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輻射在到達地面之前會經過厚厚的大氣層,損失了將近50%能量

2020-12-05 地理沙龍號

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目前人類所利用的能源資源,歸根結底絕大多數都來自於太陽輻射,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我們可以理解為地質時期儲存的太陽能,而太陽能,風能、水能也都是來自於太陽輻射能。對於太陽來說,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能僅僅佔太陽輻射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就是這些能力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推動了地球表面的物質循環。

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太陽輻射從太陽出發,在太空中「旅行」了大約8分半鐘時間,經過了大約1.5億千米路程才到達我們地球。不過,在到達地球表面之前,太陽輻射會先經過厚厚的大氣層,就在太陽輻射經過大氣層的過程中,損失了將近50%的能量,我們把大氣對太陽輻射的一系列作用稱為大氣的」削弱作用「。

太陽

大氣的削弱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分別是選擇性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太陽輻射是一種電磁波,其波長範圍在0.15微米至4微米之間,波長從長到短分別為紅外線、可見光和紫外線三個部分。地球大氣層中的某些成分會吸收太陽輻射的能量,而這種吸收作用是具有「選擇性」的。在大氣層的平流程中,分布著數層臭氧層,臭氧能夠強烈吸收太陽輻射中的大量紫外線,從而使得我們地球表面免受太陽紫外線的傷害。

大氣垂直分層

另外,大氣層對流層中的二氧化碳、水汽、雲和浮塵等物質可以直接吸收太陽輻射中大量的紅外線。大氣直接吸收太陽輻射的能量大約為19%,主要集中在紫外線和紅外線,而對於可見光則幾乎沒有怎麼吸收。第二種作用是大氣的反射作用,大氣中的雲層和塵埃會直接反射太陽輻射,反射作用的強弱,取決於大氣中雲層和塵埃的數量多少。在晴朗天氣,大氣中雲層很少,反射作用就很弱;在陰雨天體,大氣中有大量雲層,反射作用就很強。

大氣受熱過程

比如,在雷雨前後,我們會看到天空非常的暗,有時甚至猶如夜晚,就是因為大量太陽輻射被雲層反射的結果。此外,大氣中的塵埃也會反射太陽輻射,比如,在沙塵暴來臨時,天空中有大量的塵埃,會大量反射太陽輻射。就整個地球而言,經過大氣層時被反射的太陽輻射能量和地面反射的太陽輻射能量相加,大約佔太陽輻射總量的34%。

地球大氣層

第三種作用是大氣的散射作用,所謂散射作用是指當太陽輻射在大氣層中經過微小塵埃和大氣分子等物質時,發生的光線以塵埃為中心往四面八方發散的現象。在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藍紫光比較容易被大氣散射,所以我們晴朗天氣時看到的天空會呈現蔚藍色。也就是說,在同等條件下,可見光中的紅光是最不容易被散射的。另外,日出前和日落後,天空也還是明亮的,這也是大氣散射作用的結果。

藍天

總的來說,大氣的選擇性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對於太陽輻射能量的進行了削弱,使得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能量減少了不少。對於我們的地球來說,由於大氣削弱作用的存在,使得我們地球表面白天的溫度不會很高,保證了生物的生存。而沒有大氣層的月球表面,在太陽直接照射的時候,表面溫度可以上升到160℃左右。

