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幹素有「生命禁區」之稱,出血10ml以上,死亡率接近100%,國內外通過手術治癒腦幹出血的案例屈指可數。
3月19日上午,經過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精心救治,幾乎被醫學界判「死刑」的腦幹出血患者陳先生(化名)順利轉入神外普通病房接受後續治療。
「陳先生,請把手抬高……把腳抬起來……再握下手……」
19日上午9時許,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黃雲峰為即將轉入普通病房的陳先生檢查恢復情況。
陳先生今年56歲,是一名退休保安,有高血壓病史,但平時未規律用藥。
2月23日晚上11點,他和往常一樣在家看電視,突然暈倒在沙發上,呼之不應,休息數小時不見好轉,次日凌晨2點,家人送他至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搶救。
「入院時,患者已神志深昏迷,一側瞳孔散大,大部分腦幹反射消失,呼吸微弱,急診科予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CT提示腦幹出血,量約8ml,這是一種死亡率超過80%的腦出血類型。」
面對性命垂危的陳先生,神經外科主任向鵬立即組織緊急會診,綜合考慮為高血壓導致的腦幹出血,屬重症類型,保守治療結果是生命倒計時或成為植物人。
科室副主任醫師黃雲峰與患者家屬深入溝通,最終決定進行立體定向下腦幹血腫穿刺引流術、側腦室穿刺引流術。
以前科室團隊做過很多立體定向下的頭顱手術,但這一例非同小可:因為人的腦幹只有拇指粗細,卻是集中了呼吸中樞、心跳中樞等人體最重要的司令部,稍有不慎,極有可能在手術臺上出現心跳停止。
另外手術時要求俯臥位,給麻醉師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
經過前期充分準備,手術如期開臺。
主刀醫生黃雲峰精心測算每一個步驟和細節,手術從哪入路、如何避開重要顱內大血管、距離多長……
當進行關鍵操作——抽吸腦幹血腫時,手術室所有人都繃緊神經,緊盯監護儀屏幕。
看著暗黑色的腦幹淤血被逐漸清除,大家懸著的心總算落了下來。
經過2小時的奮戰,手術順利完成,接好引流袋,妥善固定後,陳先生被轉回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治療。
然而手術成功只是第一步,為了降低併發症風險,神經外科重症監護室醫護團隊為陳先生制定個性化治療護理方案。
做護理操作時,梁敏護士長在保持他頭部引流管幹潔的同時,特別注意保持其伸展性,切忌繃太緊影響位置移動。
梅敏醫生則實時監測腦灌注壓情況,想方設法防止引流管導致的顱內感染。
通過精心救治,陳先生闖過層層難關。
捷報頻來:術後放大一側的瞳孔即恢復正常大小;第2天瞳孔對光反射恢復了;第3天完全恢復了自主呼吸、脫離了呼吸機,右側肢體在疼痛刺激下可定位;第4天患者甦醒,可配合伸舌、握手,術區引流管如期拔除;目前已轉入普通病房……
「回顧整個救治過程,這是一個向死而後生的病情,但只要尊重生命、敬畏法則、盡力而為,奇蹟也是有的,期待患者的徹底治癒。」
重症腦幹出血,死亡率極高,神經外科團隊在「生命禁區」向死神挑戰,贏得了最終勝利。
黃雲峰醫生提醒,對健康而言,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不生病。
疫情特殊期間,切忌諱疾忌醫,建議高血壓患者一定要按時服藥,定期監測血壓,因氣溫、運動等狀態導致血壓波動時,要在醫生指導下,及時調整降壓藥劑量或種類。
(編輯Rainbow。部分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南華大學附屬長沙中心醫院 黃雲峰 湯雪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