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會對社會、人類
造成巨大災害
而在各種自然災害當中
尤其是站在引發人員傷亡的層面來看
地震可以說是
眾多自然災害之首
地震預測
是公認的世界性科學難題
存在著不可入性、小概率性、
以及地震物理過程的複雜性等困難
是地球科學的一個宏偉的研究目標
在地震災害大國--日本
地震預測是社會要求最高的學術領域之一
他們在地震預測方面的經驗
尤其值得借鑑
日本地震預測歷史
>>> 1995年以前:
世界上第一個地震學會,日本地震學會在1880年誕生。
在第二屆日本地震學會年會上約翰·米爾恩做了題為「日本地震科學」的報告,提出地震學家的主要任務就是能夠找到方法預測出地震的發生,並且他也給出了許多地震前兆的例子。
1891年濃尾地區發生M8.0級地震,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引起了日本政界和學術界震動。
被濃尾地震所激勵,明治政府在1892年立即成立了帝國地震調查委員會。
它遠遠早於1906年的舊金山地震,所以可以被看作是日本地震研究的開端。
然而,儘管明治時代的科學家具有昂揚的遠見,地震預測在當時仍然是個禁忌的話題,這種狀態持續了幾十年。
根據日本大地測量學理事會的建議,日本地震預測研究計劃自1964年開始運行。
在20世紀70年代,日本有許多政府機構開始進入地震預測行列。
其中許多項目實際上只是地震研究,並不是地震預測。但這些項目的預算卻比國家計劃要多出很多。
許多同時執行國家計劃的地震學家也作為地震學會的委員或者顧問,參與在這些計劃中。
>>> 1995年~2011年:
1995年神戶發生M7.3級地震,約有6450人在這次地震中遇難。
由於地震發生前沒有任何預測,國家地震預測計劃受到各方面的指責。
經過社會各界長期的討論,最終決定短期預測正式放棄,轉而致力於地震學「基礎研究」--即建立更多的地震臺站。
差不多與此同時,整個國家的地震機構發生了一個大的調整,監測地震的經費由4億日元調整為110億日元。
由於項目的成功展開,高功率的GPS網絡覆蓋全國,地震研究也取得了很大進展。
但是,地震預測還是沒有任何進展。
>>>2011年至今: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了M9.0級大地震,史稱「3.11」大地震。
這次地震引發的海嘯,對整個日本臨近太平洋一側地區造成了嚴重破壞,造成了超過20000人遇難,各種爆炸,以及福島1號核電站熔化。整個國家瞬間陷入危機。
「3.11」大地震之後,地震學中有人產生了很大的疑惑,逐漸喪失了對預測地震的信心。
他們認為,地震預測屬於「不可解之謎」。
隨後,他們想公布地震不可預測的觀點,甚至準備解散日本地震學會所屬的地震預測研究組。
2012年11月28號,一份提議指出,要將神戶地震之後建立的「地震預測和火山噴發觀測研究計劃」重建為一個國家計劃,而在這之前該計劃只是過去國家計劃中的一部分。
重建之後的新計劃--「用於減災的地震和火山觀測研究計劃」完全擯棄了「預測」這個詞。
然而,最近,來自不同學科的科學家們在地震短期預測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重大進展,通過和私營部門的合作,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正在出現。
最後我們期待
日本未來在地震預測方面
可以取得重大突破
資料參考:《日本的地震預測》上田誠也;《日本的地震預測研究》吳忠良,王瑀,蔣長勝,孫振凱;《日本地震預測與預警系統》饒芳。
來源:濟震微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