相關焦點

  • 太陽輻射在到達地面之前會經過厚厚的大氣層,損失了將近50%能量
    人類社會的發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目前人類所利用的能源資源,歸根結底絕大多數都來自於太陽輻射,比如石油、天然氣、煤炭等化石能源,我們可以理解為地質時期儲存的太陽能,而太陽能,風能、水能也都是來自於太陽輻射能。對於太陽來說,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能僅僅佔太陽輻射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就是這些能力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推動了地球表面的物質循環。
  • 太陽每天向地球輻射150萬億億焦耳能量,這些能量最終去哪了?
    白天的時候地球表面的同一個位置,只有在白天才能接收太陽能,太陽輻射到達地球後,首先有一小部分被地球大氣層反射回了宇宙空間,然後大氣本身會吸收一部分輻射(19%),剩下的絕大部分直接到達地面,從而被地表吸收
  • 太陽每天向地球輻射150萬億億焦耳能量,這些能量最終去哪了?
    白天的時候地球表面的同一個位置,只有在白天才能接收太陽能,太陽輻射到達地球後,首先有一小部分被地球大氣層反射回了宇宙空間,然後大氣本身會吸收一部分輻射(19%),剩下的絕大部分直接到達地面,從而被地表吸收(47%)。
  • 太陽輻射
    1.太陽輻射能是地球上熱量的基本來源,是決定室外熱環境的主要因素。  2.太陽輻射的組成  到達地球表面的太陽輻射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太陽直接射達地面的部分,稱為直射輻射;  另一部分是經過大氣層散射後到達地面的部分,稱為散射輻射。
  • 為什麼地球上會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有什麼作用?漲知識了
    導語:為什麼地球上會有一層厚厚的大氣層?有什麼作用?很多人都感到非常好奇,這些大氣層究竟是從哪裡來,是怎麼產生的?如果他的存在遭到了動搖,那麼是否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其次就是我們每天沐浴到的陽光,也是託了大氣層的福,才會變得這麼溫暖,如果不存在大氣層的話,那麼太陽的輻射就會直接照射在地面上,會造成烈的熱量直接散播在地面而造成恐怖的高溫就像離太陽非常近的金星一樣,不僅上面布滿了毒氣,而且由於距離太陽的位置非常近,所以上面整年都是存在大量的熱量輻射下,自然也就不可能產生什麼生命了。
  • 多大的隕石在掉到地面之前會燒成灰?
    基本上有90~95%的隕石會在大氣層中完全被氣化。》英仙座流星雨是一場在天文學上難得的視覺盛宴,過後卻很少有碎片掉到地面上。一般的情況下,隕石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速度可以高達每秒鐘20公裡。英仙座流星雨在地球大氣層的高空就會被蒸發。所以這種流星雨是對地面上的危害最小的一種。英仙座流星雨來自於109P/Swift-Tuttle彗星,其星核是一個直徑26公裡的大雪球。當它接近於太陽的時候,太陽的輻射會讓這個大雪球部分產生碎裂。落入地球大氣層中的碎片就會形成流星雨。
  • 地球大氣層中有高達1000度的高溫層,太空飛行器經過時為何沒被燒毀?
    攝氏度的高溫,就連北極圈附近都出現了30度的氣溫,地面的溫度已經很熱,段裡說越往大氣層的高處氣溫會越低,但是當到達地球上空100~800公裡的時候,那裡的溫度卻高達1000℃左右,是不是難以置信?在我們的地球上,有兩個地方溫度比較高,一個是地球的內部,從地表向下,溫度會越來越高,地心位置的溫度接近6000℃,比太陽的表面溫度還高,是地球上溫度最高的地方,而在地表之外,由於地表可以受到陽光的熱量輻射,所以地表的溫度也較高
  • 海拔越高離太陽越近,不應該更熱嗎?為什麼反而溫度會更低呢?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爬過泰山,除了累還有一個最為明顯的感覺,那就是隨著我們爬得越來越高,溫度會越來越低,爬上山頂之後,不管是在夏天還是冬天,都必須要裹著厚厚的軍大衣來保暖,海拔越高的地方溫度就會越低,這是初中地理課本上,老師就教給我們的知識,可是拋開這些課本概念,有很多人表示非常不理解,海拔越高的地方不是離太陽更近嗎?溫度不應該更高嗎?為何會更低一些呢?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 【備考乾貨】太陽輻射的影響因素及應用,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天氣:大氣越乾燥,晴天日數越多,大氣削弱的太陽輻射越少,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越多。 坡向:陽坡強於陰坡、背風坡強於迎風坡。據觀察,一個耀斑爆發時,溫度可達幾百萬攝氏度,其釋放出來的能量,可達1022 J~1023 J,相當於100億個百萬噸級氫彈爆炸時產生的威力,幾乎與地球上全部礦物燃料所能產生的能量相當。其能量釋放主要以輻射方式進行,其中的一部分可以到達地球。
  • 地球公轉會釋放出引力波:能量會損失嗎?
