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消息,研究人員發現銀河系似乎佔據了一個直徑大約20億光年的巨大空洞。這個廣袤的宇宙深淵在此之前曾經有科學家從理論上進行過預言,但最新的觀測似乎能夠首次確認這一理論。專家們相信這一巨大的宇宙空洞正是地球上之所以能夠出現生命的原因之一。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專家們發現,我們的銀河系似乎存在於一個巨大的宇宙物質纖維網絡之間的一處巨大空間之中。這也就是說,我們似乎存在於宇宙中的一個靜謐之處,遠離塵囂,這一點或許將可以幫助我們回答一些有關於宇宙與生命的基礎問題。
在此之前,天體物理學家們使用不同手段對宇宙膨脹速度進行測量,最後得到的結果之間存在些許差異,而此次的這項發現或許將有助於我們解釋這樣的差異產生的原因。
另外,地球上之所以能夠產生出生命,很重要的一點是得益於我們所處的宇宙空間環境較為安全穩定,因此我們的星球不至於被周圍存在的黑洞吞噬,或是遭受脈衝星,超新星等劇烈爆發性天體的衝擊。
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天文系本科生本·霍希特(Ben Hoscheit)是這項發現的第一作者,他在本周舉行的美國天文學會會議上就相關發現作了報告。他說:「不管你使用了什麼樣的技術,關於宇宙今天膨脹的速度你都是應該得到相同的數值的,但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幸運的是,意識到我們存在於一個空洞之中將幫助解決這種不一致性。」
事實上,科學家們最早提出銀河系可能存在於一個巨大的宇宙空洞中的時間還是在2013年。當時科學家們意識到銀河系周圍的空間內星系、恆星和行星的數量似乎遠遠少於預期。
圖為美國斯隆數字巡天項目得到的宇宙星系物質分布圖
這一空曠區域被命名為「KBC」,這是以這項發現背後的三位科學家們名字首字母命名的。而在宇宙可見物質纖維結構中發現空洞的存在有助於解釋宇宙膨脹速度測量結果的差異性。這是因為在空洞之外的區域物質的量要多得多,而這就會產生更強一些的引力效應。
測量宇宙膨脹的一種方法是利用哈勃常數,該方法依賴對距離較近空間內的超新星目標作為觀測指引,因為這些超新星爆發釋放的能量是一定的,已知的,因而可以作為觀測的測量指標。另一種方法則是藉助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這是宇宙大爆炸的餘暉。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常常會發現要想調和不同觀測技術得到的結果之間存在的細微差異非常棘手。而此次的這一發現未來將有助於我們嘗試調和這種矛盾。」
來源:新浪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