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2020年1月10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高解析度(10公裡,3小時)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
-
中國發布34年間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
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近日已正式上線發布,全球用戶可免費下載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的34年間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
-
我國科學家發布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董瑞豐)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近日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的相關高解析度(10公裡、3小時)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副研究員唐文君說,長時間序列、高解析度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對於地表過程的研究(如冰川、水文、生態、農業等模擬)、太陽能電廠的選址、能源政策的制定和電網系統配置的優化等非常重要。
-
34年間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新聞—科學網
1月10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了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
-
全球高解析度地面太陽輻射數據集在線
從2018年開始,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開始計劃製作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以前,中國這類數據集較少,分離率低,時間跨度短。在太陽能應用領域,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需要從國外專業服務機構購買,這給中國的地表過程研究和太陽能應用帶來了障礙。」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文軍說。
-
地學系陽坤課題組發布中國區域高解析度氣象驅動數據集
地學系陽坤課題組發布中國區域高解析度氣象驅動數據集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陽坤教授課題組在《科學數據》(Scientific Data)上發表題為「首套面向中國區域陸面過程研究的高解析度氣象驅動數據集」(The first high-resolution meteorological
-
課堂實錄:從太陽常數看影響地表獲得太陽輻射多少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太陽常數的概念和數值並不需要背會,但這個概念卻告訴了我們影響地球表面獲得太陽輻射多少的主要因素,就是這5個條件。(邊說邊板書)1、在大氣上界,說明大氣會影響地表獲得的太陽輻射的多少。因為陽光在穿透大氣的過程中,會受到大氣的削弱作用。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影響又分為兩種,一種是大氣稀薄,大氣對太陽輻射削弱的就越少,什麼地方大氣稀薄呢,高海拔的地方。
-
地球工程:削弱太陽輻射,減緩全球變暖
全球各大洲均出現了食物短缺現象,各國政府也面臨著嚴峻考驗。雖然各個國家逐漸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並紛紛控制減排溫室氣體。然而,即便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也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科學家稱,地球氣候的持續變暖,至少還將持續一百年。地球工程效應,就好比火山爆發時產生的火山灰雲團,可以削弱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
-
獲得太陽輻射數據
「神舟三號」太陽常數監測器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是我國首次在太空獲得太陽輻射數據,而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方偉的努力,她就是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空間一部、「風雲三號」系列衛星太陽輻射監測儀主任設計師兼長春光機所空間一部黨總支書記。研究「溫度傳感器」獲國家專利1987年,方偉從山東大學光學系畢業後,進入長春光機所工作。
-
中科院臨近空間數據上線共享 服務全球用戶
中新網北京12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中科院空天院)7日發布消息說,由該院牽頭承擔的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臨近空間科學實驗系統」(又稱「鴻鵠專項」),其科學數據共享服務門戶網站——臨近空間數據共享服務系統近日已正式上線,為全球用戶提供多學科領域臨近空間科學數據的多模式檢索、信息在線瀏覽與下載服務。
-
太陽輻射的輻射作用
太陽輻射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就稱為太陽輻射。自然界中的物體溫度越高,其輻射波的波長就越短,由於太陽表面的溫度很高,大約是6000K,所以太陽輻射以短波為主,而且能量巨大。太陽每秒種損失400萬噸的質量,變為能量射向宇宙空間,雖然地球可以捕捉到的能量只有其22億分之一,但每分鐘仍可以得到相當於4億噸煙煤的熱量,所以說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太陽在50億年的漫長時間中只消耗了0.03%的質量,現在的太陽正值穩定、旺盛的中年期,不必擔心太陽的壽命,關於地球即將毀滅的謠傳顯然是謬論。
-
如何使用ArcGIS進行太陽輻射分析
概述太陽輻射在大氣和地表的能量交換過程中有重要意義,地球上99.8%的能量來自太陽。太陽輻射是地球上化學、物理、生物等過程的主要能源,也是水文模擬模型、生物物理模型研究中的重要參數。這裡,我們介紹一下如何使用ArcGIS進行太陽輻射分析。2.
-
地球大數據更新 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公布
新華社北京12月1日電(記者董瑞豐)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近日發布2020年全球30米地表覆蓋精細分類產品,目前已在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數據網站免費共享。該數據集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劉良雲團隊發布。
-
中國向全球發布首套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高時間解析度數據集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12月1日發布消息說,該所地氣作用與氣候效應團隊馬耀明研究員等經過20多年努力,最新研究集成的首套高時間解析度青藏高原地-氣相互作用長期綜合觀測數據集,近日已面向全球發布,相關研究成果也在國際期刊《地球系統科學數據》發表。
-
資訊 | 我國發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並向聯合國捐贈
為推動利用地理信息監測全球地表變化,應對全球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自然資源部在多年努力和技術創新基礎上,組織製作了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2020年9月15日,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自然資源部向社會發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自然資源部陸昊部長向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代表的聯合國捐贈數據。
-
我國發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 填補高緯度區域信息空白
人民網北京9月15日電(丁亦鑫)9月15日,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自然資源部向社會發布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自然資源部陸昊部長向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代表的聯合國捐贈數據。據了解,這是繼2014年向聯合國捐贈數據以來,中國再次向國際社會提供更新地理信息公共產品。
-
ERA5再分析產品給地表下行長波輻射遙感反演帶來新的挑戰
地表下行長波輻射(DLR)是地表淨輻射通量的四個組成部分之一,因此它是地球氣候系統中地表能量平衡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四個組成部分中,地表下行長波輻射被認為是表徵大氣溫室氣體影響氣候的重要指標。同時,和地表下行短波輻射一樣,地表下行長波輻射也是陸表過程模擬的重要驅動數據之一,因此,地表下行長波輻射的精度會影響水文、生態和農業等模型模擬結果的可靠性。
-
中國如何為全球地表描「肖像」
9月15日,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中國自然資源部發布了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並向聯合國捐贈。那麼,全球地表「肖像」是如何描繪出來的?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有哪些新看點?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對於應對全球挑戰,促進可持續發展有哪些幫助?《環球時報》記者就相關問題採訪了有關負責人和專家。
-
全球地形數據啥樣?新技術分分鐘搞定!
「GFPLAIN250m」數據集繪製的全球河漫灘平原邊界。河流地形及水的可用性對人類安全和社會經濟增長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意義。水文學者都知道,對任何一個城市發展或環境保護計劃來說,確定一個河漫灘平原的邊界通常都是關鍵的第一步。
-
靠「腦補」AI將衛星「廢片」 變成高解析度地圖資源
近日,清華大學理學院院長、地球系統科學系主任宮鵬介紹,在高性能雲計算的支持下,通過數據建模、人工智慧算法等手段,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製作完成了首套中國30米逐日無縫遙感觀測數據集,以及逐季節土地覆蓋和逐年土地利用的數據集,讓「拼圖無解」的衛星「廢片」能夠成為高解析度的地圖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