    地球公轉會釋放出引力波:能量會損失嗎?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梳理下什麼叫引力波,以及引力波產生的相關理論知識。概念:在物理學中,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這種波以引力輻射的形式傳輸能量。1915年愛因斯坦在創立廣義相對論之後,預測了宇宙中存在一種名為「引力波」的引力輻射物質。
  • 地球大氣層有什麼作用
    這層大氣是地球上生物賴以生存的基本條件,給生物和人類提供了時刻都不可缺少的氧氣,能使地面上保持適宜的溫度。由於太陽輻射在穿過地球周圍大氣層時,大氣要吸收、散射和反射一部分,使得太陽射向地球的總能量受到削弱。因此,到達地球表面的直接太陽輻射強度,是隨著大氣的物理狀態和太陽光線穿過大氣路徑的長短而發生變動的。白天,太陽照射的時候,大氣使陽光帶來的熱量均勻發散開,地表的溫度也隨之均勻且緩慢地升高。
  • 全球年太陽輻射總量最多的地區,為什麼不是緯度最低的赤道地區?
    所謂太陽輻射是指太陽作為一顆恆星,源源不斷的在向周圍的宇宙空間以電磁波的形式釋放能量,我們把太陽宇宙空間發射的電磁波和粒子流稱為「太陽輻射」。地球大約距離太陽1.5億千米,太陽輻射從太陽出發,大約經過8分多鐘就能到達地球,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總量大約是太陽所釋放的總能量的二十二億分之一。
  • 臨近空間與大氣層
    博科園-科學科普:大氣科學類大氣層地球表面被大氣層包圍,就像蓋了一層厚厚的棉被,有差不多1000km的厚度,還是個多層的棉被。平流層在對流層上面,一直延伸到距離地面約55千米的高度。它的氣溫變化特點與對流層相反,越往上氣溫越高。這是因為在平流層上部有一層臭氧層,臭氧能有選擇地吸收太陽輻射中的紫外線部分,在保護地球生物免受過量紫外線傷害的同時,使平流層大氣頂部大幅升溫。這層臭氧就像地球的遮陽傘,既過濾掉有害的光線,又留住了熱量。
  • 太陽輻射對人體危害有多大?重新認識太陽能
    其實太陽輻射,也會或多或少地對人類造成一定的傷害,特別是紫外線、伽馬射線、X射線都會極大地傷害人體,甚至可以這樣說,如果太陽輻射毫無阻擋地傾瀉到地球,那我們人類和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將不復存在!歸納起來,太陽輻射到地球大氣層外沿的能量,只有一半(51%)穿過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主要是可見光波和紅外線),即主要送來了光和熱。
  • 太陽是個大火爐,離太陽近應該更熱些,為什麼高山反而比地面冷
    太陽是個大火爐,它是地球表面最主要的熱源,連續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地表放射巨大的能量,科學家們把這種能量傳遞的方式稱為太陽輻射。按一般人的想像,地球上海拔愈高的地方,比如高山山頂,距離太陽相對要近一些,接受太陽的輻射也應多一些。按理說,海拔越高,氣溫也必然會相應地增高,事實卻並非如此。
  • 太陽輻射的輻射作用
    太陽輻射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就稱為太陽輻射。自然界中的物體溫度越高,其輻射波的波長就越短,由於太陽表面的溫度很高,大約是6000K,所以太陽輻射以短波為主,而且能量巨大。太陽每秒種損失400萬噸的質量,變為能量射向宇宙空間,雖然地球可以捕捉到的能量只有其22億分之一,但每分鐘仍可以得到相當於4億噸煙煤的熱量,所以說太陽輻射對地球和人類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太陽在50億年的漫長時間中只消耗了0.03%的質量,現在的太陽正值穩定、旺盛的中年期,不必擔心太陽的壽命,關於地球即將毀滅的謠傳顯然是謬論。
  • 讀中國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圖,尋找年太陽輻射量最多和最少的地方
    從第一方面影響因素來看,太陽輻射和地面的夾角就是「太陽高度」,通常以正午太陽高度來衡量,一般來說緯度越低,年平均正午太陽高度就越高,太陽輻射的能量就越集中,獲得的太陽輻射能量就越多,理論上來說年太陽輻射總量分布應該會從低緯往高緯遞減。
  • 太陽發出來的能量有多少能被電池組件吸收?
    太陽能是由太陽中的氫經過核聚變而產生的一種能量,太陽發出的能量大約只有二十二億分之一能夠到達地球大氣層的範圍,到達地球大氣層上界,大約是每平方米1367W,到達光伏組件,轉變成直流電,按照目前單晶300W組件18.3%的效率,大約是是183W,那這中間的1184W能量哪去了呢?
  • 太陽不斷地把質量轉化成能量 這會致其重力降低嗎?
    我在這(的論述)將集中在冠狀噴射物以及其他離開太陽表面的粒子群上。2.核聚變。太陽不斷地把質量轉化為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永遠地離開了太陽(儘管聚變過程釋放的能量需要花上幾千年的時間才能到達太陽表面)。記住,極少量的質量轉化成大量的能量(參考:E=MC^2,核武器)。
  • 太陽溫度達5770k,照射整個太陽系,為何太空溫度那麼低?
    太陽。那麼在這4000億顆恆星當中,是否存在一顆恆星可以取代太陽的位置?回答是沒有。太陽和我們每一個人一樣,是獨一無二的。太陽,對於地球來說,是必不可缺的元素。如果沒有太陽提供適宜的溫度與熱量,恐怕地球就會和如今的各樣行星一般,沒有陽光,沒有水源,沒有熱量,沒有生命。我們無法想像沒有太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