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高解析度地面太陽輻射數據集在線

2020-12-05 中國荷都網

中新網1月13日電(記者盧成寬,劉曉倩)13日,記者優化系統配置非常重要。

從2018年開始,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開始計劃製作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以前,中國這類數據集較少,分離率低,時間跨度短。在太陽能應用領域,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需要從國外專業服務機構購買,這給中國的地表過程研究和太陽能應用帶來了障礙。」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副研究員唐文軍說。

他說,新數據集可以為冰川、水文、生態和農業等地表過程模擬研究提供基礎數據,改進地表驅動數據集以製作與地球相關的模型,並為太陽能應用提供數據支持。此外,數據集的空間解析度(10公裡)遠遠高於其他全球衛星輻射產品(100公裡)。

相關焦點

  • 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2020年1月10日,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高解析度(10公裡,3小時)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
  • 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上線
    13日,記者從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已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高解析度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標誌著我國在國際太陽輻射反演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 中國發布34年間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
    2009年1月1日0時(世界時)全球太陽輻射空間分布,紅色對應太陽輻射高值區,藍色對應雲多的地區或者沒有陽光的地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供圖中新網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3日從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獲悉,該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的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近日已正式上線發布,全球用戶可免費下載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的34年間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
  • 我國科學家發布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
    新華社北京1月14日電(記者董瑞豐)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近日正式上線,用戶可免費下載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的相關高解析度(10公裡、3小時)數據。這是目前我國發布時間序列最長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由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研製。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副研究員唐文君說,長時間序列、高解析度的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對於地表過程的研究(如冰川、水文、生態、農業等模擬)、太陽能電廠的選址、能源政策的制定和電網系統配置的優化等非常重要。
  • 34年間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發布 —新聞—科學網
    1月10日,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國家青藏高原科學數據中心正式發布了全球高解析度地表太陽輻射數據集,用戶可免費下載自1983年7月至2017年6月
  • 獲得太陽輻射數據
    「神舟三號」太陽常數監測器研製成功並投入使用,是我國首次在太空獲得太陽輻射數據,而這一成績的取得離不開方偉的努力,她就是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空間一部、「風雲三號」系列衛星太陽輻射監測儀主任設計師兼長春光機所空間一部黨總支書記。研究「溫度傳感器」獲國家專利1987年,方偉從山東大學光學系畢業後,進入長春光機所工作。
  • 全球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區,為什麼不是緯度最低的赤道地區?
    從氣候要素的角度來說,太陽輻射能包含了熱量和光照兩部分,我們知道全球熱量的總體分布規律是「由赤道往兩極遞減」。世界年太陽輻射能分布地圖那麼,全球光照(太陽輻射)的總體分布規律是不是也是「由赤道往兩極遞減」呢?其實不是,也就是說赤道附近並不是全球光照(太陽輻射)最多的地區。
  • 太陽輻射
    1.太陽輻射能是地球上熱量的基本來源,是決定室外熱環境的主要因素。  2.太陽輻射的組成  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太陽直接射達地面的部分,稱為直射輻射;  另一部分是經過大氣層散射後到達地面的部分,稱為散射輻射。
  • 地學系陽坤課題組發布中國區域高解析度氣象驅動數據集
