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邏輯談物理學習——力學

2020-12-05 北京新東方

文/北京新東方優能一對一部 王東

物理學真正的開始,是牛頓出版了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確立了牛頓力學的框架體系,他的力學體系源自伽利略對慣性的研究,他的引力理論來自於克卜勒三定律,而克卜勒三定律是通過大量的天文觀測數據歸納總結出來的。

牛頓力學的運動學是用空間中的一個點表示一個質點的位置,那麼質點的運動,實際上就描述成了這個點在不同時間跑到了不同的位置。那麼為了描述空間中的一個點,我們需要找參照物建立坐標系,而點的坐標隨時間變化,就可以用函數來描述。我們知道函數在一點的導數是函數的變化率,那麼我們就可以求導,來定義速度、加速度、加加速度、加加加速度……當然,我們其實只定義到加速度就可以了。當然,坐標系也可以隨便選,而不同坐標系描述的物理事實應該是同樣的,所以我們需要某種坐標變換將不同的坐標系聯繫起來。這些就是運動學部分了。

而動力學的基礎是考慮伽利略相對性原理。這是一條純粹基於經驗的假設,雖然我們難以找到一個絕對的勻速運動的車廂,但我們可以注意到,如果一個車廂不受幹擾地相對地面以勻速直線運動,我們在車廂裡無法得知自己是不是在運動。也就是說靜止的參考系和勻速直線運動的參考系是沒什麼本質區別的,其中的物體滿足同樣的動力學,即慣性系。如果一個物體不受任何影響會靜止,那麼在另一個等價的參考系它也有可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了。因為牛頓力學中認為不同坐標系所用的時間都應該是一樣的,所以不同的慣性系就通過伽利略變換相聯繫。於是我們如果知道一個自由運動的物體的位置和速度,那麼這個物體此後的運動狀態就被確定了。

如果知道相互作用F,那麼原則上就知道質點怎麼運動了。但其實牛頓力學也不知道具體相互作用怎麼描述。牛頓本人只從克卜勒三定律總結出了引力的描述方式,此後洛倫茲力給出了點電荷受電磁場作用的方式:。誠然,絕大多數宏觀能見到的相互作用就只有電磁場和引力兩種,所以原則上,質點的運動問題勉強算是解決了。

那麼一般的物體我們可以看做是一堆質點,這麼多質點的坐標和速度我們顯然沒法知道,而且物體內部的相互作用一般來說也沒法知道,不過經過簡單的推理我們還是能找出一些質點系運動的規律:如果只考慮質心的話,質點系整體的平動和質點的運動很像。

但這樣還是不夠,完全不知道物體內相互作用,還是信息量太少。於是我們又有了一個簡單的模型:剛體,一個完全不變形的物體,相互作用無比大使得它任意兩個點的距離都維持不變,於是我們只用考慮它的平動和轉動,而剛體轉動問題經過簡單的推理,又發現一個和F=ma=dp/dt很像的方程:,只是質量換成轉動慣量,動量換成角動量,力換成力矩。當然,剛體只是個理想模型,實際上是不存在的。 如果考慮質點系動力學本身,我們還可以找到一些守恆量,即在質點系運動中不變的量,即能量、動量和角動量,可以方便我們分析問題。

