於發展高超聲速打擊能力。

美軍的目標是在2028年擁有一系列兼容海、陸、空三軍發射的武器系統,包括戰術射程高超聲速飛彈和中程高超聲速飛彈。美國陸軍已經制定了一項為期5年、價值11億美元的新計劃,用於開發一種公路機動的遠程高超聲速武器(LRHW)。該系統將採用兩級助推器發射一種常規高超聲速滑翔彈頭,可執行縱深打擊以對抗敵方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

平流層飛艇

2020年6月12日,美國空軍在愛德華空軍基地完成了新型空射快速響應武器(ARRW)原型樣機的首次系留飛行試驗。本次試驗中,一架B-52轟炸機攜帶僅裝備傳感器的ARRW原型機,並未安裝戰鬥部。試驗過程中,原型機與載機未進行分離。本次試驗主要收集相關飛行環境數據和飛機控制數據,包括飛彈武器自身及其外掛裝置和載機的氣動阻力、振動等數據。

ARRW項目計劃在2022年實現初始作戰能力,原型樣機的設計工作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負責。2018年12月26日,俄國防部完成了先鋒高超聲速飛彈服役前的最後一次發射試驗,高超聲速彈頭通過水平和垂直機動,命中6000千米外的預定目標,各項技術參數全部得到驗證,該飛彈已於2019年開始服役,副總理尤裡·鮑裡索夫稱先鋒飛彈在試驗中速度達到馬赫數27。此外,法國、澳大利亞、德國、印度、日本、歐盟等國家或聯盟均開展了超高速臨近空間飛行器的研究計劃,各有特色並均取得了可觀的進展。

臨近空間飛行器已經成為未來兵器譜的新寵

結 語

臨近空間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作為未來陸、海、空、天、電五維一體化戰場的重要部分,成為當前科學研究的熱點、大國博弈的戰略要地。美國在2016年明確指出,目前還不存在能夠對抗臨近空間武器的防禦系統,面對臨近空間武器所帶來的巨大威脅,最好的辦法是研究同等技術水平的臨近空間武器。未來,我國應不斷探索,繼續努力,建議從以下3個方面著手,提高中國臨近空間開發和應用水平,爭取早日在世界臨近空間武器研究領域佔據主導地位。

加強頂層謀劃,聚焦戰略和實戰。對未來科技和戰爭的需求和關鍵技術做出正確的評估,明確臨近空間功能定位,與航天、航空等其他圈層活動充分互動,發揮各自優勢,揚長避短,加強頂層設計,堅持創新驅動,明確發展路線。

健全體制機制,加強軍民融合。優化組織管理體系、加強裝備建設力量,確保軍地協同、需求對接、信息互通和資源共享機制順暢高效,消除「軍轉民」「民參軍」壁壘。形成軍民密切協同、體系開放互通、市場良性競爭、成果快速轉化、資源合理共享的良好局面。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技術創新力量融合。發揮軍工集團、中科院、高等院校、軍內科研單位、民口企業的特點優勢,共同形成強大的創造力,聚力突破瓶頸短板。面對臨近空間科學技術領域絕好發展契機,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全面創新,走出一條科技強、產業強、國家強的發展新路徑。

