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潘巴效應是騙局?姆潘巴效應的物理原理揭秘

2020-09-10 謙語文化

導語:姆潘巴效應是坦尚尼亞學生埃拉斯託·姆潘巴提出來的,也就是溫度高的物體比溫度低的物體更容易結冰,科學家發現沒有加熱的硬水在結冰的時候,因為內部含有一定的硬物所以冰點比煮沸後的軟水更低一點,所以硬水結冰的速度會延緩一些,來一起了解一下。

姆潘巴效應的說法

1、在一樣的質量和一樣的溫度下,溫度比較高的液體比溫度更低的下降的快,假如冷卻環境可以一直保持一致的話,那麼溫度高的可能會先降溫到正常溫度。

2、主要指的是在同樣質量和同樣冷卻環境下,溫度更高的冷卻速度比更低的快。

3、亞里斯多德:提前加熱的水更加容易結冰。

姆潘巴效應的具體研究

姆潘巴效應是坦尚尼亞學生埃拉斯託·姆潘巴提出來的,所以以其名字來直接命名。有關這種現象,科學家也提出了很多不同的假設。比如水分更快的蒸發所以熱水的體積變小,霜起到比較好的隔離作用讓溫度更低的水在溶質濃度方面存在著差異。但是不管是哪種說法都沒辦法讓人信服,因為這種效應並不是真的,並不太可靠。

但是後來經過了比較漫長的研究,還是有人找到了其中的奧秘。可能影響水的重要因素是水中的一些物質,比如易溶硬物碳酸鈣和碳酸鏡等等。

美國華盛頓大學的喬納森·卡茨發現,沒有加熱的硬水在結冰的時候,因為內部含有一定的硬物所以冰點比煮沸後的軟水更低一點,所以硬水結冰的速度會延緩一些。這個原理和下雪天向地面撒鹽一樣,鹽灑在路面上,會讓雪的冰點降低,也更難的結冰。

姆潘巴效應和克萊因瓶、潘洛斯階梯之類的一樣,都是物理學中比較有趣的東西。研究這些理論並不是為了抬槓只是為了更好的研究科學。

結語:有關姆潘巴效應的討論還有很多,至今為止也已經找出了各種不同的解釋,這裡也就不一一列舉了感興趣的可以繼續去了解。

相關焦點

  • 姆潘巴效應的「前世今生」
    有一個名叫姆潘巴(Mpemba)的坦尚尼亞中學生,他在烹飪課上發現,熱的牛奶混合物比涼的能更快凝結成冰激凌。這讓他十分困惑:照理說,水溫越低,結冰的速度越快,而牛奶中含有大量的水,應該是冷牛奶比熱牛奶結冰速度快才對,但事實為何相反?  隨後,在一個物理講座上,他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卻被同班同學和老師嘲笑。
  • 熱水和冷水相比更容易結冰嗎,從做冰淇淋中發現的「姆潘巴效應」
    從做冰淇淋中發現的「姆潘巴效應一個名叫埃拉斯託·姆潘巴的學生在熱牛奶裡加了糖,準備放進冰箱裡做冰淇淋。尊重科學的奧斯本又進行了一次實驗,結果完全符合姆潘巴的描述。這無疑證實了熱水在低溫下比冷水結冰快。從那時起,世界上許多科學期刊都介紹了這種自然現象,並將其命名為「姆潘巴現象」。
  • 熱水結冰居然比冷水還快,姆潘巴現象顛覆物理學是真的嗎?
    他先後請教了幾個物理老師,都沒有得到答案。一位老師感覺他提出的問題怪異得近乎荒唐,就用嘲諷的口吻說:你說的這些就叫做姆潘巴的物理吧!但執著的姆潘巴並沒有認為自己的問題很荒唐,他抓住三蘭港大學物理系系主任奧斯博爾博士到他們學校訪問的機會,又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這位博士並沒有對他的問題嗤之以鼻。奧斯博爾答應回去後會做這個實驗。
  • 姆潘巴現象發現史︱為什麼熱水比冷水結冰快?以及目前的科學解釋
    姆潘巴效應的發現史1963年,在上完一節關於冰淇淋製作的烹飪課後,姆潘巴趕在其他學生之前把他新做的冰淇淋放進了冰箱,並佔據了所有可用的空間。匆忙中,他沒有讓熱牛奶冷卻下來,就把一杯冰淇淋放進了冰箱。當檢查他的冰淇淋時,姆潘巴驚奇地發現,他的冰淇淋比其他放涼冰淇淋的人凍結得早。
  • 冰激凌裡的神奇化學效應
    1963年,坦尚尼亞一位名叫姆潘巴的中學生,經常和同學們一起做冰淇淋吃。在做的過程中,他們總是先把牛奶煮沸,等冷卻後再放進冰箱冷凍。有一天,輪到姆潘巴做冰淇淋時,冰箱冷凍室已經快被塞滿了。為了搶佔剩下的冰箱空位,姆潘巴只好匆忙把牛奶煮沸,放入糖,等不及冷卻,就把滾燙的牛奶放到了冰箱裡。
  • 【第20期】萊頓弗羅斯特效應
    水的萊頓弗羅斯特點會隨著水中含有的雜質、滾燙物件的材質、水的溫度(由於姆潘巴現象,冷水可能比熱水更易蒸發)等而改變,粗略量度下水在平底鍋的萊頓弗羅斯特點為約193°C。    廚師在預熱鍋子時,只要落下幾滴水看會否形成水珠,便可得知鍋子是否夠熱。