物理學的學習更多的是建立物理學的學習思維,當我們一窺全貌後,掌握了物理認知的邏輯,才能明白學為何用。

相關焦點

  • 量子認知的哲學思考:運用量子力學探索人的認知,尋求量子大腦
    在這裡,我們著重介紹關於運用量子力學探索人的大腦及其認知。量子力學的創始人們,如薛丁格,到後來的波姆、維格納,到當代著名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馬修·菲舍爾等,一直在尋求看看是否有更好的量子解釋。1989年羅傑-彭羅斯提出,經典物理及其計算模型不可能解釋大腦及其認知,但是量子物理及其計算模型有可能。 為此他提出微管理論。微管是構成神經元支撐結構的蛋白質管。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首先,看一下這張圖的大概結構:左上部是有關量子力學的基礎,然後往下是關於從量子現象到量子技術,中心部關於量子理論,下部和右邊是有關量子的學科和領域。
  • 追求極致的有效學習——基於腦特性的學習原則:構建「認知地圖」
    恰好「語義網絡」有可以算作是一種「認知地圖」,一會兒我們會聊到。(另外,講到「認知地圖」的時候,還有一個相關概念很重要,就是「專家模式」或者「專長模式」。這個話題,我們在下一篇文中《追求極致的有效學習--基於腦特性的學習原則:(3)專家模式與認知地圖》會詳細來談。)為什麼需要討論「認知地圖」我們先來看看,「認知地圖」是指什麼?
  • 高一物理學習方法
    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適應過來,都不,覺得高一物理難學。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為我們高一物理教師的首要任務。  1.注意新舊知識的同化與順應  同化是把新學習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整合到原有認知結構的模式之中,認知結構得到豐富和擴展。
  • 新的量子悖論:量子力學的恐怖,皆來源於人對「真實」的認知
    如果認為這實際上是可以發出聲音的,則「針落無聲」的認知需要修改為「針落有聲」,如此提出了一個「落針的悖論」。最近在《自然-物理》上發表的一篇重磅論文,提出了一個新的量子悖論,再次使量子力學這門公認的與其它任何科學不一樣的科學、看起來更為奇特、怪異、與恐怖,目前在國際科學界引起了廣泛的熱議。
  • 從物理5分到力學大師,中國力學之父錢偉長:學習秘訣有3點
    錢偉長本是文科出身,有深厚的國學功底但大學前從來都沒有系統學習過理科。在考大學時,錢偉長的中文和歷史都為滿分被清華大學錄取,可是他的物理只考了5分,化學和數學一共考了20分。可後來錢偉長竟然選擇了棄文從理,這個理科基礎連初中水平都達不到的人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刻苦的學習精神成為了新中國的力學之父。今天,我們就將他的故事告訴大家:高效的學習方法,如何可以讓學習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積極的自我暗示相信自己是高效學習的前提條件。
  • 從物理力學起落看錢學森學術思想
    鄭哲敏曾上過錢先生控制論和物理力學的課,他回憶了當時錢學森對開展力學研究的一些思考。錢學森認為,傳統的物理研究大都做實驗,但在高溫高壓的情況下,那些物理化學過程沒辦法做實驗,也沒辦法觀察,所以應從基本的物理知識,如量子力學、統計力學、光譜學等開始研究。  鄭哲敏表示,錢先生有很多創新性的想法,比如他認為物理力學不僅是物理界的問題。
  • 高一物理學習方法:物理學科的5個特點
    進人高中後,學習就登上了一個新臺階。新的教材、新的教學要求,在學生面前擺下一道道難關。有的同學在初中時學得蠻不錯,學習成績很好,可是到高中後,考試技巧,卻很不適應,聽不懂,學不會,成績甚至出現不及格,高掛紅燈。為什麼呢?就是因為沒有根據高中學習的特點而學習。  下面對高一物理這門學科總結了5個特點。
  • 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力學學習六大方法
    下面是《2018中考物理知識點:力學學習六大方法》,僅供參考!   力學學習六大方法     1、細讀書,多設問,培養自學能力     教材的閱讀,主要包括課前閱讀,課堂閱讀和課後閱讀。     2、細觀察,會觀察,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觀察是學習物理獲得感性認識的源泉,也是學習物理學的重要手段.初中階段主要觀察物理現象和過程,觀察實驗儀器和裝置及操作過程,觀察物理圖表、教師板書等.
  • 利用量子器件將量子力學及其各種變體描述後的語言進行邏輯推理