相關焦點

  • 高超音速飛行器——臨近空間飛行領域的霸主
    高超音速飛行器——臨近空間飛行領域的霸主 「高超音速飛行器」在未來國家安全中起著重要作用,是各國競相發展的一項頂尖技術。那麼高超音速飛行器是什麼樣的國之重器,它在軍事和民用領域都有哪些魅力,它的技術難點有哪些,讓各國不僅爭相發展還相互合作?
  • 臨近空間科學技術的發展及應用
    臨近空間超聲速飛行器依託臨近空間獨特的空間位置,具有飛行距離遠、飛行時間長、飛行速度高等特點,在軍事領域通過配裝偵察載荷和武器載荷,可實現對空中/陸上/海上目標的「偵打一體」作戰,形成上可制天、下可制空、制地、制海的新型武器裝備,在民用領域可形成遠程、高速、大型運輸平臺,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超高速飛行器。
  • 未來武器都什麼樣?雷射武器已經投入戰場,這些武器更可怕
    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會直接影響軍隊的戰鬥力,所以各國都相當注重先進武器的研發,隨著時代和科技的發展,未來的各種新型武器和戰爭形態都會產生變化,那麼未來戰爭中都會有什麼武器呢?第三種是基因武器,基因武器其實和生化武器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基因武器的針對性更強,威力也更大,基因武器甚至可以輕易的達到滅絕種族的目的,根據消息,目前有少數國家正在利用基因工程編輯病毒,這些病毒可以對有特定遺傳基因的人群造成傷害,一旦投放到戰場上基本上不可阻擋。
  • 「北航4號」臨近空間火箭動力飛行器成功發射!把論文寫上藍天
    5月27日上午11時01分,由北航宇航學院牽頭開展的學生大型綜合項目「北航4號」臨近空間火箭動力飛行器在我國西北某地一飛沖天,標誌著北航以綜合項目為載體的航天「兩領」人才培養體系再結碩果。「北航4號」起豎狀態「北航4號」發射瞬間  據了解,「北航4號」臨近空間火箭動力飛行器全長
  • 高速截擊武器系統發展分析,預計2030年前出現實用化裝備
    臨近空間彈道滑翔類飛行器具有高空高速的特點,未來搭載核彈頭將突破條約限制,成為新的進攻性戰略武器,從而形成重大戰略威懾。二是或將代替中短程彈道飛彈,成為新的戰術打擊武器。臨近空間高速巡航類飛行器從發射到攻擊目標約10min,並且飛行高度高、具有一定的機動能力,因此對其進行防禦存在一定困難。未來可與亞聲速巡航飛彈搭配使用,分別用於打擊時敏目標和固定目標,在作戰行動中對重點目標進行「定點清除」,為空中力量和地面部隊進入戰場做鋪墊。四是或將成為改變常規戰爭模式的「非對稱」手段。
  • 我國高空科學探測領域重大消息:臨近空間浮空器實驗基地正式開建
    關於臨近空間浮空器,咱們應該首先解釋,什麼是臨近空間?又從航空領域角度看,臨近空間的位置的確很特殊,在其下面的空域是我們通常稱為"天空",是傳統航空器的主要活動空間;其上面的空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太空",是太空飛行器的運行空間。而目前大多數的對空武器例如戰鬥機、偵察飛機和地空飛彈都沒有辦法到達這一高度。臨近空間以上,現階段的外太空武器也還沒有強戰鬥能力。
  • 高超聲速武器崛起,一小時覆蓋全球目標,開啟空天一體戰新時代
    儘管這類武器仍處於起步階段,距離全面實戰部署尚有時日,但不可否認的是,高超聲速技術在軍事應用方面已展現出驚人的作戰效能,被譽為「將從根本上改變戰爭樣式」的「軍事領域第六代技術」,各大軍事強國紛紛投入巨資加緊研製,力圖在未來高超聲速戰爭中搶佔先機。目前來看,高超聲速武器從技術路線上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是吸氣式巡航飛行器。
  • 未來武器,空間壓縮武器
    1000公裡壓縮到1米,空間壓縮時間壓縮讓距離變短改變物理常識,形成一個新的世界,一發炮彈直接可以打到美國戰鬥機速度提高上千倍,只要是武器一分鐘全球旅行,用在民用領域上班可以在北京下班可以到四川老家,任何地點三分鐘解決我們都知道空氣是有阻力的
  • 國家級單位再立新功,中國空間飛行器傳出大消息,首飛時間已確定
    不同於中航科技,中航科工主要側重於軍事項目相關的研製,如飛彈,空間武器應用等。近日中航科工下屬公司董事長公布了一最新型設備,將極大的增強我國未來武器裝備投放甚至是人員輸送的能力,再立一新功,不愧是國家級的科研單位。總部在武漢的中航科工空間工程發展有限公司在4月26日稱,具有成本低、承載比高等特徵,運用了空間充氣展開、複合材料等高科技技術研發的新型空間貨物運輸飛行器。
  • 高超聲速武器:用實力詮釋「唯快不破」
    這些武器裝備具有飛行速度快、突防能力強、打擊精度高、航行距離遠、發展潛力大等特點。可以預見,隨著科技發展以及各國高度重視,在未來戰場上,更多的高超聲速武器將不斷現身並發揮作用。一些高超聲速飛彈能夠「打水漂式」飛行或者全程變軌飛行,繞過敵方主要攔截集群,開闢戰場「安全走廊」和「側向突防通道」,以迂迴側擊方式打擊敵後方的關鍵目標。三是混合編組,「迷蹤拳」重擊。高超聲速武器若和無人飛行器編組行動,以大量分布式無人機形成誘餌和幹擾機陣列,可以有效延遲被敵方發現的時間,大大提高打擊成功的概率。改變傳統攻防體系。