    地學系陽坤課題組發布中國區域高解析度氣象驅動數據集清華新聞網3月27日電 近日,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系陽坤教授課題組在《科學數據》(Scientific Data)上發表題為「首套面向中國區域陸面過程研究的高解析度氣象驅動數據集」(The first high-resolution meteorological
  • 地球工程:削弱太陽輻射,減緩全球變暖
    全球各大洲均出現了食物短缺現象,各國政府也面臨著嚴峻考驗。雖然各個國家逐漸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並紛紛控制減排溫室氣體。然而,即便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也不會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科學家稱,地球氣候的持續變暖,至少還將持續一百年。地球工程效應,就好比火山爆發時產生的火山灰雲團,可以削弱到達地表的太陽輻射。
  • 太陽輻射在到達地面之前會經過厚厚的大氣層,損失了將近50%能量
    對於太陽來說,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能僅僅佔太陽輻射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就是這些能力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推動了地球表面的物質循環。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太陽輻射從太陽出發,在太空中「旅行」了大約8分半鐘時間,經過了大約1.5億千米路程才到達我們地球。
  • 太陽輻射在到達地面之前會經過厚厚的大氣層,損失了將近50%能量
    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目前人類所利用的能源資源,歸根結底絕大多數都來自於太陽輻射,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我們可以理解為地質時期儲存的太陽能,而太陽能,風能、水能也都是來自於太陽輻射能。對於太陽來說,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能僅僅佔太陽輻射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就是這些能力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推動了地球表面的物質循環。
  • 層積雲消散或導致全球升溫最高8 °C,罪魁禍首是它……
    喜歡就速速點藍字關注我們據英國《自然·地球科學》雜誌25日發布的一份氣候學研究報告,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進行的一項高解析度模擬研究指出
  • 太陽是個大火爐,離太陽近應該更熱些,為什麼高山反而比地面冷
    太陽是個大火爐,它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熱源,連續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地表放射巨大的能量,科學家們把這種能量傳遞的方式稱為太陽輻射。從全球平均狀況看,太陽輻射約有34%因反射和散射回到宇宙空間,19%被大氣吸收,47%直接到達地面。大氣中吸收太陽輻射的成分主要有水汽、氧、臭氧、二氧化碳及固體塵埃等物質,被大氣吸收太陽輻射的這部分能量即轉變成熱能。從這一情況說明,直接由大氣吸收的太陽輻射的熱能佔比不高。由此可見,太陽輻射並非大氣增溫最主要的熱源。
  • 如何使用ArcGIS進行太陽輻射分析
    數據來源本教程所使用的數據是使用水經注微圖下載的DEM數據,除了DEM數據,常見的GIS數據均可從水經注微圖中進行下載。半球視域與仰視半球(魚眼鏡頭)相片類似,後者從地面仰望整片天空,就像在天文館中看到的景象一樣。
  • 太陽輻射會加劇全球變暖嗎?答案是NO!
    中國天氣網訊 相信前不久熱映的《流浪地球》給不少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如果沒有太陽,地球只能流浪嗎?太陽活動真的會影響我們的生活嗎?太陽輻射是否會加劇全球變暖?國家衛星氣象中心空間天氣室主任張效信解釋:「我們熟悉的天氣,也就是我們能感覺到的風雨雷電、陰晴冷暖,都是發生在地面到地面以上20公裡或者30公裡這個區域。而發生在30公裡以上一直到太陽這個浩瀚廣大的空間裡,由太陽活動引起的短時間尺度的變化,則被稱之為空間天氣。」以前,人類對空間天氣知之甚少。即使現在,對於普通人來說,它也顯得很神秘。但張效信認為,其實空間天氣離我們並不遠。
  • 一日一題 選擇題——太陽輻射強度
    太陽輻射強度是指單位時間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的多少。下圖是北京、成都、昆明和上海四城市的太陽輻射年變化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
  • 高考地理知識點: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
    高考地理知識點:影響太陽輻射強度的因素 2019-05-15 15:50:02 來源:網絡資源
  • 【備考乾貨】太陽輻射的影響因素及應用,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天氣:大氣越乾燥,晴天日數越多,大氣削弱的太陽輻射越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多。 坡向:陽坡強於陰坡、背風坡強於迎風坡。 2.太陽輻射的分布規律 (1)全球的太陽輻射分布世界各地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不均衡,如下圖所示: 空間分布:由低緯度地區向高緯度地區遞減 a.不同緯度分布:由沿海向內陸遞增
  • 大氣|太陽輻射強,氣溫未必高
    一般情況下,生活在平原地區的人都會感受到晴朗的天氣下,太陽輻射強,氣溫就會明顯的上升,為什麼青藏高原卻不是這樣?但經驗告訴我們夏季白天太陽那個毒啊,在同緯度的長江流域少說應該有37度往上,但高原的氣溫為什麼上不去呢? 白天時間也不短,正午太陽高度也不小啊,其中的原因在於大氣的狀況。大氣有兩個截然相反的作用,一是削弱作用,二是保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