    量子計算機實質上就是個半導體(qd)集成電路,可以是用矽做的,也可以是用聚醯亞胺,半導體是一大類物質,不僅僅是量子器件量子計算機是指利用量子力學特性進行邏輯運算的計算機。簡單來說,量子計算機就是可以用量子力學的理論算法來編程程序的一臺電腦。矽量子技術。
  • 力學教學筆記之碰撞問題:談大學普通物理中的力學
    利用碰撞問題來講講大學普通物理中《力學》的基本內容。首先,要有一個物體。當只有這一個物體的時候,它會保持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因為沒有其他東西給它施加作用力嘛。這就是牛頓第一定律。其次,碰撞最少還要一個物體。兩個物體才會發生碰撞,它們會彼此施加力的作用。
  • 劉大禾:我對創新的理解——從物理的角度|創新人才培養公益課堂
    創新一定是對認知有質的飛躍,甚至是由0到1的突破。否則,只能叫改良、改善或改進。劉大禾北京師範大學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光學學會理事中國光學學會全息與光信息處理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我對創新的理解——一個物理學家從物理的角度談創新現在大家都在談創新,什麼是創新?怎麼才能做到創新?
  • 初三物理學習方法:注重理解物理概念
    在物理學習中,要掌握的基本技能有兩方面,一是用物理用語表述問題和規範書寫物理公式、解題格式的能力;二是物理實驗基本操作能力。物理用語是學習物理的語言工具,必須學好。物理用語中專用詞、專用符號需要一定的記憶,例如,每個物理量都有它的名稱和表示字母;每一個物理規律或定律都有它的陳述原則。但是這些內容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 經典力學:人類的經典、中學的考點
    所以本期的節目儘量加一些「經典力學」的乾貨知識,主要是以中學的《力學》知識為依託,並稍加拓展,希望可以讓各位讀者認識經典力學,領略到經典力學邏輯的嚴謹和精妙。為了呈現經典力學的原始樣貌,這裡我們不談相對論,把研究的範圍限定在宏觀世界和低速狀態。並且,我們有兩個基本假定:第一個假定:假定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長度和時間間隔的測量與觀測者的運動無關;物質間相互作用的傳遞是瞬時到達的。
  • SAT物理力學備考指南
    SAT2考試內容包括數十門課程等等,所以今天三立小編就SAT2物理力學這個方面為大家列舉考試清單,助力大家備考SAT2考試。一、物理力學SAT2物理主要的考點包括:力學,其中包括:運動學、動力學、能量、動量、圓周運動、簡諧運動、重力等。對於大家來說比較陌生的考點可能會有幾何光學、物理光學、相對論、量子力學、熱力學等。
  • 如何自學量子力學?學習方法是關鍵!
    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去學習和了解量子力學的數學框架和基本理論。想要自學量子力學,學習方法是關鍵,秘訣在於科學方法。一直以來,學界流傳著一句話:不要自學量子力學,簡稱不自量力。由於量子力學的理論性和抽象性,往往讓人難以理解。著名物理學家費恩曼甚至說過,沒有人真正懂量子力學。
  • 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告訴人們什麼物理?
    量子力學根本沒有給出真實物理,卻模糊了科學與科幻的界限,元子說光物理給出了量子力學至今不能認識到的量子本質,真實的元子說光物理給出了電磁橫波波動方程,否定了「量子不確定原理」, 也否定了薛丁格的死活疊加態的貓波動方程。因為光源電子光速運動構成的一波波不連續電磁橫波,完全有由決定論理性的系統邏輯可理解,可計算驗證!
  • 理論力學慕課(MOOC)
    理論力學是一門基礎理論課,它在普通物理力學課程基礎上運用高等數學工具,全面地、系統地闡述宏觀機械運動的普遍規律。
  • 物理五大分支之力學,看看力學到底學什麼?
    力學是一門獨立的基礎學科,是有關力、運動和介質(固體、液體、氣體和等離子體),宏、細、微觀力學性質的學科,研究以機械運動為主,及其同物理、化學、生物運動耦合的現象。力學是一門基礎學科,同時又是一門技術學科。它研究能量和力以及它們與固體、液體及氣體的平衡、變形或運動的關係。
  • 高中物理:力學綜合題整理,一次解決,力學難點!學會三年不丟分
    物理力學知識的理論性和綜合性比較強,對學生物理思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學習力學知識,學生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把握力學的分析方法及解題步驟,掌握力學的解題策略及技巧,對不同的力學問題能夠做到對症下藥,從而不斷鞏固力學知識,提高力學解題能力,為後續的物理學習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