  • 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
    原標題:軍事對抗已從物理戰場拓展到認知戰場,從有形戰場擴展到無形戰場,「制腦權」的較量正向我們走來——制腦作戰:未來戰爭競爭新模式    隨著腦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大腦為載體,以認知空間為作戰空間的新的戰爭形式在悄然打響。
  • 航空、航天、臨近空間 如何區分, 你用對了嗎?
    【臨近空間】  臨近空間(Near space),這也算是一個新詞吧,它是指距地面20~100公裡的空域,航空與航天的空間結合部。是人類還未大規模開發的空白區域,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和利用價值。這個區域高於商用飛機的飛行空域,但低於軌道衛星。儘管部分飛機和衛星、飛船在技術上也能夠到達臨近空間,但要長期停留必須消耗大量燃料。「臨近空間飛行器」閃亮登場。
  • 美軍研發未來武器「四大金剛」[組圖]
    美軍研發未來武器「四大金剛」[組圖]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2月01日 22:04 來源:北京晚報 法新社30日報導說,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著眼於21世紀戰場上的需要,正在研究和開發一系列聽起來像科幻小說一樣的武器裝備。    人造冰撒在路上給敵人「使絆」    每年,DARPA都會撥款上百萬美元用於研究有開發潛力的「奇思妙想」。人造冰就是其最新研究計劃之一。
  • 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在應急通信中的應用
    基於太陽能無人機的臨近空間通信系統是指利用太陽能無人機等可在臨近空間實現長時間飛行的平臺提供通信服務的系統,是介於目前已有地面通信系統和衛星通信系統之間的一個新型通信系統,可用於開發地面與太空之間的高度空間的潛在利益,提高通信容量和頻譜利用率,降低系統設備成本和複雜性。
  • 俄新型雷射武器被稱沒有競爭對手?一看性能,和中國比還差著遠!
    國家間的競爭最有效的體現就是軍事,不可否認,在人類的文明史上,戰爭是推動科技進步的階梯,每次戰爭中,各種高科技武器就會層出不窮。現代技術更是正在改變軍事戰爭的形式。在未來,隨著軍用無人機逐漸成為戰場上的支柱,低成本、高強度的戰爭必將成為了各國發展的主流。
  • 孟軍輝:飛行器上放飛夢想
    進入空氣稀薄地帶2015年10月13日,我國首個新型臨近空間飛艇在內蒙古錫林浩特市巴彥寶拉格機場解纜升空。飛艇在指定高度展開了包括飛行、通信、空間態勢感知等多種科學實驗後順利著陸,實現了所有升空設備完好回收。
  • 中國高超音速飛行器獲重大突破,俄眼饞,美很無奈!
    如果測試成功,這個發動機可能是全球首個該類型中能為高超音速飛行器提供動力的引擎。專家們指出,製造這種發動機的主要問題是,傳統的航空航天發動機,每一種類型都只能在一個狹窄的速度範圍內運行,但這種高超音速飛行器需要發動機設計得可以從零加速到高超音速馬赫5甚至超過馬赫6,這對單一發動機來說,是不可能的。
  • 國產平流層浮空器首次實現安全往返"臨近空間"
    以此為主題的「思源飛天 逐夢蒼穹」特展今天在錢學森圖書館先期預展,首次對外展示了上海交大臨近空間浮空器研製的最新進展。目前,美歐日等已出臺多個型號的臨近空間飛行器研製計劃,並進行了多次試驗,但尚未取得完滿成功。理想的臨近空間飛行器,可在接近空間的空域作長期、持續飛行,或者是亞軌道飛行、高超音速巡航飛行等,具有傳統航空、航天飛行器不具有的特殊優勢,特別是在通信保障、情報收集、電子壓制、空中預警等方面極具發展潛力。
  • 科工力量:既是飛機又像衛星,我國臨近空間太陽能無人機打破美英壟斷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科工力量」(ID:guanchacaijing)】 據央視新聞報導,近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十一研究院自主研發的新型彩虹太陽能無人機在西北某地完成臨近空間飛行試驗,試驗取得圓滿成功。
  • 人類對抗外星人的十大未來武器
    但是人類不可能總呆在襁褓中,一定會走向宇宙星辰的,人類一直在研發對抗外星人的武器,以下十種在30年內極有可能出現。美國五角大樓的國防高級研究項目局正在設計的十大未來武器。 &34;直升機進一步推進為一種融合圓盤旋翼-機翼-推進發動機的&34;飛行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